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測靠譜嗎?什麼是地震緊急速報預警

2021-01-17 在日華人圈

最新加入用戶(目前100000+人已關注我們)

在日華人圈

思華人之所想,做華人之所需

為百萬華人打造最務實的品質

投稿人:茨城大學 地球物理專業 碩士(努力考博中)


說到地震緊急速報,就先要淺談幾個專業名字及其概念。

地震緊急速報預警並不是成功的預測了即將要發生的地震,而是由分布各地的地震計收集已發生地震的地震波來推導那裡是震源、震源能量級和傳播到地面的破壞力度及範圍,也就是我們在日本常接觸的震度這個概念。

其實久居日本的小夥伴們應該對震度這一名詞很熟悉了,但是也有很多將其跟震級弄混。震度,簡單來說是我門人體及地表能夠感知的搖晃程度,也就是對地表的損害程度。

而日本定義的震度,是其在我們中國也早早制定好了同種含義的地震烈度。然而,目前震度這個概念不同地區與國家有自己不同的定義,比較相似日本的是韓國與我們中國的臺灣地區。其實對震度稍有了解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日本制定的震度經過一次大型修改。

1995年日本兵庫縣南部地震之前,日本的震度制定是沒有任何實際地震波數據根據所制定的,當時是由地震相關工作人員,通過對已發生地震的受災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分類而制定(體感震度)。

然而1995年之後,由於發現之前制定的體感震度並不嚴謹,所以又重新根據地震計所測得的各項數據進行計測震度的制定,也就有了我們現在的震度表。也可以說,正是因為計測震度表的制定,現在我們收到的緊急地震預警才會同時播報震度級別。


震級是我們形容震源處能量級的一個單位,大家可能想像不到的是,根據計算方式和數據採集方式的不同它有很多不同的種類。一般我們常常用來表示的是芮氏規模也就是近震震級ML,同時也有表面波震級Ms和代表震源處能量級的矩震級等等。。。(而日本氣象廳的震級Mj有著自己獨有的計算及數據採集)

這也就是為什麼同一地震,不同國家的地震局給出的芮氏規模結果不相同的原因啦。

震級與震度的關係,就好比燈泡和它釋放的光線的關係。燈泡就是震源,它所釋放的能量就是芮氏規模。

而光線就好比地震波,越遠離燈泡的地方相對光線就越暗。

而如果我們確定一個能量級的震源設定在很深很深的地下,它所傳播到地面會對地面造成災害的地震波就會比在地表處相對很小。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看到芮氏規模時要先確認震源深度,為什麼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震度級別的告知比裡氏級別的告知更重要

如今我們可以接受到緊急速報預警,應該感謝分布全球各地的地震計、強震計。

地震預警相對是有一定的誤差的。

簡單點來說,當一個地震發生時,距離震源最近的地震計首先接收到地震波數據,傳達給研究者,研究者們這是是知道發生地震了。當地震波到達第二個地震計的時候,研究者們可以大概確定震源震級的粗情況。而只有傳達給第三個地震計的時候,才能更精確的篩出誤差及幹擾項,發送地震緊急預警。所以說,其實每次地震預警都是經過三次慎重計算之後再進行發布的。至於為什麼能提前,是因為電磁波速度比地震波速度還要快,利用這個時間差而進行的地震預警。

那為什麼依舊會有誤差呢?

想必在北關東居住的小夥伴們,去年體驗過一回收到緊急地震預警,然後實際地震搖晃程度幾乎沒什麼感覺的經驗。簡單點說這是源於當時的震源是在海底,並不是在陸地,日本境內目前所分布的地震計都是在陸地上,而陸地上的地震計只能接受部分數據,導致實際震度與預警的產生了誤差。

而陸地上地震預警的誤差,除了地震計密度不夠數據採集不夠,還要考慮到地質條件等各種幹擾性因素。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現在的地震預警研究學者們,在努力的提高預警精確度!


