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已經進入炎夏,烈日高溫下,人們在大汗淋漓時就想,這時如果來上一杯冰鎮飲料或是能一頭扎進冷水裡就爽快了。可是有研究指出,我們的身體各部位能承受的溫度不一樣,所以在吃飯喝水、洗頭洗臉時都要注意,必須在適宜的溫度下才能做這些事。那麼,這究竟是怎樣一張溫度表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代快報記者 戎丹妍
最佳吃飯溫度:35℃~50℃
口腔唾液酶存在的最佳溫度是37℃
有報導指出,經過千百萬年的進化,我們人類已經訓練出一套「以不變應萬變」的體溫調節系統,從而在多變的自然界中存活下來,繁衍生息。但是,如果我們不注意,因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打破了我們的體溫調節系統,那麼,就有可能引發一些生理疾病,甚至引發癌症。所以我們必須遵循一張健康的溫度表,才能維護我們健康的身體。比如,吃飯的溫度要在35℃~50℃之間。
吃飯溫度之所以要在35℃~50℃之間,是因為我們的口腔唾液酶存在的最佳溫度是37℃,吃過熱的食物會破壞它,不利於消化。另外,我們的食道黏膜也非常嬌嫩,最高耐受50℃~60℃的食物,過熱就會損傷黏膜,久而久之誘發癌變。而吃寒食則會使胃腸血管迅速收縮,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誘發慢性胃腹痛、腹瀉、營養不良等。
對於這點,南京市第一醫院口腔科主任夏金星告訴記者,吃溫度過高或過低的食物確實會引發一些疾病,比如冬天人們喜歡吃滾燙的火鍋,經常就有人因為吃得過燙把食管燙破,食管都燙出泡來了,自然就會引發炎症,如果不注意,經常吃這些滾燙的食物,就會引起癌變。而溫度過低的食物對一些腸胃不好的人來說也不好,會引起胃痛、拉肚子等現象,所以忌食溫度過高和過低的食物。
最佳飲水溫度:18℃~45℃
即使夏天也不提倡喝冰水
與吃飯的道理相同,喝水的溫度也不能過燙或過冷。長期喝滾燙的水也會損傷口腔黏膜、牙釉質、咽喉等,增加食管癌發病率。英國《每日郵報》曾刊登國際多項權威研究指出,茶水溫度高於68.8℃即算熱茶,長期飲用會增加8倍的食道癌風險。即使在冬天,人們也不要喝超過50℃的水。
而過冷的水也不能喝,如今正是夏季,很多人都喜歡喝加冰的飲料,以此降溫。對於此種做法,江蘇省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李群告訴記者,在喝水問題上,一直是不提倡喝冰水的,不管天有多熱,都不提倡,因為冰水會刺激腸胃,腸胃一下適應不了,容易導致腹瀉等問題。
不過,李群也指出,如果在嚼冰或者吃冰冷的東西時,還有個咀嚼和等待融化的過程,冰塊和食物會在嘴裡漸漸升溫,所以還可以緩衝一下。但是冰鎮的水或飲料就沒有這個過程,水一下流進胃裡,會刺激腸胃,所以健康的做法就是不要喝冰水或冰鎮的飲料。
此外,飲品的營養價值、口感也和溫度有關。比如衝蜂蜜水的最佳溫度是50℃,太燙會破壞營養;紅葡萄酒18℃左右喝口感好;牛奶不宜高溫久煮,60℃~70℃就可殺菌,最好冷卻後喝。
當然,專家也指出,我們在吃飯或是喝水時,不可能用溫度計量,我們有感覺系統,溫度高還是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可能有的人喜歡溫度高一些,有人喜歡低一些,只要不是過冷或是過熱,溫度高些或低些都不會影響我們的健康,不用太過拘泥於給出的這個溫度。
健康洗漱溫度
最佳泡腳溫度:38℃~45℃
報導稱,腳部溫度是人體中最低的,在環境溫度為23℃時,額部皮膚溫度一般為33~34℃,手為30℃,腳為27℃。因此泡腳水可以稍熱一點,可促使足部和下肢血管擴張,緩解疲勞。女性往往體質偏寒,水溫還可稍熱一些。但也不要一味用特別熱的水燙腳,應以40℃左右為宜,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洗腳水溫不要超過37℃。
