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老虎的市場價格可達20萬美元,但廣西桂林一家養殖業老闆卻因為老虎養得太多而犯愁。在國內老虎貿易的禁令下,他已從當年的億萬富翁淪為現在的億萬「負翁」。
「它們吃了睡、睡了吃,比我幸福。」今年3月的一天,桂林雄森熊虎山莊老闆周偉森在他的虎園中轉悠。他看著幾隻打盹的老虎,不無羨慕之意。
昔日億萬富豪周偉森把家底都投入了虎口
周偉森要操心的事太多了。為了應對山莊的財務危機,他在3年前就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今年3月底,他還攜同黑龍江海林縣中國橫道河子貓科動物繁育中心負責人在京召集國內外媒體,為其生產的「補骨酒」辯白。他在會上稱,酒中所含虎骨成分已由獅骨替代,絕不存在虎骨一說。
其實媒體質疑其所生產的補骨酒含虎骨成分是去年初的事,很難解釋他為什麼要在現在出面澄清。據他稱,是因為他和黑龍江那家老虎保護和繁殖基地負責人很難碰上頭。
在會上,他和黑龍江那家企業的負責人都為養虎而叫苦不迭。
據周稱,山莊50萬平方米的土地和上面的所有建築已全部抵押給銀行,2004年還款時限已到,山莊的固定資產已名歸銀行帳下。如果不是這裡住著上千隻老虎需要專業看管,他可能早已回到300公裡外的老家——廣西平南縣,幹回養鴨本業。
在從桂林兩江機場到桂林市區途中,很容易就可看見周偉森那高大氣派的山莊。山莊緊鄰機場收費站,兩個十餘米高的熊虎雕像分立大門兩側。
「原則上說,這個山莊已不屬於我了。」45歲的周偉森說,「都叫老虎給吃光了。」 說話時,他一根接一根地吸著煙。
據熊虎山莊的宣傳材料顯示,周偉森已累計投入熊虎山莊3.6億元人民幣。但現在,除了負債,他一無所有。
當初周偉森選擇養虎發家的時候,國家並沒有出臺禁止虎及虎製品貿易的法規。法規出臺後,這個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水平的老闆才明白了「騎虎難下」這個成語的含義——虎殺不得,放也不得,熊虎山莊的門票收入根本無法供養1300多隻老虎,這些老虎每天就要吃掉4噸到 5噸的肉類食品。
今年年初,湖南衛視採訪了這個「被老虎吃窮了的富豪」,最後還給了他3000元出鏡費。拿著這點出鏡費,周偉森這個昔日的億萬富豪說自己心裡很不是滋味。
「養虎可以賺大錢」
周偉森稱自己是因養殖業起家,又因養殖業「落魄」。他出生在廣西平南縣,小學三年級因家貧而被迫輟學。之後,他一直以養鴨為生。
他的家鄉山嶺縱橫,常有野蛇出沒,而毗鄰的廣東香港一帶又有食蛇習俗,他慢慢掌握捕蛇本領,然後把抓來的蛇販到廣東,收益居然超過養鴨。
積累了一些養蛇經驗後,1986年,周偉森改行養蛇,當年就養了50萬條各色蛇類。同時也飼養當時奇貨可居的水魚。
1988年,國家出臺了野生動物保護法,鼓勵個人和集體馴養野生保護動物。周偉森從小養成的商業直覺告訴他,養虎可以賺大錢。
出於商人的考慮,他了解到,老虎的藥用功能遠超過異蛇,而東南亞一帶華人對虎製品、藥品有超乎尋常的迷戀。於是,他開始從各地動物園引進12只老虎,嘗試豢養。
但老虎有著龐大的胃口,一隻虎一年就要吃掉3萬多元的夥食,這讓周偉森有些吃不消。這時,他的兩個海外打拼多年的叔叔返鄉尋親,由於叔叔們都膝下無子,這次回鄉主要目的是尋找繼承人,勤快活泛的周偉森成為不二人選。
兩個叔叔拿出2.5億元人民幣讓周偉森在老家建一座酒店——他們看好廣西的旅遊產業。周偉森則利用建酒店剩餘的錢,繼續著養虎事業。他四處又購置70多隻老虎,又從各地動物園挖到幾名飼養專家。
1993年,周偉森向廣西林業廳提出申請,請求批准建立一個專門飼養以老虎為主的瀕危野生動物科研發展基地。鑑於他在養虎方面的業績,林業廳特批了他的請求。
但就在當年,由於中國野生虎已不足100只,國家有關部門發布《關於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通知取締「虎骨的一切貿易活動」,禁止虎骨入藥。全國原標有虎骨成分的中成藥標識上,「虎骨」二字瞬間消失。這個文件關閉了利用老虎進行商業開發的大門。
