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個禁用植(動)物組分:打破碗花花。
名稱:打破碗花花
拉丁學名: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
科屬:毛茛科銀蓮花屬植物
來源:毛茛科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的根或全草
別名:野棉花、霸王草、山棉花、大頭翁、滿天飛
多年生草本。基生葉35,長12-40cm,具長柄,為三出複葉或少數為單葉;小葉卵形,長4-11cm,寬3-10cm,不分裂或不明顯3或5淺裂,邊緣具牙齒,下面疏生短毛。瘦果長約3.5mm,密生棉毛。花期7-10月。
驅蟲、化積、消腫、散瘀、禿瘡、瘧疾、跌打損傷等。
主要化學成分和毒性: 含有三萜皂甙類、黃酮類、香豆素類、酚類和有機酸類等生理活性物質,目前從該植物的根莖中分離並鑑定得到5個三萜皂甙類化合物。有毒,內服過量可引起頭暈、嘔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狀。
打破碗花花,是四川農民發現的一種殺滅蚊蠅的野生植物。體內含有強烈刺激性汁液,此汁沾染人體,能使皮膚腐爛。因此大人們常告誡孩子,不要摘取它,否則,回家就會失手打破飯碗,後來這植物就被稱作打破碗花花。這個有趣的名字真實目的是防止孩子去觸動這種有毒的植物。
打破碗花花(圖片取自於中國植物圖片資料庫)
該植物組分中含三萜皂甙類化合物,有毒。體內含有強烈刺激性汁液,此汁沾染人體,能使皮膚腐爛,對皮膚有潛在的刺激性。
本文轉自|楓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