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黑洞事件視界後或存在神秘能量牆

2021-01-19 和訊科技
  科學家近期提出一種新的蟲洞理論,能夠避免傳統蟲洞理論導致的矛盾,並將有可能最終引導科學家們找到通往統一量子論與引力論的方法

  中文科技資訊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報導,蟲洞宇宙中連接黑洞的時空隧道。近期的一項研究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名為「糾纏」的奇異量子特性產生的結果。根據這項最新定義,如果你不幸墜入一個黑洞,你將不會被碾碎,而是會被燒死。

  當然科學家們的研究目的並不是為了搞清楚人是怎麼死於黑洞之手的。對於理論物理學家們而言,重要的是,它將能夠揭示量子理論與廣義相對論之間存在的不兼容性,而解決這個矛盾將幫助科學家們最終找到統一這兩大理論的方法。

  引力理論認為,如果你落入一個黑洞,你將死於所謂「麵條效應」,也就是由於不斷增強的引力將你的身體逐漸拉長並最終撕碎的痛苦過程。但是就在去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理論物理學家約瑟夫·布欽斯基(Joseph Polchinski)和他的同事們在考察黑洞的量子特性時,他們遇到了一個問題。霍金指出黑洞會通過一種名為「霍金輻射」的方式向外輻射光子,這些光子與黑洞內部以及它們相互之間都存在著量子的糾纏效應。這一點違反了量子理論中的一條戒律,那就是一個粒子不能同時與兩個事物處於糾纏態。

  為了保持量子糾纏的單一性,布欽斯基在去年指出黑洞光子糾纏理論的失效。這將在黑洞事件界限上產生一個能量壁,從而導致相對論的失效,因為墜入其中的人將會被焚燒,而不是麵條化。這是一個矛盾。

  對於這個問題,兩位物理學界的重量級人物正嘗試給出解決方案,他們是普林斯頓大學高等學術研究所的胡安·馬爾達西那(Juan Maldacena)以及史丹福大學的萊納德·蘇斯坎德(Leonard Susskind)。他們給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一種新型的蟲洞理論,在這一理論下糾纏系統不會崩潰。

  首先,他們兩人指出,蟲洞這種時空隧道一般是用廣義相對論數學進行描述的,但同時可以從量子論中得到,只要界定兩個黑洞處於糾纏態即可。從這種角度上來說,就相當於將蟲洞視為是糾纏態的一種物理體現。

  隨後,這兩位物理學家將他們的這一理論進行擴展,將單個黑洞以及霍金輻射考慮在內,得到一種全新的蟲洞類型。他們指出,這種新型的,連接起黑洞與霍金輻射的蟲洞或許可以避免讓在常規糾纏理論體系下會限於崩潰的多粒子糾纏的情況。這樣,黑洞事件邊界上的能量壁就不必出現,而相對論也將得以保全。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派屈克·海登(Patrick Hayden)認為這一新理論非常令人信服,但是他也指出應當在這方面進行更多有關黑洞與光子方面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帕欽斯基則對此表達了審慎的樂觀態度:「這當然是一個新鮮的觀點,但仍然缺乏太多細節。」

  即便在新的蟲洞定義下,仍然有可能出現「黑洞防火牆」。馬爾達西那和蘇斯坎德兩人同樣也表示黑洞外的觀察者存在操縱黑洞霍金輻射的可能性,從而產生一道衝擊波,在蟲洞中形成一道能量壁。但這並不會就此終結相對論,因為這裡出現能量壁並非絕對,並非黑洞的內在屬性。馬爾達西那希望有關這一問題的研究將會帶領我們通往最終的量子引力論的大道。(新浪)

(責任編輯:劉勇 )

