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能否預測?現在的地震預警技術如何?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2020-12-05 娟娟看世界

在這個浩瀚的藍色星球上,大自然是美麗的,但是也是無情的。人類在面對大自然的時候,無不感到自身的渺小,但是即便如此人類還是從未停下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而大自然也已經開始對人類實行「報復」了。

要知道,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渺小,在自然災害面前就顯得更加無力了。海嘯、龍捲風、颱風,這些自然災害都會對人類的生命以及財產造成巨量的損失。而人類雖然科技技術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在強大的大自然面前依然是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只有預測以及防範,儘量地減少損失。

而地震這一自然災害,是在破壞性較大的自然災害中最被人們熟知的一個了。地震發生時,大地會顫抖,在這一刻,人類堅固的建築,人們說所謂的平衡力等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房屋倒塌,人們站不穩紛紛倒在地上,財產的損失人類的傷亡不可避免。

那麼地震能否像颱風一樣預測呢?我們來聽聽專家生活怎麼說的。專家指出,首先要實現預測地震,那得有根據才可以,但是地震這種現象是沒有任何跡象可以來預測的。颱風眼可以通過衛星觀測它的移動軌跡,但是地震是沒有任何預先徵兆和規律的,所以即使技術在先進對於地震的預測也是力不從心的。

況且,即使是實現了地震的檢測,對於地震我們能做的防範措施也是十分有限,對於地震我們能做到的應該是時刻的防範。在建造房屋時就應該考慮到地震時能否抵禦劇烈的震動,城市是否有能夠避難的場所等。

不過在一些地區,是已經實現了地震獄警技術的,但是正如前文所說,地震沒有預先徵兆,所以發出預警的時候地震其實已經發生,只是還未達到預警地點,一般是能夠提前幾十秒發出倒計時。雖說意義不是很大,但是讓人們做到預先防範,確實可以防止一些人們的生命財產損失。

