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螺旋》 (英)海倫·斯凱爾斯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胡豔麗
古希臘愛與美之女神阿佛洛狄忒,腳踩閃耀著珍珠光澤的貝殼,從大海中升起;半神特裡同,自身雖無過硬的本領,但他只要吹響手中的大海螺貝殼,就可以號令四海。在《時間的螺旋》中,英國海洋生物學家、劍橋大學教授海倫·斯凱爾斯,講述了一段段貝殼在海洋世界以及在與人類文明交織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全書以貝殼為切入點,勾勒出貝殼在人類千年文明史中穿行的痕跡。
從舊石器時代起,貝殼的命運就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交織在了一起,從美食、貨幣、工藝品,到啟發數學家和藝術家的靈感,直至又成為醫學界的寵兒,為人們提供各種藥物,攻克疑難雜症。當然,從軟體動物的角度而言,不與人類發生交集,將是最美好的事,但事與願違,人類越強大,它們越無處可避。
在海邊遊客的手中,貝殼是來自大海的禮物,是有著美麗螺紋的藝術品,但就貝殼的原生主人而言,貝殼除了是庇護所,是家、是房子之外,它還是有著1001種功能的強大工具,比如挖掘機、光源、懸浮腔室、鑽孔機等。大法螺把堅硬的貝殼當作攻城槌,以敲碎其他軟體動物的外殼;一隻不起眼的衲螺可以用長吻末端的鋒利牙齒在電鰩腹部咬出一個口,然後吸食其鮮血。軟體動物中同樣也有嗜血的猛獸。
在軟體動物中,還有一些如夢幻的使者,比如海蝴蝶、海天使、女神蛤、「小飛象」「海燕」「西班牙舞娘」等。海天使通體透明,無殼,有著火紅的心臟,在水中可以快速遊動;海蝴蝶尚有螺旋狀的殼,兩隻附足進化成了翅膀的模樣,幫助它們在大海中翩然「飛翔」。可以說,「蝴蝶」飛過滄海,並非傳說。
在古希臘神話中,伊阿宋和他的水手乘「阿爾戈」號去尋找金羊毛,1520年,亨利八世與法國國王在「金縷地」會面,現場就裝飾著由「海絲」製成的家族徽章和旗幟。早期,人們相傳這些神奇的「海絲」來自大海中的水羊,但事實上,大海之中並沒有長著腳蹼猶如羊的動物,「海絲」的真正來源是一種軟體動物,叫尖角江珧蛤。它們大的長達一米,會從貝殼中伸出一簇簇有粘力的絲線把自己固定在海床上。這些源自江珧蛤的足絲就是「海洋絲綢」的來源。需要注意的是,海絲是難以形成產業的,江珧蛤這種亟待保護的動物棲息地正面臨著各種威脅,而且沒有證據表明江珧蛤的足絲是可以反覆採集的,編織一隻海絲手套要犧牲150隻江珧蛤的性命,它們本可以生存20年。作者以悲憫之心、浪漫之筆,為海洋中的軟體動物寫下一段段生命華章。
人類科學的發展無堅不摧,曾經在深海中悠然避世的隱者,如今被一一發現、曝光、食用、加工成工藝品、藥物,而後數量銳減,有些物種面臨消失。有蝴蝶飛過滄海,是大海之幸;有軟體動物,製造豐富的海洋生態,其實也是人類之幸。在厄運還未完全降臨之前,我們有必要為保持人類和海洋的幸運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