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如何助力企業恢復正常經營?聽聽這份調查報告怎麼說!

2020-11-26 全球紡織網

後疫情時代,如何助力企業恢復正常經營?聽聽這份調查報告怎麼說!

2020-11-13 10:32:36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供需兩端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部分紡織企業甚至面臨裁員或倒閉的風險。現階段,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恢復生產貿易,推進產業改革優化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上海辦事處和東華大學在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隨機抽取紡織服裝企業,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希望了解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受新冠疫情的具體影響以及他們現階段面臨的困難與需求,為政府制定相關幫扶政策提供參考,幫助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加快恢復生產貿易、逐步實現產業結構優化,並提升其未來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綜合能力。


此次調查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共採集到64份樣本,其中有效樣本40份,被調查對象覆蓋國內紡織服裝企業主要分布區域,以私營企業為主。此次調查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一是被調查企業的基本情況,二是被調查企業的經營狀況,三是新冠疫情對被調查企業造成的影響程度,四是被調查企業採取的應對措施與實際需求。


一、被調查企業的基本情況

從企業性質來看,被調查的企業(商戶)中,私營企業佔到67.5%,外資企業佔12.5%,有7.5%為個體工商戶;從分布區域來看,被調查的企業(商戶)中,有38家在內地,其中東部地區29家、中部地區4家、西部地區5家,另有2家在臺灣。


 

被調查的企業(商戶)中,除了1家企業未披露員工數之外,10人(含)以下的小企業(商戶)佔22.5%,10—50人(含)的企業佔22.5%,50—300人(含)的企業(商戶)佔17.5%,300—1000人(含)的企業(商戶)佔10.0%,1000人以上的企業佔25.0%,佔比相對均衡。其中,75%的調查對象以內銷為主,15%的調查對象以外銷為主,剩餘的調查對象內外兼顧。

 

被調查企業的經營狀況

考慮到今年受中美貿易戰與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本次調查特別關注了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自春節以後的經營狀況,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延期開工時長,開工率,訂單數量。


01 延期開工時長。

被調查的企業(商戶)中,除了一家企業未披露具體延期時長之外,75%的企業(商戶)表示,自春節後延期開工時長在9周以內;有6家企業(商戶)延期開工時長在12到15周(含),佔比15%;只有1家企業延期開工時長在15周以上;另外,有2家企業(商戶)未延期開工。可以看出,大部分企業(商戶)在大約2個月的時間內逐漸開始恢復生產經營,與我國控制疫情的時間基本吻合,這說明新冠疫情是造成春節後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延期開工的主要原因,也說明我國在短時間內控制疫情有利於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復工復產。


02

開工率。

被調查的企業(商戶)中,截至2020年7月13日,有30家企業(商戶)開工率超過80%,8家企業開工率超過60%,加起來佔比高達95%;僅有2家企業開工率在20%以下,佔比5%。整體上看,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開工率持續向好,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在一定程度上,短期內緩解了我國因新冠疫情引發的就業問題。


03 訂單數量。

被調查的企業(商戶)中,僅有3家企業(商戶)表示訂單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剩餘企業(商戶)的訂單數量相較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從訂單數量這一指標可以看出,新冠疫情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衝擊還是較大的,整體訂單數大幅度減少,國內和國外市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考慮到我國國內的疫情形勢穩定可控,而國外的防疫形勢比較糟糕、甚至仍在不斷惡化,未來,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可能需要把目光逐漸轉向國內,想辦法增加國內訂單或許是短期內緩解訂單壓力的有效方法。同時,由於歐美地區的疫情仍在惡化,而東南亞區域的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擴大對東協的紡織服裝品出口或許也是一條出路。


 


三、被調查企業受影響的程度

從被調查的企業(商戶)的經營狀況看,新冠疫情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商戶)普遍造成了一定影響,這也使得紡織服裝企業(商戶)產生了不同層面的壓力。

57.5%的被調查對象反映現金流短缺的壓力較大(巨大),62.5%的被調查對象反映訂單被取消的壓力較大(巨大)。對於紡織企業來說,無論是產業鏈上遊的製造企業,還是產業鏈終端的銷售企業,維持現金流的穩定流轉是重中之重,而受疫情影響,許多訂單被取消,再加上紡織服裝產業鏈下遊企業經營困難,許多企業對訂單採取壓價行為,甚至拖欠帳款,而房租、人工費等成本居高不下,導致產業鏈上遊製造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增大。

