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存在的缺陷

2020-10-31 中國安防行業網

從技術水平的角度來看,人臉是唯一不需要用戶主動配合就可以採集到的生物特徵信息。其他生物特徵的採集過程,如指紋、掌紋、虹膜、靜脈、視網膜,都需要以用戶的主動配合為前提,即如用戶拒絕採集,無法獲得高質量的特徵信息。同時,人臉天生就暴露在外,識別身份具有自然性,同時,應用成本較低。

  人臉識別

  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相比,「刷臉」也有一定技術上優劣。它的缺點也在於信息的可靠性及穩定性較弱。具體來說,人臉所蘊含的信息量較指紋、虹膜等生物特徵相比是比較少的,其變化的複雜性不夠。例如,若要兩個人的指紋或者虹膜基本相同,大概需要好幾十乃至上百個比特(信息量的度量單位)達到完全重合才可以。但如果是人臉的話,十幾個比特達到重合就可以了。在全世界,可以找到很多具有相似性的面孔。所以說,人臉的辨別性不是很高,它並沒有那麼獨一無二。

  另外,人自身內在的變化以及外在環境的變化都會影響採集時人臉的信息穩定度。相較於之前的人臉識別技術,目前的人臉識別技術有所提高,但是具體應用時還是不能達到完美狀態,如今,保守估計,人臉識別技術準確率能達到99%,但沒有達到100%。同時,對於雙胞胎,由於相似特徵太多,人臉識別基本不可能完成。比如在ATM機上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是在使用密碼信息的基礎上輔助的認證功能。如果脫離了密碼輸入,完全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存取款操作,是不太可能的。

  指紋識別

  指紋識別的應用仍存在一些問題,鑑於親屬之間指紋存在相似性,算法的精度不高容易導致識別錯誤,而且在接觸東西時遺留的指紋信息容易被他人引用,安全性不高。並且隨著年齡增長,指紋會出現磨損等不易識別的狀況,甚至會出現一定比例的人群,由於其指紋的紋路較淺而無法使用指紋識別功能。

  此外,由於目前的指紋識別技術並不需要活體支持,因此存在被盜用的可能性,不法分子可以通過複製手指的紋理從而騙過指紋識別驗證機制,而更為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可能直接將受害者的手指砍除以完成指紋認證。

  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技術是基於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應用於安防設備(如門禁等),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場所。目前來看,虹膜識別技術很難將圖像獲取設備的尺寸小型化;並且設備造價高,無法大範圍推廣;同時鏡頭可能產生圖像畸變而使可靠性降低;一個自動虹膜識別系統包含硬體和軟體兩大模塊,其中虹膜圖像獲取裝置和虹膜識別算法,分別對應於圖像獲取和模式匹配這兩個基本問題。另外,在大部分情況下虹膜識別都需要人進行一定程度的配合,而且它們所需要的識別距離相對比較近。

