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測?

2021-01-07 騰訊網

地震是地球上發生的一種很普遍的自然現象,就像颳風下雨一樣,地震一般發生在地下二三十千米深處,我們很難發現和察覺,所以只能依靠地面的觀測資料,對地球內部的狀況進行推測,預測地震發生在地下深處,複雜的地質有關的物理運動過程,這些都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

據統計,全球平均每年要發生地震約500萬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天要發生1萬多次,這500萬次地震中,能夠被人們感覺到的約5萬次,可能造成破壞的5.0級以上地震約1000次,造成嚴重破壞的7級以上地震約18次,造成特大災害的8級以上地震約1到2次,然而目前人們對於地震的認識還是十分的有限,特別是對於地震的孕育發生等基礎理論,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歧。所以地震預測預報是地球科學中的一門前沿學科。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渴望找到一種準確預測地震的方法,以減少可防止地震造成的損失,但是直到現在這個願望還沒有真正實現,問題是現在預測天氣很準,但地震還預測不準確,相比之下為什麼地震那麼難預測?發生地震的跡象是什麼?我們都知道,要做天氣預報一張衛星雲圖就能看遍全國的天氣,記錄一次地震必須有三個要素,即發震時刻,震中位置和震級,有很多人說不是因為地震難以預測,而是因為很多地震局的人不給力,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

要知道地震是突然發生的,並非一個漫長的鋪墊過程,地震發生的時候,動物狂叫被圈養的家禽會想要逃出去,會有一些鳥飛來飛去,看起來不太安穩,具體來說地震難以預測是因為以下兩個問題,首先是因為地震的發生毫無規律性,影響地震的因素很多,我們目前知道的地震一般發生概率較大的地方,應該是板塊的交界處,即使我們了解過去地震的發生情況,但因為它不具備周期性和可預測的規律性,所以很難被預測。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對於地殼運動機理的研究進展都還是很不完善的,板塊構造學說也才發展幾十年,這無疑相當於我們的研究還處於表面,所以說現在地震已經能夠被預測了,只是時間非常短,在地震還在地下發生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被檢測到,但是由於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比較快,並且震源深淺不同,也影響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所以在短時間內預測到地震,只能有限的規避傷害,這裡還要明白一點給我們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和生命傷亡的並不是地震本身,而是由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地震發生隨機的因素很多,我們目前對於地球深部結構及性質的了解不是很多,我們不能鑽到地球內部進行觀測,所以現在用的較多預測地震的方法,是利用地震波,這只是一種間接的方法,因此只能研究一部分性質。

地球板塊早已經被人們認知,地震是最常見的地殼運動表現,地殼運動的動力來源於地球內部的巖漿活動,我們現在技術很難觀測到地殼內巖漿活動情況,但仍可以說地震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只是大多數地震都不容易被人感受到,也不會對人類帶來自然災害,鑑於地震是因地殼板塊碰撞或是板塊斷裂造成,我們不可以把板塊上方的覆蓋物清除去觀測各板塊運動,更不可能了解哪個具體點,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程度的碰撞,同樣也不可能知道板塊內的哪個位置會發生斷裂,所以說這種偶然性很大的事件很難預測。這一點就類似於,路上有很多汽車行駛,我們都知道會有車禍發生,但我們很難預測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輛車會發生問題,可以說震前地震預報難,主要因為地震物理過程本身所具有的複雜性和地球內部的不可入性。

其次這種隨機事件預測難是一回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準確預測未必就是更好的事,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人口眾多的城市被預測幾天之內會發生地震,會發生什麼情況?也許一個中小級的地震本不會產生損失,但千萬人的恐慌可能造成百倍千萬倍的損失,由此可見,地震預測不只是技術問題,可以確定的是,在大地震發生前往往先發生小地震,此外一些自然現象的變化,可以作為地震將會發生的參考,地震之前異常的現象多達幾千種,大體可分為地下水異常、生物異常、氣候異常、地聲地光異常等。

