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唐山發生了5.1級地震,在其周圍城市均有震感。但這並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可經歷過超大級別地震的人能夠清楚地知道,地震的破壞力到底有多麼強大!1976年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萬人,2008年汶川8級別地震,死亡69227人。2004年由9級地震引發的印尼海嘯,死亡11萬人……。
根據研究表明,只要能夠提前知道地震將要發生的前30秒,就可以避免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63%。慶幸的是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做到這樣了,因為人類近幾年已經建立大陸地震預警系統。當在某一區域發生地震時,該系統會馬上通知周邊城市,從而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其工作原理也非常簡單,因為在發生發生地震時,會產生兩種地震波即橫波和縱波。縱波傳導速度快,但破壞小,橫波傳導速度慢,破壞性比較大。地震預警系統在捕獲到縱波的時候,搶在破壞性比較大的橫波來臨之前,對外發布預警。但這中間大概也就只有十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差。不過這也能極大程度地避免地震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了。


預警始終是預警,只能給震源周圍的地區進行預警,那麼在處在震源中心位置,只有自認倒黴了。那麼地震為啥不能像天氣預報那樣能夠被精準地預測到呢?其實地球每天都在進行著數以萬次的地震,只不過規模太小,我們無法察覺到。正因為地下有太多的地底運動同時發生,根本分不清哪個是哪個,就無法把單個的地震分辨出來,所以預報地震幾乎不可能完成。
但人類搞不定的事情,人工智慧或許能夠輕鬆勝任。就在最近,有科學家利用人工智慧預測地震獲得了突破。他們在實驗室模擬地殼運動,把相關的數據輸入到人工智慧的算法當中,讓人工智慧學習地震產生的能量和對應斷層運動之間的關係,通過大量的學習和訓練,該人工智慧竟然真的能夠完美的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但這僅僅是實驗室數據,為了驗證該人工智慧預測地震的準確性,科學家們把它應用於真正的地震測量,但是要想碰到一次大規模的地震實屬不易,於是科學家們就用慢地震進行試驗。所謂慢地震就是地震發生的比較緩慢,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更久之後。令人興奮的是,人工智慧居然也準確預測了慢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當然在進行實際的應用之前,還需要大量的實驗和研究。不過這讓我們看到了預測地震的希望,也看到了人工智慧比較積極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