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新材料是什麼?發展前景如何?聽聽這些院士大咖們怎麼說

2020-12-10 金羊網

電子新材料是什麼?發展前景如何?聽聽這些院士大咖們怎麼說

金羊網  作者:梁栩豪 範敏玲 焦嬋娟 王澍  2020-12-04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栩豪 通訊員 範敏玲 焦嬋娟 王澍

12月4日,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在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中國科學院院士江風益、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等全國電子材料領域頂級專家,以及國內外企業家約500人齊聚黃埔,圍繞5G、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鏈需求引領電子材料發展等議題開展研討和交流,共謀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為期兩天的大會以「新材料、新應用、新挑戰,協同創新贏發展」為主題,通過論壇、電子新材料新技術展、供需對接和參觀交流等形式,與會人員從國家政策、產業現狀、技術創新、面臨核心問題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維度開展交流,分享當前電子材料領域前沿技術和最新應用。

本次大會由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破解「卡脖子」技術,電子材料成關鍵

「電子材料過去不太受重視,人們比較關注器件、整機。但現在很多『卡脖子』技術都落到電子材料上,大家開始審視產業鏈的安全,也更加重視關鍵電子材料的供給保障能力。」屠海令表示。

電子材料是信息技術的基礎,是支撐半導體、光通信、光電顯示、太陽能電池、印製電路板、電子元器件等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礎,和眾多高技術領域和相關行業的融合發展至關重要。

屠海令認為,在300毫米矽片、光刻膠、板材等微納電子材料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方面,應加強與用戶特別是像華為、中芯國際等核心大型企業的良性互動,建設並極力完善我國電子材料和集成電路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

同時,屠海令特別提到,對電子材料自身產業鏈應加以關注。相關調研和統計顯示,生產300毫米矽片的設備,其檢測儀器20%來自美國而且不可替代,60%來自日本和歐洲,只有不到20%屬於國產。對電子材料自身產業鏈相關的裝備儀器應加快布局。

屠海令表示:「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可能面臨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但是嚴峻的挑戰和發展機遇並存,我們應以全球的視角把握時代的脈搏,堅持創新推動,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倡導更高層次的國際合作。」

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興起,以及5G等新基建項目加速推進,我國半導體材料、覆銅板材料、顯示封裝等產業發展迅速。據悉,2019年國內電子材料全行業營收超過7000億元。其中,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達565億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7%。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理事長潘林認為,未來以大尺寸矽材料、碳化矽、氮化鎵及高頻高速覆銅板為代表的高端電子材料將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標準體系引導支撐,為產業鏈保駕護航

大會開幕式上,中國材料與測試團體標準委員會電子材料領域委員會(CSTM FC51)揭牌成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博導、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周濟表示,當前我國電子材料領域正處在逐漸突破「卡脖子」困境,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CSTM FC51將立足電子材料及其應用領域的行業需求,緊密圍繞電子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的發展方向,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與行業發展相協調的團體標準體系,為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保駕護航。

黃埔打造新材料產業集聚地

近年來,廣州新材料產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和產業鏈基本成形,創新能力不斷突破,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圍繞「主導產業引領、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生態支撐」,重點發展以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節能環保材料為主導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出臺「納米10條」政策支持納米新材料產業持續發展,新材料產業創新平臺加速集聚,已初步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級三個層次新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平臺布局。目前,全區擁有各類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平臺84個,其中國家工程中心8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5個。首個中烏平行實驗室落戶該區,成為全國知名的新材料產業創新示範基地。

據統計,2019年度,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19億元。截至2019年底,區內擁有203家規模以上新材料產業企業,金髮科技、鞍鋼聯眾共2家新材料企業產值超100億元。在區內61家上市公司中,新材料產業上市公司有6家,佔10%。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形成以新型高分子材料、先進金屬材料等先進基礎材料為主導,電子信息材料、先進石化化工材料等關鍵戰略材料為增長點,前沿新材料為發展新動能的產業發展格局。

