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外交部回應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英國獨立電視新聞記者:今天台灣軍方舉行了針對中國大陸的演習。你對此有何評論?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

華春瑩:軍演問題,你應該去問國防部。我看到有報導說臺灣方面似乎有意借軍演向大陸「亮劍」,如果真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不自量力。

中國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堅如磐石、堅不可摧。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無法阻擋。任何企圖分裂中國的勢力對此必須要有清醒認識。14億中國人民決不會允許任何一寸土地從我們手中被分離出去。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據報導,王毅國務委員日前同菲律賓外長洛欽舉行了視頻會談。菲律賓外交部聲明表示,有關會談是公開、友好和富有成果的。你能否介紹會談的具體情況?中菲雙方達成了哪些共識?

華春瑩:7月14日,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同菲律賓外長洛欽舉行視頻會談,就中菲關係、抗疫合作和南海問題等深入交換意見。正如菲方所說,會談坦誠友好、富有成效。

雙方都表示高度重視中菲關係,將繼續落實好兩國領導人共識,以今年建交45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增進兩國之間的友誼與團結,深化「一帶一路」同菲方「大建特建」規劃對接,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中菲全面戰略合作關係不斷取得新發展,造福兩國和本地區。

雙方高度評價兩國相互幫助、同舟共濟,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將繼續推進包括疫苗研發在內的抗疫合作,加快建立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推動經濟社會恢復發展。雙方一致反對將疫情政治化、標籤化,支持國際社會團結抗疫、共克時艱。

雙方也就海上問題進行了友好討論,一致認為海上爭議不是中菲關係的全部,不應也不會影響中菲友好。雙方將繼續本著相互尊重、以誠相待、主權平等原則,通過雙邊友好協商處理好海上爭議,積極推進海上合作,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據報導,近日,美國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發生核洩漏事故,導致工作人員受到鈽氧化物粉末的汙染。同時,美國正尋求急速提升該實驗室核武器生產能力,確保其在2030年前具備年產30枚核武器彈芯的能力。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我也看到了有關報導。美國作為擁有世界上最大核武庫的國家,仍然在大力推進核武器現代化,研發新型核武器,謀求絕對戰略安全優勢。美國在核武器領域「大幹快上」,既破壞全球戰略穩定,也增加核安全隱患。「憂思科學家聯盟」的專家也表達了關切。美方應切實履行核裁軍特殊、優先責任,為促進全球戰略安全做些實事和好事。

彭博社記者:據彭博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可能考慮不對高級別中國政府官員實施制裁。但據《紐約時報》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考慮禁止所有中國共產黨黨員及家人前往美國。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上述報導的真實性我無從核實,你們要去問美方。如果屬實,我認為美方非常可悲。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除了各種威脅制裁還想給世界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希望美方不要再做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無助於維護自身大國形象、信譽和地位的事。

澎湃新聞記者:1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他堅持認為中國在人權領域是世紀汙點,美方將對為侵犯人權政權提供物質支持的中國科技公司部分僱員實施籤證限制。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恕我直言,美方雖然整天把人權掛在嘴邊,但實際上,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權侵犯者,美方對於中國涉疆人權問題的指控是本世紀的最大謊言,美方有關官員應該對此感到羞恥,美國人民也應該為他們有這樣滿口謊言的官員感到難過。

中國人權狀況好不好,應該由中國人民來決定,而不是美國政客來做評判。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56個民族和諧相處,14億人民安居樂業。40多年來,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超過25倍,8.5億人擺脫了貧困。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同時,中國是所有大國中唯一沒有通過戰爭、殖民和奴役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連續10多年,中國對全球GDP增量貢獻率高達30%以上。這是最大的人權工程,這是最好的人權實踐,也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最大貢獻。只要不帶偏見,任何人對此都是有目共睹的。