45%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償還債務的壓力較大(巨大)。由於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商戶)春節後延期開工1—9周,且訂單普遍減少,流入資金相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而短期商業借款一般要求1年內還清,這使存在短期商業貸款的企業,還貸壓力較大。

47.5%的被調查對象表示人工成本存在輕微壓力,22.5%的被調查對象表示人工成本存在較大壓力,15%的被調查對象表示人工成本存在巨大壓力。在中國,不論紡織服裝企業是否開工生產,員工的工資和保障性福利還是得照常發放,因此,紡織服裝企業為了緩解這方面的壓力,有不少紡織企業(商戶)已經或準備裁員,還有部分企業(商戶)下調了員工工資。

40%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對員工的健康完全不擔心,22.5%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對員工的健康僅有一點擔心。現階段,我國的新冠疫情穩定可控,在中國境內感染新冠疫情的風險較小。

32.5%的被調查對象表示企業運營壓力較大,15%的被調查對象表示企業運營壓力巨大。雖然,我國不少紡織服裝企業通過生產銷售防疫類紡織用品,緩解了一定的壓力,但是,總體而言,新冠疫情對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不過,這也促使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加速轉型,朝著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的高水平高質量紡織產業邁進。


 


四、被調查企業採取的

應對措施與實際需求


01 企業準備採取的應對措施。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企業都希望在短期內提高訂單量和收入,其中70%的企業決定增加促銷活動,57.5%的企業準備拓展新銷售渠道或新業務,30%的企業決定創新技術與產品、提供新服務。還有一些企業希望得到政府或金融機構的幫助來獲取資金,60%的企業打算申請貸款、補貼或專項扶持基金。還有一部分企業受疫情影響,改變了他們的工作方式,32.5%的企業打算採用遠程辦公或自動化辦公,這樣能節省一部分運營成本。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40%的企業將訂單分包給其他企業,這可能是由於47.5%準備降低員工工資或裁員,所做出的相應決定,通過降薪,尤其是裁員來迅速控制企業成本,而由此導致的產能下降又不得不將訂單分包出去,同時,分保訂單也能減少工作量、降低員工感染新冠疫情的風險,不過,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另外,10%的企業決定進行跨境投資,佔比不大,這可能是由於國外的抗疫形勢還不夠明朗,有不少國家的新冠疫情並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官方數據顯示,9月26日,除中國以外的地區增加新冠病毒感染者超過10萬例,中國新增確診病例15例,且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因此,大部分企業進行跨境投資的意願並不強。

7.5%的企業決定退出行業、及時止損。顯然,新冠疫情對我國紡織行業造成的巨大衝擊,不少企業無法承受住,但如果通過合適的政策鼓勵和企業自身的創新,這或許會成為推動中國紡織產業向高質量、綠色環保紡織產業轉型的契機。


 


02 企業對幫扶政策的實際需求。

金融類政策需求方面,70%的企業需要政府提供創新或轉型所需的設備採購資金,65%的企業需要政府或銀行提供低息貸款或專項扶持基金等金融支持。幫扶類政策需求方面,85%的企業希望政府給予用工補貼,80%的企業希望政府降低稅費,40%的企業希望降低企業能源成本(水費、電費、燃氣費等)。法律類政策需求方面,32.5%的企業希望政府提供貿易糾紛法律援助。


 


