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知道你現在很好,我很高興!」3月5日,一位造血幹細胞受捐者和她的捐獻者通過本端,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雖然他們都不知道對方是誰,但通過最簡單的言語,表達了彼此間最深的牽掛,也反映了所有捐獻者和受捐者之間血濃於水的情意。
「恩人,您現在身體好嗎,10年來,我一直惦記著您……」3月4日下午,中華骨髓庫辦公室接到了一位受捐者電話,她想對11年前為她提供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說一聲謝謝。
受捐者小靜(化名),2009年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現在身體狀況良好。當時還在上學的她,如今已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小靜說,只知道捐獻者是浙江的一位醫生,現在因為疫情的原因,她很擔心,想知道對方是否安康。」中華骨髓庫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電話那頭,小靜幾度哽咽,令他十分感動。
3月5日上午,記者通過省紅十字會聯繫到了小靜。說起捐獻者,她顯得非常激動。2008年,她被查出了白血病,就在她最感痛苦、無助的時候,一位浙江的捐獻志願者與她造血幹細胞配對成功的消息讓她看到了生的希望。
「接受移植後,我慢慢恢復了健康,後來重新回到了學校,再後來參加了工作,和所有人一樣健康快樂地生活,我心裡特別感謝捐獻者,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講到這兒,小靜聲音有些嗚咽,她說她和家人一直希望能當面向捐獻者表達感謝,但又怕打擾對方。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密切關注浙江疫情,想知道對方是否和千千萬萬醫生一樣,在一線戰「疫」,也很擔心他的身體,希望他能保護好自己。
那麼,給予小靜二次生命的無名英雄是誰,現在又過得怎麼樣呢?通過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3月5日下午,記者聯繫到了捐獻者郭醫生。
「很驚喜,也為她感到高興。」得知10年前的捐獻者在找他,郭醫生也顯得非常感動。
△郭醫生通過我們發給小靜的語音。
2月初,郭醫生前往一位居家隔離人員家中進行看望和體檢。
44歲的郭醫生目前是紹興一所醫院的副院長,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到3月5日,他已連續工作42天了。「雖然很累,但看著疫情一天天好轉,我覺得我們的付出很值得。」
當年的捐獻場景,郭醫生依然清楚地記得。郭醫生是2007年5月在一次無償獻血中登記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的。2009年5月,他接到省紅十字會的電話,稱他與一位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幹細胞初步配對成功,郭醫生毫不猶豫地表示,希望能夠捐獻。
3月4日,郭醫生(左二)去企業指導復工復產中的疫情防控工作。
2009年8月,通過高分辨血樣檢測和體檢的郭醫生來到杭州某醫院,並於8月24日和25日兩天捐獻了約260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他也因此成了我省第4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當時很多人對造血幹細胞捐獻缺乏了解,作為醫生,我也想通過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捐獻造血幹細胞並不可怕。」郭醫生說。回到紹興,他很快又投入了新的工作,最近幾年也獲得了紹興市優秀共產黨員、紹興市十佳衛生院院長等榮譽。偶爾,他也會想起那位受捐者,想知道她現在的境況。
「有時候我會在夢裡見到她,也許是因為流動著相同的血液,我們有了一種特殊的緣份。」郭醫生說。他也通過本報,向小靜發送了一段語音,表達了自己的祝願。
聽到郭醫生聲音,小靜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她再次向郭醫生表達感謝和敬意。
這場溫暖的隔空對話,也打動了中華骨髓庫相關負責人,他說,按照「雙盲」原則,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和受捐者不能相識,但這並不能阻礙雙方的心靈溝通,這種特殊的親情是無法割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