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骨髓捐獻者和受捐者,最好不要見面?看完明白醫院良苦用心

2020-12-04 莊沐兮VIP

醫術在進步,有很多以前沒辦法救治的疾病也找到了醫治的辦法,就比如說白血病,之前患上白血病的人,都相繼去世了,然而現在只要找到合適的骨髓,就能夠救命,但是在醫院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捐獻者和接受者是不見面的,而且醫院也不會向他們說彼此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捐獻骨髓對身體也是有損傷的,所以每次捐獻完之後,捐獻者也是要修養很長時間,才能夠恢復自己的身體,而且捐獻者們都是做慈善,並不是為了讓人感激他才這樣做,還有的人甚至可能是臨死了,想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才捐獻的。

但是還有一部分捐獻者是為了錢,因為醫生們無法判斷捐獻者是什麼情況,因此只能選擇隱瞞,這樣做好事的也不會介意,而做壞事的也不會去跟病人索要高額的報酬。對於這類為了錢而捐獻的人,並不能說他們不好,但是這種做法不正確,畢竟受捐者因為看病,大多已經家徒四壁了,這時候再要錢,這不是雪上加霜嗎。

這種捐贈的事情,是個人行為,並不是醫院或者是患者強迫的,所以不可以讓別有用心的人趁機道德綁架,而受贈者不知道對方的情況,也能心裡上好過一些,要不然整天背著對人的感激,很容易出現心理壓力大的問題。

總的來說,醫院的這個規定,其實也是為了兩方考慮,畢竟捐贈本來是好事,如果出現這些不好的情況,是不是就違背了捐贈的初衷呢。這個世界還是有愛的,正因如此,才會有好多捐獻者,也有好多康復的患者。

