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數據流量近年來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給網絡帶來較大的壓力。根據分析,4G網絡約60%~70%以上的業務發生在室內,預計未來5G網絡時代室內業務量的佔比還將進一步提升。並且,5G網絡採用中低頻(3.5GHz、4.9GHz)、高頻毫米波段(28GHz)的信號,其空間衰減和介質損耗較大,5G NR室外覆蓋室內的深度覆蓋能力將變差。因此,5G網絡室內覆蓋效果對於客戶的良好體驗將凸顯其重要性。
5G網絡室內覆蓋使用頻率
5G網絡室內覆蓋可能使用的頻率包括3.3~3.4GHz、3.4~3.6GHz、4.8~5.0GHz、毫米波段、2G/3G/4G系統的存量頻段等。
3.3~3.4GHz已規定僅用於室內覆蓋。3.4~3.6GHz、4.8~5.0GHz將是室外覆蓋的主力頻段,如果應用於室內,還需要研究和驗證室內外同頻幹擾問題。現有2G/3G/4G系統的存量頻段後續可以演進支持5G系統,但帶寬資源有限。毫米波段5G NR目前尚未有明確設備產品路標,並且其信號傳播損耗相對中低頻更大。
從目前來看,現階段5G網絡室內覆蓋主要應用的頻率將是3.3~3.4GHz,而3.4~3.6GHz、4.8~5.0GHz在室內使用的效果需要通過網絡測試來驗證分析。
5G網絡室內覆蓋建設方案分類
5G網絡室內信號覆蓋可能採取的建設方案包括室外覆蓋室內方式、傳統DAS系統、室內光纖分布系統以及分布式皮基站的建設方式。
具體分類如下。一是室外覆蓋室內方案,指輻射點天線的位置基本位於室外,採用宏蜂窩、微基站、室外光纖分布系統等方式,實現多點位、多角度的分布式立體覆蓋方案,滿足室內覆蓋需求。二是室內分布覆蓋系統,採用室內分布系統(包括傳統的單路同軸電纜方式、雙路同軸電纜方式、室內光纖分布系統),利用分布式天線點位,將信號均勻分布到建築物各區域,實現室內覆蓋。三是室內蜂窩系統,主要採用分布式皮飛基站系統進行室內信號覆蓋。
在室外覆蓋室內方案方面,3.5GHz信號空間傳播損耗及介質穿透損耗相比Sub-3GHz頻段增大約7~8dB,因此5G網絡的3.5GHz信號室外覆蓋室內的效果將非常有限,在深度覆蓋不足的室內場景仍需要通過室內覆蓋系統彌補信號覆蓋。
在現網存量DAS系統方面,一般支持的頻段為800MHz~2700MHz,因此包括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器、天線等器件都需更換,工程改造和物業協調較為複雜,並且不方便實施多路建設,從而無法發揮NR多流技術優勢;此外,由於傳統DAS系統饋線對於3.5GHz頻段的信號傳輸衰減相比2.3GHz有所增大,如果保持與2.3GHz同點位覆蓋,需要將信源功率提升或者增加信源。因此,傳統DAS系統需要推動大功率RRU設備的產業進程,可應用於容量不高的5G室內覆蓋場景。
在光纖分布系統方面,現網光纖分布系統主要應用在室外覆蓋室內的場景,如果支持3.5GHz頻段,需要新增5G NR信源、新增接入單元AU、更換擴展單元EU、新增射頻單元RU,工程改造難度相對於傳統DAS方案小。如果用於室內覆蓋場景,需實現小功率室內天線一體化光纖分布系統,可支持4˟4MIMO。
在分布式皮基站方面,現網4G分布式皮飛基站可以通過改造方式支持5G NR,採用CAT6A網線或帶電光纜,工程實施難度相對不高,並且可實現4˟4MIMO,容量性能較為優異。針對5G室內覆蓋系統高容量高價值場景,選擇分布式皮基站建設方案較為合適。
分布式皮基站室內建設方案分析
分布式皮基站是一種新型的數位化基站主設備,採用三級網絡架構,由BBU(基帶單元)、RHub(集線設備)和Pico RRU(射頻遠端單元)組成。BBU與RHub之間採用光纖連接,Rhub與Pico RRU之間通過網線連接。
