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因水而興,一座「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
2014年以來,杭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決堅定、大幹大治,目標準、行動快、成效顯。2016—2019年,杭州已連續4年奪得「大禹鼎」,2020年首次斬獲「銀鼎」。振奮人心的是,在2019年全省「五水共治」考核中,杭州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位列11個設區市之首,這無愧於「治水模範生」的美譽。
為全面展示「五水共治」開展以來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效,我們特推出《銀鼎背後那些事》專欄。今天(1月15日)推出第九十三篇《臨安: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終端有了專屬「身份證」》。
青磚砌成的矮牆,雨花石鋪就的道路,還有連廊、桌凳、電視……這是臨安區錦北街道上東村村口2號生活汙水處理終端,也是附近村民休憩的口袋公園。
周一早上,運維人員丁月明照例來到此處開展日常檢查。每檢查一處,他都會拍一張照片,然後掃描貼在站門上的二維碼,將照片和檢查情況上傳至運維管理系統。據悉,這個二維碼就是該終端的專屬「身份證」。「後臺可以實時看到我上傳的照片,如果哪裡有問題就可以及時來解決。」丁月明說,每周一次的掃碼也可以記錄他的工作,不用再跑來跑去交臺帳資料。
為有效監督運維人員到現場進行維護,讓普通村民也參與到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監管中,今年,臨安區治水辦為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終端量身定做專屬二維碼「身份證」,實現運營遠程化和規範化,用手機掃一掃,就能知道汙水處理情況、運維管理情況。
據運營該運維管理系統的技術專家介紹,一線運維人員通過掃描二維碼,可及時上報巡檢記錄,縮短反饋時間。同時,區、鎮兩級主管部門負責人通過掃碼,可以查看運維人員的巡查記錄和出工情況,為各村生活汙水運維當好「監工」。「普通群眾掃一掃二維碼也能查看農村汙水處理設施的基本情況、監督運維情況,做到了公開、透明。」
2018年以來,臨安區投資3億元,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終端設施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了1227處終端提升改造。改造後的指南村、上東村、活山村等終端項目不僅排放標準提高了,還成為村裡的中心公園,為村民提供茶餘飯後休憩的場所。
「最大的亮點就是創新了運維智能化管理體系,打造運維監管『臨安模式』,全區日處規模30噸以上的304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終端都實現了『一碼一終端』。」區治水辦相關技術人員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專屬二維碼「身份證」的覆蓋面,提高「雲監工」監管力度,提升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能力,改善百姓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