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幹細胞受捐者10年後找到濰坊捐獻者

2020-12-04 閃電新聞

江黎明與救命恩人朱永明(右)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齊魯晚報記者蔚曉賢攝

2圖為造血幹細胞受捐者江黎明(右)和捐助者朱永明(左)。 齊魯晚報記者蔚曉賢攝

齊魯晚報訊(記者蔚曉賢馬媛媛)10年前,為挽救身患白血病的陌生人,濰坊臨朐小夥朱永明毅然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不僅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也拯救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4月9日,在濰坊市紅十字會的協調見證下,這對因「血」結緣的陌生人終於相見:當年的造血幹細胞受捐者江黎明從黑龍江虎林市趕到濰坊,見到了期盼已久的救命恩人朱永明,當面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感謝。

十年前患上急性白血病

幸得恩人的造血幹細胞

4月8日,57歲的江黎明帶著妻子從老家黑龍江虎林市輾轉來到濰坊,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次感恩之旅。為了能夠見到當年為自己無私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恩人朱永明,當面道聲感謝,他們一家已經等待了近10年。

9日下午3點,兩個相隔千裡的陌生人終於在濰坊紅十字會相見,一個雙鬢斑白的中年男人和一個健壯的小夥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

「孩子,謝謝你,我們全家都要謝謝你,你不僅救了我,也救了我們這個家!」江黎明緊緊地握著朱永明的手,千言萬語都化作一聲聲感謝。江黎明氣色不錯,從他身上完全看不出曾經患過白血病。2009年,江黎明被確診急性白血病,病情惡化很快,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醫生建議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然而家裡的親人經過配型卻都不符合,江黎明一家只能寄希望於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沒想到,竟然真的有人會與自己配型相符,這給他們一家帶來了重生的希望。2009年12月22日,江黎明順利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由於配型相合10個點,江黎明排異少、恢復好,很快就出院了。近10年過去了,江黎明的身體已經完全恢復健康。「我現在一切正常,已經不用再繼續複查,而且可以正常上班了。」江黎明說。

其實早在移植的時候,江黎明就希望有一天能夠見到救命恩人,當面向他道聲謝謝,但由於造血幹細胞捐獻一般實行「雙盲原則」,要求供受雙方不可以見面,因此江黎明始終打聽不到捐獻者的信息。然而,在他恢復的這些年裡,江黎明從未放棄過尋找恩人,直到五年後,他才得知恩人來自山東濰坊。隨後,江黎明經過多方聯繫,終於找到了恩人朱永明。

得知與病患配型成功

當場就同意捐獻

「當時我不知道要救的人是誰,也從來沒想過會見面。當接到電話時,我很驚訝,也很激動。現在見他本人恢復得這麼好,我特別自豪。」捐助者朱永明說。

當年為江黎明捐獻造血幹細胞時,朱永明只有23歲。朱永明家住濰坊臨朐縣上林鎮,2006年的一天,他在北京打工期間,在街頭獻血時留下了造血幹細胞的血樣,沒想到這個無意之舉,後來竟生出一段「血緣」佳話。

2009年上半年,回到臨朐老家的朱永明突然接到濰坊紅十字會的電話稱,他的造血幹細胞與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了,向他徵求捐獻意願。據濰坊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回憶,像這種情況,一般人都要問問家裡人的意見才做答覆,沒想到朱永明當場就答應了。「從體檢到最終捐獻結束,我都沒有告訴家裡人。」朱永明說。

2009年12月18日,朱永明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抵達北京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

「朱永明不僅救了我丈夫,也救了我們這個家。」江黎明的妻子張紫娟激動地說,「從今以後我們會把他當成親人一樣相處,相互走動。」張女士說,當年丈夫突然得了急性白血病,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幹細胞移植上,可家裡所有的親人都配型不成功。後來中華骨髓庫通知她,找到一個配型成功者,而且十個點位都符合,更沒想到的是對方居然同意捐獻。「現在我和女兒都獻血,都加入了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行列,希望能回報社會。」張女士說。

據濰坊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在濰坊,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和受捐者見面還是首次。按照規定,雙方是不允許見面的,但江黎明執意要尋找恩人,經過協調最終聯繫到了朱永明。

