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作為這個地球的主宰,他的命運將會怎麼樣?為了研究這個事情,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美國著名的動物行為學家「John B. Calhoun」就用老鼠做了一個模擬實驗,來模擬人類的未來,結果他的實驗結果在當時引起不小的社會恐慌。
ohn B. Calhoun教授在美國馬裡蘭州租下一個農場的倉庫,然後在裡面建了一個長和寬各2.5米,高1.5米左右的一個盒子,然後他把這個盒子裡面分成了16個扇形區域,每個扇形區域也配有飲水機,食物投放器,然後在牆壁上搭上老鼠窩,這個區域總共放置了256個老鼠窩,每個老鼠窩可以容納15隻老鼠舒適的居住在裡面,所以在理論上這個區域最多可以居住到4000隻老鼠,那麼所有的飲水機可以提供6000隻老鼠的飲水,食物投放器可以提供9000隻老鼠的食物,所以這個區域對於老鼠來說,只要數量不超過4000隻就可以的舒適的生活,而且他們為這個環境配備了良好的空調,能夠保證溫度和通風,而且有人嚴格把守,保證沒有老鼠的天敵會進入這個區域。這樣做就是為了排除外部環境對老鼠生活的影響,john B. Calhoun教授想在沒有任何不利的外部條件的情況下,看看究竟能發展什麼樣子?
一切準備完畢後,他們挑選了非常健康年輕的4隻公老鼠和4隻母老鼠,放入實驗的盒子,那麼這個環境對8隻老鼠來說完全是天堂一樣的存在,而這個天堂就叫25號宇宙。
實驗在1968年7月9日正式開始,將8隻老鼠送入了天堂生活,這裡有無盡的糧食和水,也有無盡的居住空間,很快在實驗開始三月後,第一窩小老鼠誕生了,小老鼠出生之後他們也有很多的食物,老鼠的數量迅速增長,起初的一年內,每個月的老鼠數量都會幾何倍增長,但是他們很快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他們事先將實驗區域平均分成了16個區域,老師也是有領地意識, 就是他們會佔領地盤,他們發現不同的扇形區域內出生的老鼠數量差距非常大,按照統計250天之內多的區域內出生了111隻老鼠,而少的只出生了13隻,老鼠的世界也誕生出了超級大的家族和特別小的家族。雖然小的家族不愁吃喝,但是大的家族會不斷地擴張自己的領地,然後去搶奪更多的生殖權,母老鼠會更多的想和強大的家族的公老鼠結合,然後他們就會越來越強大,而小家族就會漸漸的沒落,消失,其實這個就是一種階級的產生。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我們現在的世界存在非常嚴重的貧富差距,其實如果從今天開始把社會上所有的財富平均分配到每個人手裡,很快的很再次產生貧富差距,都是有個體差異造成的,這個就想25號宇宙實驗所表現得一樣,只不過老鼠得這個環境裡,他們是夠吃夠住的,所以就好像錢是一直保持均等,但是也有個體差異造成,弱的老鼠漸漸的要消失,而強大老鼠家族的老師越來越強大,領地也越來越大。
所以說只要有社會的存在財富的不均衡就是一種必然,實驗進入10個月後,老鼠數量也達到了620隻,但是老鼠的增長速度開始減緩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老鼠的行為也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通常老鼠都是單獨行動的,他們要獨自尋找吃的,然而找到食物後自己在那裡吃,但是從老鼠數量增長的速度減緩之後,老鼠開始集體行動,他們不在一個出去尋找吃的,一定要和別人在一起,吃東西也要和別人在一起,甚至表現出非常害怕單獨行動,John B. Calhoun認為他們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是因為他們產生了一種極度的「社交渴望」,就是說不缺吃不缺穿的環境時間長了,人們就會對社交產生極度的渴望。
然後又過了8個月,整個實驗進行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老鼠的數量達到了最多的2200隻,從那之後老鼠的數量就開始下滑,在食物、水、居住空間充足,也沒有任何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他們就不再生育了。而且不僅僅是不再繁殖的問題,老鼠的心裡也產生了嚴重的問題。
此時老鼠也分成了四類
第一類:數量非常多的非統治階級的公老鼠,也就是老鼠中的男老百姓,這些老鼠開始大量聚集到整個實驗場地的中心,通常老鼠是不到這個區域去的,因為這個中心的部分是所有地盤的交界處,在這個地方是比較容易發生紛爭,而且什麼也沒有,但是這些無所事事的公老鼠,就紛紛聚集到這個地方趴著不動,梳理自己皮毛,然後就在那裡睡覺,睡醒之後就到邊上吃東西喝水,然後繼續回來梳理皮毛睡覺,而且他們對其他個體完全沒有興趣,不和其他任何人進行交流,只是靜靜地呆在那裡發呆梳理皮毛或者發呆,但是這種發呆有點恐怖,就是如果一旦有其他的老鼠打擾他,他就會瘋狂地攻擊那隻老鼠,咬他,而更奇怪的是被咬得那隻老鼠就會躺在地上不動,任由對方咬它,也不逃跑等他咬了一會,把它咬得渾身是傷之後,這隻老鼠就回來繼續趴著,而被咬得老鼠爬起來之後,找到一個地方趴著不動,這個被咬得老師也不總是受害者,他趴著不動,但是又其他老鼠打擾它,它也會成為攻擊者。這個場地老鼠就明顯兩極化,有些老鼠他每天不動,每天就是梳毛,吃飯,睡覺,變得非常漂亮,John B. Calhoun將這些老鼠叫做「美麗的人」,而有些老鼠經常被咬得渾身是傷,按著John B. Calhoun的說法,這些老鼠變得非常木,沒有生活得到動力,而且充滿了隱形的暴力
