十一月,天寬地闊,寫滿了秋的詩韻。時光把秋變得如此豐厚,秋的美麗無以倫比,美在明淨碧透,層林盡染。
在騰衝固東鎮的銀杏村,你不用刻意尋找,銀杏樹往往會與你不期而遇,總有那麼一大片金黃闖入你的眼睛,然後迷惑你的心。在「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的深秋裡,把秋季唯美的景觀描繪得絢麗多姿,宛如天堂的靜謐秋景
最為壯觀的是進入深秋之季的銀杏,它並沒有因寒風的到來而蕭索,這時的銀杏樹葉色黃燦,在陽光的映照下那光芒就在樹葉間跳躍。此時,最是觀賞銀杏的好時節,那厚厚的層黃將大地打扮得一片妖嬈,讓人沉醉於秋天這獨有的美景之中。走在林中小道上,遍地黃葉遍地金,立時想起宋朝葛紹體描寫銀杏的詩:「滿地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的感慨和對歲月的留戀。
銀杏生長較慢,壽命極長,從載種到結果需要20多年、40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叫「公孫樹」,是樹中的老壽星。凝視著棵棵銀杏樹,賞心悅目,親切而燦爛。看到的是它挺拔的軀幹,蒼勁的體魄,清奇的風骨,俊美的樹姿,玲瓏奇特的葉片,還有那茂密的樹冠,巍巍屹立於天地之間,氣勢昂揚,篷勃茂盛。不覺心生敬佩,一年四季永輪迴,銀杏樹不僅給人於壯觀的視覺之憾,它的生長過程更讓人難以置信而心生感動。
喜歡銀杏樹,不僅僅因為它那光彩照人獨特的美麗和魅力,還是是因為它的蓬勃,它的繁茂,它的美姿,它的金葉,更因為它身上的那一股昂揚的精氣神和那不同尋常的眼界、胸懷和氣量。那粗粗細細的枝幹中沒有橫生,更沒有一枝垂下頭的,是那種枝枝向上、力爭上遊的,以此見證生命的頑強不屈、堅韌剛烈。難怪郭沫若老先生曾比擬銀杏:「梧桐雖有你的端直而沒有你的堅牢;白楊雖有你的蔥蘢而沒有你的莊重。」 淋漓盡致的寫出了銀杏的真善美,並給予了銀杏無盡的熱愛和敬重。
湛藍的天空下在林中漫步,陽光透過銀杏葉子的縫隙灑在屋頂上,滿園金黃分外和諧地賞心悅目著,這就是所謂的 「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了。不知銀杏的今天要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堅守磨練才能在漫長歲月裡長成參天大樹;從春秋到冬夏,要經過多少個四季輪迴,不畏嚴寒,不懼酷暑,才能有今天的雄偉壯觀……想到生命原本就是在這周而復始中生生不息,人生的一切艱難不幸、孤獨落寞、彷徨失意在生命的長河裡實在是微不足道和不值一提。做人當如銀杏,歷經風雨無數也無怨無悔地行走在歲月裡,不跟風、不盲從,淡看世事、勤奮作為,方可活出銀杏的灑脫和從容。正可謂:驀看銀杏樹參天,閱盡滄桑不計年!
情感入秋,一切都是靜美安逸。看四季輪流,春夏秋冬,又都是那麼的詩情畫意。光影的世界在你眼前撲朔迷離,銀杏枝丫嬌柔的擠在一起,淺淺的浮搖著,旖旎的讓人沉醉歡快起來。銀杏風情萬種的金燦黃橙,似生活五彩繽紛,似歲月多彩多姿。若有風起,銀杏葉繼續著竊竊私語,永遠輕柔纏綿,與樹吻別,與草嬉鬧,與人親近,絕勝江南女子的似水柔情。
對於深秋的銀杏樹,心裡是由衷的喜歡!天高雲淡的日子,隨她感受成長時的奔放,成熟時的安靜。無論風雨怎樣來襲依然矗立,淡定與寧靜刻在每一棵樹上,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深深紮根於這片暗黃的土地,然後竭力把手掌伸向青藍的天空感謝上蒼的恩賜,活出自己生命裡的那份激昂!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在她的《雙銀杏》詞中,託物言志,借物抒情,賦予銀杏以人的品格。銀杏的典雅大方與風度韻致,外表樸實與品質高雅,雖流落荒山郊野,但仍保持著「玉骨冰肌」的神韻。女詞人想像著與丈夫並蒂連枝、唐明皇醉依楊貴妃共賞牡丹作比,以喻夫婦心心相通和愛情常新的美德。
漫天金色,落英紛飛,這場盛會凜然又威風,波瀾壯闊且又從容自如。深深的陶醉在這金色的秋光裡,歲月默許心在外遊蕩,往事不可聲張,寫幾行小字,聽一段心曲,依偎著時光的門楣,收穫的季節邂逅秋色總是詩意盎然,濃情稠意,無聲亦震撼。這溫婉在秋色裡的璀璨金黃,幽靜蜿蜒,生動歡樂在炊煙嫋嫋的寧靜裡,溫暖流動的美在極致的爛漫中,溫潤著情愫,恬淡著足跡,保持著約定的距離。
文/劉文雯
圖/方立興
來源:保山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