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絕美的電影語言中,是無法倒流的時光,無法逆轉的命運

2021-01-21 睿創光影

眾所眾知,歷史悠久的英倫三島向來是戲劇以及各類文學作品的高產區。為好萊塢及歐洲電影人提供了不少維持電影產量和銷量的優秀題材。

憑藉新版《傲慢與偏見》功成名就的年輕導演喬·懷特便是通過深刻理解英倫名著而發跡的典型之一。

六項國際國內大獎、八項提名就是最好的佐證。

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喬·懷特再施絕技,將目光鎖定在並非久遠卻同樣著名的小說家伊恩·麥克伊萬那部暢銷作品《救贖》上,以氣勢磅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硝煙為廣闊的歷史背景,將一段滿含著誤會和淚水的情感故事展現出來。

遵循原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的同時,聰明的喬·懷特更通過獨特的電影語言的表現形式,將故事中的哀怨情仇、易結難解的人性糾葛詮釋的淋漓盡致,再加上宏大的戰爭歷史背景的襯託,一部引人入勝的情感傳奇躍然眼前,直抵觀眾心坎。

對於小說《救贖》的很多讀者來說,原著文字中充滿了悲憫與自責、反思與失望的氣氛,再看電影時,當自己的想像落實成具體的人、事物和景象,往往會有意猶未盡的況味。

然而,電影《贖罪》的運鏡和結構不僅忠實地將原著的敘事特點反映出來,還將其中許多細節用只有電影才具備的語言予以展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可以說與小說並駕齊驅。

細膩美妙震撼的超長鏡頭

01

蒙太奇、長鏡頭和意識流是電影語言的三種基本手段。

這其中長鏡頭使用持續時間較長的單人鏡頭,來呈現時間、空間和動作,最大限度的將多元的景物信息攝入鏡頭中,從而保證影像和被攝物之間高度真實的的關係。

許多觀眾對電影《贖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的長鏡頭,而這其中最經典的一例就是對敦刻爾克海灘的展現。

敦刻爾克原是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一座港口城市,讓它聞名於世的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同盟軍在勝利無望的情況下,採取暫時撤出歐洲大陸保存實力的戰略,在7天的時間裡頂著德軍的狂轟濫炸將約34萬的盟軍士兵用大到戰艦小到救生艇的方式撤回英國,史稱「敦刻爾克奇蹟」。

與二戰中其他眾多的戰役一樣,對於這樣的「奇蹟」,歷史和現實總是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書寫,前者宏大而虛無,人們頌揚著「奇蹟」的來之不易和對於正義必勝的暗示;

後者則渺小卻真實,構築的是每個人心底對於世界和人性的真實認知,具有真正激蕩人靈魂的寓意。

喬·懷特的《贖罪》鏡頭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後者。

在長達6分鐘的超長鏡頭下,攝影機跟隨羅比拍攝下了整個敦刻爾克海灘上等待撤退時的場景。

鏡頭開始,經過長途跋涉、克服了重重艱險的羅比和戰友終於到達了夢寐以求的終點,他們站在山頭上俯視整個敦刻爾克海灘,然而下面的景象卻不由得讓他們大呼上帝:

天空硝煙密布,海灘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跟他們一樣等待回家的士兵。

人群那樣的無序,而海岸上卻看不到任何船隻的蹤影,到處都瀰漫著頹喪和不滿的氣氛,完全不是他們所想像的有序的充滿希望的場面。

他們走下山坡,碰到了一位長官,羅比上前詢問何時有船來,希望可以早點回家,可是長官的回答讓他失望。

他們繼續向前走,路過了著火的卡車——堅壁清野,所有帶不回去的都必須毀掉,同樣的還有戰馬,邁斯驚了——騎兵守在他們的戰馬旁邊跟它們做最後的道別,一個長官一個一個的向這些列隊站好的戰馬開槍,直擊頭部。