當時,周偉森錯誤地以為,這個「通知」可能只是一陣風,不會執行多長時間。因為1988年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寫明,對野生動物可以「積極馴養繁殖」,並「合理開發利用」,而「通知」的這個規定與法律相悖。
因此,周偉森並未在意這條規定。即然老虎不能藥用,他就先利用老虎來讓人旅遊觀賞,再靜候政府對老虎利用的解禁。
在周偉森叔叔的支持下,1997年,周偉森投資了3億元,將養虎基地從平南遷到桂林,同時又增添一些黑熊、獅子及各種珍稀禽類。很快,這個熊虎山莊成為桂林的重要景點之一,門票賣到80元一張。
頭三年,周偉森的日子還過得將就。1997年山莊遊客門票收入2300多萬元,當時周偉森有500多隻老虎,飼養、人工,一年大致開銷2000多萬元,山莊基本維持收支平衡。
從2000年開始,山莊的老虎數量達到900頭後,周偉森的經濟開始捉襟見肘。他不得不給老虎節育,控制繁殖,以緩解經濟壓力。當年7月,周偉森還向廣西林業廳申請在桂林貓兒山放歸10只華南虎。但廣西林業廳擔心虎會傷人,申請未獲批准。
虎口難填
2002年,山莊的老虎進入繁殖高峰期,僅上半年,山莊就有168只小老虎出生。為保護虎種基因多樣性,周偉森不得不讓每隻成年母虎生產一胎。
周偉森想著各種方法維持生計。比如把幾百隻老虎出租到全國各地的動物園去「打工」,為幼虎賺點奶粉錢,同時也可以騰出點空間給幼虎居住。
他還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下屬的酒業公司,專門生產「補骨酒」。正是這種酒引發了媒體的質疑——熊虎山莊有用虎骨製酒的嫌疑,山莊屬下公司的產品雖沒有直接以「虎」命名,但假以「補骨酒」、「護骨酒」等名號。去年3月,本報也曾發表一篇名為《獅骨作秀?虎骨製造?「補骨酒」疑雲》的文章。
在媒體群起質疑之時,周偉森早已陷入了經濟困境。熊虎山莊在2000年虧損1000萬元後,2001年又虧1200萬元,2002年再虧1500萬元。據周偉森說,到了2003年,SARS爆發,引起人們對野生動物的恐懼,熊虎山莊的門票收入直線下降,當年虧損額激增到3000多萬元。
萬般無奈的周偉森不得不向桂林市林業局打報告,想把全部老虎贈予國家。
但國家也供養不起從不吃素的老虎。當時,許多動物園都放棄了對老虎的繁育,國家在一無養虎專項資金、二無場地放養的情況下,又怎能接受周偉森的捐贈呢?
從2000年開始,周偉森開始變賣家底。價值2000多萬元的運輸船隊,他賣了1300萬元,投入3000萬元建的酒店,賣了2400萬元,還有一家汽車修理廠以900萬元賤價處理。他的三部豪車——兩輛奔馳、一輛林肯也折價100萬元揮淚甩賣。現在他出入乘坐的是一輛價值十多萬元的灰色江淮乘用車。
據周偉森說,這些家底都變成「肉飼料」送入了虎口。
2003年底,周偉森孤注一擲,以熊虎山莊地皮、不動產向銀行抵押貸款5500萬元。到了還款期限,周偉森的經濟狀況並未好轉。由於銀行考慮到收回土地房產會傷害野生動物,並且沒人願意跳進這個「只進不出的虎口」,,周偉森不得不在山莊裡繼續過著一籌莫展的日子。
「1300多隻老虎,放了不行,殺了不行,餓死了也犯法,你說該怎麼辦?」周偉森問記者。
桂林林業局副局長謝華文表示很同情這樣的民營企業家,他在電話裡對記者說,虎骨入藥試點應在這裡有所突破,把虎骨利用起來以緩解周偉森的經濟壓力。此外,財政部也應給予經費扶持,同時還可以採取向社會募捐的方式。
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前的3月24日,周偉森剛從南非歸來。在南非的大象保護區,他找到了支持「以虎養虎」的可行性事例。「那裡就是以象養象,國際公約中允許飼養者每年獵取一定數量的大象,用作象牙貿易。」他說。
當天上午,熊虎山莊遊客稀少,一上午只接待了一個10人左右的「韓國團隊」。「SARS過後,遊客少多了,由於沒錢投入新項目,遊客更加稀少。」周偉森說。
桂林的天氣十有九陰,山莊裡鐵絲虎籠鏽跡斑斑。政府在2003年曾給周偉森撥款750萬元用於園舍維修。這一天,有兩個工人正在修補虎籠。「再不修老虎會跑出來了。」
山莊中每個不到十平方米的虎舍中,通常擠著6到8只老虎,周偉森說:「1300只老虎至少要1000個欄舍,現在只有400個,所以老虎們經常打架,死傷很多。一山難容二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