反觀美國,美國在建國後近百年時間裡,通過西進運動大肆驅逐、殺戮印第安人。美國印第安人口從500萬驟減至25萬,只有原來的二十分之一。美國在建國240多年歷史中只有16年沒有打過仗。2001年以來,美國非法對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阿富汗等國發動戰爭和軍事行動,師出無名。且不說花費的財政開支超過6.4萬億美元,造成的死亡人數更是超過80萬,導致了數千萬人流離失所。在美國國內,非洲裔等少數族裔的處境非常艱難。弗洛伊德不是美國唯一一個因為「無法呼吸」而不幸窒息身亡的人。美國種族歧視無處不在,貧富差距一目了然。事實上在整個西方國家中,美國貧富分化最嚴重。1989年至2018年間,美國最底層50%的家庭財富淨增長基本為零,貧富差距為50年來最高。面對這些鐵一般的事實,不知蓬佩奧國務卿哪兒來的底氣和自信跟中國談人權問題!如果要談,我覺得他最好先去問問弗洛伊德和美少數族裔怎麼看美國內的人權狀況,最好先去問問伊拉克、利比亞等國那些慘死的無辜生命怎麼看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表現!

法新社記者:最近中美雙方在涉港、華為、涉疆等問題上進行了一系列制裁和反制。很多人對中美1月籤署的經貿協議表示擔憂。請問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是否仍有效?中方是否仍致力於執行該協議?

華春瑩:經過艱苦努力,中美雙方團隊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了互利共贏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我們多次說過,協議對兩國有利,對世界有利。我們當然希望已經達成的協議能夠得到切實履行。中方從來言必信、行必果,籤署的協議我們會履行。

同時必須看到,美方現在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近乎瘋狂地打壓堵截,對中國實施霸凌行為。美方所作所為不利於中美之間的互信與合作。中國必須堅決對美方的霸凌和不公說「不」,也會堅決採取行動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深圳衛視記者:關於英國禁用華為,15日,英國首相發言人也承認,英方改變對華為參與英5G建設立場的原因是美國5月對華為的制裁。英國國內也有不同的聲音。比如英國電信執行長詹森稱,英政府關於華為的決定顯然對該公司運營和成本構成影響。英沃達豐公司發言人也表示對英政府決定感到失望,此舉將延緩英5G推廣並造成額外成本。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我也注意到有關報導。這些都表明英國政府在華為問題上喪失了寶貴的獨立和自主,作出的決定是得不償失的。

我昨天已經說過,在過去近20年裡,英國選擇同華為開展良好合作,這是出於英方自身利益。華為為英國創造了幾萬個就業崗位,為英國通訊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英方現在決定禁用華為,最終受損的將是英方自身的利益。英國政府應該認真傾聽其國內的理性聲音,本著負責任態度作出最符合英國根本和長遠利益的選擇。

北京日報記者:美國務卿蓬佩奧近日多次稱,排除華為就等於加入了「清潔國家」的行列。你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稜鏡門」事件早已揭示,美國是這個地球上最大的、名符其實的黑客帝國。思科、蘋果等美國公司幾年前就已承認其設備存在安全漏洞和「後門」。美情報部門長期以來對包括盟友在內的外國政府、企業和個人實施無差別的非法竊密監聽活動,包括美本國公民基本沒有任何秘密可言。這是公開的事實。

華為為全球170多個國家提供服務,沒有任何國家拿得出華為產品存在安全威脅或者「後門」的證據。以英國為例,華為出資在英國設立網絡安全檢測中心,接受英國專家檢測,並表示願意同所有國家籤署「無後門協議」。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的企業能做到這一點?蘋果?思科?美國任何一家企業能做到像華為這樣光明磊落,坦蕩地說,來吧,我建立一個網絡安全檢測中心,你派專家來檢測,我們可以籤署「無後門協議」。哪個美國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在這個問題上,蓬佩奧國務卿用清潔與否來評判華為,非常可笑。

美國一向自詡擁有強大的民主自由價值觀,現在卻容不下一家外國民營企業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在美方看來,華為作為一家優秀民營企業,它唯一的錯誤就是它是中國的,不是嗎?美國出於強烈的意識形態偏見,不惜動用國家資源,濫用國家安全名義,甚至搬出民主價值觀,糾集「小兄弟」抹黑攻擊、圍追堵截中國民營企業。美方所作所為跟「清潔」二字沒有任何關係,是真正的dirty trick,dirty play(骯髒遊戲)。

