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命科學大會 聽聽大咖怎麼說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世界生命科學大會 聽聽大咖怎麼說

2016年11月1日—3日,一場生命科學領域的盛會在北京舉行。10位諾貝爾獎得主、4位世界糧食獎得主和沃爾夫農業獎得主讓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熠熠生輝。

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大師們除作主題演講外,還參加學術論壇、與青年科研工作者交流、和中學生面對面。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們關於科學的所思所想所言。

大衛·巴爾的摩(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基因治療手段將像IT技術一樣改變未來

哪個生命科學領域將率先取得重大突破並對人類健康作出重大貢獻?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曾擔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的著名生物學家大衛·巴爾的摩的回答是「基於基因的一系列治療方法」。

他介紹說,近些年來,科學家已能繪製人類基因組,眾多動植物包括細菌的基因組繪製工作也陸續完成。「隨著一幅幅基因圖譜的展開,越來越多的謎團開始浮出水面。」而基因療法作為一種非常強大的醫療手段,可以攻克人類重大疾病,特別是遺傳缺陷造成的眾多疾病,目前已經治癒了很多罹患遺傳疾病的兒童。「這種方法取得了令人驚訝的結果。」他說,「基於基因的治療手段,將會像IT技術一樣改變未來世界。」

「人類科學下一個突破口可能在生命科學,也可能在計算機、工程學或其他學科出現,但最大的可能是在學科融合的方向。」巴爾的摩說,「計算機技術、工程技術特別是電子工程和化學工程等的學術成果,都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學科融合有利於生物學領域誕生新成果。」

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中國科研需要更多耐心

對於中國生命科學未來的發展之路,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表示,中國不必太過著急,「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往往是一個長時間的研究探索過程,不能立即看到效益,需要耐心,需要長時間積累。但越是如此,越能產生改變世界的重大成果。」他說,科學家們對這一學科將給人類帶來的福祉充滿信心。

拉馬克裡希南特別指出,長期穩定的經費支持對基礎研究至關重要。「正是這樣的支持,讓英國學者率先發明了基因測序,徹底改變了生物學。」他建議,在必要的監管基礎上,應當給予科學家充分的信任。他說:「我們不可能浪費時間,卻什麼都不做。即便研究周期很長,科學家也會儘可能地不斷取得進步。」

拉馬克裡希南還談到了中國在科研中的很多優勢,比如,中國人口基數大,對於癌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獲得大量數據;另外,中國的人才政策等有利於科研發展,目前已經有大批海外學者來到中國,這將提升中國的科研水平。

馬克·萬·蒙塔古(2013年世界糧食獎得主)

轉基因機理源於自然

從30年前開始,植物基因工程成為常規技術,藉此人們對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分子基礎知識的了解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

2013年世界糧食獎得主、比利時根特大學國際植物生物技術推廣中心董事會主席馬克·萬·蒙塔古說:「實際上,這項技術起源於對土壤細菌,如農桿菌菌株這一天然植物遺傳轉化系統的深入認知。」

在這個系統中,負責在植物細胞中轉運、整合和表達的DNA被稱為T—DNA,而被譽為「自然界最小遺傳工程師」的農桿菌,可通過將目的基因插入到經過改造的T—DNA區,藉助農桿菌的感染實現外源基因向植物細胞的轉移和整合,然後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得到轉基因植物。

目前,這種方法已經成為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技術手段。

蒙塔古介紹說,根特大學與其他國際研究機構最近發現,在人類栽培的甘薯品種之一——番薯的基因組中,有自農桿菌基因改造轉移而來的T-DNA片段。他們推測,這一基因轉移事件很可能為番薯的選育提供了某些「特徵」,使其能夠通過選擇而被保存和擴散開來。

今天,通過有效的測序方法,許多水平基因轉移的案例得到了很好的記錄,「這讓我們可以明確一點:土壤桿菌介導的基因轉移是純天然的,也絕不可能對人體、動物及環境產生傷害。」