然而羅比管不了這些,他焦急地向前走著,經過了一艘損壞的大船,船帆破碎不堪,在海風和硝煙中愈顯破敗。

一群士兵圍成了一圈,將聖經撕成一頁一頁的焚燒,灰燼和書頁一起在火焰中升騰起來,與周圍破敗的景象融為一體。

船上、地上、車邊、殘垣斷壁處,到處都是人,有的是士兵,有的則是隨軍家屬,其中一位士兵坐在廢棄的吉普車上,臉色蒼白,眼神空洞,一個勁兒的搖頭,嘴裡似乎在嘟囔著什麼,像是被嚴重驚嚇過的孩子一樣麻木。

同樣無序的還有士兵的穿著,有的光著身子躺在地上,有的卻棉大衣加身,戴著帽子,像哨兵一樣的一動不動。

遠處沖天硝煙的背景下,摩天輪還在轉著,近處,一群士兵列隊整齊,一起唱著「Dear Lord and Father of Mankind」。

一對士兵從畫面中間走過,跟在一輛卡車後面前進。鏡頭的最後又是一個從上往下的橫向移動俯拍,意味深長,突然人群中爆發出:「我要回家了!我終於要回家了!」長鏡頭結束。

戰爭的正面描寫被濃縮進了這個影史上都極為顯見的超長動態長鏡頭中,鏡頭沿著幾乎近似圓形的運動軌跡動態巡視了海灘戰場一周,各種人物和場面鱗次櫛比的出現。

可以說除了個別場景之外,羅比都不是主觀視角。

因此,這個人物保持了第三者視角之下的激烈情緒衝突,人物的臺詞和走位都配合著情緒的起伏而變換。

正基於此,其作用就不僅僅是走和帶動鏡頭的運動這一點了,且其自身依舊在延續著人物性格的塑造,也為之後的銀幕下的哭泣打下了基礎。

這個戰場雖然沒有血腥瀰漫和硝煙遮天蔽日的大篇幅渲染,卻依舊有著無法迴避的力量,與諾曼第搖擺登陸中的斷臂殘肢,黃昏賓果的遍地彈坑和枯樹一樣讓人回味無窮。

而這個動態超長鏡頭的運用也竟然讓此類佳作《人類之子》中的幾次驚豔相比之下都黯然失色。

使用這個規模和程度的長鏡頭去對戰爭進行渲染和刻畫,在影史上幾乎是無法複製和重現的。

02

長鏡頭的運用除了畫面還有聲音,在時間的延續中聲音的因素從另一個方面擴大了鏡頭的表現含量。

義大利作曲家達裡奧·馬裡安那利因此片的配樂榮獲了奧斯卡桂冠,實至名歸。

在這段鏡頭中,畫面與配樂稱得上水乳交融,無懈可擊。

低沉而又悠長的音樂使得畫面中戰場的無序和混亂愈發顯得悲涼,襯託出彼時的人物心底的悲壯和孤獨,激發觀眾的共鳴和人文主義情懷,這種效果是文字的維度和空間無法達到的,也恰恰是電影的魅力之一。

歸納起來,這段鏡頭想要表述的內涵至少是兩方面的。

一是戰爭對於人類物質文明的破壞,戰車、武器設備甚至是戰馬,這些都是人類經過漫長愚昧和困頓狀態之後才摸索和發展積累起來的物質和技術文明,然後在戰爭中它們卻被用來作為人類來殺戮自己同類的工具,甚至在無法啟用其殺戮功能的時候,還要無情地消滅掉,這何嘗不是對人類自戕自害的諷刺。

另外,戰爭摧殘著人類的精神文明:鏡頭中的摩天輪、旋轉木馬顯示這片海灘曾經是一個供人休閒娛樂的場所,對於同時代還處於封建時代的大部分亞洲和非洲國家來說,這無疑是先進的標誌,然而正是這片代表著當時世界先進文明的大陸,卻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戰爭。

被撕成一頁一頁投入火堆的聖經,亦或癲狂亦或木然的士兵,為了保全實力把傷病排到最後的命令,這些無不揭示了戰爭對於人類精神家園的摧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士兵合唱的那部分長鏡頭,他們著裝整齊、隊列有序,聲音洪亮,鏡頭一位一位異常仔細的掠過他們的面龐,他們目視遠方,神情專注,響亮的歌聲與配樂和諧的融為了一體,激蕩著觀眾的心魂。

