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能預測地震?

2020-12-05 科技領航人

"一場嚴重的地震立刻摧毀了我們最古老的聯想:地球,作為堅固的象徵,像一個薄薄的烤箱液體,在我們下移動著;瞬間在頭腦中產生了一種奇怪的不安全感,而這種不安全感是在數小時前的反思所無法產生的。"這是查爾斯·達爾文對1835年康塞普西翁(智利)地震的描述。

1835年康塞普西翁(智利)地震

目前無法可靠地預測地震何時發生、它的強度等。地震的震級、震源和長度可能不同,持續時間從數秒到幾分鐘不等。

研究表明,地震的震動呈現出一種典型的模式。第一次震顫開始後,強度逐漸增強,達到峰值,隨後是逐漸減弱的震動。大小地震的起始方式相同,但無法確定地震震峰的最大值是何時發生的。地震是由地下巖石突然破裂引起的,在地表以下數公裡處,由地球內部更深地力驅動。很難確切理解巖石在壓力和溫度升高下是如何發現的。實驗室的實驗僅限於相對較小的樣品,鑽探斷層帶是一項非常困難且非常昂貴的操作。

為了預測地震,我們需要明確的前兆信號。在地震之前,地震學家注意到環境的一些變化,如增加的放射性氣體濃度,電磁活動的變化,前震,可測量的地面變形,地下水的地球化學變化,甚至不尋常的動物行為。

在一些地震之前,地下水位發生了變化。隨著構造應力的增大,巖石會形成微裂隙,改變巖石對水的滲透性。此外,泉水的氫化學作用也會發生變化,因為巖石被積聚的張力壓碎,化學物質洩漏到地下水中,或者改變地下水的流動模式。

放射性氣體,一種由某些礦物中元素的放射性衰變形成的氣體,在地震前可以顯示波動。它過去曾被用來預測地震,但不清楚濃度和地震之間的聯繫。也許微裂隙在主斷裂發生之前在巖石中發展,改變了地下的滲透性,氣體逃逸到地表,在那裡可以檢測到。 儘管2009年義大利拉奎拉地震前聲稱取得了成功,但大多數科學家仍然對這種方法持懷疑態度。地下水中的山體滑坡、碎石或化學反應也會產生高濃度的砷。

如果承受巨大壓力,一些晶體和巖石會發出電磁能量。通過測量一個區域的電磁場,因此理論應該能夠測量地面的累積變形。在巖石的斷裂點到來之前,科學家可能會發出即將發生地震的警告。類似的方法也用於測量前震。隨著較小的前震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這可能意味著地面已經為大前震做好了準備。

自古以來,就有關於地震前異常動物行為的故事。即使現代研究正在尋求這種可能性,這種行為對於任何準確的預測來說也是不可靠的。

不幸的是,所有研究的信號都是不穩定的。在某些情況下,地震之前有一個或多個變化。在許多其他情況下,儘管此後發生了災難性的地震,但從未觀察到任何特別信號。目前,我們甚至不能肯定這種前兆信號是否存在。

