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特力首席聲學工程師胡光熹:呼叫中心需警惕聽力保護
楊小梅 高守 2010/04/15
她們,面容姣好,衣著整齊,正襟危坐,頭戴耳麥,輕聲慢語,每天工作就是與客戶電話交流,這就是企業呼叫中心工作人員。然而,對這些麗人們而言,除了高強度辛苦和壓力,實際也隱藏著另一種職業風險:由於長時間用耳及接觸噪聲,可能給健康帶來危害,且傷害於長期且無形,以至於聽力下降,甚至可能引起短暫失聰。
近日,全球領先的耳機廠商繽特力(Plantronics)首席聲學工程師胡光熹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飛抵北京,接受CTIforum記者獨家專訪,對噪聲監測、呼叫中心耳機設備選購展開了話題,並對呼叫中心的聽力保護、及環境設置等前瞻話題給予專業建議。
圖:繽特力首席聲學工程師 胡光熹
噪聲控制全球規範管理
事實上,鑑於呼叫中心職業的特殊化,針對耳機的噪聲標準與管理,在全球各地區都有較為規範的要求與控制。其中,在美國,美國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局的噪聲標準,對於脈衝噪聲的上限是140分貝,連續噪聲不超過115分貝;在平均噪聲90分貝工作環境中,最多工作上限是8小時,平均噪聲在85至90分貝之間工作8小時僱員每年必需經過聽力測試。
在歐盟地區,職業噪聲健康保護顯得更為嚴格。歐盟指令2003/10/EC,脈衝噪聲峰值聲壓為140分貝,當峰值達到137分貝必需佩帶聽力保護裝置,當峰值達到135分貝必需提供聽力保護裝置;每個工作日八小時內的平均噪聲應限於87分貝以內,當平均噪聲達到85至87分貝之間必需佩帶聽力保護裝置,當平均噪聲達到80至85分貝之間必需提供聽力保護裝置。
而在中國,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002規定,工作地點脈衝噪聲聲級的衛生限值,當140分貝時,工作日接觸脈衝次數峰值為100次;當130分貝時,工作日接觸脈衝次數峰值為1000次;當120分貝時,工作日接觸脈衝次數峰值為1000次。工作場所連續噪聲不超過115分貝。工作場所操作人員每天連續接觸噪聲8小時,平均噪聲聲級衛生限值為85分貝。
職業聽力保護亟待重視
據有關機構調查,超過3500萬的美國人都患有一定程度的聽力損傷,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7800萬。而在中國,呼叫中心十年漸起,從業者接近百萬之眾。雖然平時有品咖啡提神、喝胖大海護嗓等進行自我調節,但聽力保護更應該成為牢記並實際注意的良好習慣。
胡光熹介紹,因為耳機聲場與耳朵內部差異,行業中對耳機噪聲測試與控制方法,與常見的噪聲管控規範還有差別,國際標準有ISO 1999、IEC 62368、IEC 60950、IEC 60065、ITU-T P.360、IEEE 269;北美地區應用的標準有UL/CSA 60950-1、TIA 470、810 and 920;歐盟地區應用標準為ETSI EG 202 518、EN 60950-1;此外,還有澳洲標準ACIF G616。
他指出,上述標準中,澳洲標準還具有以102分貝為標準的驚嚇預防標準。對於耳機最大脈衝噪聲信號的標準,美國限制140分貝、歐洲限制137分貝,企業環境中連續噪聲限制118分貝,而在中國,至今還沒有。
職業環境與習慣是關鍵
胡光熹研究聲學多年,作為繽特力公司首席聲學工程師,參與了多項電信與聲學行業標準的開發和制定。實際上,聽力傷害的結果通常會在幾年後顯現。大部分工作環境在發達國家是符合規定,但如果發現不遵循規定就會對其罰款,甚至勒令停業。
提及呼叫中心行業的聽力保護,他有著職業執著和作為專家的堅持,他認為,向公眾普及加強對聽力保護的教育更重要,尤其在呼叫中心行業,最重要的是,員工健康和安全要得到保障。胡光熹建議,作為僱主,應提供更安靜的工作環境,設備製造商應開發更安靜的收音與吸音裝置。
對於呼叫中心行業中的耳機產品選擇,他也有心得。他認為,呼叫中心在中國發展十餘年,隨著技術進步,行業標準也是不斷改變並改善的,但行業標準絕對證明能有效的保護員工的聽力。針對耳機的噪聲,不能用常規方法測量和比較法規的要求,要用行業標準的測量方法和要求。此外,在特定環境下,產品的測試方法也不盡相同。
最後,他向CTIforum透露,作為負責任的製造商,繽特力公司已經開發出多種耳機的聽力保護技術,包括健全防範技術,防驚嚇技術(根據噪聲進行自動調降聲壓),每日噪聲控制技術等。
此外,他強調,呼叫中心行業,除了選擇優質耳機外,對於員工聽力保護,更應有科學嚴謹的改進措施,如降低噪聲等效聲級,改善工作環境的噪音吸收,減少座席工位密度,刪除設備產生的噪音,將會議區搬離工作區等。
作為專家,他建議,呼叫中心工作人員要學會職業自我保護,在嘈雜的環境要使用雙耳耳機,並且在使用過程中需正確配戴耳機,教育員工隨時調整音量控制,鼓勵使用高增益的麥克風和降低自身的說話聲音,將噪聲侵害造成聽力下降的危險降到最低。
胡光熹介紹:
CTI論壇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