羅伯特 T·法萊利(2013年世界糧食獎得主)

基因工程有助於農民應對挑戰

2013年世界糧食獎得主、孟山都跨國公司植物科學研究組組長羅伯特 T·法萊利,在大會報告中推測,未來五六十年,全球農民需要生產出比此前1萬年總和還多的糧食,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

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任重道遠。統計數據顯示:世界上目前仍有7.95億人忍受長期飢餓,仍有20億人遭受營養不良。「政府和私營部門應通過發現和傳播創新手段,幫助農戶跟上這些需求,同時減輕變化無常的環境和農業病蟲害的影響。」法萊利認為,以基因工程技術為代表的農業科技創新,有助於幫助農民應對上述挑戰。

他認為,農業科技創新對應對糧食安全挑戰和可持續管理地球資源至關重要。「生物和數據科學不可思議的進步正在持續開啟農業未開發的潛力,但是相對於日益增長的需求,還不夠。」今年9月,孟山都已獲準將美國布勞德研究所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相關專利用於農作物育種,並率先將這一技術用於農業商業化。

袁隆平(2004年世界糧食獎得主)

雜交水稻高產也可以優質

「有些人對雜交稻有片面的看法,認為雜交稻高產不優質,吃起來不香。」2004年世界糧食獎得主袁隆平坦陳,上個世紀我們國家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所以雜交稻把產量擺在優先地位,吃飽肚子再說。但如今在他看來,儘管難,但雜交水稻也可以做到既高產又優質。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滿足於吃飽,還要吃好。我們也改變戰略,既要高產又要優質。已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大米『超優千號』,品質可以與市場上一種80元一斤的日本米媲美。日本商人專門取樣檢測了,說有彈性有嚼頭,口感很好。」袁隆平說。

現在的袁隆平正在挑戰「海水稻」。他們在青島種植的「海水稻」實驗成功,未來期望能夠用更鹹更鹼的水灌溉。如果成功,就可以將海邊不長植物的鹽鹼灘利用起來,中國可增加一個湖南的水稻產量。

