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管理,聽聽大咖們怎麼說:如何當好「掌門人」 ?企業怎樣產融結合謀發展?
能拉車而非搭車,企業需要「聰明的錢」
8月27日,2016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 範遠志 攝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企業迅速成長。而今,中國的企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轉折點,更加需要結合實際,發揮東方管理的智慧。
企業如何產融結合謀發展?企業家如何做好「掌門人」?……聽聽在「2016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期間舉辦的系列論壇上,經濟專家、企業大咖們怎麼說。
■文/記者 陳月紅
1、如何做好「掌門人」?
企業家要威而有信
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宗慶後
中國的企業要激勵和競爭相結合,企業家必須要有內涵,要做到威而有信。「我們每年給員工加工資,提高他們的收入,但是收入高了以後,也會產生惰性,所以我們也有競爭機制。」企業還要關心員工的家庭生活,幫助員工解決住房問題,幫助解決孩子讀書問題、看病問題。另外,全員持股,到我們公司1年以後就可以持股,每年1元錢的股可以分紅到8角錢。「關心員工,員工就會努力地工作,企業才能有很好的效益。對員工太刻薄的話,他也不會為廠家效力。所以,我們員工的忠誠度比較高」。
一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要做好,要有一個強勢但有人情味的領導,使員工「怕我不恨我」:怕我才能使管理到位,而發自內心地關心員工的成長和福利,讓員工感受到老闆是真正關心、在乎自己,這個企業才有凝聚力。
做與眾不同、與時俱進的企業家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楊杜
「希望大家做一個與眾不同、與時俱進的企業家。」大企業需要創新,更需要管理。企業家要有超越商人思維,形成戰略思維,「不是那種做什麼事情都是交易,賣哪個產品賺多少錢,不是這樣的思維,而是布局的思維」;要有超越機會主義形成格局的意識;清楚如何擺脫羊群效應,不要再大波轟,「不是看著誰投資沒風險,結果一上去市場馬上就過剩了;而是在狼群裡面怎麼樣迅速把自己的戰略市場拿下,把山頭攻下來」。
「領導要有思路,企業就有出路,員工才有活路。」大企業需要創新,更需要管理,大企業需要經濟,更需要企業家的艱苦奮鬥。
2、企業如何做好產融結合?
企業需要「聰明的錢」幫助拉車
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執行副會長、雲月投資的合伙人宋斌
「我們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看到的『傻傻的錢』,我們需要『聰明的錢』。」何謂「聰明的錢」?宋斌形象地解釋說,「聰明的錢」進來佔相對的分量股份和話語權,能夠內在推動企業的發展。也就是說幫助拉車的,而不僅僅是搭車。所以,在中國的產融結合轉化過程中,大力發展股權投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從國家角度來講,在這方面(發展股權投資)應該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可以採取國有資本作為引導,民間的資本共同組成各種產業基金,拉動產業的發展、拉動產業的技術進步,可能對於放大槓桿效應,啟動國家的投資活力,特別是提振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有著很大的作用和效用。
產融結合在產業直接連結
大漢控股集團董事長 傅勝龍
做產業就離不開金融。大漢控股集團也正在轉型,更多偏向於做平臺。在產融結合這一塊,主要是同銀行和各種基金在產業直接連結。在過程中,感覺到壓力最大的就是網際網路所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往往對實際企業資金感覺不放心的風險,網際網路帶動每一筆交易都可以產生大數據,這個數據可以支持信用。「我們現在著重考慮的是,每一個業務行為,所帶來的信用增值,通過信用的增值,再來對接金融,感覺到更加放心一些。作為一個平臺公司,更多是為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信用數據,構建我們的價值」。
3、 站在共享經濟風口上如何打好智慧財產權牌
要讓客戶成為你產品研發成員
匯桔聯瑞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謝旭輝
幹共享經濟一定要讓客戶滿意,讓顧客參與,共享經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讓顧客成為你的產品研發成員。他不斷地給你提意見,不斷提升產品的功能、性能等能力。一定要採取互動的方式,要走粉絲經濟,要讓客戶參與產品的研發。客戶不是上帝,但是客戶是我們很好的夥伴。他既給你錢,也給你點子,這就是共享經濟的特點。共享經濟如果沒有一個超級的智能平臺,一切免談。人文關懷幹得很好,價值主張完全正確,然後又有一個超級的智能平臺,功能強大,服務到位,反應及時,數據精準,這樣的平臺肯定是成功的。
在共享經濟背景之下,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應用發生了一些變化,對於創客們來說,建議投入新項目、新產品時,一開始就要做好智慧財產權的戰略規劃。
保護智慧財產權是保護創新火種
亨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崔根良
企業敢於冒著很高的風險,投入大量資金實施創新,動力在於創新成功後帶來的高回報。所以,企業不單要重視創新,更要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正如李克強總理說的,保護智慧財產權實際上是保護創新的火種,是激發創新的熱情。
中國企業走出去經常會碰到一個尖銳的問題,就是智慧財產權保護不足。因此,智慧財產權保護也要國際化。中國在有關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律的完善上要跟國際接軌。同時,中國企業要學會保護自己,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國家智慧財產權法律體系,同時也要掌握不同國家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4、製造業如何從大到強?
從創新迭代等5條推動路徑突圍
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井宏
世界市場上的眾多產品均被打上「中國製造」的標籤。就拿鞋子來說,70%產自中國。中國「製造大國」的頭銜實至名歸。 但是「一雙鞋做完之後賣出去,我們(的利潤)可能是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為什麼,就是沒有我們的核心技術,沒有我們的核心品牌。」中國生產一雙鞋的利潤僅僅一兩塊錢,這個數字與國際品牌商相去甚遠,遠遠不能稱之為「製造強國」。
創新才是突破製造業瓶頸的關鍵。要從「創新迭代、產融結合、競合發展、跨界融合、聚合孵化「 5條推動路徑來推進。「沒有核心的創新能力,即便是風口上的豬飛起來,也會摔死」。
創新與技術突破對企業發展意義非凡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聯合營運長 姚項軍
「做任何行業技術行不一定能打贏,但技術不行,長期來看肯定打不贏。」創新與技術突破對中國企業發展的意義非凡。我們企業始終把技術擺在首位,通過大項目帶動技術突變,同時以生態為引領是公司發展的法寶。
縱觀曾經的「風口」行業,從金融、地產到當下的網際網路,這些創新模式均得到快速的回報。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有一條原則,「光有軟的東西肯定不行,要有過硬的技術。軟硬結合,才是中國製造業走向成功的關鍵所在」。
5、如何做房產?
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中南房地產集團總裁 陳小平
首先是天時,個人再能幹也要和整個大趨勢相匹配,個人是鬥不過趨勢的。房地產市場有周期,市場的變化是有預測的、可預判的。房地產企業要做到順勢而為。
政策也是天時,國家去年去庫存對房地產市場起到了一個較大的促進作用,這也是房地產的一個天時。
第二,地利。房地產怎麼考慮地利,即考慮土地獲取。企業原則就是要集中優勢。以中南為例:首先,去哪裡?順應城市的布局。我們知道5大城市群的布局,像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比較具有活力,是大有可為的。其次,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拿地的時候不要去跟風,尋找價值窪地。
第三,人和。一方面是客戶,怎麼樣從客戶的潛在需要出發,創造客戶價值,來引領市場創新。另一個方面是員工,把員工變成股東,「每一個項目讓我們的骨幹都在裡邊,產生的效果是非常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