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19日,一場特殊又高端的研討會將在北京召開,會議同時在美國、歐洲等20個中心城市設立網絡分會場,預計將有超10萬人次參與交流互動。
國際宇航科學院秘書長康坦表示,這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間會議。
國際宇航科學院秘書長讓-米歇爾·康坦
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歐洲航天局等機構紛紛發來賀信,祝賀盛會召開。
為何一場研討會能得到如此關注?
因為這場會議上天、入地,還全球化。
「上天」:會議關注——科技群山之頂的太空技術;
「入地」:會議目的——讓太空技術在地球上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全球化」:會議倡導路徑——國際合作的和平利用。
這場有來頭的會議就是被譽為「太空達沃斯論壇」的2020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
「如今,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現在空間科學和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不可或缺。空間技術的應用可以推進基於證據的決策和有效的解決方案」,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Simonetta Di Pippo在賀信中說,「因此,至關重要的是,人們應提高對空間技術好處的認識,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應對任何挑戰,造福全世界的每個人。我也堅信,如果我們今天能夠加強合作,未來就一定會從空間技術的和平利用中得到收穫。」
致力於成為非洲大陸對地觀測技術領跑者的南非航天局,對大會「和平利用空間技術」的主題高度認同,執行長Valanathan Munsami籤發的賀信指出:「空間技術塑造了我們現代的生活方式,並且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挑戰,這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我對研討會主辦方強調和平利用空間技術的重要性表示讚揚。」
如何使空間探索朝著和平的方向發展?義大利航天局前局長Roberto Battiston在賀信中表達了他的觀點:「空間是人類的共同財產,就像地球上的環境一樣。因此,我們應該努力讓空間朝著和平、科學和商業化的方向發展。宇宙和太陽系的資源是無窮無盡的,但我們需要學習如何使用新技術來擴展我們的探索。我們現在就應該努力建立習慣和規則,去保護和平的環境和行為準則。」
肆虐全球新冠疫情是人類健康面臨的共同敵人。本屆大會突出空間技術與人類健康議題,因此備受關注。歐洲航天局總幹事Johann-Dietrich Wörner在賀信中表示:「會議的主題對世界所有公民、空間技術和大流行病預防至關重要。會議還討論空間教育、經濟發展和投資等其他關鍵問題,這使你們的大會變得更加有吸引力。」
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院院長Oleg Orlov說: 「新冠疫情提醒了我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性挑戰的時代。但國際和平聯盟(太空)的成立,是我們攜手應對這些挑戰、為人類繁榮而共同努力的成功典範。研討會是一個獨特的平臺。在這裡我們可以將空間科學、公共衛生、創新技術和商業機會聚集在一起,並建立一個良好的機制,將空間技術轉化並應用到公共衛生保健系統中。」
美國航天基金會高級副總裁Steve Eisenhart說:「新冠疫情以無數方式影響我們每個國家,並對許多關係構成挑戰。它已經影響了我們人民的健康、全球商業和國家經濟。這次國際研討會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使各國領導人、專家和科學家聚在一起討論應用空間技術來解決這一流行病、人類健康以及空間和經濟的重要考慮。」
近年來,太空技術的「天」「地」對接,已開啟了一個千億美元級的科技成果轉化空間。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今年10月最新預計,未來10年,太空經濟規模將擴大兩倍以上,達1.4萬億美元。
以SpaceX為代表的公司已提前搶跑入場,太空產業的第一個萬億市值,又會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