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0年5月26日0時54分在北京門頭溝區(北緯40.04度,東經115.95度)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歷史上,該地區自1970年以來,也發生過類似地震2次,此次地震屬於正常地震活動,請廣大網友安心。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46秒,是所有九寨溝人都難忘的一刻。7.0級的地震,讓九寨溝景區這個美麗的童話世界飽經考驗:地震震級大,達到了7.0級;震源偏深,有20千米;諾日朗瀑布、火花海等景觀和景區內旅遊基礎設施造成了較嚴重破壞,對景區內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也造成了較大影響。
現在,距離8·8九寨地震已經2年了,在過去的2年裡,九寨溝景區重建的步伐一刻未停。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發生在7點49分,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國務院決定,2010年4月21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2020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2周年祭。這是一場全國人民一起為汶川加油,為中國加油的戰役。
地震帶給我們的已經不僅僅是經濟的下滑,資源的浪費,而更多的心靈的餘震,想想那些妻離子散的家庭,無家可歸的孩子,吃不上熱飯的老人,還有那個在露天生育的孕婦。
面對巨大的災難、恐懼,每個人都是懦弱的,不顧一切都逃生是人類的本能,因為沒有拯救落難同伴的愧疚也是本能。是漫長的,心靈的餘震。
人們總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學會接受自己的懦弱,與自己和解。但是遺忘這東西吧,你越是刻意就越深刻,那份心靈餘震會延續陪你很久很久。
難道說地震真的不可預測?或者說能不能對地震的預測更準確一些。
以前人們對地震的預測完全是依靠傳統化方式,比如像地震雲、動物異常行為等。
「地震雲預測地震」,這個說法由來已久,大部分的人對這個說法表示認同並對此深信不疑,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地震雲只是一些很普通的高巨雲、層積雲,這些雲可以呈現出波狀、輻射狀絮狀等形態各異的雲狀,又因為經常出現在傍晚晚霞十分,因此就很容易被大家誤解為「地震雲」,但其實二者並沒有什麼聯繫。
那麼動物能預測嗎?
動物比人類更敏感,它們可以感受到人類感受不到的輕微震感,但是它們行為異常的產生原因太隨機,有可能是因為天氣炎熱或者說自身生理出現了問題,又或者是太開心。
如果我們僅僅依靠這些來預測地震這樣重要的事情,未免有些不靠譜。
然而,在這個信息化時代,這一切正在發生改變。
大數據分析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開啟了一種新的地震預報形式。利用地震發生時人類電波比地震波傳播更快的原理,通過採集篩選衛星和氣象數據,並結合統計分析,提前預警地震。有幾組數據表明地震預警行之有效:
提前3秒預警,減少人員傷亡14%;
提前10秒預警,減少人員傷亡39%;
提前20秒預警,減少人員傷亡63%。
舉個例子,如果08年汶川地震時,四川就已建立預警系統,那麼倖存者將會多出3萬人。
另外,位於澤西島的Terra-Seismic公司通過使用衛星數據,對地震預測的精準度達到了90%。
現在,我們有幸生在這個時代,正在目睹一個奇蹟——大數據正在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有望降低全球由自然災害引發的人員傷亡和慘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