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赫德幼兒園老師用專業和細心讓孩子學有所得,這才是真正的蒙氏...

2021-01-08 MBA中國網

本網1月07日訊 對於幼兒園的家長們來說,蒙臺梭利教育其實並不陌生,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是,想要讀懂蒙氏教育的精髓,卻需要費一番功夫。為何蒙氏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認可?它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成長?同為蒙氏教育,應該如何辨別其教育質量的優劣?青島赫德幼兒園的蒙氏教育有什麼優勢呢?……今天,小編將帶大家走進青島赫德幼兒園,全方位了解蒙臺梭利教育。

走進青島赫德幼兒園的蒙氏教室,你能一下子感受到與傳統幼兒園最直觀的不同是:教室布置和學生的狀態。

與傳統幼兒園教室布置不同,蒙氏教室被劃分為五個區域,整齊排列著各種各樣的教具。

而比起一般幼兒園熱鬧的場景,蒙氏班級裡的孩子靜的有些讓人驚訝,大家各自忙著手上的「工作」,極為專注。

其實,這也是蒙臺梭利教育的魅力之一:利用孩子0-6歲成長敏感期,藉助專業的蒙氏教具,對孩子進行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挖掘其內在潛能。

教具≠玩具

在「工作」中激發孩子潛能培養健全品格

蒙氏教室內設有五大區域,分別為:日常生活區、科學文化區、數學區、語言區、感官區,各區域陳列不同功能的教具,各自承擔不同的「職責」。

日常生活區:

日常生活區是孩子們進入蒙氏教室最先接觸到的區域,孩子們所做的一系列「工作」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如:擦玻璃、為植物澆水、清洗自己的餐盤、裁剪、打掃等,這些能夠讓孩子們迅速融入環境,獲得安全感,讓大家在幼兒園也有家的感覺。

日常生活區域內的教具有兩大特點:一是符合兒童所使用的尺寸,二是所提供的都是真實器具,如玻璃、陶瓷製品的杯子、花瓶、小碗、水壺、掃帚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園就是孩子們踏入的一個真實的小社會,物品本身就會說話,只有一切真實,才能讓孩子們的行為與實際生活發生連結。如:在操作一些易碎的教具時,孩子們需要非常小心,他們的神態、心理、動作等,都是進行此項操作時真實發生的,這樣,不至於孩子們在幼兒園裡的體驗和現實生活中的體驗脫節。

日常生活區域的「工作」能夠為其他區域工作打下基礎。孩子們首先學習到什麼是工作,體驗到「工作」有取教具、探索工作、收拾教具三個階段,明白做事情必須有始有終,這樣的思維習慣也會潛移默化的建構孩子嚴謹的秩序品格。

孩子們通過反覆的日常生活練習,能夠獲得必要的生活技能,學會照顧自己,照顧環境,以此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反覆的教具操作,是孩子們從一個滿足跳到另外一個滿足的過程,大家在不斷的自我經驗中成長自己,由此實現獨立,建立自信,體驗自我成長的快樂,也間接的培養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數學區:

數學是讓不少孩子和家長頭疼的一門學科,如何讓幼兒園的孩子愛上數學,為後續的學習打好基礎,更是難上加難。在赫德,蒙氏教室的數學區域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一個區域,究其原因,你會發現:

這裡的數學藏在一個個有趣的教具和「工作」中,並且「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

藉助實物化教具,老師把看似高深的數學概念簡單化,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及數學學習興趣,加強孩子的理解能力、邏輯能力、想像力的培養,為孩子後續的數學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同時,數學「工作」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細心。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無法通過講述的方式,讓他們理解「十進位」「連續加」等複雜的數學概念的,但通過具象的教具,在像遊戲的「工作」中,卻能讓他們在無形中理解這些概念。

在赫德,藉助教具,蒙氏班級的孩子們已經可以完成四位數的加減法、理解「十進位」「平方」「立方」「奇數」「偶數」等複雜的數學概念。

語言區:

語言的發展也是赫德幼兒園極為重視的,青島赫德幼兒園配有全天跟班的外教老師,能夠為孩子提供浸潤式的雙語環境。

語言區可以極大鍛鍊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通過與老師的互動以及教具的使用,孩子們在語言區的「工作」中,可以積累大量的中英文詞彙,與老師就話題進行討論,提升孩子口語表達能力;通過閱讀活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強孩子的理解能力。

