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資源化利用新政深度解讀 各省份再生水利用市場空間分析!

2021-01-18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

一、前言

2021年1月4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十部門共同印發《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全面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進行了部署。

大家都知道,環保行業大部分細分領域基本都屬於強政策驅動,每一次細分領域的快速發展無不伴隨著中央對其剛性定量要求,加上這次汙水資源化涉及到我很熟的一個行業龍頭公司,所以今天就對《指導意見》進行一個深度解讀,看看汙水資源化的來龍去脈與未來趨勢。

考慮到內容比較多,整個文章分上中下三篇,今天先說(上)篇。

二、緒言

還是那句話,緒言也要看一下。

引用原文↓

汙水資源化利用是指汙水經無害化處理達到特定水質標準,作為再生水替代常規水資源,用於工業生產、市政雜用、居民生活、生態補水、農業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從汙水中提取其他資源和能源,對優化供水結構、增加水資源供給、緩解供需矛盾和減少水汙染、保障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汙水資源化利用尚處於起步階段,發展不充分,利用水平不高,與建設美麗中國的需要還存在不小差距。為加快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促進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汙染、水生態損害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解讀:

《指導意見》首先對什麼是汙水資源化、汙水資源化的用途及意義進行了說明,然後描述了我國汙水資源化的發展程度,以及下發此文的目的。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有兩個:

1、什麼是汙水資源化

生態環保行業的核心就是解決固液氣的汙染治理,其分別對應土壤修復/固廢處理、大氣治理、汙水處理,技術路徑則有三個:前端源頭減量化,中端處理無害化,後端利用資源化。我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屬於缺水國家,所以歷來注重節水——即減量化,但是經濟社會發展總是伴隨著人均用水量的上升,所以在2010年~2020年,整個水務行業基本進入無害化階段,以汙水處理普及率快速提高為代表,大量汙水處理廠建成,但現行汙水處理標準為大多為I級A,而自來水取水多為地表III及以下(地表III水質標準遠高於I級A),造成整個水循環沒有形成有效閉環,I級A也多排放於自然水體中進行自淨化,沒有對源頭節水做出更大貢獻,所以汙水資源化政策應運而生。什麼是資源化?一言以蔽之就是提標,核心問題是什麼?就是技術可行性和錢從哪兒來。整個《指導意見》關注的核心就是這幾個東西。

2、發文的主體

本次發文陣容龐大,十個部委局,還「經國務院同意」,足見其規格,不過有意思的是,大家看發文的順序,第一個發改委,這個可以理解,畢竟加快汙水資源化這個頂層設計本身就應該且只能是發改委牽頭,不過第二、第三排序是科技部、工信部,這個就比較玩味了,說明科技在汙水資源化這個事情中的重要性,然後才是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傳統大部頭,為什麼科技在汙水資源化中這麼重要?我們後文再展開。

三、總體要求

引用原文↓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城鎮、工業和農業農村等領域系統開展汙水資源化利用,以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為重點,以城鎮生活汙水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以工業利用和生態補水為主要途徑,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監督管理,開展試點示範,推動我國汙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

解讀:

前面都沒有太大的指導意義,三句話:以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為重點,以城鎮生活汙水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以工業利用和生態補水為主要途徑,說明了啥?說明項目與市場主要在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先期項目主要在城鎮生活汙水資源化利用,項目主要類型是工業利用和生態補水的汙水資源化項目。市場開發從哪兒入手,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吧。

引用原文↓

(二)基本原則。

節水優先、統籌推進。秉持「節水即治汙」的理念,堅持節水優先,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將汙水資源化利用作為節水開源的重要內容,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全面系統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工作。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根據本地水資源稟賦、水環境承載力、發展需求和經濟技術水平等因素分區分類開展汙水資源化利用工作,實施差別化措施。科學確定目標任務,合理選擇重點領域和利用途徑,實行按需定供、按用定質、按質管控。

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強化標準約束,嚴格監管考核,規範市場主體行為。完善價格機制,加大財政金融激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科技引領、試點示範。增強科技支撐,加強關鍵共性技術裝備研發,推廣普及先進適用技術工藝。開展試點示範,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汙水資源化利用模式。

解讀:

基本原則雖然看起來很虛,但能夠說清楚頂層設計的總體思路,尤其當具體事物發生衝突時,可以通過基本原則判定事物優先級,所以也是挺重要的。

節水優先、統籌推進。這個原則說明了推進汙水資源化的核心還是節水?為啥,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畢竟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1/4的基本國情,頂層肯定很清楚。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是啥?《「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方案》明確,「到2020年,全國年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23%和2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5以上」,這就是雙控,十四五大概率也要制定相應的行動方案。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說明什麼?《水利部關於非常規水源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指導意見》明確將再生水、集蓄雨水、微鹹水、海水和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源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並要求2020年力爭超過100億m,隨著《指導意見》出臺,未來估計再生水還會有更大動作。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這個完全可以理解吧,汙水資源化本就是針對缺水地區,如果像青海、西藏這類水多人稀的人均水資源大省,搞汙水資源化肯定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所以不同地方有不同原因、採用不同對策,也就順理成章了。

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政府咋引導?主要靠兩個手段,制定標準以及監管考核,《指導意見》最後的「(十三)健全法規標準」與「(十九)強化監督考核」就有具體的措施,我們後文再表。如何市場驅動?首先完善價格機制,其實就是受益者付費,然後加大財政金融激勵,財政從股、金融從債,兩個角度給予汙水資源化項目資金支持,最後是引導社會資本方投入,說明了啥?說明社會資本也是要投錢的,畢竟從長遠來看,汙水資源化將汙水變成了資源,資源是有價值的,所以可以將政府的短期投入長期費用化,而不需要政府一次全部投資,疊加社會資本方的專業運作,整體資源配置一定是更優的。

科技引領、試點示範。科技引領說明啥?說明現在的技術裝備和工藝還不成熟。試點示範說明啥?說明汙水資源化利用模式也還不具備可複製可推廣性,所以先行先試。

引用原文↓

(三)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國汙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汙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汙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畜禽糞汙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汙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汙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解讀:

重點來了,總體目標是乾貨,因為這是硬性約束,也是未來核心的市場所在,必須重點關注。目標時間2025年,基本也就是十四五規劃的結束。

第一個目標,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首先看什麼是缺水城市?缺水有兩類,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資源型就是說總量就缺,水質型是說總量不缺,但水被汙染嚴重,還有一類是工程型缺水,就是說相關供水設施建設沒跟上。坦白說,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水質型和工程型基本還是比較少的,畢竟花錢能解決的事都不是事兒,所以我們考察缺水型城市,就看資源型缺水。

(註:青海、西藏地廣人稀,人均水資源過大,圖中省略)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數據,在極度缺水線(人均水資源量≤500立方米/人)下的省份有9個,分別為天津、北京、河北、河南、寧夏、山東、上海、山西、江蘇;在重度缺水線(人均水資源量≤1000立方米/人)下有2個,分別為遼寧、安徽;在中度缺水線(人均水資源量≤2000立方米/人)下有7個,分別為湖北、甘肅、陝西、重慶、內蒙古、廣東、吉林。京津冀三兄弟表示雄霸前三,毫無懸念。

如果我們將中度缺水線以下的城市作為缺水城市(相對保守了點,輕度缺水線在3000立方米/人,這麼算的話還可以加上浙江、海南),那麼如果《指導意見》要求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我們有沒有可能了解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目前再生水利用率在什麼水平,以考察哪些地級市未來有潛在項目空間呢?

當然有,再生水利用率=再生水利用量/汙水排放量,根據住建局統計數據,把各省缺水程度(以人均水資源量為準)與再生水利用率現狀、目標進行匯總,結果如下(獨家貢獻哦):

由此可見:

1、人均缺水程度和再生水利用現狀還是有很好的關聯度的,人均水資源最豐富的廣西江西,基本沒有再生水利用,為啥?不需要嘛。津京冀三兄弟則雄踞前三名,其再生水利用率也排名前茅(第8、第1、第6),為啥?缺水嘛。

2、有幾個另類值得注意,上海再生水利用率為0?這難道是統計數據失真?(求解釋),另外雲南本身不缺水,但再生水利用率高得飛起,大概率那幾個高原湖泊(如洱海)的功勞;

3、疊加《指導意見》中的再生水利用率目標及考慮現狀指標,未來哪些地方有市場空間,就很一清二楚了,重慶、陝西、遼寧,重心中的重心,此外,天津、寧夏、安徽、湖北、甘肅、吉林也有一定的機會。