這些士兵或健康、或傷病、或年輕、或老去,然而何以讓他們有別於其他士兵的頹喪與麻木,大概正如歌中所述——是上帝與和平。

所以,鏡頭最後爆發出的那句:「我要回家了!我終於要回家了!」更像是對和平的呼喚。

電影無法講述這些士兵每一個人的命運,更多的困難與夢想則在歷史的塵煙中湮沒,甚至留不下一聲嘆息。

在戰爭和屠戮面前,個人的生命、個人的情感難免輕如鴻毛,這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與這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形成鮮明強烈對比的,是影片後半部分布裡奧尼在後方醫院看到的「敦刻爾克奇蹟」的新聞,在那裡,每個士兵臉上都掛著笑容,他們有充足的水和食物,個個健康甚至青春洋溢,旁白中說道:

「海軍給我們贏得了無上的榮耀,陸軍同樣是戰無不勝,他們的勇氣貫穿始終,他們的意志從未動搖,這是敦刻爾克史詩般的勝利,戰爭史上不可磨滅的記憶。」

戰爭在後方的媒體裡被歌頌和讚揚,熒幕鏡頭前的樣貌與敦刻爾克海灘的實際情況完全不同;

更讓人愕然的是其後關於馬歇爾和羅拉的新聞,人性的醜陋和自私、商業利益的貪婪和虛偽暴露無遺,簡直是對戰爭最精準的諷刺。

在《贖罪》這部電影中,幾處長鏡頭的運用都出現在戰爭部分,而且都是原著小說沒有的。

這些長鏡頭充分利用電影兼具時空的特點,綜合畫面和聲音手段將小說用文字所構建的世界用特定的角度表現出來,顯示了導演和編劇對電影語言的純熟把握和深厚功底。

深刻細緻動人的意識流

意識流作為文學創作的一種手法,注重描繪人的思想和意識狀態,在電影誕生後,也成為了一種重要的電影語言。

電影中的意識流有助於深刻、細緻、直接的描述人物的心理世界,揭示其複雜性和豐富性。

如果說前面的長鏡頭電影語言展開的是現實空間,意識流語言拓展的就是精神空間。

在電影《贖罪》中,意識流也是使用非常突出的電影語言,重點用來刻畫羅比的心理狀態和精神世界。

影片中,羅比將寫給塞西莉亞的信交給布裡奧尼讓她代為轉交,看著布裡奧尼跑遠的背影,他突然想起自己拿錯了信,這一段就是典型的意識流手法。

這段思想活動是以打火機「啪」的一聲點火為觸發點。

在節奏明快的配樂聲中,羅比大聲的呼喊布裡奧尼,希望她能回來,但就像打火機噴出的火苗,大錯已經鑄成,再無迴旋餘地。

緊接著打火機蓋「啪」的一扣,火熄滅,這段意識流也隨即結束。

在羅比漫長的行軍過程中,身心俱疲的他經常會在臨近入睡或睡眠的潛意識中回憶起和塞西莉亞的點點滴滴,這正是電影意識流語言最擅長的場景。

例如,關於羅比出徵前與塞西莉亞在餐廳見面的那段回憶,伴隨著木管樂器悠遠而略顯古舊的氣息,三年半時間裡未曾謀面的情侶,從最開始的拘謹尷尬到臨別前的難捨難分擁抱親吻,再到羅比追趕塞西莉亞乘坐的公共汽車,直到汽車完全消失在他的視線中......

