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石斑魚身形肥碩,魚口比例較大,身披小櫛鱗,有些種類魚鱗藏於皮下,背鰭和胸鰭普遍十分發達,尾鰭呈扇形或月牙形。石斑魚種類繁多,而且身型相似,區分依賴體表顏色和斑紋的差異,但石斑魚的體色多變,同一個種不同育齡以及在不同環境中體色變化都很大。
成年褐點石斑魚。圖片:arkive.org
有些石斑魚體長超過一米,體重達百公斤以上。比如褐點石斑魚(E.fuscoguttatus)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老虎斑」,體長可達1.2米,老虎斑肉質鮮美,是一種很有價值的食用魚,不過市場上的規格通常也就幾公斤重。
濃湯老虎斑。圖片:huitu.com
「龍躉[dǔn]石斑」的名聲可能是更響亮,其實龍躉也是個統稱,它們的共同點是體型巨大並且魚鱗被魚皮所覆蓋。比如黑斑石斑魚(E. tukula),又叫金錢龍躉,英文名叫Potato cod。外形彪悍,體長可達2米。人們把老虎斑和龍躉進行雜交,培育出了龍虎石斑和珍珠龍躉。
黑斑石斑魚。圖片:flickr.com
龍躉中最大的種鞍帶石斑魚(E. lanceolatus)又叫花尾龍躉、龍膽石斑,英文名Giant grouper。體型非常巨大,通常棲息在珊瑚區的洞穴及溝壑中,能以小型鯊魚和海龜為食。
成年的鞍帶石斑魚。圖片:arkive.org
鞍帶石斑魚是一種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曾經屬於粵菜中的高級魚種,如今已有廣泛養殖。廣州曾經漁獲過一條巨型鞍帶石斑魚,體長達2.65米,體重680斤。
近2.7米長的巨型鞍帶石斑魚。圖片:新聞圖片
石斑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它們喜歡等待獵物靠近後發起突然襲擊,捕食時它們會張開大口,利用海水的負壓產生吸力,瞬間整個吞噬而不是撕碎獵物,它們會利用咽喉裡的牙板磨碎獵物。曾經有過巨型石斑魚吞食潛水員的記錄,最終因為無法壓碎氧氣瓶而把潛水員吐出,它們有多厲害看下面的動圖你就明白了。
巨型石斑吞噬一條一米多長的鯊魚
石斑魚通常單獨棲息,生活的範圍也較小,除極少數種類外,一般不會長距離洄遊。石斑魚棲息水深隨水溫而變化,春夏較淺,秋冬較深。石斑魚屬熱帶亞熱帶魚,脂肪含量普遍不高,但肉質極其細膩,被譽為海底雞肉。
柚皮悶龍躉頭腩。圖片:123rf.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