腳部的溫度真是人體中最低的?鼓樓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包軍告訴記者,人體各個部位的溫度是有所不同,手腳這些末梢部位的溫度確實會比較低一些,這是因為人體內的溫度是通過血液傳遞的。血液由心臟提供,是恆溫的,所以在離心臟較近的部位,溫度都相對高些,而像手腳這些離心臟較遠,血管又很細的地方,溫度就會降低,自我調節能力也會變低,這也是為什麼手腳到冬天特別容易長凍瘡的緣故。而糖尿病患者洗腳水溫不能過高,是因為嚴重的糖尿病人會神經受損,感覺靈敏度變低,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感覺不到,從而容易燙傷。
最佳洗臉溫度:20℃~38℃
包軍說,頭面部離心臟較近,血液循環也是非常活躍的地方,所以溫度比腳部相對高些。難怪洗臉水溫就可以相對較低了。不過報導指出,洗臉水溫也不能低於20℃,很多愛美女性喜歡用冷水洗臉以刺激皮膚毛孔收縮,但是水溫低會造成膚色變得蒼白,彈性減弱。而水溫過熱,面部皮膚就容易發乾,出現細紋。所以洗臉水也不能過冷或過熱。非油性皮膚和混合膚質的人可用高於30℃的溫水洗臉,有溫熱感不覺得燙即可,不僅可以洗去浮塵,還可使毛孔張開,利於深層清潔。
最佳洗頭溫度:36℃~40℃
報導指出,洗頭水溫越接近體溫越好,以36℃~40℃為最佳。用太熱的水洗頭會加速血液流動,造成頭腦昏昏沉沉,還會把頭皮油脂洗掉,導致髮絲失去光澤。冷水刺激則會造成頭皮毛孔和血管收縮,影響大腦供血供氧。長期用冷水洗頭會導致氣血不暢,容易頭痛。
對於這點,包軍指出,雖然外界的溫度會影響我們的體溫,但我們的身體有自我調節能力,當某個部位遇到低溫時,血液流動帶來的溫度能迅速補償這個地方,使這裡迅速恢復體溫。所以,如果是短暫接觸低溫或高溫,人體都能自動調節過來。用冷水洗頭,只要這個人能適應,也未嘗不可,就像很多人冬泳,還能鍛鍊身體。而且頭皮和大腦內部供血不是一個系統,外部暫時遇冷,不會對大腦內部造成太大影響。
當然,即便是自身調節能力很強的人,如果長時間浸泡在冷水或熱水中,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比如冬天有人會被熱水袋燙傷,熱水袋的溫度一般在45℃~50℃左右,但依然能夠燙傷人,這是因為燙傷部位一直處於這種溫度,人體無法去調節,所以就容易燙傷,在醫學上叫做低溫燙傷。
最佳刷牙溫度:35℃
報導稱,35℃左右的溫水對口腔有保護作用,不會給牙齒驟冷驟熱的刺激,可以避免牙齦出血、牙神經痙攣的發生。
南京市第一醫院口腔科主任夏金星說:「確實,牙齒是口腔內對溫度最敏感的部位,適宜在35℃~36.5℃的溫度下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如果突然接觸55℃以上或15℃以下的水或食物,就可能引起疼痛。」所以,不管是吃飯、喝水還是刷牙,溫度都不能過高或過低。
健康環境溫度
最佳室溫:20℃
最佳睡眠溫度:20℃最適合思考的溫度:17℃
報導稱,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世界衛生組織推崇的長壽之鄉,那裡的年平均氣溫就是20℃左右,可見這個溫度利於長壽。
當室溫低於4℃,人會感到寒冷;當溫度在8℃~18℃時,人體就會向外散熱;室溫超過35℃,心跳就會加快,血液循環加速,容易頭昏腦脹、昏昏欲睡。
最佳睡眠溫度:20℃
室溫在24℃以上,人的睡眠就變淺,翻身、蹬被子的次數就會增多。
室溫在18℃以下,人不容易深度睡眠。冬夏兩季恆定室溫有些困難,但應儘量做到冬天室溫不低於16℃,夏天在25℃~27℃就好。
最適合思考的溫度:17℃
辦公室的溫度調節在這個溫度對工作最好。
此外,溫度驟降10℃,最易生病。24小時內的氣溫下降超過10℃就可以算是驟降,這時人對溫度的耐受能力趕不上溫度變化,抵抗力出現「盲區」,最容易感染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