五、總結

新冠疫情的爆發,國內和國外市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從調研結果看,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運營壓力增大,表現為訂單數大幅度減少、企業現金流短缺、償還債務壓力增大,這也促使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向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加速轉型。在復工復產方面,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在大約2個月的時間內逐漸開始恢復生產經營,開工率持續向好。為了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很多紡織服裝企業採取了增加促銷活動、拓展新銷售渠道、轉移訂單、降薪裁員和遠程辦公等應對措施,希望在申請貸款、補貼或專項扶持基金得到政府或金融機構的幫助。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IPA如何助力智能投研
    2020年的夏天,隨著新冠疫情有效控制,國家逐步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各行各業的發展正在穩步前行。Gartner在2019年10月的一項報告顯示:2020年十大技術趨勢,排名第一為超級自動化HyperAutomation技術,又稱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 Robot Process Automation)。
  • 重磅|機器之心發布中國AI企業「智能戰疫」與「疫後經營」調查報告
    為明確疫後中國人工智慧企業經營現狀與發展需求,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工作,機器之心邀請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細分賽道代表創企參與問卷調查,針對人工智慧企業復工復產程度、業務受疫情影響程度、應對手段與反思感悟、疫情後企業經營重點、對後疫情時代產業發展機遇的判斷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調研,並得到了 141 家企業的積極反饋與支持。
  • 國際紡聯發布第三次全球新冠疫情對國際紡織的影響調查報告
    在此環境下,國際紡聯在4月下旬開展了第三次新冠疫情影響調查,共有來自非洲、美洲、亞洲、歐洲(包括土耳其)地區的600家企業參與此次調查。近日,國際紡聯發布了第三次全球新冠疫情對國際紡織的影響調查報告。第三次調查證實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調查的預期,即危機是全球性的,並在過去四周內持續惡化。所有地區的企業都報告了大量訂單的取消和推遲。只有極少數企業通過生產個人防護設備(PPE),來迅速適應形勢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東亞地區的訂單降幅為28%,明顯低於其他所有地區(41%及以上)。可以假設,這個地區首先受到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也首先從危機中恢復。
  • 「後疫情時代」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向善而為 逐光而行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 王祖敏)一場突如其來並延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命運共同體」的含義。社會公民、企業、組織和機構如何更好履行社會責任,也成為「後疫情時代」的熱門話題。
  • 復工復產後,中國經濟究竟恢復得怎樣?這份大數據報告終於講清楚了
    1月,在疫情初期,微型企業經營活動損失不足一成,但小型企業則大降近四成;疫情衝擊最猛的2月,小型和微型企業經濟恢復指數都出現了環比腰斬的情況;3月進入恢復期,微型企業恢復指數環比上行19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僅上行約8個百分點。
  • 疫情衝擊下中小微企業究竟恢復了多少?百萬量級數據研究給出答案
    4月13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疫情下的中小微經濟恢復狀況---基於百萬量級中小微企業經營數據的分析》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重磅發布。報告利用脫敏後的百萬量級中小微企業的稅務、發票、支付、工商等多個數據源整理的企業經營類數據,構建全國、各行業、各地區以及小微企業的「道口中小微經濟恢復指數」,研究我國中小微企業在此次疫情衝擊下的經濟恢復狀況。
  • 疫情影響報告:需求不足仍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經營發展影響的跟蹤調查分析報告(第四期)目錄 前言研究分析一、 疫情對企業的衝擊面已基本穩定
  • 百度六大行業報告啟示:善用搜索大數據助力企業經營復甦
    導語: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各行業開始復工復產,用戶需求也開始全面恢復。近日,百度發布《六大線下行業復甦搜索大數據報告》,通過聚焦汽車、旅遊出行、生產製造、房產裝修、招聘、企業服務六大行業在疫情爆發以來的搜索趨勢變化,以大數據的視角展現了線下行業的復甦情況。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調查問卷反饋報告
    為更好打贏此次疫情戰役,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學校複課復學工作,南通市政府網站於2020年3月5日至2020年3月31日開展了此次問卷調查,現將本次調查結果反饋如下: 一、調查結果 1.您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注程度?
  • 治療痛風、風溼骨病、腫瘤等慢性病,聽聽院士樊代明怎麼說!
