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晞,秋霜未至。
如果春色燦爛,夏色明快,冬色淡雅,秋色就是灼灼,將夏日的餘暉醞釀成蜜色吸引行人的視線。若要尋找秋色,不想出衢城,你可以去孔廟。那裡,銀杏優美的枝葉間點綴一簇簇白果,與威嚴端莊的孔廟相依數十載。在樹下拾一片殘葉保存在書香墨字間,記錄季節輪轉。
但是,自然的美在於自由生長造就的意趣。在衢州城外,有一處兼具民俗風情與山林美景的高山淨土,在秋天更是煥發出驚人的魅力。
那就是東坪。
瑟瑟秋風,秋意漸濃。此時,衢江區峽川鎮東坪村迎來了一年中最為美好、曼妙的時節。近日,記者在衢江區峽川鎮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前往東坪村,尋找東坪秋天的美好。
獨有一抹醉人的紅
去過東坪的人都說,東坪獨有一抹醉人的紅。果不其然,一路上,只見村中道路兩旁、房前屋後,如霞似火的柿子樹,隨處可見。紅柿垂枝,如一盞盞小燈籠,鮮豔奪目,煞是可愛,果實圓潤飽滿,令人垂涎。古村東坪盛產紅柿,樹齡百年以上的柿樹就有200餘棵。那一抹嬌豔的火紅,於每個秋日勃發,持續百年。
東坪古村位於衢江區峽川鎮東北部,坐落在海拔518米的千裡崗山脈深處。聽小葉說,因為地勢的原因,東坪的柿子成熟期比較遲。現如今,山下柿樹上的果子早已成熟採摘,而這裡還需要再等待幾日。每年的十月中旬,枝梢上的果子催生成如燈籠般的豔紅,掛在枝頭,映紅身邊的整個村莊,那景致煞是好看,此時,是賞柿子、吃柿子、看風景、拍照片的最佳時間。
東坪古村素以「古道古樹古村落,紅楓紅柿紅辣椒」而聞名遐邇。如果要說東坪的秋色,紅楓是東坪的又一看點。在東坪村口,有三棵紅楓與一棵古樟,凡到此的遊客必定停下腳步。然,我們到來之時,楓樹與古樟還是夏季的那抹深綠。茂密的古樹經過千百年的生長,早已依偎著。若是不看它們的樹葉,根本分不清,哪棵是紅楓哪棵是古樟。
淳樸的村民,看我們在古樹下徘徊,很熱情地告訴我們,莫急,紅楓要在霜降後,歷經風雨洗漱,才會華麗轉身,變成更為豔麗的紅楓。想來,它們這是要為山野盛宴披上斑斕的餐布吧。
入東坪村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新建的盤山公路,可以自駕直達村口。一條是蜿蜒盤曲,古木參天的千年古道。據說,東坪曾是唐朝宗室避亂之地,在500米的高山上修建起了1118階的古石道。道邊古樹累累,多是一人無法環抱,枝葉繁茂的古樹。秋日走在古道上,猶如走上金紅色的綿軟地毯。你可以想像一下,漫天紅葉似霧,和黑瓦白牆人家徐徐冒出的炊煙一起,輕籠著千年古道,數十年如一日不變,那是何等美景。想來,也只有國畫中才有這樣的意境吧。
古道就地取材,以山上的青石鋪就。隨著歲月的流逝,青石板的稜角已被村民的腳步磨去,漸漸變得光滑。走在青石板修建的古道上,每走一階,都心緒萬千,好似穿越千年,讓人回望歷史,無盡感慨。
讓人難忘的那些味
到東坪,品嘗新鮮的柿子自然少不了。但是,鮮柿雖然好吃,卻不易保存。於是,就有了一種很好的果脯——柿幹。在東坪,家家戶戶都會做柿幹,家家戶戶的女主人都能做柿幹。做柿幹的柿子通體橙色,有些硬,沒有完全成熟,這時,只要天氣足夠好,曬上四五天即可食用。
聽小葉說,村民李紅芬家有柿子樹60餘棵,每年要曬柿幹1000多公斤。天氣好的時候,李紅芬會擺張小凳子坐在家門口刨柿子皮。去皮的柿子切成幾瓣,整齊排在竹編的簸箕裡,等得光和溫度的作用,蒸去水分。與鮮柿相比,柿幹的味,更濃鬱一些,味也稍甜一些。咬一口,曬焦的外層嚼勁十足,內裡晶瑩剔透,軟糯,一切都剛好。用村民的話說,完全是太陽曬出來的,什麼也沒加,但就是特別甜。
其實,說到品嘗東坪的味道,村裡「豆腐坊」的一道傳統小吃——豆腐花是一定要去嘗嘗的。「豆腐坊」的主人是李炳松和他的老伴。聽小葉說,從2008年起,他們開始經營「豆腐坊」這家農家樂,豆腐花是這裡的招牌美食。
這裡的豆腐花用黃豆製作,將黃豆用水泡漲,磨碎過濾出豆漿,加入鹽滷或石膏,凝結成非常稀軟的固體。在「豆腐坊」,裝著豆腐花的特製木桶就放在眼前。用木桶裝豆腐花不僅保溫還有一種清香。客人來時,就掀開木製的蓋子,用小勺子一片一片地將豆腐花從桶內取出,裝在碗裡就如一朵盛開的白蓮花。舀一勺榨菜末,點綴一些蔥花,再舀一兩勺店家自己醃製的辣椒醬,一碗如藝術品一般的豆腐花就呈現在眼前。不說口感,單是看色澤,就讓人食慾大增,口水直流。
記者手記
此次的東坪之行,小葉給我們當了一回嚮導。每到一處,他就向我們推薦這裡的美景、美食,幫著村民吆喝東坪。小葉,葉炳斌,一位1990年出生的鄉幹部。在一天的行程中,他為我們講解了許多和東坪有關的人與事。那些和東坪有關的數字、人名……他都如數家珍。穿行在村裡,小葉還時不時和村民打招呼,也有村民見到小葉的到來,向他反映情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看來,到峽川鎮一年零一個月的小葉,已經對這裡相當熟悉。
在交流中得知,小葉負責聯繫東坪村和高嶺村。每周他至少要到村裡一次。有村民說,對於東坪的一些情況,小葉比他們更清楚。說到自己聯繫的村,小葉告訴我們,到東坪還是挺方便的,車子可以直接到村裡,對面的高嶺村就不是這樣,那裡還有一段山路無法通車。每周他到高嶺村,都需要將車開到半山腰,然後,走四五十分鐘的山路。回想小葉如數家珍的那些情況,想來是他在無數次進村後,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在我看來,有這樣一位嚮導真好。於我們,於村民,都是一件好事。
這天,回到鎮政府已是下午兩點半。聽說,一會又有人請他到東坪村當嚮導,小葉又要準備出發,再一次為東坪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