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自豪遙感衛星超中國 不避諱監視邊境用途

2020-12-04 環球網

本報特約記者 張家齊 本報記者 王盼盼

印度7月12日成功發射「製圖衛星-2B」遙感衛星,使印度在軌遙感衛星數量達到10顆。印度媒體13日敏銳嗅到這一數字對印度的「重大意義」,稱中國目前僅有9顆遙感衛星,「製圖衛星-2B」的發射,意味著印度在遙感衛星領域「即使沒有超過中國,也已經迎頭趕上」。

近年來印度一直將中國視為航天領域的競爭對手,美國《時代》周刊曾將中印的航天競爭形容為「老冤家的新鬥法」。2003年,中國成功發射「神舟5號」載人飛船,先下一城。2008年,印度「月船1號」探測器登月,扳回一局。今年3月5日,中國又成功發射了「遙感衛星9號」,但7月12日成功發射「製圖衛星-2B」遙感衛星,讓印度又看到在航天領域超過中國的希望。受此次成功激勵,印度表示將在2013年使用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將太空人送上太空。

《印度時報》報導稱,自從2006年以來,中國已經使用其「長徵」系列火箭發射了9顆「遙感」系列遙感衛星。而隨著「製圖衛星-2B」的發射,印度已經擁有10顆遙感衛星,在該領域追上甚至超過中國。報導稱,巴基斯坦還沒有遙感衛星,正在中國的幫助下進行研發,印度已經在該地區、該領域確立了「明顯優勢」。報導還透露,印度目前還在研製先進的雷達成像衛星,這是一顆使用了合成孔徑雷達的全天候衛星,它能夠穿透雲霧看到目標,定於今年發射。

印度近年來大力發展遙感衛星有鮮明的軍事意義,《印度時報》毫不掩蓋這一層內涵。報導稱,「製圖衛星-2B」的發射,讓印度擁有了由10顆遙感衛星組成的「關鍵星座」,這10隻「天空之眼」將監視本地區各國邊境動態。當被問到「製圖衛星-2B」是否會用在間諜偵察領域時,印度太空研究組織主席拉達克裡希南也給了肯定答覆,「這取決於用戶的想像力,它能被用於監視和情報收集。」

據報導,這次發射的「製圖衛星-2B」運行在630千米高的極地軌道,裝備有64GB硬碟,可定期發回大量情報。「製圖衛星-2B」空間解析度達到0.8米,而且具有26度的側視角度,可對同一目標偵察更長時間。印度報業託拉斯援引拉達克裡希南的話稱, 0.8米的解析度足以讓「製圖衛星-2B」衛星在民用衛星領域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解析度為0.6米的美國「快鳥」民用遙感衛星。

中國航天專家龐之浩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在民用遙感衛星領域,印度確實可以說是世界第二。印度一直認為發展衛星技術是發展國民經濟的捷徑,不遺餘力試圖在航天領域成為亞洲老大,而中國則是其最強勁的對手。

