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水源」,城市新資源(美麗中國·關注再生水利用(上))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再生水被稱為「城市第二水源」。城市工業生產耗水量巨大,不過,很多情況下,工業用水沒必要非得達到飲用水標準,這個時候,再生水就派上了大用場。

青島是一個嚴重缺乏淡水的城市,一些工業企業還因為缺水停產過。近年來,青島通過推廣再生水設施,有針對性地生產符合企業用水需求的「精製中水」,緩解了工業用水壓力。

在山東青島李村河,汩汩清澈的水流從補水點管道中湧出,兩岸林木冒綠待發。

「管道裡流出的是再生水,現在河裡的景觀用水用上了再生水,每天使用近20萬噸。」青島首創瑞海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平告訴記者。

再生水是指生活汙水或工業廢水等經適當處理後,達到一定水質指標,可以在非飲用領域替代自來水、地表水的水源,有時也叫「中水」。再生水被稱為「城市的第二水源」,是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有效方式。

青島雖然三面環海,卻是個嚴重缺乏淡水的城市,降雨少且分布不均勻。怎麼辦?青島將眼光瞄準了再生水。「青島向技術要水、靠技術節水,加大節水科研創新,推動替代水的利用,這是大勢所趨。」青島市供水管理處副處長周廣安說。

青島市區每天平均使用再生水53萬立方米

再生水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

記者在李村河汙水處理廠看到,生物池內布滿咖啡色絮狀漂浮物,在攪拌機的參與下,緩慢湧動。

「這就是用來降解汙水中有機物的微生物,經過缺氧、厭氧、耗氧等步驟,將含有碳、氮、磷等的有機質『吃掉』,這種顏色說明狀態、活性很好」,楊平指著池子裡的「糊糊」解釋,汙廢水通過市政管道流入處理廠後,要經過粗格柵、細格柵、曝氣沉砂池等步驟進行初步沉澱,然後才是生物降解,脫氮除磷,現在廠裡還引進了新工藝,增加微生物繁殖速度,提高處理效率,確保出水穩定達標。

「降解完成後,還要再進行混合絮凝,將完成『工作』後的微生物沉澱、深度過濾掉,再消毒才能出廠。」楊平說,處理再生水的工作類似於「來料加工」,汙水進來、淨水出去。

這種生物方法主要用來處理生活汙水,對於工業廢水,企業必須自己初步處理達標後才能排出,含有重金屬離子等的廢水,必須使用化學方法,添加製劑進行淨化。

「還有一種物理方法,主要是通過過濾去除懸浮物,比如膜處理,分為超濾膜、納濾膜、反滲透技術。」周廣安說。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青島的再生水推廣就已起步,如今通過加強節水科研和技術改造,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等措施,積極實施汙水資源化,促進城市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近年來,在既有基礎上,青島對各汙水處理廠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市區一級A標準的汙水處理能力達到156萬立方米/日,同時配套建設8座再生水深度處理設施,處理規模16.9萬立方米/日,鋪設再生水主幹管道351.3公裡。另外,企業單位和居民小區共建設單體再生水利用設施56座,處理回用能力達8.6萬立方米/日。

再生水都用到了哪裡呢?據了解,目前,青島市區每天平均再生水利用量約53萬立方米,一年用量1.9億多噸,相當於4個嶗山水庫,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0%,主要用於工業冷卻和工藝、綠化、保潔、衝廁、基建、河道景觀、水源熱泵等方面。工業取水量在總取水量中所佔的比值,已由之前的60%下降到30%。

用過的工業廢水,輸到中水廠處理

趙亮勳是青島市海西熱電有限公司供熱處主任,他回憶,2015年,青島西海岸新區持續嚴重乾旱,供水形勢嚴峻。為了優先保障民用水,很多像海西熱電這樣的工業企業無奈停了幾條生產線近一個月,造成不小損失。

為破解供水緊張難題,新區加快推進全區再生水設施建設及推廣使用。青島錦龍弘業環保有限公司就是這時落戶了西海岸,社會資本投資2億元,2017年正式投產,專門生產精製中水。

為避免對管道造成損耗,工業冷卻、減壓等用水標準較高,尤其是鍋爐用水純度更高,即使使用自來水,也要進行深加工處理,造成自來水的消耗。而且,青島地區還有脫鹽的需求,所以一般的再生水用於工業生產,還需要進一步淨化。

錦龍弘業副總經理王家宇說,他們的「原材料」就是旁邊水質淨化廠提取的外排中水,先後使用高密度沉澱、超濾、反滲透、活性炭吸附、殺菌等工藝對中水進行深加工,有效去除水中的生物汙染物、顆粒物、膠體、細菌和無機鹽等物質,形成精製中水,可以直接向企業用水大戶提供精製脫鹽水,替換自來水。

在他們的廠房裡,膜處理設備呈捲筒狀,並排安裝在架子上,將深度處理後的水倒入透明玻璃器皿,清澈通透,看不到雜質。2018年,該企業供水500萬噸,大約節省自來水800萬噸。

