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地震或帶來地震預測關鍵突破,未來地震將像天氣預報一樣預測

2021-01-13 騰訊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上月初相繼發生一次6.4級,一次7.1級的地震,以及一系列的餘震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驚魂未定的人們已稍稍平靜。然而,此前南加州地震中心主任,著名地震專家託馬斯·喬丹在美國地震會議上發出的警告,一直像懸在頭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讓加州居民的頸脖冷汗淋漓:加州南部的地震斷層似乎已被鎖定,聖安德列斯斷層已進入臨界狀態,大一號地震已加載並準備好隨時爆發。不過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給加州居民帶來了擦汗「毛巾」,科學家們可能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或許可以成為預測加州大地震的關鍵。

來自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利用新的地震模型,分析了加利福尼亞州發生的180萬次小地震,這些地震中的很多震級都低於芮氏規模,以前從未被地震網絡檢測到。結果表明,72%的地震主震發生前幾天或幾周內,中位數為16.6天,都出現了一系列輕微的震動。這意味著未來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預測地震的發生。當然,該團隊也承認,還需要時間來對此進行研究,但就像預測天氣一樣,科學家們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才達成今天的目標,對地震的預測,未來也會是這樣,科學家們正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加州聖安德列斯斷層位於北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是一個長達1300公裡的錯動性板塊——太平洋板塊向西北運動,北美洲板塊向東南運動,就像你雙手握住一個鍋盔,左手向上用力,右手向下用力,會導致鍋盔中間出現裂縫,最終結構被破壞。北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錯運動,導致了聖安德烈斯斷層中應力不斷增大,但自1857年來就沒有出現過重大的釋放了。

雖然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和1989年的6.9級洛馬普裡塔地震釋放了系列斷層中的部分能量,但聖安德列斯斷層的應力卻一直未能釋放,其累積的巨大能量一直讓人們相信,斷層的應力應該在100年左右釋放一次,而現在這個時間已嚴重超期,加州最終可能發生一場大一號的地震。

那麼,這場地震究竟有多大,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呢?2015年一部名叫《末日崩塌》的電影描述了一幅可怕的場景,聖安德裡斯斷層終於崩塌,一場震級高達9.6級的地震襲擊了加州,胡佛大壩被徹底摧毀,地表出現巨大裂縫,海嘯將加州海岸席捲一空,繁華大都市轉眼間成為廢墟。

好消息是,所謂的大一號地震不可能達到9.6級,甚至不會超過8.3級。因為這是兩個相互滑動的板塊,不像智利和日本那種壓在一起的俯衝板塊,斷裂後發生驚人的巨大地震。根據此前的預測,聖安德烈斯斷層的最大可能地震震級不會超過8.0級,未來30年內發生的概率為7%,但未來30年發生7.0級地震的概率則達到了75%。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大一號地震的影響實際是有限的,不可能出現排山倒海的海嘯,不可能出現撕裂大地的巨大裂縫,新的建築規範也保證了房屋的安全,最有可能受到影響的是道路、光纖、燃氣和電力管道,以及因此引發的火災,預計整個經濟損失可能達到33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火災造成的,人員死亡估計不會超過1800人。

看來所謂的「大一號」,實際只是人們在「待震」期間累積的恐怖效應,並隨著時間推移放得越來越大。加州地震可能並不可怕,只是因為它是美國經濟最發達和高科技雲集的地區而備受關注,多年的地震研究和抗震準備已讓加州積聚起應對強震的巨大「應力」,所以上月初兩次地震才未能引發死亡和重傷報告。加州的經驗真的值得其它地方學習,天天恐怖大喊狼來了狼來了,最後跑來的可能只是一條狗,自然不會引起多大的傷害了。

雖然如此,如果能取得地震預測上的關鍵突破,對人類文明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天氣預報已經越來越準,希望地震和火山預測,也能在科學家們的持續努力下儘快實現,拯救生命,拭去更多的眼淚和悲傷。