圖 分布式皮基站架構
4G分布式皮基站發射功率一般為2˟125mw,據了解5G分布式皮基站初步規劃的功率為4˟125mw或4˟250mw,目前還處於方案論證階段中。
表 5G分布式皮基站與4G分布式皮基站的對比
按照3.5GHz頻段100MHz帶寬,5G分布式皮基站相比4G分布式皮基站20MHz帶寬有5倍的增益,另外頻譜效率考慮提升1.1~1.2倍左右,因此5G分布式皮基站相比4G分布式皮基站速率提升約有5倍以上的增益。
對比傳統DAS方式,分布式皮基站存在如下優勢:
一是分布式皮基站系統在100米以內時無需考慮距離延伸所帶來的饋線損耗,傳統DAS方式由於無源器件和饋線帶來的損耗會影響信號傳輸;
二是分布式皮基站工程實施相對方便簡捷,部署較為靈活,支持通過軟體設置小區合併或分裂,可靈活構建較大規模的分布系統,而傳統DAS布線較為繁雜,工程實施相對困難,並且擴容也需要一定的工程改造量;
三是分布式皮基站可支持4˟4 MIMO,信號穩定,可適應5G eMBB業務等高容量需求,滿足5G室內視頻、VR、AR等業務需求,而傳統DAS方式一般可實施到2˟2MIMO,且兩通道不平衡時會造成吞吐量下降問題;
四是分布式皮基站遠端PRRU可獨立配置、實時監控,定位及優化運維工作較為便利,而傳統DAS無法主動監控,故障定位較難實施,需要進行現場排查。
由此可見,分布式皮基站在網絡性能、工程實施、網絡容量、監控運維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優勢,非常適合高容量、高價值場景的室內覆蓋部署。
分布式皮基站挑戰重重
5G室內覆蓋採用分布式皮基站,同樣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首先,分布式基站相比傳統DAS方式,建設造價相對較高。根據現網數據測算,4G網絡室內覆蓋建設方案中,分布式皮基站整體投資單平米造價約12元,傳統單路DAS單平米造價約4~5元,傳統雙路DAS單平米造價約8元,分布式皮基站造價是傳統單路DAS的2~3倍,是傳統雙路DAS的1.5倍。據粗略估算,5G分布式皮基站相比4G分布式皮基站造價上升約1倍,5G傳統雙路DAS分布系統器件及RRU造價提升2~3倍,5G分布式皮基站單平米造價約是傳統雙路DAS的1.5倍,是傳統單路DAS的2倍以上。可見,5G分布式皮基站相比傳統DAS方式投資成本仍較高,如果現網室內覆蓋系統全部實施分布式皮基站建設方案,所需的總體建設成本較大,會給運營商帶來較大的投資壓力,因此需分場景、分步驟實施。
其次,基於現網分布式皮基站的工程改造相對於DAS系統整體工作量和難度減小,但是仍存在物業協調、需破壞裝修等問題,需要新增或更換RHUB及prru,且需更換掉CAT5E網線,工程實施仍不可小覷。
再次,目前規劃的5G分布式皮基站僅支持3.5GHz頻段,後續支持4.9GHz及更高頻的毫米波頻段,仍面臨再次工程改造、更換設備等問題。
最後,分布式皮基站為有源系統,遠端單元需通過網線或獨立電源方式進行供電,在供電困難、封閉潮溼的環境下使用會受限。
5G時代典型的室內業務場景包括雲VR/AR、智能製造、智慧能源、無線醫療、無線家庭娛樂、個人AI輔助等,對於室內覆蓋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分布式皮基站相比其他建設方式可以更好的滿足高容量需求,並且工程實施相對容易、可監控可定位、擴容方便,但是建設成本相對高,無法兼容未來高頻信號。因此,分布式皮基站需要與傳統DAS、光纖分布系統、直放站等各種建設方案分場景部署,保障運營商實現5G室內覆蓋性能與成本的平衡,滿足5G室內覆蓋需求。
來源:通信世界雜誌第20期,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