地球上每年發生的地震上百萬次,人力當下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從發生的數據中,找出準確可靠的預報地震的信息,無法從相關數據分析中去準確預報地震,地殼是漂浮在地下熔巖上的,目前完全無法掌握各板塊之間運動規律,所以也無法從這個方面去準確預報地震。地震預報仍是當代科學難題之一,地震預報遠沒有過關,還停留在半經驗半理論階段,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像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內,地震預報也仍然處於探索階段,地震預報還遠遠沒有做到,像天氣預報那樣準確。

相關焦點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報?近期地震很頻繁?真相在這裡!
    「眾所周知,地震後出現降雨的概率比較大,較強降雨天氣會加重震區次生災害的發生。震後,由於震區山體有所鬆動,房屋結構遭到破壞,強降雨易引發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曉東說。
  • 美國加州推出首個地震預警App:提前幾秒提醒 不能預測
    近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正式推出首個全州地震預警App「My Shake」,這款手機應用軟體可在破壞性強的地震波到達前,提前幾秒或數十秒提醒公眾,但不能預測地震。
  • 日本地震,手機提前3秒通知!難道不能用《推背圖》測測?
    最近日本實在是不太平,一會兒颱風,一會兒地震,最近日本傳出一段視頻,是提前預防地震的:在地震前幾秒鐘,批量通知大家地震來了!趕快尋找能夠躲避的地方!雖然我們為日本預防地震的科技驚嘆,但是提前幾秒鐘又有什麼用呢?
  • 2020年2月3日四川成都再次發生地震,地震到底能不能提前預測?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今天(3日)凌晨0時05分,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清泉鎮附近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21公裡。此次地震震中距金堂縣城14公裡、距青白江城區25公裡、距成都市區38公裡。據初步了解,當地震感明顯,成都市區部分網友也反映有震感。暫未收到人員傷亡報告。
  • 大地震無法提前預測—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AP/REX/Shutterstock 所有地震在開始時看起來都是一樣的,這使得人們不可能在早期觀測中預測到最具毀滅性的地震。 早期預警系統依賴地震儀捕捉震動,並在大地震到來之前向附近城市發出預警。美國加州拉荷亞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Daniel Trugman說,對於個人和諸如醫院等單位來說,即便是提前幾秒的預報也能產生巨大差異。
  • 為什麼我們不能預測地震?
    1835年康塞普西翁(智利)地震目前無法可靠地預測地震何時發生、它的強度等為了預測地震,我們需要明確的前兆信號。在地震之前,地震學家注意到環境的一些變化,如增加的放射性氣體濃度,電磁活動的變化,前震,可測量的地面變形,地下水的地球化學變化,甚至不尋常的動物行為。在一些地震之前,地下水位發生了變化。隨著構造應力的增大,巖石會形成微裂隙,改變巖石對水的滲透性。
  • 地震可以提前預測嗎 地震預警app如何使用【詳解】
    地震能不能提前預測,如果遇到地震了怎麼辦?這時候你就需要一款能夠提前預警的地震app了,尤其是位於震區的用戶,提前預警地震能夠救命哦。  地震來了該怎麼辦?很多朋友都會問這個問題——特別是這兩天突然發生了兩次大地震。
  • 日本人說可以提前30年預測地震,你相信嗎?
    所以這種情況是在現在這種地震預測預報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既然地震不能提前30年預測,那麼地震最多可以提前多久預測呢?答案是:地震壓根不能預測。原因很簡單,因為地震沒有任何可以用來預測的規律。
  • 為什麼還不能像天氣預報一樣,提前幾天預知地震發生的可能性?預測...
    申旭輝 2019-05-12 作為一位從事地震研究的學者,我其實也跟你懷著同樣的疑惑,什麼時候地震預測的水平能夠和天氣預報一樣?
  • 中國地震局長:日本絕無可能提前10秒預測地震
    3月11日日本地震發生之後,網上一則消息開始瘋傳,稱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預測出來了。果真如此嗎?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明確表態:不可能,也絕無此事。不過,在當前地震頻發的狀態下,這也引發了人們對地震預測問題的關注。
  • 如今科學家仍不能提前預測地震,但農村有個辦法,流傳了千百年
