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科技 「奇點/中國國際數字藝術展」燃爆亦莊

2021-01-15 樂藝會

藝術 × 科技 「奇點/中國國際數字藝術展」燃爆亦莊

9月21日,「2019當代中國國際數字藝術展」啟動儀式、「奇點/中國國際數字藝術展」開幕式暨朝藝術科技中心落成開館典禮,在位於北京經濟開發區的朝林廣場隆重舉行,各界嘉賓數百人參加了本次慶典。一場「藝術 × 科技」的超絕展覽讓觀眾們大開眼界。

數字藝術顛覆你的想像

在當天儀式上,「2019當代中國國際數字藝術展」策展人王泊喬介紹了本次「一帶一路」巡展的概況。王泊喬說,藝術和科技在一起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這是我這十幾年來一直研究和思考的問題,也是這次展覽的主題。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尋找到了這樣一批藝術家:既有多位任教於中央美院、電影學院等知名藝術院校的教授;也有香港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博導、博士和實驗室團隊;還有代表中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

通過他們的作品可以看到,藝術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不再只是繪畫、雕塑等傳統形式,而是具有了更多元的形態和想像空間,在聽覺視覺以及感官上能夠給觀眾帶來綜合體驗,互動性也達到了其它藝術形式難以企及的程度,從藝術表現的角度來講,這無疑是一個全新的顛覆和革新。

史上首次一帶一路」巡展

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秘書長李佳臻在致辭中表示,作為第七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的重點活動之一,「2019當代中國國際數字藝術展」匯集了27位最能代表中國當代數字藝術發展現狀的藝術家參加北京預展,每人一件作品,大部分藝術家的作品還將參加羅馬、比什凱克巡展。參展作品科技氣息濃烈,有全息、人工智慧、AR、VR、沉浸式投影、全自動機械裝置等,皆飽含鮮明的中華文化理念和元素,用科技手段和數字媒介,展現了新時代中國文化新形象。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數字藝術的首次「一代一路」巡展,在中國美術史和「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

數字藝術背後是國家實力

作為受邀參加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藝術家,費俊強烈感受到西方社會對中國當代社會文化非常不了解、對中國科技發展和藝術發展的現狀非常不了解。

開幕式上,費俊談到,很多觀眾來到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館之後非常驚訝——他們原本以為看到的會是傳統中國畫,甚至是民間工藝,沒想到卻是數字藝術。他們很難想像,今天,在中國科技高速發展後,已經在藝術領域所取得的新成就和長足的進步。

很多觀眾興致前來,但卻因為手機太老,無法互動體驗和欣賞中國館內的數字藝術作品,感到十分遺憾。而館內原本的義大利路由器,也不得不換成華為的路由器,不是為了做宣傳,而是因為原來的路由器真的不行。費俊說,這時候,他才真正體會到,中國數字藝術蓬勃發展的背後,是國家實力的騰飛。所以,本次展覽作為中國數字藝術的首次「一帶一路」巡展,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

今天,每一位中國人,在熱情擁抱數位技術的同時,也在營造著一個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數位化生活場景。這個場景,是未來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石。雖然,現在關注和研究數字藝術的,多是專業人士,但是,數字藝術與硬體設備、文化產業、軟體產業,是高度緊密貼合在一起的,所以未來具備非常廣闊的社會前景。

朝藝術科技中心人氣爆棚

科技乘以藝術,等於什麼?就像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說的那樣,這,是個問題。帶著這個問題,數百位嘉賓在開幕式結束後,來到位於朝林廣場B座6層的朝科技藝術中心一探究竟。

「奇點/中國國際數字藝術展」的參展藝術家,都是當今中國數字藝術領域的著名學術專家和頂尖藝術家,很多人都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這些藝術名家的高水準的藝術作品,激發了觀眾們的熱情。整個朝藝術科技中心內,人潮洶湧,激情澎湃,一件件炫酷、美妙的數字藝術作品,不但奇幻,而且炫麗,令觀眾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藝術世界中,久久不能自拔。

這些作品,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氣息,給觀眾帶來超級震撼的藝術體驗,而這種體驗,是很多觀眾在以前的人生經歷中從未遇到過的。