這個答案是,正在努力中。

現在就日本的地震預警系統而言,是先接受地震波數據再反推地震震源然後再進行地震波傳播的預測(此預測非彼預測),從而進行地震波即將經過的區域預警。

而目前各研究者努力的方向是,我們不進行反推到震源解析,直接通過捕獲的地震波而進行後續地震傳遞的預警,這樣可以節省幾秒的時間,讓地震預警的速度更快些。大家可不要小瞧這節省的幾秒中,它可以讓地震預警的盲區縮短不少。

當然,除了這個方法,目前研究者們也在努力去尋求其他方法。

雖然人類目前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是可以通過科學儀器對地震的發生做出預警,地震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希望地震預警系統能夠更加完善,更加智能,在對地震發生後的及時防災減災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日本最新時訊*華人生活資訊*線下交友活動

提供一個幫助大家相互交流國外生活的華人平臺

查找微信公眾號:yijiao363

讓更多的人看到你優美的文字!

投稿郵箱:735509294@qq.com

微信號:yijiao363  ∣

在日華人圈

相關焦點

  • 日本「緊急地震速報系統」
    雖然地震頻發,但近年來並沒有給日本帶來嚴重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 日本大阪「緊急地震速報」被吐槽太遲:強震都過了
    在大地震發生的時候,日本氣象廳會在第一時間通過手機向事發地點附近民眾發送「緊急地震速報」,以便在劇烈震波抵達之前提供幾秒鐘的時間進行躲避。然而據日本《神戶新聞》6月20日報導稱,本次大阪地震發生之後,有不少民眾在網上抱怨:緊急地震速報來得太晚了,劇烈震波都到了甚至都已經過去了之後才收到,根本沒有起到預警作用。
  • 日本發布緊急地震速報新技術 有望三年後實用
    【環球網綜合報導】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的島國日本,其火山地震活動頻發,因此災害預警一直是倍受日本國民乃至政府矚目的問題。據日本NHK電視臺2月26日報導,針對大地震中使超高層建築物發生劇烈搖晃的「長周期地震波」難題,日本氣象廳有望將緊急地震速報系統的技術投入使用,該項技術可以在強烈地震發生的瞬間測算出搖晃的周期和強度,在建築物安全對策上的活用值得期待。
  • 山西地震預警系統正在建設中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6月18日,記者第一時間邀請山西省地震局預警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李冬梅釋疑。據悉,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山西子項目將於2022年建設完成,建成後將實現秒級地震預警能力。「地震預報雖然和地震預警只有一字之差,但本質上卻截然不同。」李冬梅說,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並及時公布於眾,讓預測受災區人們做好預防工作,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地震可以預測嗎?人們是如何進行地震預警的?
    人類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研究如何預測地震。但是地震預測是相對比較困難,由於人類對地震產生、發生的機理研究還遠遠不夠,目前的技術還不能準確地預測地震,但是地震是可以預警的。地震預警就是在地震發生之後警告周邊的人,地震馬上就要來了。
  • 地震預警:與地震波「賽跑」
    但是,由於地震本身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地殼運動,震源深度一般在地表以下幾公裡至數百公裡,以目前的技術手段,人們很難知道震源處發生了什麼,只能依靠反演、推測和假設來分析情況。此外,地震研究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但大地震出現的頻率很低,科學家們收集到的有效研究樣本很少,地震預報研究進展很慢。
  • 日本地震預警的推廣對中國有哪些啟示?
    研究日本如何推廣、應用地震預警,可以為中國地震預警制度建設提供啟發。「緊急地震速報」誕生 。地震預警日語叫「緊急地震速報」,其原理是利用地震發生後P波傳播速度比S波快的特性,由附近的地震臺認定大地震,在大的晃動到來前儘早發出預警。緊急地震速報系統被看作日本為保障國土安全建立的「全國瞬間警報系統(J-Alert)」的一部分。
  • 「無所不至」的日本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與地震預報或預測不同。
  • 一文詳解什麼是地震預警?
    圖1 長寧6.0地震預警(圖片源於網絡)我們急切想知道:什麼是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是一回事嗎?一、什麼是地震預警?在日本稱「地震預警」為「地震緊急速報」,美國在加州新建立的地震預警試驗系統就稱為「Shake Alert」系統,即震動警報。在中國儘管一再呼籲不要再用「預警」這個詞,但是約定俗成,改起來也不容易。所以目前所說的地震預警,就是地震警報!三、如何進行地震預警?我們知道,地震發生後縱波和橫波由震源向外傳播。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什麼是地震預警
