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智商高的人,通常都有一些不同之處,比如福爾摩斯說話很刻薄,煩躁時會狂拉小提琴;達文西習慣從右到左倒著書寫;愛因斯坦則不愛穿襪子,每天要睡10個小時。
可見,高智商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獨特的怪癖,而且從小就能看出來。
媽媽要是發現孩子有這3個怪癖,別逼著孩子改。
一、喜歡獨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時不理人
高智商孩子通常比較喜歡鑽研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們的想法也和同齡人不太一樣,所以很多高智商的孩子都不太熱衷於和同齡人社交,反而喜歡獨處。
而且高智商的孩子思維轉得很快,時不時就會有新的想法,一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會長時間思考,不容易分心基本不會理人。
就像大偵探福爾摩斯就很少社交,每次發現線索的時候大腦會快速地回想、分析,根本不理會身邊人在說什麼、做什麼,甚至會直接走掉去驗證自己的想法。
二、喜歡搗蛋,壞點子很多
有句話說得好: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
高智商的孩子,腦子靈活,想法多,在大部分家長眼中就是個壞點子多的搗蛋鬼。
而且這樣的孩子特別會「趨利避害」,吃過虧的事情絕不做第二遍,「壞點子」還會根據孩子的搗蛋經驗不斷升級,防不勝防!
像北大碩士畢業的撒貝寧小時候因為太調皮被家長集體告狀、被幼兒園老師「勸退」過;17歲就和團隊獲得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團體一等獎,獲得過《超級演說家》季軍的薛來小時候,更是為了做小實驗把家裡的家電拆了。
三、好奇心重,堅持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越是聰明的人、懂得多的人,就越明白未知世界的龐大,自己知道的哪些知識鳳毛麟角,也就越好奇,求知慾越重。
而且高智商的孩子不好糊弄,什麼事都要一個確定的答案,通常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
愛因斯坦說過: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好奇。
愛因斯坦小時候還因為爸爸回答不了「什麼是磁力」而想得睡不著覺,後來還是爸爸承認大人也有不知道的問題,並把指南針送給愛因斯坦,他才暫時停止思考。
也正是因為對「磁力」等現象的好奇,愛因斯坦才會不斷鑽研物理方面的問題,最終提出了「相對論」。
0-6歲是寶寶腦力開發的黃金期
根據「才能遞減法則」,孩子一出生的時候就具備多方面的潛能,但若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訓練、鞏固、提高……這種潛能則會隨年齡的增大而「遞減」,到6歲後逐漸衰退至消失。
因此,著名的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才會說:嬰兒從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就已經晚了兩天。
所以聰明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關注,為他們準備早教。
給大家分享一套智力開發類的蒙氏早教書《0-6歲蒙特梭利早教訓練書》
這套《0-6歲蒙特梭利早教訓練書》是以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的蒙氏教育理念為基礎,用大量相關的益智遊戲作為輔助,培養孩子在數學、語言、智力、感覺、社會生活、藝術、左腦、右腦方面的能力。
通過運用蒙氏教育對孩子的啟發,激發出孩子對數學、語言、藝術等方面的興趣,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自律性。並利用益智遊戲鍛鍊孩子的各種能力。
這套早教書適合0-6歲的孩子,書中的遊戲都有一個基本的主題,比如這個「分圓」的主題就是圖形,鍛鍊的是孩子對圓的理解和對數的組合的理解。
遊戲旁邊還會有難易程度的標識,和可以提示孩子的「蒙氏指導」。
《0-6歲蒙特梭利早教訓練書》中的遊戲還會有拓展部分,家長可以按照引導用其他方式或材料引導孩子自製新的遊戲方法,觸類旁通。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