相關焦點

  • 新發現:黑洞的事件視界確實存在,只要掉進去就從宇宙中消失
    黑洞是宇宙中一種非常奇特的天體,它的引力極其強大,極度扭曲了其周圍的時空,導致任何落入黑洞的東西都是有去無回,包括光在內。正因如此,我們無法看到黑洞。天文學家把黑洞的外邊緣稱為事件視界,處於事件視界之外的觀察者無法知曉黑洞內的信息。
  • 事件視界--黑洞不是「洞」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黑洞預言無法證實。這一看不見、摸不著,卻長久以來存在於科學家們想像和推算中的神秘天體,究竟是否存在?「但目前,天文學家普遍相信黑洞確實存在於宇宙之中。」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介紹。所謂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按照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的說法,黑洞具有超強引力,即便是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
  • 黑洞的事件視界得到進一步證實
    如果這個奇點被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下面簡稱視界)包圍,就形成了黑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無論任何東西,一旦越過黑洞的視界,就會被強大的引力吸引而無法逃脫。儘管這個概念被普遍接受,但視界的存在並沒有得到證明。
  • 知乎牆 | 「地球一樣大的」事件視界望遠鏡是什麼?
    在他的推論中,黑洞是一種質量巨大、引力極強的天體,可以吸收周圍一切外來物質和輻射,連人類已知傳播速度最快的光都無法逃脫。理論上,黑洞無法被觀察,但黑洞的陰影——「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卻可以。
  • 什麼是黑洞事件視界,那裡發生了什麼?
    模擬的電子在旋轉黑洞事件視界附近的行為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發布了其黑洞成像計劃的第一批結果,但究竟什麼是事件視界呢?黑洞的事件視界與物質的逃逸速度有關,逃逸速度就是一個物體脫離黑洞的引力所需要達到的速度。物質越越近黑洞,逃離黑洞引力所需要的速度就越大。
  • 黑洞的事件視界:光子、引力、義大利麵化,以及想像力的界限
    這意味著黑洞的事件視界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離的邊界,所以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這個名字是指不可能目睹的在該邊界內發生的任何事件,即人們無法看到的眼界極限。哈佛大學天文學主席阿維·勒布曾經比喻說:「事件視界就像一堵終極監獄牆,人們可以進入,但永遠不會離開。」
  • 為什麼說:進入黑洞「事件視界」奇點後,就別想再出來了?
    黑洞是外層空間最迷人的現象之一,一度引起無限的遐想,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對黑洞進行研究,也獲得了不少黑洞知識。現在天文學家發表了一篇新研究論文,記錄了一次罕見的可見黑洞碰撞,碰撞產生了一道閃光,使科學家能夠從地球上看到這一事件。從《星際迷航》到《神秘博士》…無數科幻小說經常將黑洞融入故事情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仍然有太多我們對黑洞不知道的東西。
  • 事件視界還是表觀視界--中國數字科技館
    隨後,他基於這場報告的內容,完成了題為《黑洞的信息保存和天氣預報》的文章,並於2014 年1 月22 日在arXiv 發表。正是這篇文章,摒棄了黑洞周圍存在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的概念。所謂事件視界,即指黑洞周圍看不見的邊界。一旦到達這個無形的黑洞邊界,任何事物,哪怕是光,都無法逃逸。它是宇宙中的單行道:只能進,不能出。
  • 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公布!「事件視界望遠鏡」拍的高糊圖片能解決類...
    廣義相對論預言,在宇宙空間中存在一種天體,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這種天體的密度極大、體積極小,同時引力也極其強大,強到連光線都被吸引,無法逃逸。天文學家當時一致認為這個物體正是黑洞,這也是人類發現的史上第一個黑洞。總的來說,科學家對黑洞的探索之路相當艱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黑洞無法直接被觀測到,因此科學家只能通過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質量,及黑洞對其他事物的影響。雷鋒網了解到,物體被黑洞吸入之前,黑洞引力帶來的加速度會導致摩擦,進而釋放出 x 射線和 γ 射線的「邊緣訊息」,而這就是科學家獲取黑洞存在的證據。
  • 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史無前例的黑洞射流圖像
    事件視界望遠鏡運用長基線幹涉法長基線幹涉法(VLBI)最著名的用途來自事件視界望遠鏡,這是一個全球性協作天文臺,事件視界望遠鏡於2017年4月5日,6日,10日和11日對目標進行了成像,隨後的幾年中,科學家們努力將觀察結果進行合併分析實際數據。黑洞射流這些觀察結果使射流的成像解析度降低了半光年。該結構在其底部顯得扭曲,並且具有較小的子結構分量,這些分量垂直於我們的視野移動。在觀察窗口的幾天中,甚至發生了變化。
  • 百度今日Doodle:事件視界望遠鏡公布第一張「黑洞」影像
    作為天文愛好者和科技迷的小編緊張激動得直搓手,因為今天21點整,全球六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以及美國華盛頓)同步召開新聞發布會,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宣布一項重大成果:與超大質量「黑洞」的照片有關,人類將第一次看到「黑洞」的樣子,這有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
