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留下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而在某些地方留有具備一定規模的特別區域,在這些區域裡不僅有相對集中的歷史建築群與保存完好的文物,更能較為完整且真實地反應當地民俗風貌以及傳統布局,我們就把這些區域成為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街區一般由省級政府認定,而在2015年,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對外公布了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全國僅有30個街區入選,而其中一個街區最為色彩斑斕,家家戶戶都有彩色的門,這便是位於新疆的熱斯坦歷史文化街區。
熱斯坦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的庫車縣,是新疆除了伊寧市前進街歷史文化街區外唯二入選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街區之一。不僅如此,它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除了街區本身之外,它的周邊也是歷史遺址,西面就是清代庫車城,南邊則與歐爾達巴格歷史文化街區相連,也許正是因為如此,這裡才能保存得如此完好,保留有當地最為傳統的生活生態。
很多少數民族地方的名字看起來比較「高端文藝」,其實都很接地氣,這裡也不例外,說到「熱斯坦」這個名字,其實是維語,翻譯過來就是「商場」或是「市場」的意思,很多人都會覺得好奇,現在看起來冷冷清清的街區,怎麼也與市場聯繫不到一起。不過可別小看這裡,在清朝時期這裡可是因商業興起、以商業聞名的庫車老城區最熱鬧的商業集市,還形成了城牆以外特有的「關廂」風貌,現存1處文物保護單位、14處保護建築及17處歷史建築,保留著從清朝到民國再到新中國城市變遷的印記。
整個熱斯坦街區分為六巷一弄,從北向南又可劃分為「蘇庫吾克」和「熱斯坦」兩個區域,分別以 「宗教」和「商業」為顯著特色,不過步入街區之後,最先吸引你的不是這些宗教文化,反而是街道兩旁色彩斑斕的門,這是最有別於內地的地方之一。在古代的內地,門一般都講究素雅,不會弄過多的裝飾,而在維族地區卻不同,大門的色彩與裝飾往往是主人顯示經濟實力和身份地位的表現手法之一:通常認為門越大,色彩越豔麗,就代表這個家庭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經濟實力也就越強。因此,街區的大門通常使用楊樹木材,這種木材不僅幹高挺拔而且堅韌質好,正適合製作大門。
在街區中穿行,你會發現這裡的門雖然色彩斑斕,但是通常會確定一個基色,並且綠色、紅色、藍色為主。綠色是維族特有的顏色,其他傳統民居很少使用這種顏色,不過在這裡卻很常見。維族有很多穆斯林,而在其信仰的《古蘭經》中可以發現綠色被譽為「天堂的光」,是光榮的標誌和生命的象徵,足見綠色在維族人心目中地位之重,這也與維族生活的環境有關,畢竟被眾多荒漠與戈壁包圍,綠色不但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渴望,因此家家戶戶門前基本都有綠色,哪怕是沒有塗刷綠色,也會種上一些綠植。
與綠色相似的是藍色,藍色象徵純粹、沉靜,是理性與智慧的代表,這種顏色在漢式門上也很少使用,而在這裡也同樣常見。那是因為地處位於我國西北邊緣地區的新疆遠離海洋,也就讓維族人心生對海洋的渴望,同時維族人對藍色的喜愛也受到了俄羅斯文化的影響,這也是友誼的象徵,表達了維族人友善好客的品質。
不過,維族與漢族在色彩選用上並非全然不同,這相似之色正是紅色。紅色在漢文化裡面特別常見,有著吉祥、喜慶的寓意,在結婚、高壽等有喜事的時候都會大量運用,而在維族也具有同樣的意味,這不僅是漢維兩族相互學習融合的表現,也是維族人熱情、豪放性格的真實寫照。
最後一個顏色與宗教相關,這便是白色。穆斯林認為白色是最明淨、最純粹的顏色,象徵著善良與純潔,因此很多維族人都有尚白心理,不僅頭戴白色裹布身穿白色長袍,而這種對宗教的熱愛也反映到了建築構件上,在各種門、柱、廊上都有體現,因此白色的門在街區裡也很常見。
除了顏色之外,門上的木雕也是街區的一大特色,穆斯林認為雕刻動物是對真主的褻瀆,因此這裡的木雕多以植物或抽象的裝飾紋路為主,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方形紋。在這裡,方形紋象徵著四季輪迴,具有宗教的韻味,多採用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紋樣排列方式,也具有現代抽象藝術的審美,不少方形紋內部還有其他裝飾,顯得十分美觀。
據說在整個街區內傳統風貌建築高達67.5%,裡面還有很多色彩不同、款式不一的大門,在這些諸多大門之中,你最喜歡哪一扇呢?如果都不喜歡的話,歡迎親自前往熱斯坦街區一觀,這不僅是一場民俗與藝術之旅,也一定會發現符合你審美的大門。
圖/文 由旅遊狂魔夏夏夏 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x夏遊記x#
關於作者:目前已經前往過全球500+城市,並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以及斯裡蘭卡當過國際志願者,歡迎持續關注,與你分享全世界的吃喝玩樂,喜歡記得點讚評論或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