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情寄滄海濟南92名逝者魂歸大海

2020-11-26 濟南時報
  

通訊員供圖
  大海無言,深植厚愛。10月11日,濟南市第二殯儀館第八屆海葬活動圓滿結束。此次活動有92個家庭、201名家屬參加,讓92具親人靈骨撒向大海,回歸自然。
  濟南市第二殯儀館在市民政局統一安排下,按照民政部提出的「積極推廣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葬法,鼓勵倡導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動綠色殯葬」的要求,自2013年始,常態化開展海葬活動。截至目前,共為千餘靈骨舉行海葬儀式,為倡導綠色環保、生態節地、文明節儉的安葬方式做出了積極貢獻,不僅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也把更多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留給子孫後代。
  濟南市第二殯儀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秋季海葬活動較以往更具歷史意義,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為滿足廣大市民移風易俗、慰藉哀思需求組織此次活動,是「疫」往無前堅定落實移風易俗,推進殯葬改革的實際行動。
  如今,「生態殯葬,回歸自然」的理念已成為敬畏生命的最高表達方式,參加此次海葬活動家庭創該館歷史新高。今後,濟南市第二殯儀館將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安葬需求,在每年的5月、10月份常態化組織青島海葬活動。
  (新時報記者趙璐 通訊員蘇建)