彭博社記者:美國務卿蓬佩奧稱針對穆斯林及其他少數民族人權問題,美國將對部分華為員工實施籤證限制措施。你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我剛才說得非常清楚,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權侵犯者。美方在涉疆問題上對中國的人權指控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美方應該為其高官在這一問題上撒了如此彌天大謊感到羞愧。如果蓬佩奧先生有誠意的話,我們歡迎他去新疆看一看,跟新疆各族人民談一談,了解一下新疆各族人民對他怎麼看。

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接受採訪時還表示,中國共產黨根本沒有完成他們在《巴黎協定》中所做承諾,在南海問題上也違背了承諾和國際法。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我不想把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變成批駁蓬佩奧謊言的專場。但是既然他這麼密集發表抹黑攻擊中國的言論,我還是不得不作些回應。中方在氣候變化和南海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清楚。對於蓬佩奧近日多次指責中國違反國際法,我願意花一點時間給大家列舉一下這些年美國退出的那些群。

1982年,美國為維護其海洋霸權,拒不籤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至今仍未加入。1984年,美國不滿其文化控制權逐步被發展中國家削弱,正式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重返,但2017年以「節省資金、敦促改革」為由再次退出。1985年,美國因遭到尼加拉瓜申訴其武裝幹涉侵犯主權,宣布拒不接受國際法院有關強制管轄權。1995年,美國宣稱由於「國內預算困難」,退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並拒交拖欠會費。2001年,美國宣稱由於履行環保義務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2001年,美國在未能阻止討論以色列對巴勒斯坦軍事行動之後,宣布退出聯合國反對種族主義大會。2001年,美國為強化其軍事優勢,正式退出美蘇1972年籤署的《反導條約》。2002年,美國認為對美國軍人、外交官和政治家不利,宣布撤回對《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籤署。2017年,因認為多邊貿易協定不符合美國最佳利益,有礙美政府「美國優先」政策,宣布正式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2017年,美方認為《巴黎協定》阻礙美國經濟的發展,宣布退出《巴黎協定》。2017年宣布退出聯合國《移民問題全球契約》談判,並在聯大投票反對該契約。2018年,在國際原子能機構證實伊朗履行了在核協議中作出的承諾且美國沒有證據表明伊朗違背協議的情況下,美國堅持宣布退出經聯合國安理會核可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並恢復對伊朗實施單邊制裁。2018年,因所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無法有效保護人權」,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18年,為逃避巴勒斯坦的正當維權起訴,宣布退出涉及國際法院管轄問題的《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關於強制解決爭端之任擇議定書》。2019年,為不受束縛地發展陸基中短程飛彈力量,美國宣布退出《中導條約》。2020年,美國以所謂俄羅斯違反條約為藉口,宣布啟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程序。近期,美方為本國抗疫不力「甩鍋」,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我們關注的是,美國目前仍拖欠超過2億美元的會費,是不是會繳清後再正式退出呢?

美方一言不合就各種「毀約退群」,對國際法合則用、不合則棄,反映出其赤裸裸的霸權主義和雙重標準,非常虛偽。在指責中方之前,請美方先重回到自己退出的那些群好嗎?希望美方真正像個負責任大國,同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遵守國際法和各種國際條約。

香港中評社記者:針對目前中美關係形勢,很多媒體分析認為兩國難跨意識形態鴻溝,中美「新冷戰」正在成形。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近期大家高度關注中美關係,也有各種評論,這是可以理解的。前幾天王毅國務委員在中美智庫媒體論壇上發表了重要致辭,全面系統闡述了中方對當前中美關係的看法及建議。