如果要再下一層,下沉到地級市,如何分析呢?以重慶為例,作為直轄市,重慶再生水利用率才0.99%,基本各個地級市等於沒有,從重慶的水資源廣域分布來看,渝西屬於缺水地區,再考慮雙城經濟圈,渝西肯定要大力發展,那毫無疑問,渝西的什麼潼南、大足、銅梁、合川等,絕對是機會多多,相關公司趕緊去掘金吧。

第二個目標,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畜禽糞汙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這個嘛,沒有定量的目標,一般就意味著沒有剛性約束,實踐中有機會,但很難有系統性機會,除非更進一步的細化目標出臺。

第三個目標,汙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說明啥,說明現行的政策和市場機制還沒有建立,建立政策和機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大家也別對汙水資源化推進速度保以太大的熱忱,畢竟前面還有個孕育的過程,個人感覺,至少一年還是需要的,2022年應該才是汙水資源化的蓬勃發展年。

中長期目標,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汙水資源化利用格局。挺有意思,沒有設置定量目標,說明政策執行者可能對這個目標比較有爭議(畢竟十部委局聯合發文,估計對這個目標也有不同聲音,無法達成一致,那乾脆就模糊點,也顯得務實),2025年我們看看有沒有可能明確2035年中期目標。

這部分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還是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大家真心要重點關注,市場和機會,都在這部分裡面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汙水資源化利用新政深度解讀(中)
    系統分析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需求,以現有汙水處理廠為基礎,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豐水地區結合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需求,科學合理確定汙水處理廠排放限值,以穩定達標排放為主,實施差別化分區提標改造和精準治汙。缺水地區特別是水質型缺水地區,在確保汙水穩定達標排放前提下,優先將達標排放水轉化為可利用的水資源,就近回補自然水體,推進區域汙水資源化循環利用。
  • 技術推送丨8項汙水資源化利用工藝匯總,汙水資源化利用,再生水...
    包括:   推動將汙水資源化關鍵技術攻關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十四五」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部署相關重點專項開展汙水資源化科技創新。   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汙水處理企業等組建汙水資源化利用創新戰略聯盟,重點突破汙水深度處理、汙泥資源化利用共性和關鍵技術裝備。
  • 汙水資源化利用——解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水企發展的重要契機
    文件提出要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汙水資源化利用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並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的發展模式。  文件明確了汙水資源化利用的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國汙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汙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汙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  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  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畜禽糞汙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 汙水資源化變革加速-水質分析儀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號)出臺,明確提出了北方城市再生水利用25%,京津冀再生水利用率35%的要求。汙水處理汙水資源化政策千呼萬喚始出來,將提升再生水利用比例。汙水資源政策經歷多次修改最終發布,市場對於本次指導意見的出臺期待已久,本次文件為我國汙水資源化利用工作指明方向,將提升汙水資源化利用比例。
  • 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號)
    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汙水資源化利用是指汙水經無害化處理達到特定水質標準,作為再生水替代常規水資源,用於工業生產、市政雜用、居民生活、生態補水、農業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從汙水中提取其他資源和能源,對優化供水結構、增加水資源供給、緩解供需矛盾和減少水汙染
  • 10部門印發指導意見 部署全面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1日訊(記者顧陽)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共同印發了《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對全面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進行了部署。
  • 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020年12月28日,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驗收會在北京工業大學水環境樓舉行。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聶祚仁院士出席驗收會,會議由北京市發改委高技術處趙英俊處長主持。
  • 深度報導:煙臺再生水利用如何破題?(圖)
    再生水利用走過的「艱難歷程」眾所周知,城市汙水通過深度處理後回用,具有水源水質水量穩定,處理技術可靠、投資和運行費用低的特點,在城市嚴重缺水的情況下,通過對汙水深度處理後回用,可以大大緩解水資源緊缺的局面,是使水資源增值的有效途徑,是城市理想的「第二水源」。
  • 十部門:到2025年汙水處理實現提標升級 京津冀再生水利用達35%以上
    提出到2025年,全國汙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汙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汙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畜禽糞汙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汙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汙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 ...生態型下沉式再生水廠集約構建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典型應用案例