這項研究發表在7月30日《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

相關焦點

  • 地震至今無法被預測?人工智將開啟預報地震新篇章!
    就在前不久,唐山發生了5.1級地震,在其周圍城市均有震感。但這並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可經歷過超大級別地震的人能夠清楚地知道,地震的破壞力到底有多麼強大!1976年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萬人,2008年汶川8級別地震,死亡69227人。
  • 全世界地震預報水平都一樣低 地震預測很難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地震預測 難難難  全世界的地震預報水平及地震其他研究水平都一樣低  本刊記者 衛毅  實習記者 林珊珊 發自北京、廣州  中國是否進入地震頻發期  人物周刊:目前已總結的地震徵兆大致有幾種?  陳運泰:有很多,地質活動本身就有前兆 ,其他的如電磁波異常,地下水空氣含量,放射性氣體有變化,地傾斜,天氣,動物等出現異常現象。  地震預測為什麼這麼難?  人物周刊:地震預測為什麼這麼困難?
  • 國家行動:中國地震預測預報五十年
    記者 劉 莉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將地震預測預報作為國家行為,那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每當大地震不期而至,從事地震預測預報的研究人員總會面臨質疑,甚至網絡上和現實中鋪天蓋地的謾罵。但這些質疑和謾罵者似乎並不真正了解這門科學。地震預報至今是未解的世界級難題。
  • 地震無法預測嗎?美國加州地震已引起注意,新的檢測方式將出現
    這些年來,我們經歷了國內外的多次大型地震,任何人都知道這種天災的可怕。自上世紀初以來,全球範圍內強度超過7級的地震發生過1200多次,造成的死亡人數達到了54%,比其他自然災害加起來總和還多。而在人們祈福和援助的同時,也有些人提出了疑惑:為什麼地震難以預測?
  • 李四光預測了哪些地震?
    地震目前為止真的不可以準確的短期預測(精確到發生在哪一天以及經緯度,這是關鍵詞),那就可以叫做『地震預報』(注意和預測區分),當然也許未來就可以了。中長期預測(這是關鍵詞)一直在做啊,不然做抗震設計時候設防烈度這個指標怎麼來的?
  • 科學家解開地震預測難題 預言洛杉磯將有大地震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雪梨先驅晨報》網站4月15日報導,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宣布了一則重大消息:他們已經解開了「地震預測」這一重大科學難題。他同時警告說,今年9月5日前包括洛杉磯在內的加州南部地區將發生大地震。這在全球科學界產生強烈反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俄裔教授凱利斯·博羅克稱,地震多發區的小地震和地震歷史模式,能夠顯示出未來可能會發生更劇烈的地震。
  • 為什麼還不能像天氣預報一樣,提前幾天預知地震發生的可能性?預測...
    申旭輝 2019-05-12 作為一位從事地震研究的學者,我其實也跟你懷著同樣的疑惑,什麼時候地震預測的水平能夠和天氣預報一樣?
  • 為什麼地震的地方容易下雨?天氣可以預報,地震能預測嗎?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似乎剛剛發生過地震的地方更容易下雨。但是,地震和下雨這兩種自然現象之間,是否就真的存在什麼密切關聯呢?關於下雨(如果不是足以引發洪澇的強降雨),在日常生活中,它除了會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之外,其實也並無其他太大的影響,因而也並無多少人會對其特別在意。
  • 加州地震:美科學家發現預測大地震的新方法
    這只是瓊斯上萬次預報地震經驗的其中一次。 1 誰是露西·瓊斯? 瓊斯在美國地質調查局工作了33年,根據她的網站。她是南加州第四代居民,1955年出生於聖莫尼卡。 她與中國的關係匪淺。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測?