王毅國委指出,美方一些人,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正不遺餘力地把中國渲染成對手甚至敵人,想方設法遏制中國的發展,不擇手段阻礙中美之間的聯繫。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基於缺乏事實依據的戰略誤判,充滿情緒化的宣洩和麥卡錫式的偏執。美方對中國的無端猜忌已經到了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地步。似乎每一項中國投資都包含政治目的,每一位留學人員都帶有間諜背景,每一項合作倡議都別有所圖。如果美國如此缺乏自信、開放和包容,人為製造各種「中國威脅」,最終很可能導致「自我實現的預言」。中美雙方不應尋求改造對方,而應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存之道。每個國家所走的道路,都基於各自文化傳統和歷史積澱。中國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中國的國情需要,是中國人民自己的選擇。實踐已經證明,這條道路不僅使14億中國人民擺脫了貧困落後,也讓中華民族再次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近期我已介紹過,國際民調機構多次民意測驗均顯示,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支持率都高居全球榜首。最近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一項長達1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政府在中國人民中享有的支持率和滿意度超過了93%。任何國家、任何人、任何勢力都沒有資格否定中國人民選擇的、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道路。

中國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無意與美全面對抗。我們關心的是提高本國人民的福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對美政策沒有變化,願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發展合作共贏的中美關係。當然,這需要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從跟中國建交的第一天起,美國就知道同他打交道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過去幾十年,中美合作辦成了很多大事,不僅促進了兩國各自發展,也為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全球性問題作出了貢獻。希望美方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中國,制定更加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這才最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也最順應世界人民的期待。

中新社記者:據媒體報導,三名確診新冠肺炎的駐日美軍人員在入境日本時虛報行程,涉嫌違反日本防疫規定。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稱,此事極其嚴重,要求美方嚴肅處理。有評論認為,美國政府連本國防疫都不好好管,估計不會在意日本的防疫規定。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對於海外美軍藐視駐在國法律法規和民意的種種表現,大家可能都已司空見慣了。但這幾名美軍人員在新冠肺炎這種事關他人健康甚至生死的問題上如此作為,則是突破了人類道德的底線,不能被文明社會所接受。

巴通社記者:據報導,巴基斯坦近日開通了五條同阿富汗進行雙邊和過境貿易的重要通道,並且允許阿富汗商人使用中巴經濟走廊重要項目——瓜達爾港。作為地區重要國家和巴基斯坦、阿富汗的鄰國,中方對該地區恢復貿易活動有何評論?

華春瑩:近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積極恢復雙方貿易和人員往來,中方對此表示讚賞。中國是巴、阿共同的鄰居和朋友,我們期待巴、阿關係改善,經濟發展,並願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方支持中巴經濟走廊向阿富汗延伸,讓阿富汗人民從「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多獲益。中方樂見瓜達爾港等走廊項目在此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願同巴、阿共同做出努力。

(來源:外交部網站)