  • 「事件視界望遠鏡」拍下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黑洞是一種體積極小、質量極大的天體,具有非常強的引力,在它周圍的一定區域內,連光也無法逃逸出去,「事件視界望遠鏡」實際上嘗試觀測的是黑洞的「事件視界」。看到這張照片你會想到什麼呢?亦或這個電暖扇?雖然照片看上去有點像,蜂窩煤、電暖扇、甜甜圈.
  • 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公布!「事件視界望遠鏡」拍的高糊圖片能解決類...
    在經歷了漫長的黑洞探索後,2017 年 4 月,全球 30 多個研究所的天文學家總算完成了對黑洞的拍攝工作。2019 年 4 月,首張黑洞照片公布,成為黑洞研究的裡程碑事件。神秘的天體想必所有人都聽說過「黑洞」。1915 年,愛因斯坦完成了其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並於次年正式發表。廣義相對論預言,在宇宙空間中存在一種天體,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
  • 黑洞是什麼?從何而來?什麼是黑洞的「事件視界」?
    提問:黑洞是什麼?它們從何而來?科學家們能看到黑洞嗎?什麼是黑洞的「事件視界」?回答:黑洞是由廣義相對論方程預測的理論實體。·Y觀察到X的紅移發出的光,在到達事件視界時達到無窮大(因此X變得不可見-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X上的時鐘。理論物理學真的太迷人了不是嗎?)·從理論上講,X可以感知到明顯的變化,儘管一旦它穿過事件視界,就不可能脫離黑洞的引力了。(即使光線也無法逃離事件視界。)
  • 事件視界望遠鏡+「啁啾」=黑洞照片?揭秘黑洞照片背後的神秘之手!
    揭秘黑洞照片背後的神秘之手!IPRdaily導讀: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07,註定將成為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時間。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黑洞正式面世,這張拍了5天,用了兩年成像的的照片背後有何神秘隱情?
  • 卓越的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決了我們所不知道的類星體之謎
    該物體是迄今為止在早期宇宙中發現的最明亮的類星體,當然,這是僅僅指的是其表觀亮度而非內在亮度。當它們第一次被發現時,類星體是不可思議的神秘物體。甚至「類星體」這個名字也是作為一個縮略詞形成的:準恆星射電源(QSRS),因為它們噴射出大量的能量,但只在射電頻率下可見。最早的類星體在其他波長的光中是完全看不見的,但它們是宇宙中能量最強的放射源之一。
  • 超越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開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類星體之謎
    藉助「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空前解析度,類星體的起源之謎也首次被揭示。儘管它與理論上的預測相符,但一些細節部分還是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當類星體被首次發現時,對於我們而言簡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神秘物體。類星體是宇宙中能量最高的輻射源之一,但它們在其他波長的光中是完全看不見的,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我們沒能發現它們的存在。而隨著我們觀測工具的改進,望遠鏡便開始能發現容納這些類星體的星系了。一開始我們對類星體的種種猜測都在被證實,比如我們猜想在這些星系的中心應該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而且會主動捕食的周邊的事物。
  • 事件視界望遠鏡獲取到的黑洞是長什麼樣的?有什麼意義?
    黑洞視界外到底什麼樣明天就會揭曉了,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組建代表人類觀測水平的又一次提升,不僅可以用來觀測黑洞,還可以觀測很多難以觀測天體事件。事件視界望遠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望遠鏡或者望遠鏡矩陣,由於單個超大口徑望遠鏡建造難度大,而射電信號擁有可組合起來的特點,科學家就利用近幾十年建設在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將獲得的信號組合起來,經過去除背景雜質信號等方式,將獲得的信號放大,可以得到比單一望遠鏡更強的信號。
  • 黑洞的事件視界裡發生了什麼,它的生長與星系的演化有何關聯?
    儘管科學家們至今也無法實現對黑洞進行直接觀測,但這並妨礙它成為我們最感興趣的宇宙存在體之一。通過觀察其吸積盤周圍所散發出的熱量和輻射發現,在絕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隱藏著一個我們看不到的超大質量黑洞,並且,它們本身的質量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比如,科學家們通過星系GSN 069中心的強大X射線爆發,意外發現了其中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物質的特殊規律。
  • 研究表明:黑洞「事件視界」外必須至少存在一個光環
    黑洞是最神秘和最迷人的宇宙學現象之一,黑洞是空間中具有如此強烈引力場的區域,無論是物質還是輻射光都無法逃脫,當然黑洞也同樣是一顆天體。在過去五年左右的時間裡,天體物理學家收集了第一批關於黑洞周圍強大引力的觀測資料。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的合作,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這些黑洞天體周圍的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