除此之外,語言區還有許多教具,能夠利用「間接」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感知文字和字母輪廓,如:通過描摹來感知漢字或者筆畫部首的輪廓,在孩子「寫」的過程中,為孩子提供探索漢字的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語言發展都要經過潛意識先儲備語言的過程。兒童時期語言的發展不是逐字平穩緩慢地進步,而是一種如心理學家所說的「爆發性的現象」。幼兒園時期的語言積累之所以重要,也正因如此,雖然短時間內孩子在語言上沒有特別大的差別,但到了特定的時間,差距便會一下子顯現出來。

感官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第一個接觸到的並不是通常所重視的認知教育,而是不同的五官刺激。

—6歲的孩子擁有著吸收性的心智,而在生命的最初三年裡,孩子所吸收的感官印象都是散亂的,通過感官區域的配對、排序,以及分類「工作」等,能夠幫助孩子將吸收到的雜亂的感官印象歸納清晰化。

感官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通過練習,孩子們的感覺器官會越來越敏銳。並且,孩子們也會通過他們的感官來吸取知識,如:通過視覺、觸覺共同作用,來區分不同物體的高矮、粗細等等,促進他們的心智發展。

科學文化區:

蒙臺梭利教育中的科學文化區,融入了大量科學文化的內容,重在引導孩子們參與並關心生命過程,感受自然的美、和諧與秩序,培養孩子能夠從小熱愛科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時,蒙氏教學中,老師會把科學和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同時把科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之中。

小編有話說:

通過對蒙氏五大區域的講述,家長們心中可能會有一個疑問,蒙氏教室中,似乎教具成了最重要的,老師的作用大大弱化,顯得有些「佛系」。其實,這恰恰是一個認知上誤區。

蒙氏教具雖然具有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但最終能夠發揮到什麼程度,對於孩子潛力的挖掘和品格的培養能夠實施幾分,其實絕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的專業度。這也是同為蒙氏教育,為何會有優劣之分的原因。

只有獲得專業蒙氏認可的老師,才能正確利用教具,適時幫助孩子「工作」。因為蒙氏的每項工作,不是一味的強調老師的教和指導,也不是過度提倡孩子自己的探索,而且,同樣一個教具,不同發展程度的孩子,所進行的「工作」也不同。專業的蒙氏老師,會通過細緻的觀察,清楚每個孩子的發展層次,合理為孩子安排「工作」,將老師的引導和孩子的自我探索融合的恰到好處,從而將蒙臺梭利的系列教育思想得以貫徹,實現孩子的有效發展。這也是蒙氏老師專業性的極大體現。

然而,一個老師想要獲得專業的蒙氏認證並非易事,不僅需要耗費一筆不少的費用,參加長期的專業課程學習,同時,在儲備了大量理論知識後,還必須參加長達9個月的實習,將理論付諸實踐。之後,還需要完成系列的學業考核,經歷重重考驗,才能獲得最終的認證證書。

在青島赫德幼兒園,為了提供最為純正的蒙氏教育,老師們首先要獲得專業的蒙氏認證,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在這之上,則要求老師對教育和孩子有著充分的熱愛。只有愛教育,才願意為此付出並精益求精;只有愛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去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勢,幫助每個孩子真正實現成長。

