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6 06:58 |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江郎書院
東坪秋韻
秋日晴方好,東坪踏彩遊。
長亭楓火烈,田壟柿燈稠。
雲淡堪吟月,天高好曬秋。
三杯深淺醉,四野擲閒愁。
秋風秋雨沒用洪荒之力,只用上綿裡藏針的太極巧勁,就輕輕鬆鬆地將夏日酷暑,驅散得無影無蹤。
天涼了,秋來了。又到了登高望遠醉秋風的絢爛時節。
秋醉裡,最醉人的當數紅楓和紅柿。
那秋風裡的一暈醉紅,是秋韻寫意畫的神來點晴之筆,萬千風情凝於一身。
萬般鍾情,千般迷醉,那景象,時不時在眼前搖曳,揮之不去。
賞楓的地方不難找,柿子樹在鄉野間也頗尋常。
但能把兩者完美揉和在一起的,還真不多見。
東坪!對,就是東坪,把這兩道醉紅,展露那樣肆無忌憚,卻又揉和得那樣天衣無縫、恰到好處。
去過兩次,都只是匆匆半日的行程,留下的,卻是經年不醒的秋醉。
每當秋風初起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裡,想起紅楓與紅柿炫醉的東坪。
坪,地平也。——《說文》
很奇怪,衢江區最知名的鄉村勝地當屬「三坪」……東坪、茶坪、灰坪,都處在山裡嶺間,卻都冠以「坪」的稱謂。
大概是群山之中或高山之巔,出現一方平地尤顯珍貴的緣故唄。也或許,正是高山與平地的完美疊構,方得成就世外桃源的獨特意象和韻味吧。
衢江「三坪」,各具風韻。但在我步履所及之地,東坪之秋韻,不僅衢江,既使在整個衢州鄉村,也罕見堪與比肩者。
秋日絢爛景象的極致張力,與古道懷古的滄桑內蘊,毫無裂痕地複合在一起,使得東坪的秋韻,在奔放熱烈中又雋永綿長。
東坪是衢江區峽川鎮的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山村。
村裡人多姓李,為大唐盛世皇家宗室後裔。據當地縣誌和宗譜記載, 武則天在位時,為免遭殘害,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李燁,從長安遠避福建古田,唐中宗時(公元705—709),又從福建古田轉遷此地。
群山之中,山巔之坪,的確是個避禍的好所在,在交通條件局限很大的過去,也可以免受許多世事更替、戰亂紛爭的騷擾。
一千多年來,李姓一脈就在這裡晨耕暮讀,繁衍生息,一代一代地傳承著家族的文化信息,古道、古樹、古村落,則默默地累積著歲月走過的點滴痕跡,見證著族人們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榮辱貴賤……
但是,幾與山外隔絕已是過去的事了,現在去東坪已非常方便,離衢州市區三十多公裡的路,也就半個多小時的車程而已。
水泥馬路是可以直達村裡的,但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山腳的停車場棄車徒步。
千年古道的風韻氣息,很少人能夠拒絕得了的。那是一場千年穿越、千年對話。
古道據說是李氏先祖遷來後就開鑿的,距今足足一千三百年歷史。
與常見的古商道、古官道不同的是,東坪古道僅僅是為方便進出村子而築,所以距離並不長,只有兩三裡路吧,一千多個臺階。
但因其年代久遠,保留完好,更因其四季不同的絕佳景致,尤其是秋冬季節的楓情雪韻,竟然在前些年入選了浙江省十大最美古道,被人們譽為「最短的最美古道」。
個中韻味,豈能輕易錯失?!
古路蜿蜒,初起處,有清澗日夜不停地彈奏著無弦琴相伴一旁,繼而靜靜地向高遠處綿延而上……
路面是石塊壘砌的,經年累月的往來行走,表面已經十分光滑,如同鵝卵石被流水消磨去了稜角。尤其是行人常行走的著力處,有些已油光裎亮,甚至透出些玉潤的剔透……
走在這承載千年厚重的氛圍中,不知怎的,竟不自覺地放輕腳步聲、言語聲,如同不忍打擾一位耄耋老者的安詳恬然,只有不時傳來一兩聲不知名鳥兒的囀啼……
古道被古樹群濃濃實實地遮掩著。數百年樹齡的古樹錯落有致地佇立在古道兩旁,或挺撥俊秀、高聳參天,或虯枝婆娑、婀娜多姿。
古樹群裡有許多楓樹。兩次去時,都稍嫌早了幾天,楓葉才染上淺淺的羞紅。但一些叫不出名的雜樹,已一樹金黃,或一襲彤裳,秋韻的斑斕初現端倪。
可以想像,秋再深些許時,行走在那被染成透紅了的古楓簇擁中,紅霞填滿天際,紅葉鋪滿古道,那該是一種多麼令人心弛神往的體驗啊!