對於醫院保密的這個做法,你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骨髓被捐者和捐獻者最好不要見面?其實道理大家都懂的
    為什麼骨髓被捐者和捐獻者最好不要見面?其實道理大家都懂的隨著社會進步,產生了許多東西,以前許多不可想像的畫面現在一步一步在實現,但是與之對應,也產生了一些傷害,比如白血病 ,據統計我國每10萬人就有3到4人患有白血病,而且大多為年輕人,特別是急性白血病,近年來醫學在不斷發展,白血病這個問題已被攻克,但是在其中有個不成名的規矩,骨髓移植者不要和被移植者見面,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大家都懂的。
  • 為啥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輩子」不能見面?背後原因令人心寒
    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身患癌症人,因為得到了一些好心的捐贈者的或是器官或是血液、骨髓的捐助,從而重獲新生的場景。但是影視劇中的,器官捐贈者跟被捐者在手術之後或多或少都會相識,甚至會發生一些故事,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捐贈者跟被捐者是不能夠見面的。這是為什麼呢?
  • 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為什麼一輩子不能見面,知道原因後讓人心寒
    有很多心有大愛的人,會選擇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但對於器官捐獻者的家人來說,這份光榮卻是沉甸甸的,甚至難以接受的一件事。除了器官移植,最常見的移植手術還有骨髓移植。但醫院對於器官移植方面也有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規定:器官捐獻者與受捐獻者一輩子不能見面。很多人都對這個規定表示詫異?器官捐獻是好事,醫院這麼做的用意又是什麼呢?
  • 為什麼骨髓捐獻者和患者最好不要見面?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為什麼骨髓捐獻者和患者最好不要見面?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現在隨著社會的教育,大家的素質也越來越高了,就從醫院現在每年超過一半的人會去選擇自己在未來有什麼不測的情況下去籤約骨髓的捐獻書。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醫院裡頭不讓骨髓的捐獻者和患者不要見面呢。
  • 為什說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原因讓人心寒
    而在古代有一句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倡導我們要完整的來完整的去。但由於現在的醫療技術非常的發達,所以我們人在死後還可以把身體裡的一些器官捐獻給一些有需要的人。這也是讓自己的生命用另一種的方式延續下去。而很多病人在自己康復之後。都喜歡去見一下幫助自己的恩人。特別是骨髓捐獻者和被捐獻者,現在醫院已經有了明文規定。捐獻者並不會透露任何的消息。最主要的原因讓人很是心寒。
  • 為什麼器官捐獻者和受捐者永遠不能見面?
    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捐獻器官,挽救一個生命,是積攢的大功德,在大家的心理中,被挽救的病人和家屬也應該很感激器官捐獻者,但是除非捐獻者和病人是直系親屬,否則醫院永遠不會讓他們知道對方是誰,更不會見面。
  • 為什麼器官捐贈者和受捐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背後真相讓人寒心!
    隨著社會對於崇仰美德精神,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獻愛心公益活動中,除了在醫院免費獻血外,還有一些人因為某種原因導致即將離世,最後只好將自己的器官捐贈出去幫助一些有缺陷的人恢復健康,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不過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器官捐贈者和受捐者不能相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 為什麼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年之內不能見面,真相出乎意料!
    白血病一直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的病症之一,雖然也有很多被治癒的患者,但是治癒的過程卻非常艱辛,我們知道治療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單不說手術有多難,只是找到匹配的骨髓都非常不易,其實在捐獻骨髓的時候,有一個明令禁止的規定,那就是捐獻者和被捐獻是不可以見面的,至少是一年之內不能見面,為什麼會有這項規定呢
  • 骨髓捐獻者與被捐者,為何一年內不許見面?原因很現實!
    根據我國的人口政策與狀況,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代者只有從非血緣關係到的人群中去尋找,由此可見,公民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重要性和意義之大了。按照國際慣例,供者和患者在一年內不能見面.一年之後可以在中華骨髓庫的安排下進行見面,國際慣例,因為裡面涉及到倫理等很複雜的關係我們也經常能在電視中看見有些患此類疾病的人等待骨髓的片段。
  • 為什麼器官捐贈者和受捐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背後真相讓人寒心
    有史以來無償獻血,自願捐贈器官等無私奉獻的事就被人們所倡導著,在醫院的病人如果在即將死去的時候,可以選擇無償捐出自己的器官,來讓更多人有生的希望,本來是一件好事,為什麼就有捐獻器官者與被捐獻者不能見面的規定呢?
  • 骨髓捐獻後,為何雙方一輩子不能見面?原因讓人心寒
    沒有辦法,命運如此只能接受和面對,二爸為此放棄了工作,整日陪在醫院,積極配合治療!醫生說這種病治療的最好辦法就是做骨髓移植手術,可是骨髓哪有這麼好找,但也沒有辦法,只能一邊做治療,一邊等合適的骨髓做手術!這一等就是兩年,不過上天還算眷顧,總算等到了!
  • 為什麼骨髓捐獻者與被捐者一年之內不能見面?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除此之外,即便是找到了合適的捐獻者,還有一點是我們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捐獻者與被捐獻者之間是不可以見面的,這一點是明令禁止的,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一項規定呢?首先,任何手術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骨髓移植手術更是如此,其中造血幹細胞的感染、出血以及排異等過程,都是存在失敗的可能的,一旦手術失敗了,受捐獻者的家屬一定是非常急切的,有可能會對捐獻者提出更過分的要求,甚至是讓對方再次捐獻。
  • 醫院不成文的規矩:骨髓捐獻者,1年內不能和病人見面,為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在醫療行業,有這麼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骨髓的的捐獻者在1年以內是不能和患者見面的,而這也另不少不明情況的吃瓜群眾非常的不解,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這是為什麼吧!原來,在當今醫學高度發達的時代,骨髓手術的移植配型成功率是非常的高了,但是如果不幸手術失敗,再次進行手術的配型成功率就會非常小了,但是這個時候,病人家屬們也需要第二次尋求捐獻者的幫助了。而這種情況下,肯定是會對捐獻者的正常生活有影響的。
  • 骨髓捐獻者和移植者為什麼不能見面?醫院真是良苦用心
    白血病對於一個人和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災難,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包括增值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臨床表徵為貧血、出血、感染髮熱、骨關節疼頭、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死亡率極高。
  • 骨髓捐獻者臨時悔捐不能沒有負擔
    然而,在欣欣住進廣州市兒童醫院「移植倉」,為這次手術接受了6天化療之後,供髓者中途「悔捐」。廣州救助中心隊長黃明貴也稱,供者在入院之前反悔屬於正常現象。女孩獲病「重型地中海貧血」,不能稱為「正常現象」,而供髓者臨時反悔卻是「正常現象」。兩相對比間,自然能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無奈感。當然,我們不必用惡意猜測供髓者臨時悔捐的理由,也不必用道德綁架的言論指責供髓者。
  • 科普| 為什麼醫院規定,器官捐獻者和被捐者不能見面呢?
    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醫院在接受器官捐贈者捐贈的時候,有一項規定,捐贈者和被捐者是不可以相見的。對於這個,大家可能和小編一樣會有疑惑,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怎麼就不能見面呢?所以為了不讓家屬有二次的情緒波動,減少家屬的悲痛之情,就不讓捐贈者和受捐人互相知道太多的信息,這也算是一種人文關懷。其次,對於受捐人來說,如果知道自己所接受的器官是誰的,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心理負擔。如果不知道自己所要接受的器官是誰的,就會帶著一種感激生命的心情繼續生活下來,一旦知道對方是誰,可能會在心裡上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些心理影響和情緒波動也是不利用被捐贈者恢復健康的。
  • 骨髓捐獻者臨捐時反悔,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這是因為,早期受技術所限,捐髓主要通過抽取骨髓來獲取造血幹細胞,於是「骨髓捐獻」這一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捐髓對人有害嗎?  在捐獻過程中,會給捐獻者注射一種叫「動員劑」的藥物,把造血幹細胞們從骨髓「趕」到血液中去,然後循環抽取、回輸捐獻者的血。  整個捐獻過程並不是要做多大一場手術,甚至連麻醉藥都不用,全程身上就只會多幾個針眼。
  • 為什麼會明文規定,捐獻骨髓者和受捐人一年內不能夠見面呢?
    導語:為什麼會明文規定,捐獻骨髓者和受捐人一年內不能夠見面呢?在觀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需要捐獻骨髓的片段,像是一些主角患病了需要通過抑移植骨髓才能夠治癒的片段,那麼當其他的人配型成功了之後的話,在捐獻完骨髓之後是不能夠與主角見面的,不管是他們如何去請求與捐獻者見面都是不可以的。
  • 兩名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白血病大學生生命告急
    我們浙江省還沒有出現過病人躺在醫院無菌艙,供者到最後關頭不捐的情況。」浙江省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副主任季雲松說。  流失率是指供者登記在中華骨髓庫後,因人口流動或者更改聯繫方式,分庫聯繫不上他們了。浙江省這個比例是10%-20%,主要是因為大學生畢業、外來人口流動等。  他們為什麼會臨時反悔?
  • 上海紅會:捐造血幹細胞不等於捐骨髓,許多捐獻者家屬有誤解
    2013年,當他還在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讀大一時,一次上海市紅十字會志願者來校做宣傳,他就自願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俗稱中華骨髓庫上海分庫)。大學畢業後一年多,在2018年11月,當他接到上海分庫工作人員的電話,告知他和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配型時,他義無反顧地決定履行5年前的入庫承諾,捐獻造血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