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打開朋友圈,突然發現網易的H5刷屏了。
雖然網易的H5經常血洗我的朋友圈,但這次洗得這麼徹底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何況圖好像還挺醜的)
為什麼呢?我眯起眼仔細打量了一下……
咦?榮格?這就不是折磨我三年的研究方向嗎= =???
不過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
天真者是什麼玩意兒啊!!!
這怎麼就基於「榮格心理學」的真實人格分析啦!!!
還有內外人格又是什麼鬼啊!!!
我頂著槽多無口的表情=口=,開始做起了題。
誒喲,答題前還先介紹一下理論的提出者,顯得還挺專業的嘛……
果然!這套測試並不是榮格首創的,而是卡蘿·皮爾森基於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將人格劃分為12個原型。
有了理論依據和理論提出人的背書,對於不了解榮格心理學和人格測試的小白來說,這套測試題顯得逼格滿滿且可信度高。
可是,接下來的測試題,卻暴露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第一題:選鏡子?
第二題:選尾巴?
這難不成是一個投射性人格測驗?
註:
投射測驗是人格測量方法之一,用於探索個體心理深處的活動
採用一些模稜兩可的刺激,如墨漬、無結構的圖片等,讓被試在不受限制的條件下作出反應。
為減少偽裝,被試通常不知測驗的目的,心理學家根據自己的理論假設對被試的反應作出解釋。
越做越對這套測試的科學性產生了懷疑,這套測試題背後的運營人員怕是對「基於榮格心理學的真實人格分析」有些什麼誤解吧?
1
先來了解一下卡蘿·皮爾森和她的12種原型吧!
卡蘿·皮爾森是美國原型心理學家,榮格理論的研究者,在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下提出了12個人格原型。
這套測試中的12個原型便出自卡蘿·皮爾森的《影響你一生的12種原型》。
她認為每一種原型都代表一種人格,在不同的人生歷程中,它們不僅是我們的內在指引,也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
這12種原型分別是:Innocent (天真者)、Orphan (孤兒)、Warrior (戰士)、Caregiver (照顧者)、Seeker (追尋者)、Lover (愛人)、Destroyer (毀滅者)、Creator (創造者)、Ruler (統治者)、Magician (魔術師)、Sage (聖人)、Jester (使人快樂者)
那麼,在卡蘿·皮爾森的書中對人格類型的測試是像這次被刷屏的H5一樣,通過選鏡子的題目對人格進行分析的嗎?
在書中的附錄裡,有這12種人格分析的完整測試題(關注公號壹心理學院Pro,輸入關鍵詞:12人格測試,可獲得完整版)
原書中的量表,有72道題目以及12種原型的計分標準。並不是像H5中簡單的幾道圖片選擇題,就粗暴的對你的人格原型進行分析。
那些說測試不準的童鞋,卡蘿·皮爾森表示:「這鍋我不背!」
2
那麼,12種原型理論所基於的榮格心理學的「集體潛意識」又是什麼呢?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1875-1961)把人格的的總體稱為「心靈」,心靈由三個層次構成:意識、個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
集體潛意識是榮格理論中最具有創新性、最神秘、並引起最大爭議的概念。它的主要內容就是「原型」(archetype),它是一種本原的模型。
「原型」一詞最早源於希臘文,本意為「原始模式」。
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是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時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是普遍的,而不是個別的。
原型是祖先經驗積澱中可以區分的一個個種類,是一種純粹形式的概念,不是具體的經驗內容。
人類是不能夠直接認識原型,原型需要通過原型意象來理解原型的意義。
前面說到的12種具體原型其實是榮格理論中的原型意象。
3
榮格自己是如何劃分原型的呢?
榮格說:「人生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
榮格把心理原型分成 事件 (events),具象(figures)和 主題(motifs)三個大類。
在榮格所識別和描述過的眾多原型中,有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智叟原型、英雄原型、大地母親原型以及許多自然物如太陽原型、月亮原型、動物原型。
人格系統主要有四種原型意象:
人格面具:指人格最外層的那種掩飾真我的假象,總是按著別人的期望行事,與其真正人格並不一致。
阿尼瑪: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基本特質或特徵,在男人身上既不呈現也不消失的東西,它始終存在於男子身上,起著使其女性化的作用。
阿尼姆斯: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基本特質或特徵。
陰影:它是個體不願意成為的那種東西。陰影的組成或是由於意識自我的壓抑,或是意識自我從未認識到的部分,但大多是讓我們的意識自我覺得蒙羞或難堪的內容。
此外,在榮格體系中還有兩個促進整合的原型意象:
自性:是統一、組織和秩序的原型,它把所有別的原型以及這些原型在意識和情緒中的顯現,都吸引到它的周圍,使它們處於一種和諧狀態。
曼陀羅:指在不同文化中反覆出現的一種象徵。榮格把曼陀羅圖形看作是自我的象徵、人格的核心。
(榮格所繪第一幅曼陀羅)
4
如果真要問如何用榮格的理論進行人格分析,那就得說說榮格關於人類心理類型的劃分了。為此榮格還寫了一本書《心理類型》。
榮格把根據裡比多(libido)的傾向劃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類型,以及四種功能類型,即思維、情感、感覺和直覺。
榮格把兩種傾向和四種機能類型組合起來,構成了八種心理類型:
外傾思維型、內傾思維型、 外傾情感型、內傾情感型、外傾感覺型、內傾感覺型、外傾直覺型、內傾直覺型。
榮格本人在《心理類型》中也寫到:劃分的這八種類型是極端情況,實際上個體的性格往往是某種性格類型佔優勢,還有另外一種或兩種性格類型居於輔助位置,一個健康的人格往往是在不斷地進行整合中的。
後來,美國心理學家布裡格斯和邁爾斯母女以這8種類型為基礎,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後,編製成了《邁爾斯-布裡格斯類型指標》(MBTI),從而把榮格的類型理論付諸實踐,不過業內對MBTI的科學性也存在爭議。
5
在心理學界普遍認可的人格測驗是什麼樣的呢?
心理測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據一定的心理學理論,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給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為確定出一種數量化的價值。
測量必須具備兩個基本要素,即測量的參照點和測量的單位。
例如大五人格、卡特爾16型人格、明尼蘇達多項人格、霍蘭德職業興趣人格測驗等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絡上搜到量表。
6
總之!
儘管刷屏朋友圈的12種原型人格測試不能夠真實地分析我們的人格,但可以作為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遣,不必對號入座。
看看自己人格的可能性,這將會是一個重新了解自己的好機會。
參考文獻
陳侃, & 申荷永. (2007). 榮格與保利:原子與原型的探索. 學術研究(9), 80-82.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2014). 心理類型. 譯林出版社.
卡羅爾·S. 皮爾遜. (2010). 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賈曉娜, & 範紅霞. (2010). 榮格的「原型理論」初探. 史志學刊(6), 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