互動體驗點燃爆觀眾激情

數字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其參與性,也就是展品與觀眾的互動體驗。昨天的開館首展中,林俊廷《降靈》帶有互動體驗性的作品,最受觀眾青睞,很多隨家長前來觀展的孩子們,紛紛體驗玩耍藝術的樂趣。

《降靈》這是引領當代華人新媒體藝術風潮的代表性人物——林俊廷的2019年新作。牆面的相框中有三道符咒,用IPAD掃描符咒,相框中的符咒會抖動起來,並且IPAD中會呈現出鳳凰飛翔、金龍騰雲、大鵬展翅等動態圖案,並且,隨著IPAD的移動,這些動態圖案會疊加在攝像頭捕捉到的周圍環境畫面上,十分有趣。

機器生命引發深刻討論

本次展覽中,李子勳《序列飛行器》、邱宇《機械控制的眼睛看到鏡子中被控制的眼睛看到他》、高峰《人工智慧道子繪畫五個扇面》等作品,探討的是機器生命體相關哲學命題,這些作品以新穎的題材、科幻的外形、人工智慧的衍展內涵,引發了觀眾們的深刻思考。很多觀眾想講解人員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問題,連藝術家本人也不知該如何回答。

臺灣藝術家李子勳的《序列飛行器》是對機器生命的一種思考和詮釋。他將對未知事物的無限幻想,轉化成獨特的機械美學型態,創造一種介於生命體、無生命體之間的「仿生物」,是一種近似飛行器的動態雕塑。

邱宇的《機械控制的眼睛看到鏡子中被控制的眼睛看到他》表現的場景是:一隻機械手,在悄然觀察周圍的環境。突然,機械手發現了一面鏡子,然後,機械手控制的眼睛,在鏡子中看到自己。機械手控制的眼睛,和鏡子中的眼睛,在互相凝視中,重新產生對自我和生命的認知。這件作品在探討「機器是否有意識」這個命題,這不但是個科學命題,也是個哲學命題,如今,藝術家又為它增加了藝術命題的屬性……

《人工智慧道子繪畫五個扇面》是由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博士後高峰開發的「道子繪畫系統」創作,是100%純正的機器智能繪畫,不帶任何人類後期加工。這件作品提示我們:在人工智慧時代,就連藝術家這個職業,也可能被機器取代,也許有一天,當機器藝術家對人類藝術家發起降維打擊的時候,人類文明中最璀璨、最精緻的部分,將會變得像肥皂泡一樣脆弱,一樣毫無意義……

東西方傳統文化精髓對話

展覽中,費俊等人《時間的形態·京劇》和繆曉春《從頭再來》分別佔據了朝藝術科技中心的兩個整體牆面,組成一個90度角格局,氣勢十分宏大。這兩件作品的作者費俊和繆曉春,都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都是當今中國數字藝術領域的著名學術專家和頂尖藝術家,展出作品分別以京劇和西方傳統經典藝術作品作為創作素材,在京劇和西方音樂的映襯下,巨幅畫面交融,在展覽現場,形成了一場東西方傳統文化精髓的對話,吸引大批觀眾駐足觀看。

《時間的形態·京劇》對天津京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武生黃齊峰,京劇名家杜近芳弟子、梅派青衣閆文倩的表演藝術視頻資料,進行了動態化和材料化的凝固,形成動感與質感並存的姿態時間雕塑,並用視頻的形式加以展示。這件作品試圖通過新的技術、新的數字媒體的手段,去表達時間、空間兩個維度中所生成的姿態痕跡。

《重頭再來》將文藝復興時期到19世紀末的20餘幅經典繪畫作品,進行了重新演繹。作者繆曉春利用3D建模技術,將名畫中的人物、建築、環境等設計成動畫,並且加入劇情,融合成故事,通過視頻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沉浸空間秒變網紅空間

展覽中,有兩個獨立的沉浸式空間,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全身心的藝術體驗,分別是:卜樺《公元3012、未來慌、野蠻叢生》和關印《源點》。這兩個空間,隨便面積不大,但經過藝術處理後,仿佛無比開闊,奇異瑰麗,炫酷魔幻,走進其中,是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隨著四周和腳下圖案的變換,有時候仿佛是置身虛幻世界,有時候又仿佛是走在天地邊緣。