第二類:沒有哺育得母老鼠,也就是老百姓得女老鼠,此類母老鼠表現跟第一類得老鼠非常類似,他們對生活沒有什麼動力,然後也不交流,非常木訥,每天就是給自己梳毛,然後就出現一些很漂亮的母老鼠,但是他們不會像公老鼠一樣聚集中心位置,而是躲在窩裡,她們都藏在窩裡,也不跟人交流,而且這些母老鼠也不會相互攻擊,就算有人打擾她,她也不會進行攻擊,而且他們都表現得特別自戀,他們對異性是完全沒有興趣的,甚至會遠離異性,有異性靠近他們,他們就會攻擊對方,排斥異性。
第三類:統治階級的公老鼠,這些公老鼠是地盤的守護者,這些處於統治地位的公老鼠也開始漸漸對生活失去興趣,並且逐步失去地盤意識,他們不再保護自己的領地,而是像其他普通公老鼠一樣也找個地方睡覺,
第四類:這類是問題最嚴重的,正在哺育的母老鼠,他們原先是統治階級這些公老鼠身邊的生育能力非常強的一些母老鼠,由於統治階級的這些公老鼠保護地盤的意識淡出,這些母老鼠就變成地盤守護者,她們開始攻擊那些侵入他們地盤的老鼠,而且他們的攻擊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開始攻擊自己的孩子,至此同時這些母老鼠生理周期也出現了嚴重得問題,他們不再能夠懷孕,他們發現有些母老鼠懷孕了,懷孕之後他們會把她自己消化掉,就從身體生理的角度抑制自己生出小老鼠,那麼即使生育了小老鼠,他們也不會去養育他們,就將其遺棄,被遺棄得小老鼠就會被其他得老鼠吃掉,即使有充足得食物也會出現老鼠吃老鼠得情況,到最後事情發展得越來越嚴重,就是老鼠之間得互相攻擊,也會變成互相吃,整個區域內出現了很多沒有性別意識得老鼠,他們會在發情期任意的向任何年齡,任何性別的老鼠求偶,一旦求偶不成就會瘋狂撕咬對方,變的非常暴力。
整個實驗進行不到兩年半的時候,就已經沒有老鼠懷孕了,從那之後只有老鼠死亡,所以整個老鼠的數量迅速下滑,當整個實驗進行到1780天,也就是不到5年的時間,隨著最後一隻公老鼠的死亡整個實驗徹底結束,25號宇宙徹底滅亡。
25號宇宙為什麼會滅亡,John B. Calhoun認為是「行為沉淪」,這個詞就是John B. Calhoun發明的,就是說當一個物種在一個限定的範圍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的社會裡面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沉淪現象,進而造成這種物種的不可逆的毀減,這種沉淪和毀減都是不可逆的,中途你想做點什麼努力改變都是不沒有可能性的,一旦發生就會毀減。
那就是是什麼原因產生了這種沉淪,John B. Calhoun認為認為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密度」,而這個密度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上的「人口密度」,我們理解的人口密度是說每平方公裡多少人,他說的這個密度是指「社交密度」,他認為當人的社交密度過大,人就無法控制自己的社交範圍,無法控制自己的社交時間和空間的時候,人就會出現行為的沉淪,也就是當人沒有私人空間和時間的時候就會出現行為沉淪。
除了社交密度過大之外,還有一個因素也促進了行為沉淪的產生,就是這個天堂,在這個天堂的環境裡,老鼠毫無壓力,他們不用擔心吃的,不用擔心住的,所以他們不需要親情,友情和愛情。在天堂裡沒有危險,你就不需要父母保護,不需要父母,父母同樣也不需要孩子,你不需要幫助別人,別人也不需要幫助你,你也不需要朋友,所以親情、友情、愛情完全是不需要的,這種無感情的狀態持續時間長了之後,人就會變得木訥,而且就會變得有暴力傾向,就像一些老實人,你看平常不說話,但是一旦惹怒對方,比誰都兇狠。
這種無感情狀態還會引發一個問題就是「自戀」,就是大家不再關心別人,只關心自己,打扮也只是為了自己打扮,並不是為了吸引異性,這個物種就要減絕了。因為人的本能就是吸引異性,但是如果你打扮純粹只是為了個人滿足,自己欣賞自己,只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那就很危險。而且這種自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就可以蔑視生命,蔑視其他一切和他沒有關係的東西。這就是最後出現老鼠吃老鼠的情況,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了生命的概念。
在生活在天堂裡的東西,生活時間長了之後就會產生一個疑問,我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沒有什麼意義,你什麼都沒有的話,你就會努力而奮鬥,會想獲得一切,但是你一切都有的時候,你就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奮鬥,你就覺得生活完全沒有意義。對於一個物種來說,有不滿,有追求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滿足就意味著毀減,所以真正幸福的人,就是在追求的人,在得到它的路上很幸福的,你活得他的過程是幸福的,一旦擁有,幸福就破減了。
真正引發沉淪有兩個條件,一個就是「密度」一個就是「天堂」,這個同時具備的時候就一定會引發行為沉淪,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人類還沒有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