相關焦點

  • 關於統一臺灣時間表的問題,外交部這樣回應
    臺灣如果真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不自量力。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月16日主持例行記者會。英國獨立電視新聞記者:7月16日臺灣軍方舉行了針對中國大陸的演習。你對此有何評論?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
  • 蔡英文對外媒稱遭大陸施壓 外交部回應
    人民網北京6月26日電 近日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稱大陸向臺灣「施加巨大壓力」,呼籲國際社會遏制中國。她還稱,各方需合作重申對民主自由的重視,以制約大陸,並減少大陸「霸權擴張」。 在26日的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此表示:我們多次說過,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島內一些人說的一些話,是中國內部的事情,我們不會在外交部這個場合具體回應。 陸慷指出,希望臺灣島內的一些人能夠認清國家、民族發展大勢和國際大勢,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試圖挾洋自重更是無濟於事。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主持26日例行記者會。
  • 外交部回應「大陸軍機飛越臺灣海峽中線」:這不是外交問題
    4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大陸軍機飛越臺灣海峽中線,以及臺灣地區領導人、美國政府官員對此的言論提問。耿爽表示,關於大陸軍機飛越臺灣海峽中線的問題,建議向有關部門詢問。對於此事,臺灣地方的領導人做了表態,也發了「推特」,她的胡言亂語、狂言妄語,實在令人氣憤。但這畢竟不是外交問題,我把它留給國臺辦的新聞發言人做回應。耿爽稱,對於美方的回應,我在此必須要說,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美方當初單方面搞《與臺灣關係法》,與國際關係準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完全背道而馳。
  • 最後時刻美國低頭,害怕大陸武力統一臺灣
    昨天,中國外交部對如果不整改的航空公司扔下一句狠話:拭目以待!另一個消息,7月24日,東亞奧協在北京召開理事特別會議,決定取消臺中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另有消息稱,臺灣當局派員到美國乞求美國軍事支援臺灣,說如果沒有美國的軍事支援,大陸一夜就能佔領臺灣。但蔡 英文剛剛說,保衛臺灣還要靠自己,看來是美國拒絕了臺灣的請求。
  • 美軍兩艘驅逐艦穿航臺灣海峽,外交部回應
    12月31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今天清晨,美國兩艘驅逐艦通過臺灣海峽,美軍強調這次行動顯示美國致力於印太海域自由,符合國際法。今年以來,美軍在南海和臺灣海峽地區的活動較往年有大幅增加,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只有統一這個選項!面對蔡英文的「獨立宣言」,大陸少將霸氣回應
    編輯:枯木在蔡英文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當中連任後,在兩岸關係上繼續否認「九二共識」,阻礙兩岸經濟等各方面發展,另外蔡英文還多次大放厥詞叫囂臺灣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更加暴露出來她「臺獨」的本質和野心,但是臺灣當局的「臺獨」終究會將失敗告終的。
  • 外交部回應
    外交部回應 2017年11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主持例行記者會。問:第一,據悉,中國與梵蒂岡預定明年交換藝術品展覽。梵方形容這是「藝術外交」。有人將此與尼克森1972年訪華前的美中「桌球外交」相比。中方對這樣的類比有何評論?
  • 蔡英文連任,「武統臺灣」聲音高漲,國臺辦霸氣回應:民進黨逼的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在這次臺灣地區的選舉過程中,蓄意栽贓抹黑大陸,煽動對大陸的敵意,在兩岸同胞之間製造隔閡、對立和對抗,謀取政治私利,損害的是臺灣同胞的發展機遇和利益福祉。記者:蔡英文勝選之後,大陸網際網路上主張「武力統一臺灣」的聲音迅速升高,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馬曉光:剛才我已經多次重申,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會改變。
  • 吉布地稱中國將很快開建海軍基地 外交部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問:美國國會正討論通過立法對朝鮮進行制裁。中方是否擔心有關立法影響中朝貿易?答:首先,作為一個原則,中方從來不贊成在國際事務中搞單邊制裁,這一立場在任何情況下沒有變化。中方是否認為應採取更加嚴肅的措施應對朝射星的野心?答:可能我們對什麼是「更加嚴肅」有不同界定。武大偉特別代表赴朝鮮進行磋商,這本身就是中方非常嚴肅的一項外交努力。問:第一,中國是否對在巴西爆發的寨卡疫情感到擔憂?對巴西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是否滿意?第二,中國在吉布地建設的軍事基地何時啟用?中方是否有意在其他地區建立軍事基地?
  • 2017中國外交部十大經典成語回應,很硬氣!
    2017年,外交部的表態也多次成為輿論熱點,這些回應不但有理有據,不卑不亢,更是巧妙地運用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既顯得文化底蘊十足,又使得措辭意味深長,讓人直呼「厲害了!我的大國外交」!「捕風捉影」3月3日,針對「中國公民入境濟州島受阻,國家旅遊局提嚴正交涉」是否與「薩德」有關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中方對中韓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持積極開放態度,但這需要有相應的民意基礎和輿論氛圍。與其總是在這裡捕風捉影或疑神疑鬼,不如切實傾聽民眾呼聲,採取有效措施。