這兩個空間,總是人滿為患,觀眾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然後發朋友圈,讓這兩個沉浸式空間秒變網紅空間。

卜樺《公元3012》是日本福岡三年展最受歡迎的一件作品,而且她的一件巨大數字藝術作品被永久陳列和展示在日本亞洲美術館入口大廳。日本是動畫之國,藝術家的創作水平和觀眾的審美水平都很高,對卜樺如此追捧可見她的重要性。

關印《源點》由一個圓點開始,引發一系列的運動形式,包含二維與三維空間的運動、單體運動與群體運動、模擬自然現象的物理運動等,通過單純的圓點運動,追溯運動的本質。

四位教授級作品彰顯學術品質

「奇點/中國國際數字藝術展」中共有費俊、繆曉春、劉旭光、洪強四位教授的作品,以及高峰、邱宇兩位博士的作品參展,彰顯了區別於時下一般展覽的、較高的學術品質。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旭光是質覺美術理論的創造者,他參展的《磁場—衍場》所探索的,是形質與介質的語言和視覺中的可能性,以及視覺的物理性媒介到數字媒介的表達方式。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著名新媒體藝術家洪強《道生一》把《道德經》的文字,拆解成偏旁部首,然後,製作成視頻,然後在屏幕上循環播放,用書法線條的軌跡來探討《道德經》中「一」的概念,解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論。

賽博格的世界你不懂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賽博格越來越成為熱議的社會性話題。本次展覽中,田曉磊《偉大》盧彬《生死倫》等作品,就以賽博格世界為素材創作。

多媒體影像《偉大》的作者田曉磊認為:人類並非進化的終端,只是自然生命與人工製造之間的一個過渡存在。《偉大》將西方藝術史上耳熟能詳的經典形象,進行二次創作,結合了宗教與科技,按照佛教中「唐卡」的形式,塑造成新形象,構建出一種獨特的視覺體系。

《生死倫》的內涵比《偉大》更加深奧——這部動畫視頻通過結合佛教中的《六道輪迴圖》和博斯《人間樂園》中東西方對於生死的不同觀念,探討信息化賽博格世界的生死倫理問題。

