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鐵性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05 科學網

圖1 手性Schiff鹼配體R-和S-H3L(a)及R-1和S-1的CD譜(b)

 

圖2 R-1和S-1的金屬骨架

 

圖3 R-1的變溫χT曲線(a) 及R-1的室溫電滯回線(b)

 

多鐵性材料(Multiferroic materials)是指同時具有鐵電性和鐵磁性的一類多功能材料,能同時對外加磁場和外加電場進行信號響應,相應於有四個邏輯態(現有的信息存儲材料只有兩個邏輯態),可極大地提高信息存儲密度,被稱為信息存儲終極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前景。

 

製備同時具有鐵電性和鐵磁性的材料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目前,已報導的多鐵性材料主要集中在一些無機化合物上,因此,研究易於進行設計和修飾的分子基多鐵性材料受到很多關注。最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與東南大學科學家合作,在多鐵性分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上。

 

該實驗室科研人員利用兩個新的純手性Schiff 鹼多齒配體(R-和S-H3L,見圖1)去構築得到了由呈現C3對稱的達到納米尺度的二十二核錳簇{[MnIII3MnII(O)(H2O)3(L)3]4[MnIII6Cl4O4]}做陽離子而呈現C3對稱的三核錳簇[MnIII3O(H2O)3(L)3] 做陰離子的兩單元分立的純手性混合價錳簇合物(R-1和S-1,其金屬骨架如圖2所示),這兩個純手性化合物均結晶於純手性空間群R3,屬於極性點群3,能滿足產生鐵電性的必要條件,而且它們還易溶於有機溶劑,CD譜也表明了它們是一對對映異構體。測試分析表明它們不但呈現鐵磁性,而且在室溫就觀察到電滯回線(圖3),交流變溫電介常數的測定證實了它們是鐵電體。它們是首例鐵磁性和鐵電性共存的納米尺度混合價錳簇合物。

 

這種通過手性Schiff 鹼配體去構築極性錳簇合物的方法,為多鐵性分子材料的研究開闢了新的途徑和提供了新的思路。(來源:中科院化學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未來信息存儲的領航者——多鐵性材料丨科普矽立方
    如果一個材料同時具備其中的兩種或者多種性能的「鐵性」,這時它便成了「多鐵性材料」。圖4 鐵電性、鐵磁性與鐵彈性之間的關係多鐵性材料是具有鐵電性、(反)鐵磁性、鐵彈性等兩種或兩種以上「鐵性」而有序共存,並由於多種序參量之間的相互耦合作用產生新的效應的新型材料
  • 《先進材料》首個兼具大電極化和強磁電耦合的單相多鐵性材料!
    多鐵性材料作為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自旋電子學材料體系獲得了廣泛研究,有望用於實現下一代信息存儲器、可調微波信號處理器、超靈敏磁電傳感器等。根據電極化起源的不同,可將多鐵性材料分為第一類多鐵和第二類多鐵。在第一類多鐵性材料中,鐵電極化與磁有序具有不同的起源,因此該類材料儘管電極化強度可能會比較大,但磁電耦合很小。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張忠、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玉奇研究員、李剛研究員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霆教授和復旦大學叢春曉教授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
  • 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基礎研究|我區新型磁相變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Crystal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Yb2In and Eu2-xYbxIn alloys)的最新科研成果,該研究在新型磁相變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JPCC:功能超疏油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表面與界面課題組在疏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界面超疏水性質在自然界中較為常見,科學研究也非常之多,但是超疏油性質卻在自然中鮮有發現和較少研究,而疏油塗層具有更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該課題組使用簡便並可用於工業生產的方法構建了超雙疏的鈦/二氧化鈦表面,該超疏表面可適用於多種油液。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有序介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具有高比表面積、孔徑尺寸可調及大孔容的有序介孔材料因其在催化、氣體分離、藥物載體、氣體傳感及電化學能源存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研究熱點之一
  • 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何騰和研究員陳萍領導的團隊與廈門大學教授吳安安、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Tom Autrey等合作,在儲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背頁封面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青島科技大學王霞科研團隊超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10月28日,記者從青島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王霞教授科研團隊在光子功能材料的相位調控領域取得新進展,在一區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1.238)上發表標題為「Circular Phase-Dichroism of Chiral Metasurface Using Birefringent Interference
  • 林思劼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林思劼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4-17  瀏覽:
  • 中科院高介電常數薄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科學時報》訊(記者  張璋)日前,兩種高K薄膜材料:鋁酸鑭(LAO)和鑭鋁氧氮(LAON)公之於眾。作為二氧化矽的潛在替代品,兩種材料可使半導體器件的尺寸在縮小到65納米或更小時,繼續遵從「摩爾定律」,在對現有設備進行一定工藝流程改造後,生產出更小、更快的晶片。
  • 我校研究組在光波段左手超材料製備方法研究取得新進展
    我校應用物理系趙曉鵬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在光波段左手超材料製備方法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結果於近日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8, 18, 3523-3528,IF: 7.496)發表。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