(責編:林露、趙竹青)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聽聽「大咖」怎麼說
    人工智慧,聽聽「大咖」怎麼說 湖南日報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曹嫻 王晗 黃利飛 攝影 田超 如何開啟人工智慧的未來?
  • 鬼神真的存在於世界上嗎?答案被揭曉,聽聽《走近科學》怎麼說!
    鬼神真的存在於世界上嗎?答案被揭曉,聽聽《走近科學》怎麼說!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很多關於牛鬼蛇神的傳說,這些傳說聽起來非常詭異,更讓人內心害怕,很多人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的存在?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畢竟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
  • 聽聽這些院士大咖們怎麼說
    聽聽這些院士大咖們怎麼說金羊網  作者:梁栩豪 範敏玲 焦嬋娟 王澍  2020-12-04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栩豪 通訊員 範敏玲 焦嬋娟 王澍12月4日,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在廣州市黃埔區、
  • 百度世界2020大會「首映」評分五顆星 快來看看專家大咖怎麼說
    由百度與央視新聞聯合呈現「萬物智能——百度世界2020」大會圓滿落幕,一場集視覺盛宴、科技大秀於一體的全民「AI立體科普」,為大家展示了一幅AI未來生活圖景。百度世界2020大會不僅引發公眾熱議AI生活,「央視體驗百度全無人駕駛」登上微博熱搜榜,還收穫了不少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大咖點讚。
  • 器官復刻、腦機接口……7位科學大咖匯聚騰訊科學WE大會
    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七位科學家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分享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我們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
  • 關於科技和創新 聽聽這場論壇上大咖都說了啥
    11月23日下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 如何當好企業"掌門人" 聽聽500強大咖怎麼說
    談管理,聽聽大咖們怎麼說:如何當好「掌門人」 ?企業怎樣產融結合謀發展?……聽聽在「2016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期間舉辦的系列論壇上,經濟專家、企業大咖們怎麼說。 ■文/記者 陳月紅 1、如何做好「掌門人」?
  • 聽聽老人怎麼說!
    聽聽老人怎麼說,漲知識了人生自古誰無死,這句話是上輩人留下來的經典。雖然說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但每當聽到身邊有人去世,我的心都會有那麼一絲疼痛。就會想起他們在世的種種畫面。人死不能復生,我們要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 三大步驟,兩大原因,聽聽科學怎麼說?
    聽聽育嬰師怎麼說?科學證明,母乳是由血液運輸到乳腺處的,但是並不是由血液形成的。母乳是如何形成的?1.通過媽媽體內一系列複雜生理過程,由腺泡細胞分泌。2.排入腺泡管。3.再通過媽媽乳管排出。三大步驟,兩大原因,聽聽科學怎麼說?今日話題:你堅持母乳到幾個月呢?歡迎留言討論。
  • 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400餘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在京共話生命科學...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王昆)10月27日,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400餘位國內外生命科學領域頂尖科學家圍繞醫學與健康、農業與食品安全、環境科學、生物技術與經濟、衛生政策等領域,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和最新成果展示。
  • 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聽聽他們怎麼說
    來,聽聽他們怎麼說~學院論壇11月21日下午,為繼續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學校在辦公樓一樓報告廳舉行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學院論壇。「過去未去,未來已來。當今世界,人工智慧發展迅速,全球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教學要與時俱進。
  • 健康大咖談 | 世界愛滋病日,防「艾」在路上
    健康大咖談 | 世界愛滋病日,防「艾」在路上 2020-11-2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騰訊科學WE大會召開,聽大咖揭秘:有機生命體可能存在於金星雲層中
    11月7日,2020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與公眾分享天文、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馬雲、馬化騰等「大咖」們都聊些啥?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馬雲、馬化騰等「大咖」們都聊些啥? 原標題:   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將世界網際網路「大咖」們再次雲集於美麗水鄉烏鎮。
  • 醫療衛生界大咖論5G | 世界5G大會重磅嘉賓推介(七)
    醫療衛生界大咖論5G | 世界5G大會重磅嘉賓推介(七)南方網  作者:  2020-11-24 隨著5G正式商用的到來以及與大數據、
  • 世界生命科學大會金磚國家等青年交流會舉辦
    10月31下午,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金磚國家等青年交流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交流會的主題為「國家對青年人才的培養、青年學者的成長經歷與收穫」。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學會學術部部長、企業工作辦公室主任宋軍出席交流會並講話。以金磚國家為主的大會「青年差旅獎」資助的青年學者、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項目資助的青年學者參加交流會。
  • 2018 FGF家庭遊戲大會大咖雲集 共赴行業盛會
    2018家庭遊戲大會(Family Game Forum,簡稱FGF)已確認將於12月16日至12月17日在上海舉辦。由東方明珠主辦的FGF,將在2天的會期裡面,集結全球範圍內的頂級遊戲公司、重磅產品製作人、大IP,帶來一場行業盛會。
  • 生命科學之光造福全人類--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題:生命科學之光造福全人類--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陳芳、王昆全球生命科學的發展前景、社會各界如何參與、源頭創新的靈魂在哪裡……在29日閉幕的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國內外生命科學健康領域頂級科學家共聚一堂探尋生命科學創新的源泉,期待共同為增進人類福祉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新動能,實現世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全球科幻大咖共助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落地成都
    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何夕與《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等悉數到場,加油助威。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著名科幻學者吳巖、著名科幻評論家嚴鋒、宋明煒以及科幻世界首任社長楊瀟等多位科幻大咖也通過視頻,表達了自己對成都申幻的美好祝福和強烈期待與支持。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四十年前,也就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個時候蘇聯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緊接著美國也跟上了。肯定會有人好奇,為什麼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為什麼現在卻不行了?聽聽專家怎麼說。首先,專家說,我們要先了解四十年前的歷史背景。四十年前有著特殊的世界背景,那就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競爭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