現在,海西熱電等多家大型工業企業設備裡流淌的,都是再生水。「我們使用後的工業廢水,還可以回輸到中水廠,真正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趙亮勳說,「精製中水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保生產更穩定」。

青島西海岸新區城市管理局公用事業處相關負責人說,精製中水能夠在滿足用戶對水質要求的情況下,更多地節約能源,是水資源集約節約循環利用的有效方式,且不受季節和乾旱影響。

再生水推廣需在管網配套、水價調整等方面持續發力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宣教中心主任赫旭是市人大代表,時隔3年,今年年初她再次在青島市兩會上建議,建立完善再生水推廣利用的政策機制,加快城市再生水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再生水科普宣傳力度。

她說,青島市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歷屆市委市政府都把節約用水和建設節水型城市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但是再生水推廣利用也存在一系列難題亟待破解,「一方面,再生水推廣需要建設工程配套設施,尤其是輸水管網,包括資金、土地、管道、道路開發等,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另一方面,現在自來水價格偏低, 再生水回用價格缺乏明顯優勢,也造成了再生水回用效益低下」。

「現在自來水每噸3.5元,汙水處理廠的再生水每噸1.7元左右,在使用量不大的情況下,再生水在價格上優勢不明顯。」周廣安介紹。

王家宇也表示,汙水處理、海水淡化現在都有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促進循環利用,精製中水符合工業標準用水,投入很大,並且工業是用水大戶,對緩解用水緊張、節約自來水效果明顯,期待國家層面有更多針對這方面的優惠政策出臺。

赫旭建議,各級政府加大對再生水利用的指導規劃,通過實施優惠政策,對從事再生水建設、運營的單位給予減免稅收、資金支持和補貼,降低再生水企業的經營成本,使其具有競爭優勢。

周廣安表示,今年將加強管網、泵站等輸配水設施建設,提高再生水供水能力;積極發展符合各種水質標準的項目,滿足用戶對高品質再生水的需求。「鋼鐵、發電、供熱、化工等用水大戶和工業園區,應當積極引用城市汙水處理廠的集中再生水作為原水,根據生產過程中的水質要求進行深度處理,用於工業冷卻補水、工藝用水或鍋爐用水,減少對自來水的需求。」周廣安說。(記者 王 沛)