    地震是地球上發生的一種很普遍的自然現象,就像颳風下雨一樣,地震一般發生在地下二三十千米深處,我們很難發現和察覺,所以只能依靠地面的觀測資料,對地球內部的狀況進行推測,預測地震發生在地下深處,複雜的地質有關的物理運動過程,這些都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但即使有這樣先進的預警系統,日本氣象廳也不可能對地震做出更長期的預測。地震預測是根據對地震規律的認識,預測未來地震的時間、地點和強度。實現地震預測的基礎是認識地震孕育的物理過程及在此過程中地殼巖石物理性質和力學狀態的變化。
  • 地震科學預測新技術!「地下雲圖」,讓地震實時「看見」
    在總結國內外地震預測研究現狀和汶川地震成因缺乏觀測和探測直接數據的基礎上,提出了地震預測途徑戰略和戰術,特別提出了動態跟蹤地下狀態,實施「地下雲圖工程」。 地下雲圖來源於氣象預測的衛星雲圖概念。衛星雲圖是利用各種氣象觀測手段,通過氣象站、氣象衛星、氣象雷達這樣的關鍵技術動態,跟蹤天氣變化的全過程。比如颱風,從颱風生成那一時刻起,衛星雲圖就開始動態跟蹤它的運動路線,強度和運動速度,對它的全過程進行動態的跟蹤和預測。
  • 地震前必有異象?民間有高人能預測地震?假的
    像這樣的悲劇,究竟有無辦法避免?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預測地震,人類還做不到。先明確什麼是地震預報所謂「地震預報」和「地震預測」,在通常使用中人們並不刻意去區分,表達的都是地震來臨前人們對其將要發生的一種認識。
  • 地震探源:能否利用地磁異常預測地震
    編者按:   5·12汶川大地震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痛定思痛,人們對與地震相關的科學問題異常關注。今天,本報以專集的形式,特別向讀者朋友摘要介紹一些專家學者研究探討地震防震的論文,以饗讀者。
  • 地震預測小方法
    第一種方法:含羞草觀測法根據觀察含羞草的表現來預測地震,這個方法已經得到過證實,確實可以預測到地震【2016年4月26日雲南大理網友就反饋含羞草大白天出現了閉合的現象,結果5月18日雲南大理雲龍縣發生5級地震,洱源縣發生4.6級地震】
  • 地震原理新論——兼述地震預測的科學基礎(上)
    將物理學新觀念用於地震的研究,也必將獲得對地震原理的深入認識,有利於實現地震的科學預測。地震是一種給人類造成巨大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災害,中國受地震災害損失尤為嚴重。20世紀中,地震共導致我國 60多萬人死亡,即平均每天有近 20人歿於地震災害。長期以來,人們作了很大努力,試圖實現地震預報,以減輕地震所造成的損失。
  • (唐山大地震·反思)慘痛教訓:地震預測沒有預報
    慘痛教訓:地震預測沒有預報  十幾秒的地動山搖,唐山24萬生靈塗炭,16萬人滴血負傷。人類雖然無法制止大地震,但預報預防減少人員傷亡是可行的,因為之前已經準確地預測出了這場地震,只是有了「預測」之後沒有能夠「預報」。
  • 建國以來,中國人是怎麼預測地震的?
    1975年,中國成功預測了遼寧海城7.3級地震;20年後,中緬邊境雲南孟連發生的7.3級地震又被中國地震工作者言中。這些艱難歲月中的勝利使中國地震工作者相信,隨著地震理論的不斷完善和檢測預報技術的不斷發展,他們距離突破預測地震的世紀難題已經不再遙遠。中國對地質運動的投入也因為這些原因而一直持續強化。「九五」期間,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成為首項投入運行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
  • 美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發布了關於美國南加州地震餘震預報
    美國加州南部裡奇克萊斯特市附近未來1年內發生3級至4.9級地震概率大於99%,發生5級至5.9級地震概率為85%,發生6級至6.9級地震概率為18%,發生7級或者7級以上地震概率為2%。同時美國地質調查局官網還公布了美國加州南部裡奇克萊斯特市附近未來各個級別地震發生頻次的預測。
  • 人類史唯一次精確預測的地震 以及它背後的真相
    因此,如果地震也能像天氣那樣進行預報,那麼就會大大減少損失,正如海城的那次一樣。廣義的地震預報其實分為兩種,分別是地震預測(Forecast)與地震預報(Prediction)。簡而言之前者就是學者們對會不會發生地震進行學術論證,並給出預判。後者就和天氣預報差不多,是一個完整的預報過程,只不過又分為三種:根據觀察到的地震前兆進行的,叫做前兆性預報;根據過往地震頻率統計進行的,叫做統計預報;把它們綜合在一起的,叫做綜合預報,一般而言這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