地址:朝藝術科技中心

位置:北京亦莊朝林廣場B座6層

駕車導航:北京亦莊朝林廣場

地鐵:亦莊線-榮京東街站

展期:2019年9月22日——2020年3月21日

開放時間:每周二 - 周日 10:00——18:00

策展人:王泊喬

參展藝術家

繆曉春、費俊、卜樺、許仲敏、劉旭光、林俊廷、洪強、邱黯雄、李子勳、邱宇、田曉磊、高峰、李勝玲、劉陶、張麗丹、盧杉、趙旭、蔣非默、高鳴、

關印、雲澤、劉曉斌、苑辰、馮秀芳、吳聰、徐梓宸、鄭宏昌

總策劃:呂本富

展覽委員會

王泊喬、李佳臻、張海濤、王光偉、田政、李傑、劉亮、王健、劉維祥

相關焦點

  • 平行宇宙美哭觀眾——「奇點/中國國際數字藝術展」將在北京亦莊首展
    小編傾情推薦:「奇點/中國國際數字藝術展」北京預展!一個炫酷魔幻的數字藝術空間一次震撼心靈的數字藝術體驗每個作品都令人驚心動魄有的仿佛是置身虛幻世界有的仿佛是走在天地邊緣以往,都是國外的展覽到中國來巡展,例如畢卡索、Teamlab、印象派……對於這些,我們已經看夠了!!!
  • 「時空藝術、美學與科技的碰撞」——數字時代的仿像黃建成藝術展
    展覽現場創意海報  當地時間2015年9月25日,德國柏林庫達姆大街31號柏林寶馬展示中心空無一車,展廳內取而代之的是集藝術、空間設計、科技、人文於一體的「數字時代的仿像:黃建成藝術展」。寶馬柏林公司總裁Hans-Reiner-Schroder(右一)致辭  此次藝術展由中央美術學院、ICAA國際藝術創意聯盟,聯合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媒體管理學院主辦,德國寶馬公司支持,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和上海新美術館協辦
  • 「數字時代的仿像:黃建成藝術展」登陸德國寶馬中心
    「數字時代的仿像:黃建成藝術展」於德國柏林寶馬展示中心拉開帷幕「數字時代的仿像:黃建成藝術展」於柏林時間9月25日19點30分在寶馬展示中心隆重開幕。柏林寶馬中心也首次為當地民眾奉上了一場旨在了解中國文化、接觸東方設計與藝術的視覺盛宴。此次藝術展由中央美術學院、ICAA國際藝術創意聯盟,聯合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媒體管理學院主辦,德國寶馬公司支持,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和上海新美術館協辦。出席展覽開幕的嘉賓有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文化參贊陳平,寶馬柏林公司總裁Hans Reiner Schröder,國際博物館協會德國分會副主席漢克爾等。
  • 北京首屆亞洲數字藝術展拉開帷幕
    本次展覽由四大版塊組成亞洲數字藝術主題展文化+科技展視聽藝術展亞洲數字藝術大會這是在數字藝術領域首次以「亞洲」為主題的大型藝術展覽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位藝術家的數字藝術作品黃心健的作品在國際畫廊、美術館、藝術展及電視節目展出,包括北美館、國美館、上海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紐約MOMA、丹麥Louisiana美術館、奧地利林茲、北京798、韓國仁寺洞藝術中心、康乃爾強森美術館、紐約布萊斯畫廊、阿根廷404國際電子藝術節等。
  • 藝術VS科技 當達文西遇上圖靈——第58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國...
    其中,優秀企業代表小火柴智能科技總經理徐曉雲針對威尼斯博物館改造項目提出了獨到設想,「在藝術的環境中融入新媒體的手段,將博物館打造成有趣的沉浸式空間,活化老建築。結合高端的聲學、視覺設計,打造最佳的視聽盛宴,呈現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展示空間。」她表示,在國內他們擁有一支基於新媒體時代下的數字創意科技團隊,致力打造時代新IP。他們集結了國內頂級的團隊,立志為客戶提供智能科技最佳解決方案。同時他們集結了國內頂級的創意團隊,用科技的力量將文化創意融入其中,在保留傳統元素的基礎上,利用科技手段完美呈現聲光電,為傳統的視聽體驗迭代升級。
  • 廈門國際遊艇匯當代藝術展——高孝午​
    聯展 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展     北京2003年奧林匹克體育與藝術大獎賽     北京2005年「第一屆中國國際動漫藝術節國內外原創特展」     杭州2005年「迷幻天地」中法當代藝術聯展     上海2005年「藝術與行為的碰撞」中美當代藝術聯展     上海
  • 巴蜀之光——國際公共數碼藝術展暨英國流明數碼藝術大獎中國成都...
    展覽海報2018年11月3日,「巴蜀之光——國際公共數碼藝術展,暨英國流明數碼藝術全球展覽·中國成都特展」在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舉辦,本次展覽由成都市興光華城市建設有限公司委託國際數碼藝術獎項-Lumen Prize亞洲區代表藝由(上海)文化發展文化有限公司策劃。
  • 《時空書寫:中國抽象藝術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時空書寫:抽象藝術在中國」展覽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由李旭策展,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天津、重慶、深圳等地的28位中國藝術家,參展作品66組,共計174件,涵蓋了水墨、油畫、雕塑、裝置、攝影和錄像等各類表現方式。
  • 抽象藝術家劉剛:科技奇點已經到來,加密藝術打破傳統邊界
    劉剛出生於1965年,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五工作室主任,中央美術學院國際學院院長,是中國最早從事純抽象繪畫創作的藝術家之一,致力於抽象藝術的創作和教學。左四為劉剛老師8月29日,劉剛老師開始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最新個展「共有秩序」。