相關焦點

  • 當前主要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發展及趨勢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Biometrics)是指利用人體與生俱來的生理特性和長年累月形成的行為特徵來進行身份鑑定的一種識別技術。該技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遠高於口令、密碼或者ID卡等傳統方式。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具有安全性好、不易丟失、難以仿冒和攜帶方便等諸多優點,目前可用於身份識別的人體特徵包括指紋、虹膜、面部、掌紋、靜脈等生理特徵和步態、筆跡、聲音等行為特徵。
  • 關注:生物特徵識別十大關鍵技術解析
    生物識別技術在近幾年有了長足的進展,但要使生物識別從理論研究走向實際應用,眾多的科研單位還需要突破和解決其中一系列的關鍵技術。從統計的意義上講人類的指紋、掌形、虹膜等生理特徵存在著唯一性。因而這些特徵都可以作為鑑別用戶身份的依據。
  • 各種生物識別技術智能鎖對比,為何指紋識別鎖普及率最高?
    然而各種生物識別技術又有那些特點呢?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不斷出現在商業領域,越來越多的生物識別技術設備或功能被人們所應用,在智能鎖領域除常見的指紋鎖,還出現了人臉識別鎖、瞳孔識別智能鎖、靜脈識別智能鎖等。然而各種生物識別技術又有那些特點呢?
  •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虹膜識別是目前最為精準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身份識別,「刷眼」更可靠(關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虹膜識別技術已在煤礦中投入使用。通過眼睛中的虹膜,我們可以快速準確地完成對身份的識別及認定。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說:「虹膜是位於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包含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細節特徵。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虹膜紋理,即使同一個人的左右眼或同卵雙胞胎,其虹膜紋理也有顯著差異。虹膜識別技術正是通過對比虹膜圖像特徵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人的身份。」
  • 生物特徵識別六大技術未來如何發展?
    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
  • 生物特徵識別下一站:虹膜識別
    「公安刑偵是生物特徵識別的重要應用領域。」劉耀說,近年來以指紋、人臉為代表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已經在公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局限性,而虹膜識別的唯一性、穩定性恰恰彌補了這些不足。
  • 生物特徵識別:身體即密碼
    「公安刑偵是生物特徵識別的重要應用領域。」劉耀說,近年來以指紋、人臉為代表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已經在公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局限性,而虹膜識別的唯一性、穩定性恰恰彌補了這些不足。
  • 生物特徵識別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國內市場方面,中國在生物特徵識別領域技術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2016 年世界人臉識別的最高準確率 99.5%即由我國團隊創造。技術的不斷突破、應用場景的持續擴容,國內的生物特徵識別市場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眾多企業研發生物識別技術生物識別技術是目前最為方便與安全的識別技術。
  • 捷通華聲推出多維融合生物特徵識別系統
    隨著網際網路提供的服務類型日趨多樣,各行業對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利用需求亦日益頻繁。不知不覺中,每個人都早已習慣了使用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來完成各種身份認證操作,如通過指紋識別登錄帳號、以人臉識別方式進行支付活動等等。   一方面,由於生物識別信息具有難以變更的特點,可以與唯一特定主體相關聯。
  • 人工智慧的發展讓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變得更加成熟
    用戶身份認證是對用戶真實性的識別和檢測,是網絡安全的重要前提。傳統的用戶身份識別通常採用口令認證,但是口令在網絡中容易被竊取和破解。使用硬體設備進行加密認證能提高認證安全性,但是硬體設備可能會丟失或者損壞,從而增加成本或造成不便。
  • 生物識別技術:歷史、風險和未來
    於是,一種全新的,綜合運用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等高科技手段,通過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為特徵等「生物密鑰」來實現個人身份鑑別的技術就誕生了。這種技術,就是我們現在十分熟悉的生物識別技術。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只被限制在了刑偵、社會管理等很小的範圍內。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對生物信息進行採集還是分析,都需要巨大的成本。
  • 為什麼一再強調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安全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生物特徵作為人的生理屬性終生不變,無法更換或撤銷,一旦洩露,攻擊者可以對生物特徵進行偽造,以仿冒身份,或者利用生物特徵進行非法追蹤,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將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用於身份認證,必須構建和完善我國生物識別信息保護制度。
  • 常見生物識別技術的優缺點詳細分析
    近兩年,生物識別技術得到快速發展並受到人們的青睞,生物識別技術分類不少,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本文咱們就來探討一下,不同的生物識別技術有哪些優缺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人們身上越來越多的生物特徵被運用到各行業之中。比如常見的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聲紋識別、靜脈識別等。
  • 生物識別技術的法律邊界
    生物識別技術是通過計算機、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對人體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像、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進行個人身份的識別和鑑定。近年來,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識別技術作為個人身份認定的新方法,改變了傳統個人信息收集和處理的方式,自動化的收集和應用越來越普遍,在建設智慧城市、維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濫用生物識別技術的現象也廣泛存在,對於個人信息權益產生嚴重威脅。生物識別技術的主要特徵。
  • 指紋識別技術普及化 指靜脈識別技術「異軍突起」
    涉及身份識別的場景無處不在,比如公共運輸、酒店管理與入駐、網站帳號登 陸、行動支付、會員管理、學校和單位消費與管理、國防、公安、安防……當前主流的身份識別方案有會員卡、門禁卡、銀行卡、指紋識別、帳號登錄,這些識別方法的缺陷就是卡片多攜帶不便、掛失麻煩、指紋識別在某些情況下無法辨認且只能本地進行、帳號容易盜號等。
  • 生物識別有哪些方式,都有什麼優缺點
    近年來,生物識別技術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上,生物識別技術運用的更是淋漓盡致。那麼,對於生物識別技術,你知道都有哪些方式嗎,它們都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
  • 微信公眾號「生物特徵識別學術平臺」啟用
    為了促進國內生物特徵識別(Biometrics)領域的學術交流,因此設立此公眾號。
  • 一文看懂當下六大生物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最為廣泛,使用最便捷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 人臉識別技術存在重大網絡安全風險
    雖然生物識別的準確性等問題會隨著技術進步逐步獲得解決,但生物識別身份卻存在難以克服的重大潛在法律風險,甚至可能上升到危害國家安全的高度。因此,大規模應用必須慎之又慎,不能放任商業企業自行其是。生物識別技術與現有身份識別體系的異同做任何一件事情,我們都需要知道是在跟誰做,這就是身份識別。
  • 生物識別技術迎來發展機遇期,靜脈識別獨具優勢
    Nok Nok實驗室產品副總裁Rolf Lindeman表示:「雖然靜脈生物特徵識別仍然是一個相對年輕的領域,但它正在為安全領域的發展展現出豐富的前景。」兩位成年人手指靜脈結構恰好相同的機率是34億分之一與其他生物識別方式相比,指靜脈識別有其自身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