編輯:木青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聽聽「大咖」怎麼說
    人工智慧,聽聽「大咖」怎麼說 湖南日報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曹嫻 王晗 黃利飛 攝影 田超 如何開啟人工智慧的未來?
  • 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舉行 院士大咖共話新材料發展前景
    中國工程院屠海令院士、中國工程院周濟院士、中國科學院江風益院士、中國科學院楊德仁院士、中國科學院曹鏞院士等全國電子材料領域頂級專家,以及國內外企業家約500人齊聚黃埔,圍繞著5G、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鏈需求引領電子材料發展等議題開展研討和交流,共謀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 攻關「卡脖子」技術難題,聽聽院士大咖怎麼說
    中國工程院屠海令院士、中國工程院周濟院士、中國科學院江風益院士、中國科學院楊德仁院士、中國科學院曹鏞院士等全國電子材料領域頂級專家,以及國內外企業家約500人齊聚黃埔,圍繞著5G、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鏈需求引領電子材料發展等議題開展研討和交流,共謀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 如何當好企業"掌門人" 聽聽500強大咖怎麼說
    談管理,聽聽大咖們怎麼說:如何當好「掌門人」 ?企業怎樣產融結合謀發展? 企業如何產融結合謀發展?企業家如何做好「掌門人」?……聽聽在「2016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期間舉辦的系列論壇上,經濟專家、企業大咖們怎麼說。 ■文/記者 陳月紅 1、如何做好「掌門人」?
  •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2020-11-10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生命科學大會 聽聽大咖怎麼說
    原標題:世界生命科學大會 聽聽大咖怎麼說 2016年11月1日—3日,一場生命科學領域的盛會在北京舉行。10位諾貝爾獎得主、4位世界糧食獎得主和沃爾夫農業獎得主讓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熠熠生輝。
  • 治療痛風、風溼骨病、腫瘤等慢性病,聽聽院士樊代明怎麼說!
    這是現代人面對疾病時的真實寫照,這令我們不禁思考,在沒有醫學的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應對各種病毒的呢? 在抗風竤十二周年慶典上,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給出了解釋:是自然力。而對於痛風、風溼骨病、腫瘤等慢性病的治療,我們一起來聽聽樊代明院士又是怎麼說的? 轉變醫療觀念,重視自然力 後疫情時代,人類正在面臨著新的醫學形勢,面對多種新型病毒的考驗,樊代明院士表示,我們的醫學發展必須要轉變觀念!人體自然力的探究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新方向!
  • 新高考下,如何培養高中生批判性思維?聽聽他們怎麼說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塗珊珊 記者 舒越 / 文 施向輝 / 攝)2021 年,江蘇將實行新高考方案,這對高中生的成長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現代快報記者發現,無論是強基計劃還是綜合測評,各大高校選拔人才時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 " 思辨力 "。
  • 聽聽兩位院士怎麼說
    聽聽兩位院士怎麼說自進入一月份以來,疫情殺了個「回馬槍」,北京、大連、瀋陽、河北等多個地區均出現了多起確診病例。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一次我們已經有了豐富的應對經驗,人們不再驚慌失措,專業人員已經成功遏制住了疫情的傳播。
  • 院士、大咖齊助陣!全球金剛石最強嘉賓陣容,不容錯過!
    院士助陣,大咖來了!  全球最強嘉賓強勁來襲!領導創建了國際上前五個獲得百萬大氣壓的實驗室之一——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際上最早開展地球及行星內部物質的高壓研究的物理學學者之一,在該領域做出了許多開拓性工作。這些工作為物理學家、地球物理學家探索地核和地幔中的物質研究開創了諸多新機遇。也是國內超硬多功能薄膜材料和多功能高壓相材料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前景如何?這些大咖作出預測
    近日,由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帶領的宏觀預測課題組,與包括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副教授曹靜,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綜合經濟研究部副主任馮煦明在內的多位業界頂級大咖共同做出的一份對