    國家先進汙染防治技術目錄案例展示:生態型下沉式再生水廠集約構建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典型應用案例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生態型下沉式再生水廠集約構建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典型應用案例工藝路線汙水依次經過預處理單元技術特點採用組合模式建設下沉式汙水處理廠,實現汙水處理和資源回收,融合構建生態綜合體。適用範圍新建和改擴建的下沉式再生水廠。
  • 汙泥生物瀝浸及資源化利用技術
    簡介:汙泥生物瀝浸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是將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濃縮汙泥(含水95-98%)泵入接種有專門複合微生物的生物瀝浸反應池中,並投加少量營養物質,經曝氣處理約48h,使汙泥pH降至2~4.5,完成除臭,殺滅病原菌,脫出重金屬及大幅改善汙泥脫水性的生物處理過程。
  • 「第二水源」,城市新資源(美麗中國·關注再生水利用(上))
    「青島向技術要水、靠技術節水,加大節水科研創新,推動替代水的利用,這是大勢所趨。」青島市供水管理處副處長周廣安說。青島市區每天平均使用再生水53萬立方米再生水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記者在李村河汙水處理廠看到,生物池內布滿咖啡色絮狀漂浮物,在攪拌機的參與下,緩慢湧動。
  • 汙水資源化重磅文件發布!千億市場需求或加速釋放
    聚焦重點難點堵點,因地制宜開展再生水利用、汙泥資源化利用、回灌地下水以及氮磷等物質提取和能量資源回收等試點示範,在黃河流域地級及以上城市建設汙水資源化利用示範城市,規劃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實現再生水規模化利用。選擇典型地區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工作。通過試點示範總結成功經驗,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汙水資源化利用模式。創新汙水資源化利用服務模式,鼓勵第三方服務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 三部委發布《汙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行業 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
    前 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指導和推動汙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行業企業依法實施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和避免汙染物的產生,保護和改善環境,制定汙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以下簡稱「評價指標體系」)。
  • 國外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途徑探析
    建築廢棄物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產物,具有顯著的資源與環境特性,資源化是建築廢棄物處理的必然選擇和最佳途徑。本文通過大量的文獻梳理,以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狀為典型案例分析,分析並總結其資源化利用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以期對國內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供參考價值。
  • 久吾MCM鈦石膏資源化利用技術國際領先
    據了解,鈦石膏資源化綜合利用問題是世界性共性難題,因其具有雜質含量高,晶體粒度小、含水率高等特性,導致經煅燒後的建築石膏標稠高、強度低、色度差,沒有市場競爭力和應用前景。近年來,我國石膏製品企業、石膏科研單位及各大院校都在鈦石膏資源化利用技術上投入的大量精力,但由於研究方向基本是以成型的鈦石膏作為研究對象,雖然都能對鈦石膏提純、增白,但始終未有效改變鈦石膏本身性質,產品質量和延伸性極差,導致石膏生產和應用企業對鈦石膏產品避而遠之,沒有市場。
  • 【周觀點】新能源全壽命利用小時數政策的影響分析
    2020年1月20日,《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確定對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實施「以收定支」的補貼結算原則,按合理利用小時數核定中央財政補貼額度。2020年10月21日,《關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印發,明確各發電類型的合理利用小時數,並以全生命周期發電小時數確定補貼範圍。全生命周期發電小時數以內發電量,按照上網電價給予補貼;超出小時數,或者超出補貼年限(無論項目是否達到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都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核發綠證準許參與綠證交易。
  • 貴陽首例再生水資源利用協議籤訂
    本報訊 6月28日,貴陽市青山汙水處理廠與某房開公司就再生水利用進行現場籤約。這是貴陽首例再生水資源利用協議,標誌著貴陽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開始向建築業施工用水領域拓展。
  • 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筆者在分析餐廚垃圾特徵及闡述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技術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我國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未來的發展趨勢。為減少餐廚垃圾對環境的汙染,並充分利用其中的資源,日本於2000年頒布了《餐廚廢物再生法》,該法律規定餐廚加工業、飲食業和流通企業有義務減少餐廚廢物的排出量,且就再生利用對象飼料和肥料制定質量標準。《餐廚廢物再生法》中規定了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時的優先次序:抑制產生→再資源化(肥料>飼料>油脂等產品>沼氣)→減量。
  • 環保行業:水處理產業鏈需求有望持續提升
    事件概述:  2021年1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分析與判斷:  汙水資源化指導意見發布,明確2025年全國再生水利用率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