蒙臺梭利強調兒童的學習不是為學校做準備的,而是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的。赫德幼兒園一直在用行動踐行這一理念,無論是潛能的挖掘還是品格的培養,都是服務於孩子的長遠發展,服務於孩子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蒙氏班家長會發言稿
    首先,感謝和歡迎各位家長們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我班的家長會,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經過上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和學習,我們班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在本學期中我班來了一些新小朋友,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稍後,我會對他們一一進行點評。
  • 蒙氏+蒙學=?
    ,這開啟了她對幼兒的研究之路,一年後她有了自己的」兒童之家「。蒙氏的教具美觀、有邏輯性,自帶糾錯功能,單個教具傳遞一個難點,讓孩子建立從具象到抽象的理解渠道,開發孩子的感官。「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齡層的模仿對象,而較大的孩子可以從幫助年幼的兒童中增強自己的知識與能力,並培養愛心和責任心。」
  • 幼兒園用圖片和歌曲教孩子保護自己 製作老師:比用嘴說效果好
    近日,山東青島,一所幼兒園老師用圖片和歌曲的方式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被網友稱為「最適合轉給孩子看的視頻」。   未來網北京9月19日電(記者 謝青)「短褲和背心保護著身體,別人要碰不可以。」
  • 老師發孩子在幼兒園午睡的照片,看到這圖片後,家長群裡炸了鍋
    現在的家庭不像以前,家家都有好幾個孩子,尤其小的孩子往往都是哥哥姐姐帶大的,父母忙於生計,也很難照顧的那麼細心。可是現在卻不同了,家家的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愛得不得了,對孩子的照顧更是細緻入微,相比之下,幼兒園的老師就成了家長們最不放心的群體。
  • 北京赫德學校課堂觀察日記 春天裡的數學課
    原標題:北京赫德學校課堂觀察日記 春天裡的數學課數學家說,如果說語言反映和揭示了造物主的心聲,誘導人們的情感與了解,那麼數學就反映和揭示了造物主的智慧,引導人類的好奇、自尊和願望去認識真理,啟發想像與推理。那麼,數學和一塊菜地會有什麼樣的聯繫呢?近日,在北京赫德"種植中的數學"課堂上,孩子們就進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種菜嘗試——怎樣種好一塊長3米寬2米的菜地。
  • 王詩齡用英文解答數學題,網友驚呼:李湘每月65萬育兒費沒白花
    一項針對哈佛、斯坦福等世界名校學生的調研發現,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很早就接受了數學啟蒙。李湘的女兒王詩齡從小數學就學得好,不僅能全英講解數學題,就連加減法運算都用上了高年級才學的數軸知識。王詩齡就讀的嘉德蒙臺梭利幼兒園收費不菲,李湘曾在節目中透露,每月的花銷高達65萬。不過,看了王詩齡的「數學作業」,網友驚呼:李湘每月65萬育兒費沒白花!
  • 聽到孩子唱的歌謠,寶媽氣憤找老師討說法,選幼兒園一定要擦亮眼
    事後小嵐氣憤的找幼兒園老師討說法,雖然老師誠心道歉了,但是小嵐卻再也不敢讓孩子待在這個幼兒園。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腦力發展最快的時期,這個時期大約是孩子3-6歲的時候,這個階段對孩子身體、心智和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3歲也是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這個時候選擇一個好的幼兒園是父母們最重要的事情。
  • 四大主流兒童教育理念pk:蒙氏、瑞吉歐、華德福、高瞻深度解讀
    幼兒教育位於整個教育鏈條的最前端,這一時期也是孩子智力發育的「超黃金」階段。幼兒園作為這一時期與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的學校教育的承擔者,也擔起了開發孩子的潛能的重任。那麼說到當下的國際幼教體系,就不得不提到四大國際主流兒童教育理念:蒙特梭利(蒙氏)、瑞吉歐、華德福和高瞻。
  • 《三十而已》上海頂級富太都把孩子送到這些幼兒園 金仕教育
    也有很多家長表示,看了這部劇,才真正明白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三十而已》發生在上海,三個女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與故事,其中顧佳有姣好的外貌、苗條的身材,看似幸福的家庭,以及一個3歲出頭的孩子,為了自己的丈夫,這個曾經在外企叱吒風雲的「女魔頭」選擇辭職回歸家庭,照顧創業的老公及襁褓中的孩子。
