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牆黑瓦,柵欄齊整,圈起小院落。這個夏天,街頭鎮一個院子裡的汙水終端處理房在陽光下安靜佇立,草地上的紅花愈發欣欣向榮。街頭鎮街一村這處新添的景致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座精緻的小公園,但事實上,它是街頭鎮創建「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中重要的最後一環——「花園式」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終端。輕微的機械運轉聲中,汙水經過一層又一層,一次又一次的過濾、處理,終於變成清水,汩汩而出。
街頭鎮「花園式」汙水處理終端簡介
街頭鎮區農村汙水處理項目作為天台縣引進外資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之一,主要涉及街一村和嘉圖村生活汙水以及鎮區企事業、商業等單位產生的汙水以及舊公廁改造、溝渠整治、雨水管改造等,是一個全面的水環境整治項目。本項目總投資約1500萬元,其中利用世行貸款1275萬元。工程量主要包括汙水管道30km,雨水管道2.5KM,檢查井3200座,接戶1800戶,汙水處理終端1座,老舊公廁改造6座,溝渠整治350米。涉及規模覆蓋街一和嘉圖兩村本地人口約2600人,企事業單位、旅遊人口約5400人,服務的人口總數約8000人。
街頭鎮「花園式」汙水處理終端工藝流程
第一步
收集的汙水經過格柵去除漂浮物後進入調節池。
第二步
通過生化作用處理後進入提升井,再用提升泵抽到滴濾池
第三步
滴濾池中,汙水通過布水盤均勻出水,再經一層層生物陶粒的吸附作用,去除各項汙染物質。
滴濾工藝
項目負責人陳波波介紹到:「滴濾工藝具有投資低、運行簡單、處理能力穩定、不加藥、無調試、進水濃度高低均適應等優勢,相較傳統類似規模的A2/O在運維成本及運維管理上有著非常明顯優勢,非常適合浙江農村的實際情況。」
第四步
處理後的汙水進入滴濾沉澱池,沉澱處理後上層汙水溢至出水沉澱池。
「升級為滴濾間操作後,汙水經格柵、調節池預處理後,到達生物滴濾間。」項目負責人蔣浩強說,汙水先過布水盤,再過陶粒層,由於滴濾間操作面大且平坦,過水量大,陶粒分布均勻,過濾效果自然也更好。之後,汙水再到沉澱池過濾淨化,最後排放到灌溉溝渠回收利用或者通過噴滴灌系統灌溉終端綠化,少部分經過滲透系統進行滲透,讓無用的汙染水重新「活起來」。蔣浩強說,層層「把關」、環環相扣,為的是淨化效果大。
目前,街頭鎮「花園式」汙水處理終端出水水質均達到了浙江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DB33/973 2015中的一級標準。汙水處理能力達到400~1200立方米/天。滴濾池分四個模塊,每個模塊可以處理200~300噸水,日常運行根據進水濃度、進水水量控制啟用模塊組數,以解決農村汙水濃度高度不均勻、街頭旅遊旺季、周末水量突變等問題。同時給街頭鎮今後的旅遊發展、鎮域發展預留了較大空間。
來源:天台街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