相關焦點

  • 印媒自豪宣布:印度間諜衛星拍到解放軍邊境及海外軍力部署情況
    據《印度TV》網站7月26日報導,印度的間諜衛星經過了西藏上空,拍攝到了中國的部隊部署情況。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運營的印度最好的情報搜集衛星EMISAT拍攝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PLA)在西藏的陣地。
  • 間諜衛星偵察,邊境屯兵20萬,組織三大軍演,印度放狠話強硬對華
    印度間諜衛星偵察監視中國邊境部隊部署情況印度間諜衛星又常常被稱之為ELINT的電子情報偵察衛星,該衛星配備了電子情報收集和分發設備,正在「監視」各周邊國家,中國成為為被「監視」的對象之一。印度媒體稱,掌握了邊境地區中國軍隊的部署情況,看到了吉布地的中國海軍基地。讓印度媒體自豪的間諜衛星EMISAT,電子信號情報搜集任務通常包括監測無線電信號,然後利用這些信號來確定傳輸源的性質和位置。說白了,這種衛星主要用來偵察敵人的雷達設備、搜集圖像和通信情報,定位監視對象的雷達站所處的位置。
  • 「捕食者」無人機已到位,印媒:或監視中印邊境
    「捕食者」全名MQ-1「捕食者」無人機,它是由美國通用原子公司製造的一種用於中空、長航時的無人機,其主要優勢在於它配備攝像機和其他傳感器可以為監視敵方動態和實時關注戰場提供支持
  • 印將發射高軌遙感衛星,為研製預警衛星探路?
    準備裝入衛星整流罩的GISAT-1衛星。不斷被推遲發射的GISAT-111月7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成功發射一顆名為RISAT-2BR2的雷達遙感衛星。這是印度今年首次進行航天發射,如果不是「技術原因」,印度今年首次發射的是GISAT-1衛星,而不是RISAT-2BR2。
  • 印媒:中國將發射夜光遙感衛星 精度高於美國衛星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 印媒稱,中國計劃發射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據《印度快報》網站2月11日報導,中新社援引衛星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李德仁的話稱,「珞珈一號」01星重約10千克,由武漢大學負責研發。該衛星搭載了高靈敏度夜光相機,其精度將達到地面解析度100米。
  • 我國最新發射的遙感三十號衛星不簡單,探測範圍直盯美航母潛艇
    據光明網最新報導,日前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標誌著遙感三十號衛星星座組網任務完成,中國建成了首個低軌衛星星座。從這一角度來看,一些觀察人士認為遙感三十號衛星星座類似於美軍打造的「海洋偵察-監視」系統,也即現在的「聯合天基廣域監視系統」。
  • 從中印邊境衛星圖上,印媒發現解放軍清晰的「大作」
    原標題:從中印邊境衛星圖上,印媒發現解放軍清晰的「大作」據印度NDTV報導,衛星圖像顯示,在班公湖中方一側的土地上出現一副巨大的圖案,包括漢字「中國」和一幅中國地圖。據悉,衛星圖像是由NDTV從美國衛星成像初創公司「星球實驗室」(Planet Labs)處獲得的,這塊含有文字和中國地圖的圖案區域長約81米,寬約25米,足夠大到可以通過圖像衛星清晰地分辨。
  •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發射成功!中國電科「小」器件「大」用途 | 2020...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發射成功! 原創 新聞中心 中國電科▲ 點擊藍字「中國電科」,關注CETC品牌微刊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2020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衛星遙感應用市場...
    應用服務是衛星產業鏈中商業價值最高的環節,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共同的推動,國內衛星遙感行業有望加速發展。截止到2020年9月,全球共有824顆遙感衛星在軌運行,其中美國遙感衛星數為462顆,中國為182顆,位居第二。中國遙感衛星發射數量逐年增加,民用、商用遙感衛星數量佔比超過60%。
  • 印媒: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 觀測美國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 印媒稱,中國計劃發射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據《印度快報》網站2月11日報導,中新社援引衛星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李德仁的話稱,「珞珈一號」01星重約10千克,由武漢大學負責研發。
  • 3分鐘遙感衛星知識入門