  •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你也不想想,你們老大在幼兒園倒是什麼都學了,可上了一年級不也照樣不會嗎,這是你自己說的。這不就說明幼兒園學的沒啥用嗎?「「呸!我是說,學了都這樣,不學就更慘了。什麼邏輯?!「……我倆就像兩個槓精一樣頂來頂去。
  • 幼兒教育熱點之一,「蒙氏教育」我知道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蒙臺梭利的成長家庭,其實也造就了她敢為人先的奇蹟,在學醫的時候,她是第一個女醫生,也是第一個獲得醫學女博士的人,她研究了伊塔和塞貢的教育方法,這也是為什麼在3-6的班級裡有一項工作叫:塞根板的原因。後來,她又進修了教育學,因為她的跨學科,對醫學和教育學的同時了解,所以後面發明了蒙氏教具。
  • 上海赫德學子斬獲未來之城大賽全國特等獎
    能旋轉的居民樓,可以讓每家每戶都曬到太陽;城市上方有一座巨大的穹頂,可以抵禦風沙的來襲;城市的路面上都鋪設有無線充電線圈,可以給汽車提供無限動能……對於上海赫德雙語學校的小選手們來說,這已不僅是停留在腦海裡的幻想,他們帶著精心準備的城市模型、海報和服裝道具,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相聚一堂,以各自富有想像力與創造力的方式,為大家展示了未來100年之後城市的模樣。
  • 我是計算機專業,身邊同行沒一個讓孩子在三年級前學編程
    前陣子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在2020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上,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走上了領獎臺。機器人教育如火如荼,各種線上編程的廣告隨處可見。但是幼兒園就開始學編程打比賽真的能讓孩子真正理解編程嗎?
  • 幼兒園用圖片和歌曲教孩子保護自己
    人民日報微博截圖,點擊查看視頻【#最適合轉給孩子看的視頻#:唱著歌畫著畫就把安全教育教好了】近日,山東青島,一所幼兒園老師用圖片和歌曲的方式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 科學育兒: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父母是否注意過這些家庭教育?
    >案例1 樂樂已經上了兩個月的幼兒園,並且與其他孩子和老師保持著很好的關係。 但是,當他有任何需求時,他常常只是急著用手指指著,卻不知道該如何告訴老師。 如果老師的幫助不是他真正需要的,他會很容易生氣,這是樂樂的煩惱。 父母也擔心樂樂在幼兒園得不到很好的照顧,想知道再等六個月再上幼兒園是否更好,這是父母的煩惱。
  • 大虹橋地區幼兒園怎麼樣
    大虹橋地區幼兒園怎麼樣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雙語學校是華師(上海)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齊舜資產有限公司與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在嘉定安亭地區合作開辦的一所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國際化民辦寄宿制學校。在嘉定區人民政府的支持和教育主管部門特別是嘉定區教育局的指導下,學校將致力於成為「一所影響世界的中國學校」。
  • 一張幼兒園體檢單,奇葩的奶奶拿出捲尺和幼兒園老師辯論身高
    昨天是幼兒園放暑假的日子,我想最興奮的應該是教師這個職位,終於可以休息兩個月的長假啦,可對於表妹這位幼教工作者不僅沒有一絲興奮而且還和家長起了爭執。氣的表妹一肚子委屈。家長們都知道六一前後所有幼兒園都會進行一小朋友全園體檢,由於市區園所太多的原因,表妹幼兒園昨天才把體檢結果分發給了家長。
  • 孩子有這3個「怪癖」,可能是高智商的表現,媽媽別逼著孩子改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智商高的人,通常都有一些不同之處,比如福爾摩斯說話很刻薄,煩躁時會狂拉小提琴;達文西習慣從右到左倒著書寫;愛因斯坦則不愛穿襪子,每天要睡10個小時。可見,高智商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獨特的怪癖,而且從小就能看出來。媽媽要是發現孩子有這3個怪癖,別逼著孩子改。
  • 從幼兒園不同意孩子吃素,到老師請我做素飯糰,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她見了我就問:"你早晨給孩子帶的飯糰裡夾的是什麼啊?孩子說是豆松,什麼是豆松?是肉鬆吧?" 我這才想起,有兩天早晨家裡的兩隻「神獸」都起晚了,早飯來不及在家裡吃,我就做了一卷飯糰給兒子放在書包裡,讓他帶去幼兒園吃了。 我笑笑回答:"哦,那個是豆松,我自己用鷹嘴豆做的。平時給孩子過粥,或者包在飯糰裡挺方便的。
  • 幼兒園男老師何以成「稀罕物」?
    「在家裡圍著孩子轉的女性本來就多,到幼兒園了也見不到幾個男老師代課,這可能影響孩子的成長。」鄭女士焦慮:這樣下去,將來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此,晚報記者特地走訪了我市多家幼兒園和小學,對熱心市民所反映的幼兒園和小學老師隊伍中「女多男少、陰盛陽衰」現象進行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