正是這樣的回憶讓羅比堅持走下去,走回去,在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折磨中一步一步的邁向敦刻爾克海灘。

影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意識流,是在羅比生命的最後一晚。

他劃亮一根火柴,再度注視那張海邊小屋的照片,火柴燃盡,他又陷入意識流中。

花瓶的碎片逆浮到水面。布裡奧尼把信還回到他的手中。

作為士兵的他漫步在嬌豔欲滴的花海之中,而非戰爭的硝煙,合唱不是士兵而是平民。

強姦案發生的那個夜晚,迷霧散盡,塞西莉亞穿著那件綠色的長裙還是在房門面前等著他。

他掙扎脫警察的束縛,與塞西莉亞擁抱,塞西莉亞對他說:「我愛你。回來。回來找我。」

再一次伴著木管樂器的回憶,這一段意識流如此虛幻而沉重。

時光無法倒流,命運無法逆轉,在絢麗的花海中,羅比就此遠去,他永遠都沒有機會再回去,沒有機會去愛與被愛,沒有機會再將他的愛情、信念和生命延續下去,也再沒有機會洗刷自己的冤屈。

喬·懷特讓《贖罪》中的愛情故事執著的近乎固執和僵化般的不想改變,改變愛情悲劇在影像中沒有歸期的無解定律,在那個戰火硝煙的時代,面對愛情,無論男女,只有等,等到海枯石爛都不算完結。