相關焦點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測?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渴望找到一種準確預測地震的方法,以減少可防止地震造成的損失,但是直到現在這個願望還沒有真正實現,問題是現在預測天氣很準,但地震還預測不準確,相比之下為什麼地震那麼難預測
  • 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地球科學說
    前兩天上課的時候,有同學問起地震預測的問題,當時還留了一道思考題,但是一直沒跟同學們詳細探討,現答覆如下。地震能預測嗎?簡單說,不能。另外,地震預報還會涉及到四個不同的時間尺度: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我們平常說的地震預報,其實指的是臨震預報。地震的中長期預報相對容易,地球物理學家有能力推測哪些地方在將來容易發生地震,但是具體的時間(即臨震預測)卻無法預估。這就像下圖1中山頂上的一塊石頭,我們可以推測,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掉落,但是究竟這塊石頭何時掉落,往哪個方向掉落,落地之後會呈現什麼樣子,我們預測不了。
  • 闢謠:動物能夠預測地震?而人類卻不能?你可能高估了動物
    到目前為止,無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沒有提前預測地震的能力,因為地震其實就是地殼運動,而地殼的運動是沒有任何規律可循的。那麼,是什麼讓人有了動物能夠預知地震的認知呢?為什麼人不能預知地震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要關注地震預測問題?
    關於地震,本人真的感觸頗深,從小至今就是一直生活在地震的陰影下,從住防震棚、焊防震床到現在去主動關注,最終達到自己所想要的,那就是讓家人放心,讓自己安心的結果,這就是自己對地震問題較多關注的一個必然因素;當然自己所從事過的地質工作經歷,也是來這裡和眾多愛好者一起去討論地震相關問題的一個誘導因素,好多事喜歡問一下為什麼,想自己找到答案,其結果自然也就是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 地震局到底能不能預測地震?
    小桔有一個熟人,常玩微博的朋友應該也認識,他就是「中國地震臺網速報」,江湖人稱——震長。震長最近跟我講了他的一些煩心事,比如說每次地震的時候,圍觀群眾總是會因他不能預報地震而口誅筆伐!小桔聽後,坐不住了!一定要為震長說句公道話!
  • 「親歷者」在汶川地震前發現了何種異象?地震真的不能預測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聊聊傳得神乎其神的民間偏方。地震雲、昆蟲大規模遷徙、寵物狂躁不安、井水冒泡、河塘乾枯等等,出現這些異象肯定不能直接就得出結論,地震即將來臨。但是對這些視若無睹,說它們與地震壓根沒有一絲關係,似乎未免過於武斷。老話說得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有個心理預警,多多防範總是沒錯的。小編整理了一些正確對待上述異象的方法。
  • 為什麼不能預報地震?地震學徹底完蛋?
    大自然的力量大地震襲擊了我國西部的四川省,5000多萬人遭受衝擊,500萬人失去家園,7萬人罹難,根源就在科學無法回答這個貌似簡單的問題———為什麼不能預報地震?在過去的100年裡,地震已奪走了百萬人的生命,那麼為何我們不能計算出下一個大地震將要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呢?為何地震預報會如此困難?科學如何克服這個大自然的力量呢?
  • 為什麼四川總是地震?地震真的無法預測?
    在那之後,蘆山地震,雅安地震等等,這些都似乎讓地震與四川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繫。為什麼四川這個天府之國會經常遭到地震的「突襲」?首先,我們來看一張四川省的衛星地圖。在這張圖上,四川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西部多山區,東部是平原,省會成都就處在中部這塊僅有的盆地之上。
  • 為什麼還不能像天氣預報一樣,提前幾天預知地震發生的可能性?預測...
    申旭輝 2019-05-12 作為一位從事地震研究的學者,我其實也跟你懷著同樣的疑惑,什麼時候地震預測的水平能夠和天氣預報一樣?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並沒有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準確定義。同時我們雖然說在部分時候被解釋為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部分時段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壓根就是「無中生有」的一個事情。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很明顯這個問題不用回答,大家都知道,壓根就沒有科學依據,也是如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可以證明的。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並沒有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準確定義。同時我們雖然說在部分時候被解釋為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部分時段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壓根就是「無中生有」的一個事情。後來氣象中心也來給說明了,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之間具有內在關聯性,所以並不能通過衛星雲圖來準確預測地震發生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報?近期地震很頻繁?真相在這裡!
    「目前並沒有發現地震和雲之間有聯繫的理論和依據,大家利用雲來預測地震是否發生非常不科學。」張芳華說,像地震這類地殼運動對大氣環流是否有某種潛在影響,有待於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和論證,即便有影響也比較細微,在做天氣預報時這種影響是忽略不計的。而這種尚未地震,就以天降奇象、雲生異變來預測的方式很不靠譜,我們認為「地震雲」的假設是不成立的。
  • 今天唐山為什麼又地震了?古人如何預測和應對地震?
    人民網微博相信很多人都會想知道,古人是如何看待地震的?而他們又是如何預防以及如何處理地震的?我們來看。如何看待我們目前了解到的,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地震記載是在西周。根據《國語·周語》記載:「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那麼古人在沒有相關的經驗與知識科技的時候,是怎樣看待地震的呢?
  • 唐山地震,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帶你快速了解地震
    這裡就有了疑問,地震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地震的等級和深度分別是什麼概念?對應的影響是什麼?地震是否能夠預測,其原理又是什麼?發生地震後又該怎樣合理的避險?那些所謂的地震自救床到底有沒有用?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了解和探討下這幾個問題,遇到地震千萬不要慌,合理避險也是王道,戰勝危機的方式不僅僅是要面對危機,要得了解危機才行。根據小學課本我們可以了解到,地球的結構可以分為五部分,分別是內外核、上下地幔和地殼。地震的發生是因為地殼巖石發生了斷裂錯位,然後帶來了強烈的震動。
  • 現代科技都不能準確地預測地震,但是古代民間的一辦法卻很靈驗
    現在的人中有了科學的意識,但是萬事都開始憑藉與科學來給他們解決問題,在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的同時,我們也享受著很多時代帶給我們的優越感,不管是科技類的還是生活類的都是如此,在科技上不得不提的就是各種美國大片,在大片當中我們在享受著各種快鏡頭的帶來的衝擊感和刺激性像是智能遠程操控的電子家具
  • 全世界地震預報水平都一樣低 地震預測很難
    科學家為何沒有預測出來?地震研究為什麼總是滯後?中國的抗震減災機制存有什麼問題?  本刊就此專訪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陳運泰院士、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馬瑾院士及中國地震局前副局長何永年研究員。  中國是否進入地震頻發期?
  • 地震無法預測,發生地震怎麼辦?
    而在6月以來,全球總計記錄到了4次強震,分別為智利北部6.8級,斐濟群島以南6.1級,印尼哈馬黑拉島附近海域,琉球群島6.7級地震,相對來說地球比較穩定,沒有大家想得那麼活躍。而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發生了27次之多,這就是6月以來的地震情況。還是那句話,只要地震不會產生影響就行,本身地震我們也無法進行精確預測,我們只能坦然面對。
  • 地震預測靠譜嗎?什麼是地震緊急速報預警
    地震緊急速報預警並不是成功的預測了即將要發生的地震,而是由分布各地的地震計收集已發生地震的地震波來推導那裡是震源、震源能量級和傳播到地面的破壞力度及範圍,也就是我們在日本常接觸的震度這個概念。其實久居日本的小夥伴們應該對震度這一名詞很熟悉了,但是也有很多將其跟震級弄混。震度,簡單來說是我門人體及地表能夠感知的搖晃程度,也就是對地表的損害程度。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隨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微博上認領該信息,並稱該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了這次地震。令人驚訝的是,距離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已經過去了44年,為何還會有餘震發生?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劉志坤說,許多人會認為44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但在地震科學研究中,不能以個人的生活經驗作為時間尺度進行衡量。
  • 問吧精選 | 很遺憾:地震尚不能預測,只能預警
    葉山:對於埋在地下深處看不到的地層,常見的讓它們「顯形」的方法是利用地震儀和「人造地震」。地震波在不同性質的地層裡的傳播速度不同,在地層交界處會發生反射、折射等情況。地震儀的感應器可以檢測到地震波。通過感應器到人工震源的距離以及地震波傳播的時間等,我們就可以製作剖面圖來讓底下的地層和構造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