古道楓情
千年靜守亦痴狂,
一醉秋風絢彩妝。
怎忍履塵沾壘石,
恐傷仙子霓霞裳。
古道盡頭處,便是東坪村所在了。
乍從楓林古道穿行出來,開闊處,便是一棵粗大婆娑的柿樹撲面迎來。
據說,東坪載培柿子的歷史和村子差不多一樣久遠,曾經還成為了進貢朝廷的貢品。因而,村裡的柿樹多,古柿樹更多,百年以上的就有兩三百棵,最老的一棵古柿樹已有五百年以上,每年依然結出上千斤的柿子。
但我不知道,東坪古柿作為一道風景來欣賞,究竟始於何時何人,但我是萬分由衷地敬佩第一個發現這道風景的高人。
第一次去,給我的視覺衝擊,恐怕只有兩個詞聊可形容:驚豔!震撼!
在東坪,房前屋後、路旁田頭,隨處可見的是柿樹。
秋風染紅了柿樹葉子,紅色浸透了柿子的時候,每一棵柿樹,都是一道風景,誘惑著你駐足欣賞,從不同角度尋找最美的剪影。
但最美的時刻其實是在葉子基本掉落,光禿禿的樹椏上掛滿紅彤彤的柿子,仿佛一盞盞小燈籠綴在枝頭,與深褐色的樹枝形成強烈的反差,那份美感真的難以言表。
第一次去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打小就沒少見的柿子,第一次驚到了我。吒異於眼前的美感,才知道自己的詞彙是那麼稀缺和蒼白,搜腸刮肚,竟找不到合適的言語來形容當時的感覺。
只是從心裡深處,深深地感覺醉了。
而醉到最酣處的感覺,是在村外的梯田裡尋到的。
梯田沿山坡而築,呈半弧狀鱗次層布。
在某一層田埂上,分布著一圈古柿樹,幾乎是栽種在同一等高線上,但柿樹高矮不一,距離疏密有間,放眼望去,錯落有致,極富韻律感。
每一棵樹都是前面所說的同樣景象,匯融在一起,那就是一圍律動著的醉紅。
在碧藍的天空映襯下,與剛剛秋收後的田間景象粘貼在一起,就是一幅活生生的畫卷。
一幅無與倫比、美到極致的畫卷。
至今,一想起東坪,首先浮現的就是這幅畫卷。
東坪賞柿
偷得天燈萬盞紅,
彤光點點爍晴空。
秋風未必盡蕭索,
醉韻深時羞柳風。
東坪的村莊其實也挺有味道,既有山村的清爽質補,又處處流露著千年古村的淡淡氣息。
村旁池塘邊的一個小土丘上,簇擁幾棵高聳入雲的大楓樹,都是數百年樹齡的,估計是作為風水樹代代呵護下來,那該是走出去的村民們的鄉戀所寄吧。
但對於我這個走過不少類似山村的外來者來說,倒不那麼成為關注的重點了。
尤其是在為古道和古柿所迷醉,回味猶酣之際,只是匆匆瞥過罷了。
印象既已被醉紅衝得很淡,自然的,也無從著墨了。
不過,據熟悉情況的同行人相告,東坪的春天梯田油菜花、夏日的清涼、冬季的雪景,都是別有一番風韻的。
有機會,一定去看看東坪的別季風韻,到那時,再細細品味這個千年古村的內裡。
但既便機會不再,也未必視為遺憾的。
足矣!這兩次的東坪秋醉,足以供我反覆咀嚼好些年了。
友情提示:東坪秋醉體驗應該在10月底11月初為佳,各年份物候差異可能會有些前後小變化。個人兩次體驗,一次晴天一次陰雨,建議晴好天氣為佳。
1474844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