因為布裡奧尼的誤解,塞西莉亞和羅比只有分離,走,沒有歸期;最後當愛情已經結束,所有的故事都也已經結束。

錯過贖罪機會的那個人才能站出來還清所有的債。

但是回過頭,你還能記得那個麥浪金黃、陽光刺眼的午後嗎?一支煙嫋嫋燃盡,兩個人愛恨爭執,三個人生死分離......可是愛情依舊無解,人人都在這齣折子戲裡。

而作為一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非常成功的電影,《贖罪》中的長鏡頭與意識流等電影語言的運用不得不說對刻畫人物性格、塑造電影意境和描寫人物命運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春潮》:時光無法倒流,潮水無法退後
    若干年後,受虐者卻和她的母親一樣,成了施虐者,苛刻著自己的孩子,俄羅斯套娃般的命運輪迴。哪有母親會那樣說自己的小孩,哪有母親會那樣對自己的小孩,可事實是,真的有。 三代女性在同一屋簷下,互相隱忍,失語,對抗,爆發。三位女性構成的失衡家庭,缺少了男性的空間。扭曲的愛,作為一種痛苦的遺產,代代相傳。
  • 大話降龍:魔王「逆轉時空」只為打敗二郎,就讓時光再倒流一次
    時間的流逝是我們都無法控制的,但如果真的有時光機,你最想回到過去的哪個時間段呢?魔王在與天宮的徵戰中發現了小外的時光機,他又會如何使用這臺時光機呢?大話降龍:魔王「逆轉時空」只為打敗二郎,就讓時光再倒流一次魔王的心願就是打敗二郎,再擊潰天宮,但每次爭戰卻總是失敗,但在一次機緣巧合下魔王發現了一件至寶,那就是小外的時光機,這臺機器不僅能夠逆轉時空,還能讓被逆轉的事繼續發展,魔王認為自己只要有了這臺機器,不論千百次都要和二郎鬥下去,總有一天能夠獲得勝利,但不論是魔王自己還是魔界小兵,都對魔王這句話感到十分熟悉,為什麼會熟悉呢
  • 科學家詳解時光倒流 能量需求過大致無法實現
    【搜狐科學消息】據「生活科學」網站3月7日報導,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希望通過時光倒流見到自己逝去的親人,或是改變歷史上發生的一些大災難。那麼,時光倒流是可行的嗎?一些科學家認為至少現在無法做到。
  • 了解關於時光倒流,穿越拯救人生的電影《再次,春天》毫無違和感
    作為在疫情間上映的韓國電影,《再次,春天》在韓國並沒有引起多少熱潮。關於一部關於時間倒流電影,人們很容易想到布拉德·皮特和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班傑明巴頓奇事》。但是在韓國人的手中,這樣的幻想環境與愛情無關。
  • 為什麼時光無法倒流?因為有它的存在
    這項發現挑戰了某些物理學基本理論,而且其還能幫助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正物質遠超反物質,以及時光無法倒流的原因。據了解,在梨形原子核被發現之前,人們認為原子核只有三種形狀:球星、鐵餅形和橄欖球形,而這些形狀都是對稱形。
  • 科學家:「時光倒流」真實存在於黑洞內,但無法用它回到過去
    圍繞黑洞的許多描述中,最驚悚也最迷人的一定是那一句:「任何物質只要進入黑洞視界就無法離開,連宇宙最快的事物:光,也逃不掉」。拿人們常識中最大的星球類型:恆星,來比較的話,體積最大的盾牌座UY是32倍太陽質量,而質量最大的R136a1恆星也不過300倍太陽質量。黑洞呢?僅僅科學家監測到的巨型黑洞就數以萬計,它們的質量普遍在100萬-100億倍太陽質量之間,觀測到的最大黑洞,更是達到了2.5億光年的範圍。別說恆星了,就是星系也無法與這樣尺度的龐然大物相提並論。
  •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時光倒流呢?
    首先,字面意義上的時光倒流在物理學界是不可能的。現在科幻的大牛也是熱門電影《流浪地球》的小說原著者劉慈欣,對時光倒流的理解也十分淺顯,在他看來時光倒流就是說的話一個字一個字的倒回去再說一遍。為什麼現實意義的時光倒流無法實現時間倒流出自《相對論》,給定一個四維空間,坐標系內兩點的距離為0,在歐幾裡得空間中,距離為0的兩點重合,但在四維空間中普遍認為有一個時間軸,即這兩點在空間上重合,但仍有時間距離,即在同一點的兩個不同的時間,這時坐標系內會形成一個類似圓錐的新的空間,俗稱"光錐"
  • 假如時光倒流,時光能倒流嗎
    假如時光倒流,我最想回到2011年,因為那時候我母親還在,無論多大年齡,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是最幸福的人。我是家裡兄弟姐妹中最小的,跟父母相處的時間也最多,父母在同一個單位工作,母親上班開會我都跟著,母親買菜走親戚我也跟著,寸步不離,長大了,生活中也離不開母親。
  • 超人裡夫主演的經典電影《時光倒流七十年》
    電影改編自作家理察·麥瑟森的小說《重返的時刻》,該片由吉諾特·茲瓦克執導,克里斯多福·裡夫(Christopher Reeve)、珍·西摩爾(Jane Seymour)主演。片中男主角理察扮演者是美國演員克里斯多福·裡夫,1978年裡夫憑藉《超人》一舉成名,成為了當時好萊塢最受矚目的影壇新星,這部《時光倒流七十年》是裡夫繼《超人》後接下的首部電影。
  • 時光倒流70年,超人與邦女郎穿越時空的愛戀
    這是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在她的不朽名作《情人》中撰下的開場白。短短幾句話,飽含著時光流轉下對人生和愛情的深思。容顏易老,又有多少故人依舊?美人遲暮,又有誰能夠挽住匆匆而逝的時光,執著地重返過往,去尋找那段溫存不再的青春情意。
  • 歷史上無法解釋的離奇詭異事件,問宇宙間真的有時光倒流嗎?
