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2日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汙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汙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汙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畜禽糞汙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汙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汙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意見》稱,目前,我國汙水資源化利用尚處於起步階段,發展不充分,利用水平不高,與建設美麗中國的需要還存在不小差距。
為加快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促進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汙染、水生態損害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意見》要求,秉持「節水即治汙」的理念,堅持節水優先,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並且完善價格機制,加大財政金融激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意見》指出,加快推動城鎮生活汙水、工業廢水、農業農村汙水資源化利用。對於城鎮生活汙水,以現有汙水處理廠為基礎,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豐水地區結合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需求,科學合理確定汙水處理廠排放限值,以穩定達標排放為主,實施差別化分區提標改造和精準治汙。缺水地區特別是水質型缺水地區,在確保汙水穩定達標排放前提下,優先將達標排放水轉化為可利用的水資源,就近回補自然水體,推進區域汙水資源化循環利用。
對於工業廢水,開展企業用水審計、水效對標和節水改造,推進企業內部工業用水循環利用,提高重複利用率。開展工業廢水再生利用水質監測評價和用水管理,推動地方和重點用水企業搭建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智慧管理平臺。
對於農業農村汙水,要積極探索符合農村實際、低成本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技術和模式。推廣種養結合、以用促治方式,採用經濟適用的肥料化、能源化處理工藝技術促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鼓勵漁業養殖尾水循環利用。
《意見》提出,要實施汙水資源化利用重點工程。包括實施汙水收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工程、實施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工程、實施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工程、實施農業農村汙水以用促治工程、實施汙水近零排放科技創新試點工程、綜合開展汙水資源化利用試點示範。
明確推動建設汙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綜合治理體系,在重點排汙口下遊、河流入湖(海)口、支流入幹流處等關鍵節點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溼地水質淨化等工程設施,對處理達標後的排水和微汙染河水進一步淨化改善後,納入區域水資源調配管理體系,可用於區域內生態補水、工業生產和市政雜用。選擇缺水地區積極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示範。
對於農業農村汙水以用促治工程,《意見》明確,逐步建設完善農業汙水收集處理再利用設施,處理達標後實現就近灌溉回用。以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為重點,探索完善運行機制,開展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促進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到2025年全國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在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珠三角等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漁業養殖尾水的資源化利用,以池塘養殖為重點,開展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實現循環利用、達標排放。
《意見》還指出,健全汙水資源化利用體制機制,加快完善相關政策標準,推動制修訂地方水汙染物排放標準,提出差別化的汙染物排放要求和管控措施。
此外,還要加大中央財政資金對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於符合條件的汙水資源化利用建設項目。鼓勵地方設計多元化的財政性資金投入保障機制。鼓勵企業採用綠色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手段,依法合規拓寬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