相關焦點

  • 十年後我終於見到了你!獲捐造血幹細胞病癒後來濰「探親」
    4月9日下午,在濰坊市紅十字會會議室裡,在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的共同見證下,造血幹細胞受捐康復者江黎明與捐獻者朱永明緊緊擁抱在一起。十年前,朱永明捐獻的造血幹細胞挽救了江黎明的生命;十年後,江黎明不遠千裡從黑龍江來謝恩。據了解,這是我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首次與受捐康復者見面。捐獻者朱永明是臨朐山旺鎮人,1986年生。
  • 記掛了十年 一位造血幹細胞受捐者和捐獻者的隔空對話
    3月5日,一位造血幹細胞受捐者和她的捐獻者通過本端,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雖然他們都不知道對方是誰,但通過最簡單的言語,表達了彼此間最深的牽掛,也反映了所有捐獻者和受捐者之間血濃於水的情意。「恩人,您現在身體好嗎,10年來,我一直惦記著您……」3月4日下午,中華骨髓庫辦公室接到了一位受捐者電話,她想對11年前為她提供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說一聲謝謝。
  • 為什麼器官捐獻者和受捐者永遠不能見面?
    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捐獻器官,挽救一個生命,是積攢的大功德,在大家的心理中,被挽救的病人和家屬也應該很感激器官捐獻者,但是除非捐獻者和病人是直系親屬,否則醫院永遠不會讓他們知道對方是誰,更不會見面。
  • ...河南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黃偉和湖北受捐者胡磊相約寫書講述捐獻...
    本報訊(通訊員侯博李巖記者李燕)9月15日,中國紅十字會在北京舉行慶祝中華骨髓庫捐獻突破1萬例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宣傳活動,兩度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河南省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服務隊隊長黃偉與湖北省受捐者胡磊同時受邀出席活動,這對曾兩度「血脈相連」的「親人」在相知6年後,終於相見。
  • 遂寧一媽媽無償捐贈臍帶血 一年多後成功拯救黑龍江籍7歲患兒
    2017年8月21日,市民王曉(化名)在市中心醫院順利產下一枚女寶時,將自己的臍帶血無償捐贈給了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以下簡稱四川臍血庫)。令她沒有想到的是,時隔一年多,就在今年元宵節,從四川臍血庫傳來消息,這份由她捐贈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已經成功拯救了一名7歲的黑龍江籍白血病患兒。
  • 為啥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輩子」不能見面?背後原因令人心寒
    但是影視劇中的,器官捐贈者跟被捐者在手術之後或多或少都會相識,甚至會發生一些故事,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捐贈者跟被捐者是不能夠見面的。這是為什麼呢? 世間的大愛精神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充滿愛,因為奉獻愛心的行為具有積極的作用,接受陌生人免費的重要饋贈,重獲新生,是一件很讓人感激涕零的事情,但是這裡面卻有一個讓人頗為遺憾的規定,就是器官捐贈者一輩子都不可以和受捐者見面的
  • 為什麼骨髓捐獻者和受捐者,最好不要見面?看完明白醫院良苦用心
    醫術在進步,有很多以前沒辦法救治的疾病也找到了醫治的辦法,就比如說白血病,之前患上白血病的人,都相繼去世了,然而現在只要找到合適的骨髓,就能夠救命,但是在醫院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捐獻者和接受者是不見面的,而且醫院也不會向他們說彼此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 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為什麼一輩子不能見面,知道原因後讓人心寒
    有很多心有大愛的人,會選擇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但對於器官捐獻者的家人來說,這份光榮卻是沉甸甸的,甚至難以接受的一件事。除了器官移植,最常見的移植手術還有骨髓移植。但醫院對於器官移植方面也有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規定:器官捐獻者與受捐獻者一輩子不能見面。很多人都對這個規定表示詫異?器官捐獻是好事,醫院這麼做的用意又是什麼呢?
  • 東莞小夥捐幹細胞救人,受助者寫來感謝信:終有一天找到您_金羊網新聞
    (原標題:東莞小夥捐幹細胞救人,受助者寫來感謝信:終有一天找到您_金羊網新聞)
  • 骨髓捐獻者臨捐時反悔,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還有人說捐獻骨髓會留有「後患」,影響正常生活。  捐髓  真的有這麼可怕?    「造血幹細胞」是所有血液細胞的大BOSS,它具有強大的自我複製能力,可以分化成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等各類血細胞。    這是因為,早期受技術所限,捐髓主要通過抽取骨髓來獲取造血幹細胞,於是「骨髓捐獻」這一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捐髓對人有害嗎?
  • 骨髓捐獻者臨時悔捐不能沒有負擔
    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廣州救助中心隊長黃明貴也稱,供者在入院之前反悔屬於正常現象。女孩獲病「重型地中海貧血」,不能稱為「正常現象」,而供髓者臨時反悔卻是「正常現象」。兩相對比間,自然能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無奈感。當然,我們不必用惡意猜測供髓者臨時悔捐的理由,也不必用道德綁架的言論指責供髓者。