相關焦點

  • 地震能否預測?現在的地震預警技術如何?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而人類雖然科技技術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在強大的大自然面前依然是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只有預測以及防範,儘量地減少損失。 那麼地震能否像颱風一樣預測呢?我們來聽聽專家生活怎麼說的。專家指出,首先要實現預測地震,那得有根據才可以,但是地震這種現象是沒有任何跡象可以來預測的。颱風眼可以通過衛星觀測它的移動軌跡,但是地震是沒有任何預先徵兆和規律的,所以即使技術在先進對於地震的預測也是力不從心的。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但即使有這樣先進的預警系統,日本氣象廳也不可能對地震做出更長期的預測。地震預測是根據對地震規律的認識,預測未來地震的時間、地點和強度。實現地震預測的基礎是認識地震孕育的物理過程及在此過程中地殼巖石物理性質和力學狀態的變化。
  • 地震可以預測嗎?人們是如何進行地震預警的?
    人類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研究如何預測地震。但是地震預測是相對比較困難,由於人類對地震產生、發生的機理研究還遠遠不夠,目前的技術還不能準確地預測地震,但是地震是可以預警的。地震預警就是在地震發生之後警告周邊的人,地震馬上就要來了。
  • 地震可以提前預測嗎 地震預警app如何使用【詳解】
    地震能不能提前預測,如果遇到地震了怎麼辦?這時候你就需要一款能夠提前預警的地震app了,尤其是位於震區的用戶,提前預警地震能夠救命哦。  地震來了該怎麼辦?很多朋友都會問這個問題——特別是這兩天突然發生了兩次大地震。
  • 專家回應民間預測地震:報對宣傳報錯無人提
    四川蘆山「4·20」地震發生後,許多網友對於地震能否預測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地震能夠被預測嗎?民間預測可靠嗎?地震預測與地震預警有何不同?一些異常現象能否被作為判斷地震發生的依據?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採訪了日本、我國臺灣和內地的有關專家。  地震能提前預知嗎?
  • 內蒙古重點地區地震預測預警技術科研取得重大突破
    9月19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重點地區地震預測預警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示範」經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9位國內重要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審核認定,超額完成預期目標。
  • 地震預警:與地震波「賽跑」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地震預警系統如何運轉?地震預警能為人類帶來哪些好處?如何理性地看待地震預警本身的局限性?記者就此採訪了省地震局監測網絡中心副主任毛國良。 地震預警≠地震預報 5、4、3、2……長寧縣地震到來之前,成都110個社區響起了「大喇叭」倒計時報警聲。
  • 人們已經製造出檢測地震的機器,並能預測地震了?專家:並不是
    在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除了挨打,能做的只有預測以及防範,將損失儘量減少。在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無數大大小小的地震,嚴重的地震可以毀滅一座城市。且據專家推測,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很多山脈,都是陸地擠壓形成的,而這也伴隨著毀滅級別的地震。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最近我國各地地震頻繁,在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準確預測或者預報地震;我國目前為止只有一次預測或者預報準確過並做出了有效的預防措施,是1975年2月4日在遼寧海城發生的7.3級強烈地震。關於地震預測或者預報的難度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的社會壓力和恐慌,這是地震預測或者預報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 地震預測靠譜嗎?什麼是地震緊急速報預警
    地震緊急速報預警並不是成功的預測了即將要發生的地震,而是由分布各地的地震計收集已發生地震的地震波來推導那裡是震源、震源能量級和傳播到地面的破壞力度及範圍,也就是我們在日本常接觸的震度這個概念。其實久居日本的小夥伴們應該對震度這一名詞很熟悉了,但是也有很多將其跟震級弄混。震度,簡單來說是我門人體及地表能夠感知的搖晃程度,也就是對地表的損害程度。
  • 京津冀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
    三地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三地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先期開展觀測臺站標準化建設與改造試點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曹智)從省地震局獲悉,近日,省地震局會同北京市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
  • 地震專家表示:地震預警系統建設應有序推進
    為什麼說地震預報是世界難題?與國外相比,我國地震預警系統建設起步較晚,如何有序推進?    地震領域不同專業方向的幾位權威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採訪,為公眾答疑釋惑。    地震預報是世界難題:全世界都沒有找到確定的地震前兆    劉桂萍:地震預報難,在於到現在為止沒有找到哪一種方法,能在地震前確定一種前兆的反應。沒有確定性的必然前兆,預報的準確性、把握性就很低。    中國地震局研究員吳建平:地震預報還難在地震具有不可重複性,難以做可控試驗。
  • 如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這款監測系統能提前預警71秒
    打開APP 如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這對於國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損失,然而在地震到來之前我們如何預測呢?   《電商·賣家》記者實際了解到,此次成都和汶川的朋友們都及時收到了ICL藉助網際網路渠道傳達的預測訊息,在有效地做出反應降低傷亡方面,地震預測系統的技術支持、網際網路渠道的快速傳播都功不可沒。
  • 地震預警不是預測,如何讓中小學生認知預警警報?防震演習不能少
    昨晚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了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值得注意的是,重慶、成都等多城區提前發出了地震預警。很多人剛進入睡夢中,聽到了預警警報,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地震預警並不是地震預測,目前還沒有研究表明能有效對地震進行提前預測的。
  • 什麼是地震預警系統作用多大效果如何 和地震預報有哪些區別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魏豔)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不少四川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預警提示。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問:什麼是地震預警?
  • 北京今日地震——能否帶來大數據全新預測技術
    7.0級的地震,讓九寨溝景區這個美麗的童話世界飽經考驗:地震震級大,達到了7.0級;震源偏深,有20千米;諾日朗瀑布、火花海等景觀和景區內旅遊基礎設施造成了較嚴重破壞,對景區內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也造成了較大影響。現在,距離8·8九寨地震已經2年了,在過去的2年裡,九寨溝景區重建的步伐一刻未停。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根據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數據,對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測,由政府統一向社會發布的地震預測意見。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地震預報可分為5個階段: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
  • 地震探源:專家解釋能否利用潮汐預測地震
    核心提示:  地球不是一個孤立的天體,它受宇宙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月亮引力、太陽引力等,那麼地震活動與這些天外因素有關係嗎?本版從《天文學進展》、《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雜誌摘編了兩篇論文,分別從天文潮汐如何影響地震發生、如何利用潮汐形變資料獲得地震信息等角度,對地震預測方法進行闡述。
  • 【地理概念】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
    1.地震預報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
  • 地震預警系統基本原理:和地震預報有什麼區別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不少四川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預警提示。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問:什麼是地震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