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園裡見到秋牡丹。
我很感謝種花者沒把秋牡丹擺到大路旁。它開在園子靜謐的一隅,像野花一樣生長。
秋牡丹
我穿過林緣小道,看到秋牡丹植株高挑,它細長的花莖微微彎下,把一枝花遞到我身旁。
秋牡丹
這些的花朵實在可愛,花被粉白、花蕊嫩黃,中央黃綠色的小球,則是由大量心皮聚合而成。
秋牡丹,花朵為重瓣
秋牡丹(Anemone hupehensis var.japonica)為毛茛科,銀蓮花屬植物。雖說也是園藝栽培種,但來自山野和密林的氣息卻不曾消退。
秋牡丹是由本土植物培育而來,它的野外宗親花朵為單瓣,除此之外形態上並無太大區別。名字也不一樣,秋牡丹野外宗親的名字叫打破碗花花。
打破碗花花,花朵為單瓣
嗯?這反差也太強烈了吧。就好比在城裡眾星捧月的 Holy 女神,回村卻被叫翠翠花花。真的沒搞錯嗎,為什麼是打破碗「花花」,還要用上疊字?
追溯歷史,毛主席曾經也對這個名字感到好奇。
據資料,1958年毛主席在四川視察「除四害」工作時,當地人說用「打破碗花花」滅蠅,效果非常好。毛主席對這個名字很好奇,在場的同志就解釋說:「以前為了防止孩子們去摘這種花,農民們就對孩子們說摘了這種花就要打破碗,打破了碗就吃不成飯。這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為什麼摘了會打破碗?因為打破碗花花的汁液有一定的毒性,可能會使皮膚潰爛。所以人們就用這個名字來嚇唬小朋友,叫他們不要去摘。也是因為這種毒性,把植物的根、莖、葉搗碎,就可以用來做殺蟲藥。
隨著 1958年3月26日的《人民日報》以《讓毒草為人類服務》為題發表的文章,打破碗花花之名變得更廣為人知。如此,「打破碗」的由來就得到了解釋。但為何要叫「花花」,前段時間問了四川朋友,還沒有得到答案。
冬季飛散的果實
打破碗花花也有著野棉花的別名。*注
這是因為它結果時,會先長出一個白草莓似的聚合果,等到一月前後,果實突然膨脹,像棉團棉絮一樣散開了。今年元旦我收了一些種子,但都沒有發芽。後來知道打破碗花花主要還是靠地下根莖來擴繁。
準備問朋友要一點根莖來,是要秋牡丹好呢、還是要打破碗花花呢?改天再想。
*注
打破碗花花有兩個近似種: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非常難區分,最好是摸一摸葉片看看背面有沒有毛。由於一般拍照都不會特意拍葉子背面,鑑定比較困難。
作者: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
本作品採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