    這是現代人面對疾病時的真實寫照,這令我們不禁思考,在沒有醫學的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應對各種病毒的呢? 在抗風竤十二周年慶典上,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給出了解釋:是自然力。而對於痛風、風溼骨病、腫瘤等慢性病的治療,我們一起來聽聽樊代明院士又是怎麼說的? 轉變醫療觀念,重視自然力 後疫情時代,人類正在面臨著新的醫學形勢,面對多種新型病毒的考驗,樊代明院士表示,我們的醫學發展必須要轉變觀念!人體自然力的探究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新方向!
  • 泰州市疫情防控惠企政策落地情況調查報告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給泰州市企業帶來了較大負面影響,國家、省、市出臺了系列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了更好地了解疫情防控惠企政策落地情況,有針對性幫助該市企業抗疫情、度難關,2020年2月18日至2020年3月18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省、市人民政府網站上開展泰州市疫情防控惠企政策落地情況調查問卷,現將調查情況分析如下
  • 金雁旗下四企業恢復生產經營
    ●本報記者 嚴偉濤 「馳援湖北醫院建設的漆包線訂單14噸,已經發貨11.5噸,訂單量估計還會不斷增加」,記者日前從廣東金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作為市管國企之一,金雁工業集團正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工作,目前已有4家下屬企業復工復產,而礦山生產將於下周陸續恢復正常生產。 金雁電工是金雁工業集團旗下企業,接到支援湖北醫院建設任務的正是該公司。
  • 後疫情時代全球纖纜產業走向何處?看全球三大巨頭怎麼說……
    在世界光纖光纜大會期間,北京時間10月26日晚,CRU特別設置了圓桌論壇環節,全球光纖光纜行業三大巨頭企業代表——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飛公司」,股票代碼:601869.SH、06869.HK)與康寧、普睿司曼公司,就光纖光纜行業如何應對疫情,以及當前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展開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 嚴厲打擊幹涉企業 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犯罪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全市檢察機關要堅持疫情防控與檢察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做實司法服務,為促進全市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堅決依法從嚴從快打擊妨害疫情防控和破壞企業復工復產的各類犯罪。
  • 解讀3月PMI:反彈是板上釘釘,不代表經濟完全恢復正常
    國家統計局表示,3月份採購經理指數回升至臨界點以上是2月份大幅下降後的反彈,更多反映的是一半以上的調查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比上月有所改善,並不能代表我國經濟運行已恢復正常水平。反彈是正常現象,企業生產經營壓力仍較大「PMI的粗略含義是,有百分之多少的企業認為,本月好於上月。考慮3月大部分企業復工,因此3月好於2月的企業百分比應當很大。」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由於PMI是環比指標,2月經濟活動受到疫情影響幾乎完全停滯的情況下,3月PMI相對2月回升是正常現象。
  • 如何當好企業"掌門人" 聽聽500強大咖怎麼說
    談管理,聽聽大咖們怎麼說:如何當好「掌門人」 ?企業怎樣產融結合謀發展?範遠志 攝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企業迅速成長。而今,中國的企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轉折點,更加需要結合實際,發揮東方管理的智慧。 企業如何產融結合謀發展?企業家如何做好「掌門人」?……聽聽在「2016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期間舉辦的系列論壇上,經濟專家、企業大咖們怎麼說。 ■文/記者 陳月紅 1、如何做好「掌門人」?
  • 後疫情時代涉醇企業的「生存」之道
    來源:期貨日報今年以來,甲醇現貨市場價格頹勢不斷,多數生產企業在現金流虧損邊緣苦苦支撐。疫情期間,甲醇市場需求的斷崖式下挫更是為生產廠家平添新憂。事實上,一季度,疫情給甲醇產業帶來的影響已為甲醇產業鏈敲響一記警鐘。如何在後疫情時代轉型突圍、險中求勝也成為涉醇企業所面臨的重要的課題。
  • 疫情對農業生產影響的快速調查報告
    按照國家和省統計局《關於開展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前春耕備耕生產影響情況快速調查的通知》要求,我市於2月28日至29日在全市範圍內以微信形式開展了疫情對農業生產影響的快速問卷調查。現就調查情況報告如下:一、基本情況這次調查共收到縣市區有效調查問卷105份。
  • 從員工滿意度,看疫情中的航旅企業的員工關懷
    首先,我們來分解下這份調查的一些主要調查內容和結果:調查中提到關於「今年到手工資情況」,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民航業者的工資或多或少有一定減少,不過從總體來看,春秋航空的員工到手工資恢復情況還算不錯,並沒有出現「對半砍」等大幅度縮減的現象,以空勤人員為例,目前的到手工資與疫情前相比並沒有減少太多,另外對因防控疫情付出更多辛勞的員工還增加了工資
  • 【調查顯示中美兩國企業願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多位中美專家學者...
    【調查顯示中美兩國企業願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多位中美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日前在美國中國總商會舉辦的視頻對話活動上表示,多項調查顯示,儘管中美兩國企業因疫情面臨挑戰,但大都表示願意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普華永道美國公司市場分析部中國分析業務負責人克雷格·斯特龍貝爾表示,中美兩國企業願意在對方市場繼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