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萬日軍突襲,8萬英軍拱手而降,1942年災難般的新加坡戰役

2020-12-02 國史拾遺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和西方算是徹底撕破了臉皮,之後日本強悍的軍隊便向東南亞開進,打得西方列強招架不住,在關島、菲律賓的美軍,在印度尼西亞的荷蘭軍隊,在越南的法軍,在緬甸、馬來半島的英軍均被日軍橫掃,而這其中,打得最丟人的莫過於英軍了。

英國,很大一段時間被認為是世界的主宰,號稱「日不落帝國」,雖然後來美國崛起,一戰時英國又受到了很大的衰弱,但是在世人眼中,英軍可是一等一的強國,日本完全無法相比,當時的大英帝國在亞洲還有著印度,香港,緬甸和馬來半島等一系列殖民地。

然而,日本人可不管這些,它就是要把白人列強從亞洲掃出去,自己當亞洲老大。

1941年12月,日本陸軍在馬來半島登陸,英國屬下印度軍第3軍團立刻朝著日本陸軍行進。日軍雖然在數量上不佔優勢,但是在制空權、戰車、步兵戰術、戰鬥經驗上佔有很大的優勢。

英國皇家海軍的威爾斯親王號戰艦與卻敵號戰列巡洋艦原要前往截擊登陸日軍部隊而從新加坡出擊、卻在馬來亞海戰中被日軍魚雷機擊沉,損失慘重。

日本軍隊踏著泰國製造的自行車殺了過去,而英軍聽著聲音竟然以為是日軍坦克部隊來襲,結果日軍是勢如破竹,由泰馬邊境一路追殺敗退的英軍至柔佛海峽,之後英軍退入新加坡!

1月31日,最後一批聯合軍部隊從馬來半島撤退,工兵隊將新山和新加坡相連的新柔長堤爆破,阻止日軍越過海峽。

1942年2月8日,潮退,日軍開始攻擊大英帝國所屬的海峽殖民地政府,新加坡戰役開始。

日本軍隊使用充氣艇開始橫渡新加坡海峽,駐新加坡英軍最高指揮官白思華指揮不當,他一直以為日軍主攻方向是登陸東北部的海岸,所以集中部隊防守新加坡東北部。當日軍開始在西北岸登陸時,認為日軍是假裝進攻西北部,拒絕支援西北岸的駐軍。

這種情況下,西北岸的英國守軍很快崩潰,日軍站穩局面後,開始運送重型裝備上岸,向新加坡中央區域推進,並攻打新加坡制高點武吉知馬(海拔163.63米,英軍的糧食及彈藥大部分都存放在該區,經過激戰後該區失守)。

同時,另一路日軍開始向新加坡東北部登陸,剛剛說了,這裡是英軍重點防禦的地方,那麼日軍會不會被打當頭一棒呢?

不會,剛開始防禦東北方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也屬於大英國協)第27步兵旅打得不錯,殺傷大量日軍,但因為西北方的日軍已經殺進了新加坡中部,進一步往東推進將可切斷東北岸英軍的補給及退路,所以東北岸的英軍竟然公然抗命,慌忙後撤,結果是潰不成軍,東北防線失守,日軍大量登陸。

日軍殺進新加坡市區,並屠殺市民。

2月14日,白思華開始與同僚討論嚴峻的局勢,有英軍指揮官提出投降,因為戰事沒有希望,停戰可避免更大人命損失,日軍也展開勸降,但白思華當時否定投降。

2月15日,前線戰局愈發惡化,日軍展開屠殺施加壓力,加上糧食及淡水已經短缺,無力支撐戰事,白思華接納投降的建議。白思華與英軍部屬拿起英國旗及白旗,徒步走到日軍佔領區籤署投降書。

馬來亞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在1942年2月15日向日軍投降

這樣,英軍便投降了,投降的英軍有多少呢?當時8.5萬英國和澳大利亞守軍中,有大約5000人陣亡,8萬人集體投降;那攻擊的日軍有多少呢?總人數只有3.6萬人,日軍付出的代價是1,713 死亡,2,772 受傷。再加上之前馬來亞戰役中,在吉隆坡投降的五萬人,整個馬來亞戰役,英軍十三萬人向僅僅三餘萬的日軍投降。

