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成功「戴帽」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5月4日電 (記者陳瑜)指令操控下,擁有100MeV(兆電子伏特)能量的質子束通過三道名叫法拉第筒的「門」,接著直擊ISOL(在線同位素分離器)靶,指揮大廳屏幕上不久出現一道淡綠色的g峰,成功產生鉀-38核束。在4日舉行的聯合調試首次出束見證會上,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總工程師張天爵介紹,這是我國首次基於ISOL法、採用100MeV質子束驅動,產生、分離、加速放射性核束。意味著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加速器工藝設備建成、聯合調試成功。
2003年7月,經原國防科工委批准,HI-13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立項,主要是對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現有串列加速器「穿靴戴帽」,前端新建一臺100MeV強流回旋加速器,一臺質量解析度為兩萬的在線同位素分離器;在後端新建一臺重離子超導直線增能器。該院院長萬鋼在會上評價,聯合調試成功意味著我國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實現「戴帽」,是工程又一重大裡程碑節點。去年7月4日,100MeV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首次出束。
張天爵告訴記者,用ISOL法能產生、分離、加速「純度」很高、多品種的放射性核束,但需為靶-源系統製備耐高溫放射性核的產生靶,並在毫秒量級時間內實現產生、分離和加速。
據了解,工程建成後將逐步形成一器多用、多器合用、多領域、多學科的科學研究平臺,並用於核技術開發應用等。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