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時候回家,娘想你了!」日照80歲老母親與兒子隔空對話,引人...

2021-01-08 海報新聞

「兒子,你什麼時候回家啊,娘想你了!」近日,五蓮縣一位八十歲老母親和在疫情防控隔離點兒子的視頻通話讓人淚目!視頻裡的醫務工作者是五蓮縣中醫醫院醫共體辦公室主任王淑富,一位有23年黨齡的共產黨員。1月22日,五蓮縣出現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王淑富便主動請纓,第一時間站出,要求留下來參與疑似患者及其密切接觸點的緊急隔離工作。從那天起,他就一直沒能回家。

在留觀點,王淑富每天都要和同事信息採集、測量體溫、統計數據,王淑富還主動承擔起了倒垃圾、修水電、打水送飯等這些瑣屑小事,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忙完後,裹在身上厚重的防護服都會捂出一身汗,儘管如此,他卻一直堅守在留觀點。留觀點條件特殊,非防疫人員不能上樓開展工作,他就主動承攬起給這裡的醫護人員和留觀人員運送一日三餐的任務。每次,他都是最後一個吃上飯的人,還都是涼的。 擔心留觀人員情緒不穩,他就主動與他們談心交流,讓他們以愉快的心情度過觀察期。以至於留觀人員房間裡的設施壞了,不好用了,都會喊他到房間裡進行維修,他不會因為潛在的風險而拒絕,修理好後還告訴人們有什麼問題儘管招呼他。就這樣,他成為留觀點裡的兼職水電工和「店小二」。

王淑富的母親已有80多歲,從大年三十開始,他的老母親每天都要給他打電話,問他什麼時候能回家過年……怕年邁的母親擔心,他沒有告訴自己的母親正在做如此危險的工作,只是跟母親說因為工作繁忙沒辦法回家,每次聽到老母親的聲音,他的眼淚總是忍不住要留下,面對複雜的工作和同事們的呼喚,他馬上又會投入到工作中去。

王淑富的母親已是80多歲高齡,不會使用微信等社交軟體,只是偶爾跟王淑富通過電話聯繫。為了讓她看看自己所牽掛的兒子,記者幫她跟王淑富連上了視頻,看著視頻裡的兒子,王淑富的母親滿眼都是疼愛與思念,始終捨不得掛掉連線。

面對老母親,他是個寡言的兒子,面對妻子他又是絮叨的人。晚上停止工作後,他都會給妻子打一通電話,囑咐妻子多去老人家裡看一看,甚至每天他都要問老人的生活狀況。王淑富在留觀點裡已有十多天,這十多天他的工作常人無法想像,但他卻說:「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只要需要,他還可以經歷無數個十天。」