相關焦點

  • 深度報導:煙臺再生水利用如何破題?(圖)
    再生水被人們稱作城市的「第二水源」。那麼,在再生水利用上,煙臺走過怎樣的進程?再生水利用在國外展示了怎樣的前景?對我市而言,再生水利用在實現水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改善水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上又有著哪些意義?
  • 汙水資源化利用新政深度解讀 各省份再生水利用市場空間分析!
    目前,我國汙水資源化利用尚處於起步階段,發展不充分,利用水平不高,與建設美麗中國的需要還存在不小差距。為加快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促進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汙染、水生態損害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解讀:《指導意見》首先對什麼是汙水資源化、汙水資源化的用途及意義進行了說明,然後描述了我國汙水資源化的發展程度,以及下發此文的目的。
  • 「建築界」可再生資源利用的水源熱泵空調系統,成為暖通新趨勢
    水源熱泵是具備了利用地球水體所儲藏的太陽能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供暖空調系統,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地一種技術。這種系統符合當期那節能減排的標準,因此成為熱門暖通工程 1)屬於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水源熱泵是具備了利用地球水體所儲藏的太陽能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供暖空調系統。其中可以利用的水體,包括地下水或河流、地表部分的河流和湖泊以及海洋。
  • 汙水是第二水源,要善治善用
    汙水資源化利用本身具有較強的公益性,既需要市場積極參與,也需要政府規範引導,要通過建立使用者付費制度,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鼓勵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汙水資源化利用。汙水治理是個老話題,但汙水資源化利用卻是個新課題。
  • 【全民關注飲水健康】珍惜地球資源,永續綠水青山
    在美麗的渤海灣,濁流迸濺,海面上漂浮的油汙,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燒毀海洋裡的生命。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並沒有人類想像得那麼多,如果讓它們繼續遭到人類的摧殘,早晚有一天,它會消失的。具體措施:1.大力發展綠化,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2.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間是有綜合利用的特點。3.調水工程。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豐水區的水調至缺水區,是解決水源不足,開闢新的經濟區的有效手段。4.水資源的保護。
  • 技術推送丨8項汙水資源化利用工藝匯總,汙水資源化利用,再生水...
    本文從2020年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0年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及示範工程名錄》等地集合搜尋了一批再生水相關的技術,如下:   1、生態型下沉式再生水廠集約構建與資源化利用技術   構建針對不同回用需求的高品質再生水技術路線,集成汙泥資源化和熱能回收利用技術,實現水資源、汙泥資源和綠色能源的高效利用
  • 再生水有哪些用途?
    再生水水量大、水質穩定、受季節和氣候影響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水資源。那麼再生水主要有哪些用途呢?接著往下看:水質檢測-英倫檢測1、再生水可以用於生態補水,比如城市景觀水體的補水及河道生態補水等;2、可以用於生活用水,雜用城市汙水回用於生活雜用水不僅可以減少城市汙水排放量,而且節約資源,利於環境保護;
  • 青島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45% 海水淡化能力達22.4萬立方米/日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 偉本報5月10日訊 5月10日至16日,是第二十九屆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本屆宣傳周主題為「養成節水好習慣,樹立綠色新風尚」。日前,市水務管理局在市北區寧夏路街道太清路社區,舉行節水宣傳在社區活動暨青島市節約用水志願者服務隊授旗儀式。
  • 貴陽首例再生水資源利用協議籤訂
    本報訊 6月28日,貴陽市青山汙水處理廠與某房開公司就再生水利用進行現場籤約。這是貴陽首例再生水資源利用協議,標誌著貴陽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開始向建築業施工用水領域拓展。
  • 地下水資源的利用與管理
    潛水是指埋藏於地面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之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潛水積極參與水循環,資源易於回復,一般埋深不大,便於開採,是主要地下水開採水源。承壓水是充滿於兩個隔水層(或弱透水層)之間具有靜水壓力的重力水,相比潛水而言其動態比較穩定。有關地下水資源的概念目前尚未統一,不同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角度和出發點提出了不同的概念。
  • 汙水資源化利用——解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水企發展的重要契機
    ,究竟有哪些新要求?水投公司和其他涉水企業應如何利用好此次契機?  1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布了由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文件全文見今日第二條推送),其中明確推動汙水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意義:  對優化供水結構、增加水資源供給、緩解供需矛盾和減少水汙染、保障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又發現了新資源,引起全球關注,或成第二個杜拜
    引言地球上的各種資源是很豐富,但是這些資源的分布卻並不均衡,有的國家憑藉優勢的地理位置開採出了很寶貴的石油資源,是真的&34;,給國家和人民都帶來了很大的收益,比較典型的就是杜拜。而擁有肥沃、廣闊土地的我國,近年來又新發現了一處新資源,這些資源或許將帶來更優渥的未來,成為下一個杜拜。
  • 中國城市汙水處理概念廠再出發
    近年來國內一批汙水處理廠建設,已經在「四個追求」上展開不同程度的探索,向行業展現了汙水處理設施的新形態。以國際水協為代表的國際學術界和工程技術界,認為概念廠是中國追求汙水處理技術領先的重要標誌,始終跟蹤、關注著概念廠進展並給予熱情幫助。
  • 系列片《美麗中國》第一集、第二集
    見到家鄉生態逐步改善的,吐旦旦巴2003年大學畢業後,毅然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生態保護工作人員,身體力行地保護著長江水源。  踐行河長制  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深圳,當地民眾也參與到了水生態保護行動中。48歲的鄧志偉,來深圳整整30年了。自從當上民間河長,每天走河巡河,成了他最大愛好。
  •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構建美麗中國的保障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隨著國內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能源短缺以及能源利用過程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成為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因素。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保障。
  • 低碳城市運營與低碳市政設施利用——以崖州灣科技城綠色低碳城市為例​
    採用綠色低碳理念和低碳技術,包括減少化石能源使用,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區域集中供冷和水源熱泵利用系統,提高設備利用效率和能源綜合利用率;進行電力移峰填谷管理,平衡用戶側電力負荷等。表1 國內外部分低碳城市建設概況一覽表
  • 反滲透濃縮液:市政汙水再生回用面臨的新挑戰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市政汙水再生回用可為城市提供新興替代水源,緩解日益緊張的水資源短缺危機。生物處理耦合反滲透(RO)工藝,可將市政汙水回用產生高純水,具有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有效性。然而,基於生物處理和RO相結合的工藝,市政汙水中大部分的細菌、病毒、鹽分、難降解有機物等都將在RO單元被截留,並最終進入RO濃縮液(ROC)。
  • 2020年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和全球經濟下行的雙重考驗下,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積極踐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經濟發展戰略,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顯著成就,「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一系列有關再生資源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在「雙考」中表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抗壓韌性和發展活力,
  • 地表水源:中國約50%水源受到汙染,上百種有機化合物、重金屬離子...
    寧波市自來水總公司供水業務部主任何建榮說:「寧波的自來水水質在全省是數一數二的,因為水源非常好,都來自於水庫,如白溪、橫山、皎口、周公宅、黃壇、西溪等8個水庫,同時向主城區供水。為了保證水庫水流向水廠一路不受汙染,全部使用隧洞、鋼管長距離全封閉的輸送。「檢測列表中,水質最好的東錢湖水廠與毛家坪水廠每天的制水能力各達到50萬噸,足夠供主城區的城市用水。
  • 十部門:到2025年汙水處理實現提標升級 京津冀再生水利用達35%以上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2日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