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子不語
永康路上一家叫HINICHIJOU的咖啡店火了。
HINICHIJOU火了,是因為店的創意、設計,可以說符合目前的潮流之下,人們對於一個「網紅」打卡點的全部期待——一面粗獷的水泥牆,沒有店招,甚至連店門都沒有,牆上只有一個剛好夠端出一杯咖啡的破洞,顧客掃碼點單後,會有一隻毛茸茸的熊爪,從破洞中端出一杯咖啡來。
咖啡店火了之後,媒體開始探尋這個極富創意的熊爪出自何方高人之手,然後才發現了水泥牆背後一個更加溫暖的故事。
HINICHIJOU的咖啡師是一個聾啞人,在咖啡衝調比賽中拿過獎。而那隻熊爪的主人,同樣是一名殘障人士,臉部曾被燒傷。他們均接受過上海市殘聯的技能培訓。破洞和熊爪的設計可謂一舉兩得,既能遮掩經營者在身體上的缺陷,又憑十足的設計感,收穫了如潮的好評。
在這個網際網路營銷的時代裡,許多人創業都喜歡靠賣情懷講故事——這無疑是一條成功的捷徑,情懷拉動輿論,故事製造熱點,許多人用這樣的模式,把自己一次次推上網際網路的風口浪尖,最後硬生生做成了行業冥燈。但在永康路的一角,明明那麼有故事的一家店,偏偏要靠硬核的設計和創意出圈。他們不想講一個用自己弱勢群體的地位去博取同情的故事,而寧願講一個關於平等和尊嚴的故事。
對於某些特殊的殘疾人群體,比如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那種,需要的是幫扶和救助。但對於大部分的殘障人士,他們更需要的,是被這個社會平等對待,甚至用自己的能力,來實現自己的價值。比如HINICHIJOU的那個破洞、那個熊爪,便是殘障人士用他們的巧思和創意,證明自己同樣可以和平常人一樣創業,而且做得更好。
回顧一下我們之前的報導,其實已經有許多我們眼中的弱勢群體,在各個職業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價值。比如我們報導過自閉症人士經營的咖啡館 「夢工坊」,也報導過穿梭在上海街頭巷尾的聾啞人送餐騎手。這要比我們在逢年過節送上的關懷或者慰問,要溫暖得多——比我們的同情更有溫度的,是這些弱勢群體,正在奮鬥打拼、自食其力、有尊嚴而樂觀快樂地生活著的故事。
一座人民的城市,不僅在於能為處於金字塔頂的人群,提供多麼精緻的生活,而在於能為城市裡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健康還是殘障,都能提供同樣實現價值的可能性。一個成熟的社會,除了對處於弱勢的群體提供應有的剛性保障外,還應該努力去為他們創造可靠的、平等的、能夠出彩的機會。
所以從「夢工坊」,到無聲騎士,再到今天的HINICHIJOU,這些地方,不是弱勢群體的庇護所,而是他們的大舞臺,同樣也是我們的城市,真正溫暖人心的向上的階梯。
來吧,來這家「熊爪咖啡館」,點一杯咖啡,看熊爪比出一個自信的「V」。永康路上,冬日的陽光溫情脈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