相關焦點

  • 八十多歲獨居老母親,被斷水斷電斷氣,幹這事兒的人竟是親兒子?
    陳阿姨的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獨自住在杭州濮家新村,陳阿姨經常會去照顧。9月21號早上,她發現老母親房子裡的水電都被斷了,而幹這事兒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親哥哥。80多歲老人家裡突然斷水電親生兒子幹的陳阿姨的妹妹:「我去上廁所出來的時候,我要洗手,水沒有了,然後我媽跟我說水、電都關掉了。」陳阿姨說,父親去世之後,88歲的老母親就一個人住在這裡,他們一共兄妹四人,她排行老三,大姐年紀比較大,平時都是她和四妹輪流來給母親燒飯,照顧老人家的日常起居,這次把老母親家水、電、氣都斷掉的人,是她的親二哥。
  • 自從不把兒子當娃養,老母親終於成了「人上人」!
    不信,你看看老母親的一天……自從養了兒子,整個人都不好了養兒催人老,育兒心焦焦。老母親和熊娃的「纏綿惡戰」,從睜開眼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總想著「親生的,我是他媽,得對他負責」,於是,對兒子的每一件事我都格外上心。
  • 隔空的思念,心痛的感覺無法形容;想你了,此刻好想抱抱你
    想是因為愛,愛是源於心裡的那份炙熱,我的思念我的愛是心靈上的一個支撐,愛你是我心裡最深的執念,想你我將用我一生所有的柔情,將你緊緊的包圍,這是一份融化心靈的纏綿,隔空的思念,心痛的感覺無法形容,想你了,此刻好想抱抱你!
  • 58歲老戲骨張海燕,專注「網戀」吃嫩草,與小28歲丈夫隔空秀恩愛
    這條路有的人順風順水,一定要摸準「媽咪」的脾氣。雖然「乾兒子」這個身份,會遭到身邊人的嘲笑,認為是「吃軟飯」,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人甚至這樣的身份沒有未來,心甘情願。娛樂圈中百花齊放,提到老夫少妻,和姐弟戀的例子,那比比皆是似乎已經成為了常態。提到張海燕這個名字,很多人估計沒有什麼印象。
  • 「起降安妥 你早點回家」 塔臺管制員和機長隔空撒狗糧
    飛機降落時,塔臺管制員和機長隔空撒狗糧的對話,暖到了在場的所有人。浙江空管:華龍6003,請帶去我們對醫護工作者的敬意,你們以心為燈,溫暖了整個世界。去時還是冬天,現在杭州的花都已經開好啦!山河無恙,歲月安康,歡迎回家!也謝謝機組把浙江的小可愛們送回親人的身邊,起降安妥,你早點回家。機組:收到!
  • 朋友圈「呱兒子」回家什麼梗?「呱兒子」原型是什麼?
    最近朋友圈颳起了一陣「蛙兒回家」的旋風許多二十幾歲空巢老人掛心的「蛙兒」到底是個什麼梗?原來是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遊戲中的寵物青蛙這隻青蛙愛旅行,常常一走就好幾天,廣大「老父親」「老母親」們大有兒行千裡母擔憂的氣勢
  • 「爸爸你啥時候回來?」臨上「疫」線,兒子竟執意給他一把餅乾
    「爸爸你啥時候回來」「等疫情結束」「疫情啥時候結束」「快了」懷柔分局警務支援大隊民警於新江和兒子合影周末抽空回老家看兒子,「兒子這是幹啥」「爸爸,你把這餅乾拿單位去吧」「我不要」「你必須拿著,這樣你就超級無敵,就能打敗疫情回家了。」
  • 記掛了十年 一位造血幹細胞受捐者和捐獻者的隔空對話
    「知道你現在很好,我很高興!」3月5日,一位造血幹細胞受捐者和她的捐獻者通過本端,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雖然他們都不知道對方是誰,但通過最簡單的言語,表達了彼此間最深的牽掛,也反映了所有捐獻者和受捐者之間血濃於水的情意。
  • 旅行青蛙最傷心的老母親,給蛙兒子買最貴的裝備,結果大失所望
    在旅行青蛙中,蛙兒子需要一定的出行用具才會出去旅行,如果出行中的裝備越好,所收穫到的旅行照片就會越好。然而,在運氣不好的情況下,就算你給蛙兒子準備最貴最好的出行用具,得到的結果也不一定會很好。,結果蛙兒子帶回來的照片讓人大失所望。
  • 但是83歲母親為何餵兒子60顆安眠藥?解真相動容
    前言:都說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也是最愛自己子女的。可是現在卻有一個母親給自己的兒子餵了60顆安眠藥殺死了兒子,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真相:都說「虎毒不食子」,為何老母親卻給兒子親自殺死?看後你也為之動容。在廣州越秀區83歲的母親在無其他人情況下餵完兒子安眠藥後,自己報了警。
  • 我的兒子曾是雄鷹 在這片美麗的土地翱翔過