    歷史上無法解釋的離奇詭異事件,問宇宙間真的有時光倒流嗎?因此這就成了一個不解之謎,還記得當時再看《白蛇傳》這部作品的時候,當中就有一句話很有意思,也可以說是一個科學事件,同樣無法解釋就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也許你會認為這就是胡說八道,但是很多你不相信的事情,卻是在這個現實世界中已經發生,只是沒有辦法解釋而已,只能說是一個詭異事件。
  • 《時光倒流》 致敬經典電影名曲
    蘊含著電影靈魂的原聲音樂,是穿梭時空的時光機器。1月21日晚,由德國斯卡拉劇院演出的《時光倒流經典電影音樂巡禮》將登陸琴臺大劇院。這場集現場演唱、交響伴奏、熱情舞蹈於一體的演出,將為市民奉上一場極富視覺衝擊力的音樂盛宴。  動情的演唱、激情的伴奏和絢麗的編舞,電影中壯麗的場景將在舞臺上重現。
  • 電影《人生遙控器》:如果時光可倒流……
    等到時光飛逝,驀然回首,才發現一切早已面目全非,無法挽回。就如《人生搖控器》的主人公邁克,一名高級建築師,有著不錯事業,漂亮賢惠的老婆,兩個可愛的孩子。看起來,已經算是人生的贏家了,卻始終在追逐名和利的路上。他無視家人的付出,為工作屢次失約與家人的天倫之樂。
  • 《時光倒流七十年》, 僅以時光深處的驚鴻一瞥懷念你
    這次推薦一部學長沒看過的老電影——《時光倒流七十年》。電影的開頭是男主Richard在慶祝自己創作的舞臺劇排演成功,然後收到一個老婦人贈送的金色懷表,她還留下意味深長的一句話:come back to me。八年後,Richard寫劇本遇到瓶頸,於是拎了行李出門旅行以找尋靈感。
  • 電影《浮士德》:如果時光倒流,千萬不要回首
    「我絕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不幸拿過來反覆咀嚼。我要享受現在,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引自歌德《少年維特之惱》人生,綿長又短暫,預測不到未來,也回不到過去。由此,人生有了遺憾,遺憾存在過往裡,如若當下不順意,那遺憾似乎會被放大,放大到一定程度,人們會產生出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的幻想當中。《浮士德》是德國作家哥德所創,用詩劇的形式表達,故事取自民間傳說。1926年,改編成為劇情類電影《浮士德》。
  • 量子力學真正的詭異之處,德國科學家在量子實驗中發現了時光倒流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89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一件看似很詭異的事情:德國物理學家竟然在量子領域的科學實驗中發現了時光倒流。時光倒流是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情節,人們常常把時光倒流與超越光速聯繫在一起,因為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曾經提到「鍾慢效應」,即運動時鐘的「指針」行走的速率比時鐘靜止時的速率慢,也就是相對運動速度越快的物體,其時間流逝越慢,物質運動的極限值是光速,即30萬公裡每秒,於是人們提出了這樣的設想:如果物質的運動速度超越了光速,那麼時間流逝的方向就應該為負,也就實現了時光倒流
  • 如果時光能倒流,能回到過去殺掉自己曾祖父嗎?
    時光倒流一直出現在很多科幻電影和小說中,因為時間這個神奇的事物非常讓人難以捉摸,前面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介紹時間這個事物,可以看出,我們覺得非常熟悉的事物其實未必真的理解。時間雖然我們經常用,但是卻並不知道什麼是時間。那麼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能回到過去殺掉自己的曾祖父嗎?
  • 假如時光倒流,我還是願意只活在當下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想回到什麼時候?你想改變些什麼?人們經常有一種情緒,「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真想回到某一天。」然而,世間的一切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時間無法倒流。人生沒有遙控器,也沒有退回鍵,是不能重來的。人生沒有如果,命運也不相信假設。過去那些所有愉快或不愉快的經歷,都是我們生命裡無法抹掉的一部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依然還是願意活在當下,並好好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生有一個詞叫珍惜,珍惜是幸福的意義。幸福不是可以通過爭搶得到的,而是珍惜得來的。
  • 假如時光倒流,我會回到八十年代,那裡一定還是幸福的樣子
    二零一五年上映的電影《夏洛特煩惱》,曾深深地觸動了一代人的心。直到現在,我也記得在影院觀看時的情景,幕下的觀眾看得有笑有淚,時而歡呼,時而沉默,仿佛整個影院裡流動著一絲情懷,我們用歡笑或是落淚,以祭奠那永遠流逝的青春年歲。這部雖稱不上經典的電影,但卻用一百分鐘,為我們梳理了過往那些浸潤著我們美好青春的歲月,純真的愛情,還有成長的足跡。
  • 假如時光倒流……致敬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人
    那些曾經經歷過的回憶,留在了時間的殘骸中,化成記憶的碎片,印在了的腦海中。那些曾經在你生命中出現的人,你還是否記得他們的模樣,你還是否記得你們曾經一起走過的歲月。如果給你一次時光倒流的機會,你最想回到哪一個瞬間呢?就讓我開啟歲月的時光機,伴隨著發黃的膠片,一起回到那些我曾經走過的歲月。去回味那些美好的,甜蜜的,苦澀的,悲傷的青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