此戰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隊投降,可謂恥辱至極,邱吉爾把這一天視為「黑道日」。戰後,這8萬人押送到集中營,後來被日軍移送到東南亞及日本勞役,由於勞役的環境惡劣,沒有足夠食物及缺乏醫療,大部分降軍都因為受到虐待、疾病及營養不良死去,只有少部分投降守軍活到大戰結束。

白思華呢?他先後以戰俘身份被囚於新加坡、臺灣和瀋陽,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始獲釋放,由美國戰略情報局派出的小組從西安(現黑龍江牡丹江市西安區)的戰俘營接走。

這個恥辱英國人一直沒忘,後來日本打輸了,1945年9月2日,由美方派出的盟軍駐日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上主持日方投降儀式,儀式中白思華站在麥克阿瑟背後,見證他在降伏文書上簽字。

9月3日,白思華跟隨麥克阿瑟轉到菲律賓見證日軍在當地投降,而帶領日軍投降的山下奉文將軍,正是當年率兵攻佔新馬、並且接受白思華投降的同一人。至於白思華向日軍投降當天、投降隊伍步往武吉知馬期間所掌的英國國旗,則於同年9月12日由盟軍東南亞戰區最高司令蒙巴頓勳爵主持的新加坡受降儀式中再一次升起。

但是,此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可謂丟人至極,1945年9月返回英國後,他立即著手撰寫呈交予陸軍部有關於新馬淪陷的報告書,但報告書後來經英國政府修訂,並且遲至1948年2月才告出版,然而這份報告完全是推卸責任,將新加坡失守的責任推給了華人的叛變,這使得新加坡當地輿論大譁,1949年,白思華又出版名為《馬來亞戰爭》(The War in Malaya)的回憶錄,他在書中誇大日軍兵力,指英兵大多安於逸樂,並把英軍戰敗歸咎於日本的海、空和坦克優勢,鑑於他在新加坡投降一事深入民心,使他在英國長時間地被一些評論貶抑,並把他與馬來亞淪陷連上關係,認為他要就英方戰敗負上責任,而有別於其他一般的陸軍中將,白思華從沒有獲得英廷冊封成為爵士。