    那個愛笑的兒子,再也不會回到媽媽的身邊。雖然已經過去2個多月,但阿真能周的老母親回憶起兒子從小到大的每個瞬間,還是痛哭難抑。母親放不下手中的轉經筒,這些天來一直為兒子祈願。正如有人撰文緬懷阿真能周時寫的,親愛的母親,失去了最親愛的兒子,但是堅強的母親說:我的兒子曾是雄鷹,在這片土地翱翔過。
  • 一個「我很想你」的故事
    上周的一天傍晚,4歲半的兒子帶著他養的兩隻小烏龜下樓去找小朋友玩。可他回家的時候,手裡卻只有一隻烏龜了,兒子一直號啕大哭,我嚇了一跳。詢問了好半天才明白,原來是院子裡一隻小狗,衝到小烏龜跟前,趁兒子沒注意的時候,一下子把烏龜叼到了嘴裡,怎麼奪也沒奪下來。
  • 支持你到一線去救人!83歲老母親顫抖著在我的請戰書上寫下這些話
    「小雨女兒,我和你爸都支持你到一線去抗疫救人!」——這是一位83歲老母親,用顫抖的手在女兒方麗的「請戰書」上寫下的文字。方麗是一名軍隊文職護士,從2月17日抵達武漢至今,已經在一線奮戰了近30天。我想起了83歲的母親用顫抖的手顫顫巍巍地在我的「請戰書」上寫下:我和你爸都支持你到一線去抗疫救人!我想起了臨行前,不善言語的丈夫拉著我的手,堅定地對我說:「做你想做的事,我永遠支持你!只要你平安回家!」我想起了九歲的兒子焦灼地望著我說:「媽媽,能不能不去啊?
  • 過什麼愚人節,老母親的生活就是一場大型騙局
    老母親是輕傷不下火線,哪怕生完孩子第二天,照樣打開電腦處理工作;老公就不一樣了。得了小小感冒,瞬間戲精附身,哼哼復唧唧,請假要休息,不聞娃哭聲,唯聞他一遍遍喊我:「老婆,我要喝水!」「老婆,什麼時候吃午飯?」「老婆,把我的充電器拿過來,實在起不來床……」女人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大豬蹄子的套路!
  • 想你想你——網易熱評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她在春夏和秋冬,她在清晨和夜裡,她在每一個街角,她在想你的我的心中。 「我告訴你我喜歡你,並不是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只是希望今後的你,在遭遇人生低谷的時候,不要灰心,至少曾經有人被你的魅力所吸引,曾經是,以後也會是。」
  • 孫儷7歲兒子英文水平超成年人?讀國際學校,被稱「天才兒童」!
    4月21日晚,孫儷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一張大兒子等等的手寫信,全英文的內容頓時引來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和讚嘆。​在信中等等除了對媽媽說「我很想你、很愛你、晚安、很敬佩你」之外,最後結尾的時候卻突然沒頭沒腦的來了句「你看起來像是20歲」的誇獎。
  • 這一聲「娘」,她盼了20年,三個孩子等了20年!#德州#——廣西#千裡尋親#
    每次感冒發燒、摔倒了疼的時候,他就會哭著喊著找媽媽。而他聽到最多的是「你娘出門打工了,不在家!」「她頭髮花白,身材瘦弱,衣衫襤褸,一看就是流浪的人。」來賓市救助站工作人員覃善說,「警察將她送來後,我們便一直想通過對話溝通獲得她的身份信息。但她不大說話,即使說話聲音也很小,讓她寫字但又缺筆畫,只得將她留下來。」
  • 老人一句「什麼時候回來」 呼喚他們24年年年回家
    老人一句「什麼時候回來」 呼喚他們24年年年回家 威遠縣專門派車接在深務工的老鄉回家,今年回家的路更暖心 開車前,兒子和兒媳囑咐李秀英和龍元彬路上注意安全。
  • 兒子參軍離開家21年,當上司令員後返鄉,竟發現老母親在沿街乞討
    今天故事的主角23歲毅然參軍,21年後功成名就回鄉,母親已經成了乞丐,一起來看看這段心酸的往事吧。為了生計,12歲的劉忠開始外出當起了泥瓦匠,被工頭打罵是家常便飯,飽嘗生活的苦澀。 他每次回家,母親見到瘦骨嶙峋的兒子都會心如刀絞,抱著他痛哭道:「兒啊,我們家太窮了,只好讓兒吃這種苦。娘相信,兒會有出頭之日的。」劉忠把眼淚往肚裡吞,暗暗發誓要有大出息。 1927年,他終於遇到了機會。
  • 武昌一居民樓與醫護人員隔空「對話」,8個字看哭所有人
    8個大字,佔據了4層居民樓的8片窗戶,此時,與小區一街之隔的一家酒店,仍然一片燈火通明,與之遙呼相應。4戶居民迅速準備紙張,並開始用紅色的顏料筆書寫大字,「我們家負責『天』和『你』兩個字,由女兒來寫。」劉女士說,她則忙著準備膠布、擦拭窗戶上的玻璃。考慮到大家準備的紙張可能規格不一,家住402的陳先生主動提出,讓他學過書法的兒子來統一準備紙張、書寫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