  • 中方是否已經或計劃與拜登團隊接觸?外交部回應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方是否已經或計劃與拜登團隊接觸?外交部回應11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中方是否已經或計劃在近期同拜登團隊接觸和建立溝通機制?
  • 臺陸委會回應3名臺灣學者赴大陸任職-吳美紅 陳錕山 臺灣海洋大學...
    原標題: 臺陸委會回應3名臺灣學者赴大陸任職  東方網5月30日消息: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發言人吳美紅29日稱,兩岸學術交流涉及到科技機密等,主管機關或委託單位應該要有建制和配套。
  • 美艦穿越臺灣海峽,讓臺灣當局興奮?解放軍元旦加班讓其瞬間冷靜
    目的很是明確,那就是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施壓,想要幹涉中國的統一大業,進而逼中國就範,在一些問題上逼中國讓步。但美國有些想當然了,中國已經不是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已經不是美國派遣一個航母艦隊過來,我們就望洋興嘆,對臺灣束手無策的時代了。經過多年的發展,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大陸都擁有了一戰而解決臺灣問題的實力,這是毋庸置疑的。
  • 蔡英文「獨立宣言」太囂張,妄想「偷」走臺灣?外交部絕不姑息
    在2020年臺灣「大選」,蔡英文以極高的票數打敗了對手獲得了勝利,這次勝利意味著她的連任。因為領先於對手很高的票數,所以蔡英文這次是出盡了風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眾所周知,蔡英文是「臺獨」分子,這次的勝利讓她更加猖狂了起來。
  • 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 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
    美國主動提升臺美關係、大量對臺軍售、美國軍機軍艦頻頻穿越臺灣海峽,造成臺海空前緊張局面。當前大陸發動「武統」的機率極低,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應是兩岸最大公約數,但大陸追求統一目標不變,兩岸敵意仍深,更缺乏互信、溝通機制,美國學者的觀察並非無的放矢。
  • 臺灣成美國最大「金主」?外交部、國防部接連發出警告!
    導讀:前段時間,「美國在臺協會」處長酈英傑表示:2020年臺灣地區被公認為是美國對外最大的軍售客戶。但事實是在臺美軍購中,美國賣給臺灣地區的大部分軍事武器都是臺灣並不需要的老舊產品。對此,有臺灣網友諷刺稱,美國一直把臺灣地區當做「棋子」操控,試圖利用臺灣地區壓制中國大陸,臺灣地區是美國軍售官方認證最大的「冤大頭」,而臺灣地區卻對此感到十分開心。酈英傑:明年臺美仍有52億的軍購協議酈英傑表示,臺灣地區明年計劃與美國達成52億元的軍售協議。但是臺軍目前對於這筆軍售拒不承認,稱這是個假新聞。
  • 大陸學術界提「智統臺灣」說法 國臺辦回應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月13日電1月13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涉臺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有記者提問,最近大陸學術界有「智統臺灣」的說法,請問發言人有何看法?朱鳳蓮表示,最近大陸學術界有舉辦很多涉臺的研討活動,其中有一個是2020年12月29日全國臺灣研究會在京舉辦「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4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兩岸關係熱點問題進行研討交流。我們支持相關研究機構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涉臺研討活動,為推動對臺關係、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建言獻策。
  • 與大陸相向而行才是臺灣真正的未來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10月13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充分認清美國售臺武器問題的嚴重危害性,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立即取消任何對臺軍售計劃,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繫。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做出正當必要回應。川普政府上臺以來,加上這一次,共有八次對臺軍售,僅今年一年,就目前就已三次。常態化的對臺軍售會給臺灣帶來什麼?
  • 臺媒體人:留給臺灣時間不多了 需趕快跟大陸統一
    臺灣電視節目「夜問打權」主持人黃智賢在微博以及臺媒《中國時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她表示,「臺獨」毫無可能。統一將是必然。但問題是共同統一,還是被統?被統是「以戰逼統」,還是「武統」?而臺灣正處於,機會之窗即將關上的最後時刻。
  • 十九大臺籍代表盧麗安被臺註銷戶籍 國臺辦回應:大陸和臺灣都是她...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夢遙)今日(11月15日),國臺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有媒體提問十九大臺籍代表盧麗安及其家人被臺灣方面註銷戶籍一事,國臺辦回應稱,無論她在臺灣是否有戶籍,大陸和臺灣都是她的家。主持發布會的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回復了這一問題,他提到,盧麗安教授是土生土長的臺灣省籍同胞,她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作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選擇。她作為黨代表出席十九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臺灣的女兒為榮、以生為中國人為傲;希望臺灣同胞和島內鄉親參與共圓中國夢的偉大事業;她還說,人心的距離以及一些誤會是可以消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