相關焦點

  • 1942年印度洋之戰:英國艦船遭日軍大屠殺(圖)
    1942年3月,日本海軍組建特混艦隊,由海軍中將南雲忠一指揮,它包括6艘航母,350架艦載機、4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19艘驅逐艦及5艘潛艇,目標是摧毀印度洋地區的英國海軍主力,奪取制海權,並保障日本陸軍進取印度和錫蘭。
  • 二戰緬甸戰役,日軍擊退英軍,夜裡卻全都被這種生物咬死了
    二戰中,在緬甸蘭裡島,日軍和英軍曾展開過激烈的對戰。當時日軍以蘭裡島作為據點,英國海軍用艦隊包圍了蘭裡島,炮火齊鳴。在這種攻勢下,日軍仍然沒有被擊潰,反而還隱隱佔據上風。誰知天黑以後,在英軍沒有發起進攻的情況下,島上的日軍卻傳來一陣陣慘叫和槍聲,英軍派人去查探,得到的消息卻令人恐懼。
  • 索姆河戰役英軍挖坑道瞬間炸死萬名德軍 形成世界最大人造火山口
    1917年6月7日,英法聯軍為了迫使德軍撤出法國北部小鎮阿拉斯北郊的維米嶺陣地,發起了梅森(Messines)攻勢,在發起進攻前,來自澳大利亞、英國和加拿大的礦工及工程師花了兩年時間在德軍駐守的梅森山脊下挖出了26條地下坑道,其中一條在發起進攻前被德軍發現,一條進水報廢,其餘被埋設了454噸炸藥
  • 衝繩島戰役中,美軍佔據著絕對優勢,為何仍付出了7.5萬傷亡代價
    1945年3月26日,「硫磺島戰役」結束之後,歷經了漫長跳島戰役的美軍,開始逐漸接近日本本土。此時的美軍開始為進攻日本本土做準備,而距離日本本土僅有560千米,被稱為「太平洋上的基石」的衝繩島,便成為了美軍最為理想的跳板。於是,美國開始調動大量兵力,於1945年4月發動了衝繩島戰役。
  • 日軍投降時650多萬軍隊在同盟國六大受降區分布,向中國軍隊投降131萬
    (2)臺灣第10方面軍日軍第10方面軍在臺灣投降時,兵力有12.808萬人,另有海軍4.6713萬人。(3)在越南河內投降時,第38軍3.0081萬人。★綜合,日軍在中國戰區受降區共有投降日軍陸軍121萬多,海軍9.6113萬人,合計131萬餘。注:一般數據為128萬是沒算越南的第38軍。
  • 盤點二戰十大著名經典戰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史達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時間從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該戰役是近代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人數達200多萬,其中蘇聯方面損失112萬多,軸心國損失150多萬。參與該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其他任何戰役都要多。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1938年,為了阻擋日軍,蔣介石密令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形成了400多公裡的黃泛區。幾十萬駐防河南的中國軍隊要吃飯,黃泛區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大批遷入,大大加重了國統區的負擔。1942年河南全省遭災,秋糧完全絕收。國民政府駐河南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仍強徵軍糧,幾乎掠走了農民所有的收穫。農民手中沒有丁點兒餘糧,不到年底,已有大批村民餓死。活著的人們,踏上了逃荒要飯的漫漫徵途。
  • 8張地圖,帶你看抗戰中的重要戰役
    我們用8張地圖,試圖去推演那些戰爭,好讓我們銘記,勝利來之不易。01 1931年·九一八事變9月18日,星期五,夜晚。日軍炸毀瀋陽柳條湖村東側的南滿鐵路,藉機進攻瀋陽城。在蔣介石「不抵抗」的命令之下,僅4萬兵力的日軍,在半年之內迅速侵佔了東三省。
  • 蘇聯衛國戰爭:德軍突襲挑起戰爭 經歷5大著名戰役
    1941年6月22日,德國軍隊越過邊境,開始了對蘇聯的侵略。  德軍突襲挑起戰爭 紅軍浴血奮戰保衛家國  蘇聯衛國戰爭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反抗納粹德國及其歐洲盟國侵略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開始到1945年5月德國投降為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
  • 二戰裡斯本丸沉船的背後:日軍兇殘,800多英軍戰俘埋葬海底
    在1941年12月8日,日本將侵略的槍炮對準了中國香港,於日本整體戰略而言,為了之後長久的利益,這一戰日本必須成功。所以,打下中國香港,日本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眾多。 日軍是狡猾的,他們知道英國軍隊並非中國軍隊的軍備那麼落後,所以,他們在戰術上,首先聚焦在消滅英國軍隊的空中武裝力量。
  • 1942年河南饑荒:吃死屍殺食活人屢見不鮮(圖)
    河南大饑荒期間,大批災民乘火車逃荒(資料圖)1942年的河南正在飢餓中煎熬。據當時的國民政府統計,1942年,河南大饑荒造成300萬老百姓餓死。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軍隊在抗戰中死傷人數的總和。如此大的民族災難當時卻在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封鎖下湮沒在歷史深處。
  • 新加坡歷史
    到了1832年,新加坡成為這三個地方的行政中心。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飛機轟炸這個在睡夢中的城市。1942年2月5日,新加坡被日軍佔領,改名昭南島,淪陷了三年半。邁向自治1945年9月,英軍重返新加坡。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後,海峽殖民地就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 不能忘卻的歷史:十裡鋼城下的日軍地獄煉鐵所
    而當他們得知這座鋼鐵廠的前身曾經被日軍霸佔和接管,並有萬名中國勞工殞命於此的時候,驚詫得瞪大了眼睛。   「別說是遊客了,就連我們身邊的很多年輕人恐怕都對那段歷史知之甚少」,《北京市石景山區志》副主編官慶培向記者介紹說,日軍當時強徵土地2.5萬畝,使大批農民失去農田。
  • 塞班島戰役中,4萬多「鬼子兵」戰死,2萬多日本民眾集體跳崖自殺
    在二戰期間,日本人的侵略野心不斷膨脹,不僅想侵吞整個亞洲,而且還要偷襲珍珠港,這也讓各國對日軍懷恨在心。最終,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將日軍嚇破了膽,被迫無條件投降。期間,美國和日本雙方在太平洋戰場多次爆發了武裝衝突,外界認為,塞班島戰役比較慘烈,因為在這場戰役中,日軍傷亡人數4.1萬,2萬平民被迫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