  • ADAE2020|他們從藝術中來,到藝術中去
    如今的藝術市場,早已不是單純依靠技術或思想爭取社會影響力與觀眾緣,而是通過不斷地社交與活動,依靠跨界嘗試多種表現形式,藉助新興技術以最大的可能吸引著大眾視野。在亞洲數字藝術展的藝術舞臺上,國際藝術泰鬥、頂級雙年展新銳翹楚、95後青年藝術家、國內科技藝術團隊攜手共同創造了這樣一場藝術盛會。
  • 「奇點」何時到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20 世紀 90 年代初,「奇點」(Singularity)一詞被美國計算機專家和科幻作家弗諾·文奇引述,並進行了「改造」,用來描述那種無情的、飛速前進的科技發展最終將達到的一種臨界聚集狀態。  他認為,人工智慧、人類生物改良或腦機接口這樣一些由超人類智能驅動的進步極其迅速,很可能會引發奇點來臨。
  • 「離經叛道藝術家」張贏羽 —— 中國原創科幻數字藝術出海先行者
    (本報導內容節選並翻譯自《倫敦日報》:科幻數字藝術家張贏羽個人藝術專訪)從「海歸插畫家」到「藝術出海創業者」「後疫情時代」藝術圈兒有一位來自中國的90後青年藝術家用他的
  • 美麗中國 美麗英國—「中英黃金時代」中國藝術展舉行
    人民網倫敦9月27日電(記者許立群)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9月24日至10月10日,《美麗中國 美麗英國 —— 「中英黃金時代」中國藝術展》系列活動在英國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人民畫報社、威斯敏斯特市政府、英國文化學院、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廳等機構聯合主辦,北京大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北京博聲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英國佳德無限藝文有限公司、查寧閣圖書館、中國企業家攝影學會、國際攝影師聯盟、美好生活讀書會、英中攝影協會等機構聯合承辦,英國河北會、倫敦明愛學院、英國旅英文化學會、中英武術協會等機構協辦。
  • 科技前沿新知講座活動《亦莊學院》20日開講 天文物理學家張雙南趣...
    為提升亦莊新城區域文化品牌知名度,為經開區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營造火熱文化氛圍,打造屬於亦莊新城的品牌活動,更好服務亦莊新城眾多高科技企業、海量高端人才,北京經濟開發區推出了大型科技前沿新知系列講座活動《亦莊學院》。
  • 北京值得去的藝術展覽館 王府中環必打卡的沉浸式藝術展
    各大藝術展覽館等你光臨。藝術展覽館是不分年齡、性別,不管你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黨,都能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的好去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北京最值得去的藝術展覽館。在在藝術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巨型充氣娃娃,照看著這片藝術展的樂土。除了沉浸式的體驗瀏覽區域,在王府中環的3樓還有HELLO SUPER LAND水果站。水果站有著Jolly Apple,代表著關懷,它教會大家獲得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如果你喜歡互動體驗,也可以到王府中環的地下一層,去嘗試自己繪製葫蘆。
  • 《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這次真的出圈了
    《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應用Mixed reality(混合現實)、Sentimental(多感)、Digital Twins(實景世界數位化)、Interactive art(交互藝術)等技術手段打造而成了集航天知識科普、創意美學時尚打卡、沉浸式互動娛樂為一體的航天科普藝術展。自《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自開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 「致敬大師」小畫家國際藝術展(法國巴黎)
    【展覽主題】:「致敬大師」小畫家國際藝術展(法國巴黎) 【展覽時間】:2020年3月6日—8日 【主辦機構】:法國AECFC法中文化交流協會 【出品機構】:LPGA小畫家環球國際藝術展
  • 《科學24小時》 - 「奇點」何時到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20 世紀 90 年代初,「奇點」(Singularity)一詞被美國計算機專家和科幻作家弗諾·文奇引述,並進行了「改造」,用來描述那種無情的、飛速前進的科技發展最終將達到的一種臨界聚集狀態。  他認為,人工智慧、人類生物改良或腦機接口這樣一些由超人類智能驅動的進步極其迅速,很可能會引發奇點來臨。
  • 2020騰雲峰會中「流動的邊界」藝術科技展舉行
    本次峰會由騰訊社會研究中心主辦,10餘位來自文化藝術與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與200多位場內嘉賓,以及世界各地觀看網絡直播的觀眾一起,就「科技將如何重構新連接,催生數字文化新表達,幫助人類開啟新旅程」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跨界探討。
  • Soul靈境藝術展火熱開展,這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
    > 有趣的靈魂自由引力 魔都網紅地標TX-淮海 Soul APP首度攜手國際頂級藝術家 11月14日正式迎來重量級藝術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