相關焦點

  • 64位逝者昨魂歸大海 上千老人諮詢報名海葬
    傾盆大雨下,來自全市64位逝者的親屬依次走向船舷處,把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無垠大海。從此以海為墓,寄託哀思。  沒有爆竹煙花,沒有紙屑香燭,伴著一聲悠長的汽笛和幾片潔白的菊花,家屬們雙手合十面朝大海三鞠躬,向故去的親人默默告別。  這是溫州推廣海葬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海葬。
  • 648名逝者魂歸大海!2020年廣西骨灰撒海活動在北海舉行
    簡短的儀式結束後,648具逝者骨灰由專用船隻搭載,運送到相關部門指定海域進行撒放。出於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今年骨灰撒海活動仍舊採取代撒的形式,也就是逝者家屬不隨船出海,由船上工作人員代將骨灰罈送入海中。骨灰罈由環保可降解材料製成,沉入海後不久將自動溶解,逝者將永遠長眠於大海的懷抱中。逝者家屬報名參加活動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還可獲得一定金額的補貼。
  • 今日 寄哀思 共悼逝者
    今日 寄哀思 共悼逝者 2020-04-04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向大海寄哀思——大連海葬見聞
    新華社大連4月1日電 題:心向大海寄哀思——大連海葬見聞  新華社記者白湧泉、蔡擁軍  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間。承載著對親人的思念,一朵朵鮮花漂向大海……1日上午,大連市紀念海葬20周年暨第三次海葬公祭儀式在老虎灘海洋公園遊艇碼頭廣場舉行,逝者家屬、社會各界人士近500人從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遊艇碼頭登船出海,將鮮花撒入美麗遼闊的老虎灘海域,緬懷落葬在浩瀚無垠大海的已故親人。  9時,公祭儀式開始。「今日公祭,天地共拜,親人相送,淚灑大海。浪花萬朵,獻給逝者,波濤萬裡,同悲同哀。」
  • 清明寄哀思 致敬英雄烈士 悼念每一位逝者
    清明寄哀思 致敬英雄烈士 悼念每一位逝者時至清明,心裡略感失落,道不出其中滋味,眼眶時而會有熱淚,心情久久未能平復,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才能表達對逝者的哀思,遂寫下此文,以表達對英雄的敬意,惦念逝者。清明之際,讓我們為英雄們,點一盞燈,俯身鞠躬,寄一份哀思,悼念逝者,願他們在天堂安好,願他們在天堂沒有病痛的折磨,在天堂能被善待,能被善待,英雄一切安好。有多少人想來到英雄的墓前,獻一束花,鞠一個躬,獻上自己的敬仰和哀思,可是疫情未退,很多人依然出行不便,無法實現自己的心意。
  • 始於三亞 歸於三亞,「中國畫海第一人」李海濤魂歸大海
    今年元旦前夕,老人再次來到三亞採風,並最終在這裡魂歸大海。  最後一次採風 仍在研究漁船與海浪入畫  李海濤從事海洋主題繪畫40載,走遍中國海岸線。每年都要去海洋城市居住、寫生、創作。去年12月下旬,他在夫人肖凱(為新中國海軍創始人、大將肖勁光之女)等人陪伴下,再次來到三亞。
  • [新聞眼]山東濟南 封面: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 花費昂貴 逝者...
    [新聞眼]山東濟南 封面: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 花費昂貴 逝者「復活」夢想還很遙遠 山東濟南:封面: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花費昂貴,逝者「復活」夢想還很遙遠。
  • 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 清明時節蚌埠大力倡導文明祭祀
    用鮮花替代紙錢的焚化,用絲帶寄託對逝者的無盡哀思,倡導文明祭祀。3月20日,蚌埠市民政局召開2017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市將繼續大力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切實保障祭掃安全有序。
  • 李商隱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鑑賞:本詩又名《夜雨寄內》,是一首抒情詩。「內」即內人,指詩人的妻子。今所存各本皆題為《夜雨寄北》,「北」指在北方的人,既可指妻子,又可指友人。就其內容判斷,以「寄內」之意理解還是相對貼切些,因為入梓州幕府與妻子逝世兩件事都發生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很可能是王氏逝世在前,詩人寫詩在後。因為交通閉塞,消息不通,以致如此。而且即便詩人已知妻子不在人世,作此詩緬懷,也在情理之中。前兩句通過問答與環境描寫,抒發了詩人心底的孤獨苦悶之情及對妻子的深切思念。
  • 「移風易俗」「推進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倡議書
    為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們倡議:一、婚事新辦,崇尚節儉。積極培育婚育新觀念,自覺抵制高價彩禮,不攀比鬥闊,不大操大辦,不鋪張浪費,不藉機斂財,反對低俗庸俗媚俗行為,提倡集體婚禮、植樹婚禮、旅遊結婚等新型婚禮,做到賀喜慶祝有分寸,禮尚往來有尺度,人情世故講法紀。二、喪事簡辦,厚養薄葬。
  • 《夜雨寄北》為寄友的一條內證
    劉說當為定讞,但「寄內」即寄懷妻子說一直不乏人從。(如某初中語文教材既錄題為「夜雨寄北」,又認為此詩是「一封普通的『家書』」,並解釋云:「當時詩人在巴蜀,妻子在長安,所以說『寄北』。」)其實此詩自有支持題為「寄北」(即寄友)而非「寄內」之內證,這就是「何當共剪西窗燭」一句中的「西窗」。
  • 閃電尋人|濟南92歲老人從甸柳新村走失:穿古銅色上衣,黑褲子
    今天早上六點十分左右,在濟南甸柳新村四區,一位92歲的老奶奶外出,至今未歸。據了解,老人偶爾會失憶,平時早上會圍著小區遛彎。今天出門,並沒帶現金等錢物,不知何故失聯。據家人查詢,下午2點多,疑似在山東財經學院附近出現。據猜測,老人從甸新南路離開小區,沿著二環東路往南,去往山東財經學院附近。特徵:老人白髮,古銅色上衣, 黑褲子,拄著拐棍。
  •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知道「蜉蝣」是什麼嗎
    圖片全部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私信告知刪除。】「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赤壁賦》中感嘆著人生短促無常,雖說有些許悲觀意味,卻也能啟迪我們珍惜眼前,不負韶華。「蜉蝣」此處的出現,是很多人與之的初次相識,從字體結構來看,顯然這應是一種昆蟲,不過相比於蒼蠅、蚊子之流,「蜉蝣」二字更覺動聽罷了。
  • 有「蝴蝶」飛過滄海
    《時間的螺旋》 (英)海倫·斯凱爾斯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胡豔麗古希臘愛與美之女神阿佛洛狄忒,腳踩閃耀著珍珠光澤的貝殼,從大海中升起;半神特裡同,自身雖無過硬的本領,但他只要吹響手中的大海螺貝殼,就可以號令四海。
  • 濟南陵園網:濟南地區安葬需要做好的六件事
    在濟南地區,安葬有什麼風俗講究?小編為您總結一下。1.提前為逝者選定安葬吉日。2.落葬前,在墓穴內焚燒少量黃紙暖穴。濟南安葬習俗3.鋪金布於石穴底層,按朝南或朝西坐向,小心安放骨灰盒,在骨灰盒上鋪上銀布,再覆蓋紅布,頂上擺放玉佩和銅錢
  • 汕尾:深入推進移風易俗 群眾幸福感倍增
    針對群眾反映最強烈的不良風氣,汕尾市提出了辦席不鋪張、禮金不攀比、彩禮不收受、宴請不跟風、喪葬不迷信、爆竹不燃放、低俗不參與、費用不強攤等移風易俗八項重點工作,定期下發《汕尾市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指引》,科學指導各試點村(社區)紮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喪葬不迷信"讓甲子鎮有了非常大的變化。甲子鎮下轄15個村(居)委會,其中14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
  • 把牢黨建引領「施力點」有力推進「移風易俗」
    四川新聞網瀘州7月8日訊(王方)藍田街道積極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扣「鄉風文明」重點要求,大力引導黨員幹部和群眾開展移風易俗,更新思想觀念,革除陳規陋習,弘揚時代新風。廣泛動員,形成氛圍。街道黨工委組織開展「倡導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促進鄉風文明,共建和諧社會」等宣傳活動;印發《移風易俗倡議書》1000多份;依託農民夜校、社區夜校、大喇叭等宣傳平臺,組織宣講20餘場次,累計聽眾超過1000多人次,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加強領導,推動自治。堅持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手段,鼓勵基層自治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