  • 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聽聽「繼承者們」怎麼說
    聽聽「繼承者們」怎麼說 原標題: 新華社記者 孟菁 攝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梁相斌 毛偉豪 孟菁  隨著中醫藥法正式實施,中醫藥文化復興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同時,傳承發展什麼、怎樣傳承發展、如何發揚光大這三個問題也擺在繼承者面前。新華社記者對話唐祖宣等國醫大師,走進中醫診室和中醫高等院校,探問繼承者們的答案。
  • 關於科技和創新 聽聽這場論壇上大咖都說了啥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大咖說了啥?周瑞認為疫情期間大發展的遠程醫療即是典型例子。提到未來,他指出,多邊合作才是正確的方式。「我們還處於網際網路新時期的開端。走向全球化的方式有三種:國家競爭、私人佔有和多邊主義。我想參加本次大會的專家和從業者們都應該支持多邊主義。」周瑞說。
  • 產業大咖齊聚成都 共話柔性電子領域發展新機遇
    論壇中,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鍾燦領銜的六位行業專家分別圍繞新型顯示、柔性電子應用、玻璃基材等柔性電子產業鏈條發布了最新的報導,並在現場共同探討柔性電子、新型顯示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態勢,分享了時下最先進的行業技術應用解決方案。
  • 聽劉慈欣這些大咖們怎麼說
    北京、深圳、成都各地科幻盛典繁榮開展,大咖雲集、論壇爭鳴……人們歡呼,「中國科幻的春天已經到來」。從統計數據而言,這般自信是理直氣壯的。由本屆大會公布的《2019年度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指出,與科幻相關的電影、遊戲、閱讀產業漲勢強勁,2018年中國科幻產業產值達到456.35億元,比前一年增長3.26倍;且今年上半年,中國科幻電影總產值已達172.33億元。
  • 「電子手剎」和「機械手剎」的區別有多大?聽聽老司機怎麼說
    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生產汽車的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但相應地,客戶對車輛的要求越來越多,需求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準車主們在選擇車輛時,並不僅僅重視性價比, 因為現在的車輛表面上確實價格低且價格高,所以好像非常划算, 但是,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車的質量管理等實際上不太好,經常發生一些小問題, 此外,在進行更換維修時,更換零件等的價格有可能遠遠超過預想, 這樣,所謂低價高配,其實是一種噱頭。
  • 「卡脖子」的尖端技術該如何前行?劉明張亞勤等院士大咖為你解惑
    又該如何發展?數位化3.0的浪潮下,該如何突破三大定律的瓶頸?那麼,為什麼不來聽聽業界大佬的看法呢?而今年的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討論的焦點,正是「軟硬體的發展」!在材料上,目前半導體主要材料,從矽片到掩模板、光刻膠等領域基本由日本廠商佔領,國產自給率不足,高端依賴進口;其他的,比如電子特氣、拋光液都主要由美國廠商壟斷,前者對外依賴度達80%,後者國產化率不足10%。
  • 聽聽最強大腦們怎麼說
    視頻來源:央視節目官網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基礎科學?它有哪些特點?「最強大腦們」為何一再強調基礎科學的重要性?01什麼是基礎科學?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日祥曾以中國地球科學研究舉例,20世紀40年代學界認為海相沉積物中才有石油和天然氣,但中國科學家們通過研究中國的地質條件,提出陸相沉積物中一樣可以有石油和天然氣,由此提出著名的「陸相生油理論」。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才有了建國後的大慶油田。
  • 專訪|院士「支招」四川產業發展 他們說了這些內容
    「汽車產業在四川發展不錯,未來汽車就是一個帶輪子的移動智能終端,是一個運動中的大型計算機。」他說,未來企業也需要5G提供快速的網絡信息。針對四川如何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如果四川下定決心,可以在全國做出更有特色的5G應用,市場前景很好。」鄔賀銓說,現在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面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歷史機遇,從電子信息產業結構和上下遊關係來講,成渝是互補的。
  • 半導體屬於什麼行業_半導體發展前景如何-電子發燒友網
    本文首先介紹了半導體屬於什麼行業以及半導體是做什麼的,其次介紹了半導體行業公司,最後闡述了半導體發展前景,分別從銷售額、發展狀況以及2018-2023年全球半導體前景預測三個方面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