    2008年 6月14日早上8點43分,日本東北部的巖手縣和宮城縣發生芮氏7.2級地震,日本的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檢測到了震源地的縱波,提前10秒鐘,在部分地區實現了由電視等媒體發布的地震預警。例如,古川第三小學就因為安裝了速報預報裝置,在地震前10秒鐘,校內就響起了地震預報廣播,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跑到了附近的安全地帶。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地震預報不過關的情況下,面對地震災害不斷發生,一些多地震的國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為人類減輕地震災害帶來了一縷曙光。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有什麼不同?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雖然它倆只是一字之差,但兩個概念不能再混淆了! 「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生以後,在某些區域可以利用「電磁波」搶在「地震波」之前發出避險警報信息,以減小相關預警區域的災害損失。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的地震事件進行科學預測,根據相關法規發布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等信息。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根據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數據,對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測,由政府統一向社會發布的地震預測意見。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地震預報可分為5個階段: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
  • 日本「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是怎樣運作的?
    這就是日本開發的、趕在感覺到震動前發布通知的「緊急地震速報」。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以後,相信很多日本人聽到這個聲音後都會精神緊張。  「緊急地震速報」是日本氣象廳提供的警報系統之一。當推測地震的最大震級會達到5級以上時,該系統就會向有可能發生4級以上強震的地區發出警報。
  • 大數據:地震速報預警的「幕後英雄」
    但那些在天津市民腳下不被感知的微小震動,都被布局在本市的200餘個地震臺站所「捕捉」,每秒在上下、南北、東西三方向採集到的300個數據被24小時不間斷地實時傳輸至地震臺網中心。在大數據的助陣下,地震臺網技術人員可以通過綜合分析進行速報和預警,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服務,提前化解風險。  走進位於市地震局的地震臺網中心,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碩大的機櫃和數十臺電腦。
  • 地震發生後最快5秒鐘發出預警!2022年底,河南將完成地震烈度速報與...
    濮陽縣地震局渠村地震臺內的基準站□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通訊員張婷婷文圖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一直是世界各國重點研究的項目,5月11日記者從省地震局了解到,到2022年底,河南將建成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最近我國各地地震頻繁,在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準確預測或者預報地震;我國目前為止只有一次預測或者預報準確過並做出了有效的預防措施,是1975年2月4日在遼寧海城發生的7.3級強烈地震。關於地震預測或者預報的難度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的社會壓力和恐慌,這是地震預測或者預報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 動物異常行為、地震雲預測地震真的靠譜嗎?
    首先下結論:地震雲不能預測地震,倒是動物們可能會對地震前釋放的特殊物理信號敏感(主要是輕微的震動),從而表現出異常行為,但是依靠動物的異常行為來預測地震,這也是不靠譜的,具體的原因請聽下文解讀。這類「地震雲」有時候呈條帶狀、有時成輻射狀、形態各異與普通的雲不相同,但是這些真的與地震扯不上關係。有人會說為何那些地震雲學者每次都能依據地震雲來預測地震在何時發生呢?其實,對於這些支持地震雲學說的人來說,他們預測地震的方法就是先放上一張圖,然後說未來一段時間會發生地震,具體地點不詳。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地震預警≠地震預測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其預警原理是電信號的速度比地震波快,這兩者的「時間差」即為地震預警時間。有時候地震預警只有短短的十幾秒甚至幾秒,但是對地震來說是已經非常寶貴的時間了,如果反應及時,這個時間完全可以躲避到家中的三角地帶,提高生存率。
  • 地震後秒級預警!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是國務院批准立項的重大工程,包含臺站觀測、通信網絡、數據處理、緊急地震信息服務、技術支持與保障5大系統。根據規劃,該項目在遼寧建設預警臺站、預警中心和預警終端三類工程,建設961個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臺站,1個省級地震預警中心和12個市級信息發布中心,178個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終端,其中10個Ⅰ型預警終端部署在政府應急指揮、通信電力、交通運輸等部門,168個Ⅱ型預警終端部署在中小學校。
  • 京津冀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
    三地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三地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先期開展觀測臺站標準化建設與改造試點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曹智)從省地震局獲悉,近日,省地震局會同北京市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