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高雅藝術開始走進公眾視野,這也催生了文化建築在中國各大城市的興起,大劇院風席捲中國大地的時候,世界知名建築師紛紛拿出驚豔的作品。這其中最鮮見中國設計師的佳作。經歷了陣痛,在與世界學習交流融會貫通之後,中國建築師也創作出了足以與世界對話的大劇院。
哈爾濱大劇院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大劇院由大小兩個劇場組成,大劇場內容納1600人,有底層池座和兩層樓作組成,內部空間運用了大量實木,一方面為大劇院觀影廳提供了最好的聲學效果。另一方面,這些實木形體與白色牆面形成冷暖色調對比,透出雪山木屋特有的溫暖氛圍。
大劇院結構涵蓋了幾乎全部的結構形式。當這樣的建築設計被拿到結構工程師面前時,對於他們無疑是一場噩夢。其隨意流暢的造型並不是有計算規律可循的,幾何形體也無法套用任何幾何形體的某一部分。同時,更大的挑戰來自於曲面的精度。為了能夠讓最後的自由曲面網可最終完美拼合,主體結構的加工、安裝精度要求極高,安裝誤差需控制在正負3毫米範圍內。
大劇院能夠最終驚豔的矗立在大地之上,與銀白色的冰雪融為一體,就在於幕牆施工。大劇院的幕牆主要採用了金屬複合幕牆,四稜錐玻璃採光頂幕牆,清水混凝土板幕牆,立面玻璃幕牆等多種幕牆形式,主體結構和採光頂鋼龍骨外側均用鋁扣板裝飾,不僅具有良好的裝飾效果而且提高了系統的耐腐蝕性能,同時採光頂是有較大的傾斜角度,保證屋面不積水並能通過重力將雨水排到屋面四周的排水天溝內。
作為大劇院建築設計的成功與否,最關鍵的不僅在於炫酷的外觀,更是一流的聲學系統。哈爾濱大劇院採用了目前世界最全面的聲學設計控制方法,達到劇場內任何位置,無需聲電設備都能夠欣賞到音質相同的純正歌劇演出效果。
另外,檢查用的音頻信號的數位化、網絡化傳輸分配與集中控制技術,也使得哈爾濱大劇院在聲音效果上能夠呈現給聽眾一種極佳的聽覺體驗。無論是建築設計還是聲音效果,哈爾濱大劇院和國內外一流大劇院相比都毫不遜色,甚至在功能性上更勝一籌。
走進大劇院的觀眾們就好好享受吧。而對於沒有走進大劇院觀看演出的公眾而言,也無需為此感覺到遺憾。因為這座從大地輪廓上升騰起來的銀色建築本身就是中國建築師與工程師向中國大地獻上了一件世界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