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謝雨霖
據三言財經查詢,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顯示,華為已經申請註冊「華為鴻蒙」商標,申請日期為2018年8月24日,註冊公告日期是2019年5月14日,專用權限期是從2019年5月14日到2029年5月13日。該商標在2018年9月11日完成受理通知書發文。
結合此前微博網友爆料的華為自研作業系統名稱為「鴻蒙」,華為申請註冊的「華為鴻蒙」商標則有較大可能就是該爆料中華為作業系統的名稱。
而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提供的商標信息顯示,「華為鴻蒙」可應用於作業系統程序、計算機操作程序、計算機操作軟體等類別。
三言財經發現,不止是「鴻蒙」一詞,華為註冊了幾乎所有《山海經》中描述的奇珍異獸,甚至還有其他傳說中的中國神話元素。
鴻蒙時代寓意華為作業系統開天闢地
麒麟瑞獸伴華為業務發展
「鴻蒙」一詞,意思是指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遠古時代,傳說盤古在崑崙山開天闢地之前,世界還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這種自然元氣叫做鴻蒙,也就把那個時代稱作「鴻蒙時代」。
由此可見,鴻蒙是指一切的開始,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之後就是盤古開天闢地。那麼,以「鴻蒙」命名作業系統,足以證明華為對該產品的決心和信心。
有趣的是,華為在給產品、業務取名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強烈的執著。眾所周知的海思「麒麟」就是一例。
麒麟,是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必有祥瑞。《禮記·禮運第九》中記載,麒麟和鳳、龜以及龍並稱「四靈」,可見麒麟地位和龍不相上下,起碼平起平坐。
將自己的手機晶片命名為「麒麟」,也是華為取其祥瑞寓意,這個名字也見證了麒麟晶片從「沒人看好」到能與業界巨頭一較高下的過程。
除了「麒麟」用作手機晶片外,華為海思的其他產品也以中國傳說中的神獸或者名山命名。
比如華為基帶晶片,以「巴龍」命名;伺服器晶片名叫「鯤鵬」;伺服器平臺「泰山」;路由器晶片「凌霄」以及人工智慧晶片「昇騰」等。
這種滿滿的中國風名稱,對熟知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中國人來說,不僅耳熟能詳,更讓充滿現代科技感的產品增加了一份感性的文化氣息。
幾乎註冊整本《山海經》
華為鍾情中國傳統神話元素
不過,如果僅僅這幾個產品使用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那可有些小看華為了。在取名字方面,恐怕無人能出其右——華為幾乎註冊了整本《山海經》。
今年4月初,華為提交了共計六十餘個商標註冊申請,這些商標名稱幾乎覆蓋了整本《山海經》以及各種中國傳統神話元素。
比如,除了眾所周知的天之四靈玄武、朱雀以及白虎外,還有異獸饕餮、太上老君坐騎青牛、女媧的寵物騰蛇、甚至連獬豸這種傳說中能辨別是非曲直、識別善惡忠奸的神獸都有。
不僅如此,還有中國第一神山之稱的崑崙、八卦中的兩卦「乾坤」、傳說有三足且是西王母的使者「青鳥」和《藏地密碼》一書中靈異的獒「海藍獸」等名稱都被華為註冊了一遍。
華為幾乎是把所有中國古代乃至近現代的神話元素都搜羅殆盡。
三言君將這些商標名稱匯總整理發現,這六十餘個商標名實際上分為同名的兩組,除了「紫龍」註冊於國際分類第九類和「子龍」註冊於國際分類第42類外,其餘商標分別按照國際分類第9類和第42類註冊了一遍。
華為提交這麼多商標具體要應用於什麼產品呢?
商標國際分類第九類描述如下:
數據處理設備; 計算機存儲裝置; 已錄製的電腦程式; 計算機鍵盤; 已錄製的計算機操作程序; 計算機軟體(已錄製); 滑鼠(計算機外圍設備); 集成電路卡; 麥克風; 可下載的影像文件; 可攜式計算機; 可攜式計算機專用包; 可攜式計算機用套; 可下載的計算機應用軟體; 平板電腦; 計步器; 電子出版物(可下載); 可下載的手機鈴音; 可下載的音樂文件; 筆記本電腦; ....
而商標國際分類第42類描述如下:
雲計算; 信息技術諮詢服務; 恢復計算機數據; 技術研究; 技術項目研究; 把有形的數據或文件轉換成電子媒體; 提供網際網路搜尋引擎; 替他人創建和維護網站; 替他人研究和開發新產品; 電信技術諮詢; 電子數據存儲; 科學研究; 網站設計諮詢; 網絡伺服器出租; 計算機安全諮詢; 計算機技術諮詢; 計算機硬體設計和開發諮詢; 電腦程式和數據的數據轉換(非有形轉換);
那麼將二者結合一起考慮,再加上華為涉及的業務,有可能華為將這些商標運用到如下類目中:
數據處理設備;集成電路卡;平板電腦;雲計算;計算機硬體設計和開發諮詢;電腦程式和數據轉換(非有形轉換)
華為業務涉及通信設備、伺服器晶片、手機晶片、手機以及電腦等,因此,上述幾類則最有可能是這些商標命名的方向。
據相關報導,華為手機Mate 30、P40以及相關晶片硬體均將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內發布,也許屆時華為會宣布有新的產品將以上述商標命名。
當然,也不排除華為註冊這麼多此類商標是「保護性註冊」,就是防止其他人惡意註冊同類名稱,導致對華為品牌形象以及消費者利益造成傷害。
鴻蒙系統欲打通全硬體平臺
華為即將發力軟體生態
可能將以「華為鴻蒙」商標命名的華為作業系統,也正如該名字寓意一樣,是華為在軟體生態的首次嘗試。
此前,餘承東在介紹華為自研的作業系統時提到,該系統是面向下一代技術設計的,將會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
先不考慮該系統具體性能等參數,僅從餘承東描述的「打通全平臺」的特色,已經是一種極具創新性和挑戰性的概念。即使像蘋果產品這樣的高用戶粘度封閉生態,都未能做到用一個軟體系統打通全部硬體平臺。
「鴻蒙」作業系統正式面世之時,的確是華為的「鴻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