    就比如說地震,這種破壞性極強的自然災害,每次發生嚴重的地震時,都是山崩地裂,無數房屋毀於一旦,親人不得不天人兩隔。地震的傷害極大,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提前預知,就可以減免很多傷害。雖然很多科學家為此奉獻終身,可是至今為止,我們都沒有十分有效的預測地震的辦法。倒是民間流傳了一些土方法下來。
  • 闢謠:動物能夠預測地震?而人類卻不能?你可能高估了動物
    到目前為止,無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沒有提前預測地震的能力,因為地震其實就是地殼運動,而地殼的運動是沒有任何規律可循的。那麼,是什麼讓人有了動物能夠預知地震的認知呢?為什麼人不能預知地震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他準確預測宜賓地震,提前10秒,刷屏四川
    6級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宜賓提前10秒預測地震發生之後,很多四川民眾,將拍攝的地震預警視頻發到網絡上。「大喇叭」讀秒、電視自動彈出倒計時……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並沒有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準確定義。同時我們雖然說在部分時候被解釋為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部分時段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壓根就是「無中生有」的一個事情。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很明顯這個問題不用回答,大家都知道,壓根就沒有科學依據,也是如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可以證明的。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並沒有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準確定義。同時我們雖然說在部分時候被解釋為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部分時段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壓根就是「無中生有」的一個事情。後來氣象中心也來給說明了,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之間具有內在關聯性,所以並不能通過衛星雲圖來準確預測地震發生
  • 唐山發生5.1級地震,地震可以提前預測嗎,為什麼小動物能預感到
    就在7月12號6時38分,唐山又發生5.1級地震,這讓我們想起了1976年的那一次慘烈大地震,我原來一個同事,老家唐山的,今年60歲左右,他告訴我們,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真實情景。在地震前面幾分鐘,平時安靜的大街上,突然出現很多的老鼠,平時都是貓捉老鼠,這一次,貓突然看到這麼多老鼠朝自己湧來,不知所措,只能掉頭就跑,到井裡去打水,水井咕嚕往外冒泡。家裡雞犬不寧,小狗無故上躥下跳。
  • 「親歷者」在汶川地震前發現了何種異象?地震真的不能預測嗎?
    大家好,今天我這個四川小編繼續為讀者朋友們帶來關於地震的「親身體驗」和一些地震小知識。書接上文,民間有不少預測地震的「經驗」,比如,天空會出現地震雲,昆蟲(青蛙)會大規模遷徙,寵物坐立不安、狂吠不止……那小編究竟在「5.12汶川地震」前,發現了何種異象?作為一個「過來人」,小編覺得那天最大的「異常」就是——一切如常。
  • 四川宜賓發生6級地震,大學生應該如何科研,才能做到提前預測?
    四川宜賓發生了六級左右的地震,雖然中國相關地震機構在第一時間發布了地震的消息,但是仍然是在地震之後才發布的。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通過教育的力量,通過科學研究,能夠及早地預測地震呢?這對我國地震預防的發展將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
  • 為什麼要關注地震預測問題?
    關於地震,本人真的感觸頗深,從小至今就是一直生活在地震的陰影下,從住防震棚、焊防震床到現在去主動關注,最終達到自己所想要的,那就是讓家人放心,讓自己安心的結果,這就是自己對地震問題較多關注的一個必然因素;當然自己所從事過的地質工作經歷,也是來這裡和眾多愛好者一起去討論地震相關問題的一個誘導因素,好多事喜歡問一下為什麼,想自己找到答案,其結果自然也就是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地震預警≠地震預測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其預警原理是電信號的速度比地震波快,這兩者的「時間差」即為地震預警時間。有時候地震預警只有短短的十幾秒甚至幾秒,但是對地震來說是已經非常寶貴的時間了,如果反應及時,這個時間完全可以躲避到家中的三角地帶,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