  • 為什說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原因讓人心寒
    而在古代有一句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倡導我們要完整的來完整的去。但由於現在的醫療技術非常的發達,所以我們人在死後還可以把身體裡的一些器官捐獻給一些有需要的人。這也是讓自己的生命用另一種的方式延續下去。而很多病人在自己康復之後。都喜歡去見一下幫助自己的恩人。特別是骨髓捐獻者和被捐獻者,現在醫院已經有了明文規定。捐獻者並不會透露任何的消息。最主要的原因讓人很是心寒。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全相合供者
    2017年10月,心心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但40萬元手術費用成了另一道坎。心心父母在向身邊親友借遍,又通過網絡平臺籌款後,終於籌到了大部分費用。一家人懷揣著希望來到了廣州,心心住進了廣州一家三甲醫院的移植倉,3月23日,開始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的化療「預處理」。
  • 供髓者中途悔捐,患者骨髓移植後變黑,這些案例反映了什麼?
    也因為此,這則新聞受到了民眾的關注,大量網友留言攻擊和謾罵這位「悔捐」者,並認為應該讓他(她)受到處罰和法律制裁。案例22歲的王麓涵2018年被查出白血病,今年2月,爸爸為她移植骨髓,可之後女孩出現各種不適,1個月瘦了8斤,皮膚逐漸發黑,變成了「小黑人」。
  • 讓愛傳遞 他是如何從受捐者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截至目前遼寧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8077人 已實現器官捐獻245例 讓愛傳遞 他是如何從受捐者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作者:徐月姣 2017-10-15受捐者代表張楠(右)講述親身經歷。記者徐月姣攝  截至目前,遼寧省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8077人,實現器官捐獻245例,成功挽救645名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眼組織捐獻志願者登記4032人,實現眼組織捐獻235例,讓415名角膜病患者重見了光明。  昨日,2017遼寧省人體器官捐獻大型公益推廣活動啟動。
  • 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
    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時間:2018-05-03 14:49   來源:網際網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 每年都有很多人被確診為白血病,但同時也有很多志願者願意通過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們的生命。
  • 為什麼骨髓被捐者和捐獻者最好不要見面?其實道理大家都懂的
    為什麼骨髓被捐者和捐獻者最好不要見面?其實道理大家都懂的隨著社會進步,產生了許多東西,以前許多不可想像的畫面現在一步一步在實現,但是與之對應,也產生了一些傷害,比如白血病 ,據統計我國每10萬人就有3到4人患有白血病,而且大多為年輕人,特別是急性白血病,近年來醫學在不斷發展,白血病這個問題已被攻克,但是在其中有個不成名的規矩,骨髓移植者不要和被移植者見面,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大家都懂的。
  • 為什麼器官捐贈者和受捐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背後真相讓人寒心!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器官捐贈者和受捐者不能相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器官捐獻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兒,其實就是在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之後,或者其直系的親屬在其死亡之後,可以將遺體的部分器官捐贈給他人,有很多人或者親屬在捐贈器官的時候,很想看看自己所見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我國法律規定,捐贈器官應當遵循「雙盲」的原則,避免捐獻者和受捐人的直接接觸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2012年10月17日零時55分,5歲的可愛男孩帥帥在北京的一家醫院永遠地停止了呼吸。2011年8月初,帥帥突然低燒、流鼻血,在人民醫院查出得了急性雙表型白血病,只能通過骨髓移植才可能康復。夫妻倆做完配型檢查後,醫生作出「無合適非血緣供者,無合適臍帶血,首選父親供者」的診斷。然而帥帥的的父親拒絕為其「捐獻骨髓」。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
    2017年10月,心心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但40萬元手術費用成了另一道坎。心心父母在向身邊親友借遍,又通過網絡平臺籌款後,終於籌到了大部分費用。一家人懷揣著希望來到了廣州,心心住進了廣州一家三甲醫院的移植倉,3月23日,開始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的化療「預處理」。一旦進入此狀態,患者的免疫力就會下降到接近0,以利於造血幹細胞的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