    4月24日發射了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截止2018年底,我國已成功發射500餘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如今,依然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有289顆,未來10年,中國還將發射超過3600顆衛星。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發射那麼多顆人造衛星?其實不同的人造衛星,用途功能也是不同的。就像通訊衛星是不受地面狀況限制,溝通萬物,永不失聯;北鬥衛星則可以時刻導航,確定方位......因此,單從用途上,人造衛星就可以分為通信衛星、偵查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探測衛星等等。看見「遙感衛星」,又凌亂了,這難道和衛星遙感不是同一個?
  • 印度首顆天眼衛星開機,時刻監視鄰國軍隊
    印媒強調,這顆衛星可幫助印度情報機構密切監視巴基斯坦及其最大盟友等鄰國。分析認為,EMISAT衛星除了能夠收集電子信號情報,還具有對地成像偵察功能,懷疑裝備了星載雷達等較先進觀測設備。據報導,所有29顆衛星由印度PSLV C-45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地點為安得拉邦東南海岸附近斯裡赫裡戈達島上的一座航天發射場。
  • 衛星拍到無人機飛抵邊境,印空軍司令火速下令:陣風戰機一級戒備
    12月31日的報導稱,衛星拍到印度軍方已經將自己的「蒼鷺」無人機部署到了邊境地區,他們將使用這款無人機對邊境地區的情況實施偵察。由於中印邊境地區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所以印軍這一動作立刻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印度空軍司令巴達烏裡亞已經火速下令,陣風戰機做好一級戒備,隨時應對來自鄰國的「軍事威脅」。
  • 遙感衛星概念股有哪些?遙感衛星概念股一覽
    高分四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52.88 停牌)集團公司五院抓總研製,這是我國高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研製首次向高軌道進軍。記者從五院了解到,與傳統低軌遙感衛星相比,高分四號衛星主要有5個不同之處。這對遙感衛星應用而言是全新的能力。  針對多方面任務需求和全新載荷成像方式,高分四號衛星設計了單景凝視、區域拼接、機動巡查等多種全新工作模式。通過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精度敏感器和大力矩輸出執行機構,可實現整星快速機動和高穩定控制,完成對運動目標持續監視、大範圍區域目標快速成像,以及多個熱點地區的交替巡查。
  • 華為加速「上天」,牽手長光衛星進軍衛星遙感等領域
    繼與中國聯通在北京籤署空天地一體化戰略合作協議後,華為腳步不停。據華為雲官方公眾號公布,6月9日,華為與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光衛星」)與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就ICT基礎設施、雲計算等前沿技術,以及衛星遙感數據及產品、數據綜合服務平臺等領域進行合作。
  • 印度發射電子偵察衛星,專門針對邊境雷達站
    電子偵察衛星:少數大國的專利電子偵察衛星是偵察衛星家族中的一員,主要用途是通過自身攜帶的設備監視和跟蹤敵方雷達、通信、飛彈發射遙測等系統的信號,從而了解獲得敵方軍事部署、電子系統性質等情報。它依靠星上的電磁信號接收機和天線,把敵方輻射的各種頻率的電磁信號記錄並儲存起來,在飛經自己國家上空時傳回地面接收站。
  • 中印邊境衛星圖上,印媒發現巨大的「中國」二字和中國地圖
    6月30日,印媒把目光又轉向了中印邊境的班公湖地區。他們通過衛星圖發現在班公湖中方一側出現了巨大的「中國」二字和中國地圖。 圖自 NDTV 新德裡電視臺(NDTV)從「地球實驗室」(Planet Labs)公司獲取的衛星圖中發現
  • 遙感三十號衛星探測範圍大有文章,美潛艇將無處遁形
    據光明網最新報導,日前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標誌著遙感三十號衛星星座組網任務完成,中國建成了首個低軌衛星星座。據悉,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採用多星組網模式,主要用於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 2019年全球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商業遙感衛星...
    但是中國最近10年衛星遙感和北鬥導航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遙感在軌衛星達到132顆左右,僅2018年就發射了64顆遙感衛星,北鬥導航系統已經發展到北鬥三代,提前進入「全球時代」。空間基礎設施的完善為中國衛星產業應用注入具大的活力,衛星遙感和北鬥導航數據應用分析市場前景廣闊。
  • 高邊疆之謀㉜|印將發射高軌遙感衛星,為研製預警衛星探路?
    目前,印度所有的遙感衛星都處於距地球約 600 公裡的軌道上運行。一般來說,同等解析度的衛星,軌道越低,拍攝圖像的解析度越高,能達到米級甚至亞米級,比如去年印度發射的「製圖衛星」-3最高解析度達到了0.3米。但這些軌道較低的衛星重訪周期長,在對某地首次拍攝後,需要間隔數小時甚至數天,才能再次對同一地點進行拍攝。對於需要實時監控的某些重大突發災害而言,無法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